口腔执业医师培训课《口腔修复学》过关秘籍课件_第1页
口腔执业医师培训课《口腔修复学》过关秘籍课件_第2页
口腔执业医师培训课《口腔修复学》过关秘籍课件_第3页
口腔执业医师培训课《口腔修复学》过关秘籍课件_第4页
口腔执业医师培训课《口腔修复学》过关秘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口腔执业医师培训课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考试技巧说明:(题型和内容)一.考试题型:全部是单选题(A型和B型)A型(最佳选择题)

A1(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A2(病历摘要型最佳选择题)

A3(病历组最佳选择题)

A4(病历串型最佳选择题)B型选择题(标准配伍题)口腔修复学A1型选择题:(重点考核对知识点的记忆)1.肯定型题型【真题】选择固定桥时,临床冠根比的最低限度是()A1:1B1:2C2:3D3:2E3:4【真题】RPI卡环组采用近中牙合支托的主要作用()A增加美观B减少牙槽嵴受力C减少基牙所受扭力D增强义齿固位E防止食物嵌塞口腔修复学2.否定型题型【真题】前牙3/4冠邻面预备时,错误的是()A近远中面平行B与长轴平行C唇侧边界止于接触区D在唇舌向与邻面外形一致E两邻面向长轴稍聚合2°~5°

否定型题型注意一些否定性的语言(错误的,不宜,不是,不相同的,除了,无效的,不包括,不符合)口腔修复学3.概念题题型【真题】全口义齿的固位力中作用于唾液与基托之间的力称为()A黏固力B吸附力C黏着力C黏附力E附着力【真题】咬合垂直距离是指()A上下颌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B正中牙合位时面下1/3的高度C瞳孔连线到口裂间距离D息止颌位时,上下颌牙牙合面间距离E鼻底到颏底间距离口腔修复学二.考试内容:口腔修复学一门非常重要的临床学科,在医师考试中比例非常高。(110分左右,1/6)课本特别厚,内容非常广,知识点很抽象。主要的考点内容:1.临床接诊(病史采集/临床检查/修复前处理等)2.牙体缺损或畸形的修复治疗3.牙列缺损的修复治疗4.牙列缺失的修复治疗

口腔修复学第一部分临床接诊(病史采集/临床检查/修复前处理等)一

临床接诊:(一)概念:是临床医生与患者沟通交流后,针对主诉,通过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明确病因,制定并逐步完成治疗方案的过程。(二)临床接诊过程:

按诊疗程序可分为初诊,复诊和复查三个部分。口腔修复学

(三)初诊的准备及初诊顺序1.准备工作:

(1)人员及思想的准备

(2)器械准备:

(3)椅位准备:

(4)灯光准备:光线宜柔和,聚焦应准确限于手术检查视野范围

(5)特殊准备:检查顺序:1.系统检查:(1)避免只注意检诊主诉症状,而忽视其他重要相关病症;(2)只见患牙不见牙列;(3)只见口腔不注意口颌系统;(4)只见局部不见全身;(5)只强调病症而忽视整体;2.局部检查:

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内,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一般后特殊3.心理学评价: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神经症状者;检查顺序口腔修复学二病史采集1主诉2现病史3既往史家族史4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一)主诉

1.概念: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和迫切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2.内容:

(1)患者感觉不适,如疼痛、过敏、肿胀等;

(2)功能障碍,如咀嚼或发音不便;

(3)影响社交活动和美观,如口臭、缺牙、牙折、牙形态异常、牙变色等。

【练习题】下列哪项不是主诉的内容

A、职业

B、疼痛

C、肿胀

D、发音不便

E、缺牙

口腔修复学(二)现病史

一般包括主诉疾病开始发病的时间、原因、发展进程和曾经接受过的检查和治疗。

对导致牙体缺损、牙列缺损或缺失、颌面缺损、TMD等疾病的原因,持续时间以及进行过何种修复,修复的次数及其修复效果如何都要进行详细记录。

口腔修复学(三)既往史

采集既往史要侧重了解与本病相关的部分。分为全身系统病史和口腔专科病史两方面。1.全身系统病史

着重了解与修复有关的诸方面:(1)与制定修复治疗计划有关的全身系统疾病。

(2)影响口腔支持组织,固位能力的疾病或身体状态(如牙周炎可受糖尿病、绝经期、妊娠或抗惊厥药的影响)(3)传染性疾病史(如乙肝、艾滋病或梅毒等)。(4)心理卫生状况以及精神疾病史。

口腔修复学2.口腔专科病史

一般包括开始发病的时间、原因、发展进程以及曾接受过的检查和治疗,对牙缺失的患者还应了解缺失原因及时间。牙周病所造成的牙缺失的修复预后较龋坏或外伤所致的牙缺失差,这是因为前者的骨组织对义齿的支持能力较弱且吸收较快。

(1)修复治疗情况

(2)牙周病史

(3)牙体牙髓治疗情况

(4)正畸治疗情况

(5)口腔外科治疗情况

(6)X线图像资料

(7)颞下颌关节病史

口腔修复学(四)家族史

对于某些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口腔疾病,如先天无牙、错(牙合)畸形、牙周病等,尚需对患者家庭成员有关类似疾病作进一步了解,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口腔修复学【练习题】病史采集包括

A、主诉

B、患者系统疾病史

C、患者传染性疾病史

D、患者的修复治疗情况

E、以上都对

【练习题】口腔专科病史包括

A、牙周病史

B、修复治疗情况

C、牙体牙髓治疗情况

D、正畸治疗情况

E、以上都对

口腔修复学【真题】以下哪项不属于系统疾病()A与修复相关的系统疾病史。B正在接受治疗的全身性系统性疾病。C系统疾病对口腔疾病的影响D药物对口腔疾病的影响E疾病发生时间口腔修复学三口腔临床检查1临床一般检查2影像学检查3模型检查4咀嚼功能检查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临床一般检查口腔外部检查口腔内部检查颜面部检查下颌运动的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咀嚼肌检查口腔外部检查口腔外部检查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1.颌面部检查

(视诊)(1)面部皮肤颜色、营养状态。(2)颌面部外形的对称性。(3)颌面各部分之间比例关系。(4)口唇的外形,笑线的高低,上下前牙位置与口唇的关系。(5)侧面轮廓是直面型、凸面型、凹面型。

颅、面、颌、牙各部分的前后位置和大小比例是否正常,有无颌骨前突或后缩等异常情况。口腔外部检查口腔修复学2.颞下颌关节区的检查

(1)颞下颌关节活动度:用手指触摸颞下颌关节区,检查双侧髁突的大小及对称性,触诊时注意患者有无疼痛反应,疼痛的部位,疼痛的性质及触发区。(2)颞下颌关节弹响:关节活动时有无弹响,弹响的性质,出现在哪一阶段,是否伴有疼痛等。(3)外耳道前壁:双手放在外耳道前壁,嘱患者做开闭口正中咬合,检查上下牙列紧咬时双侧髁突对外耳道前壁的冲击强度是否一致。口腔外部检查3.下颌运动检查

(1)开口度:

患者大张口时,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正常人约为3.7~4.5㎝,低于此值表明有张口受限。(2)开口型:指下颌自闭口到张大的整个过程中下颌运动的轨迹。

正常开口型:下颌向下后方,正面观直向下,左右五偏斜。口腔修复学口腔外部检查3.下颌运动检查(3)下颌侧牙合运动:下颌最大侧方运动范围正常情况下约为12mm,向两侧的运动范围基本相等。张口受限的分度:轻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入两横指,约2-2.5cm左右。中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仅可置入一横指,约1-2cm左右。重度张口受限:上下切牙切缘间距不到一横指,约1cm以内。完全张口受限:完全不能张口,也叫牙关紧闭。口腔外部检查口腔修复学4.咀嚼肌检查通常是对咬肌和颞肌进行扪诊,检查有无压痛点及压痛点的部位。同时嘱患者紧咬,检查肌肉收缩的强度及左右的对称性,判断有无因干扰而引起的咀嚼肌功能紊乱

口腔外部检查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1.口腔一般情况2.牙周检查3.牙列检查4.牙合关系检查5.缺牙区检查6.无牙颌口腔专项检查7.原有修复体的检查口腔内部检查口腔修复学1.口腔一般情况

包括牙列的完整性,牙体缺损的类型与范围,口腔卫生情况,有无修复体,修复体质量如何,舌,口底,前庭沟,颊,唇,系带,软硬腭等有无异常。2.牙周检查:牙周检查包括牙龈检查和牙周袋检查以及松动度检查。

(1)牙龈检查:包括龈组织的颜色、质地大小和形态,并轻轻挤压龈袋,检查是否有渗出物或脓溢出。

(2)牙周袋检查:牙周探针对每个牙6个部位进行测量和记录。口腔内部检查口腔修复学(3)松动度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牙松动度测量和记录的方法有两种。

1)以牙松动幅度计算:

Ⅰ度松动:松动幅度不超过1mm。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为1~2mm。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大于2mm。

2)以牙松动方向计算:

Ⅰ度松动: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Ⅱ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

Ⅲ度松动: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口腔内部检查牙周---松动度松动幅度松动方向一度<1mm

仅有唇舌向或颊舌向二度1~2mm

唇舌向+近远中向三度>2mm

唇舌向+近远中向+垂直向很重要口腔修复学3.牙列检查

(1)

采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检查结果。

(2)

完整的牙列检查记录图表应包括牙列缺损的部位及数目,天然牙的健康状况,有无龋坏,有无牙折裂,牙髓活力状况,牙缺损及磨耗情况,口内充填及修复情况。(3)检查还包括牙列的大小,形状,基牙是否有移位,倾斜和伸长等现象。(4)正中时上下牙列是否有广泛均匀的接触,上下牙列中线是否一致,是否为中性关系,有无错牙合畸形等。口腔内部检查口腔修复学4.牙合关系检查

(1)正中颌位的检查:①上下牙列是否有广泛均匀的牙合接触关系;②上下颌牙列中线是否一致;③上下颌第一磨牙是否为中性牙合关系;④前牙覆牙合、覆盖是否在正常范围内;⑤左右侧牙合平面是否均匀。

(2)息止颌位的检查:比较息止颌位与正中颌位时,下牙列中线有无变化;间隙的大小有无异常。

(3)牙合干扰检查:仔细检查正中咬合和前伸、侧向咬合移动时,有无牙尖干扰。口腔内部检查口腔修复学5.缺牙区检查

检查缺牙区间隙大小是否正常,牙槽嵴有无妨碍修复治疗的骨尖、倒凹、骨隆突等。一般拔牙3个月后,创面愈合良好,牙槽嵴吸收趋于稳定,可以开始进行修复治疗。为缩短无牙期,过渡性全口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治疗可提前到拔牙1~2周后进行,待牙槽嵴吸收稳定后行义齿重衬或重新制作。

口腔内部检查口腔修复学6.无牙颌口腔专项检查(1)上下颌弓、牙槽嵴的大小、形态和位置。(2)牙槽嵴的吸收情况。(3)口腔黏膜检查:色泽是否正常,有无炎症、溃疡及瘢痕。(4)舌的检查:包括舌的大小、形态、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以及功能活动的情况。(5)唾液分泌量及粘稠度的检查。口腔内部检查口腔修复学7.原有修复体的检查患者如戴有修复体,应了解患者要求重做的原因,检查①原义齿与口腔组织的密合情况,②咬合关系是否正确,③外形是否合适,④人工牙的色泽和排列,⑤义齿对牙龈、黏膜有无刺激以及⑥该义齿行驶功能的效率如何。口腔内部检查三口腔临床检查1临床一般检查2影像学检查3模型检查4咀嚼功能检查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

是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检查提供十分有用的补充信息。(三)模型检查

可以弥补口腔内一般检查之不足。便于仔细观察牙的位置、形态、牙体组织磨耗印迹以及详细的(牙合)关系等,必要时可将上下颌模型在(牙合)架上进行研究,制定治疗计划和修复体设计等。(四)咀嚼功能检查

1.牙合力检测2.咀嚼效能检测3.下颌运动轨迹检查4.肌电图检查

【真题】开口度是指患者最大开口时

A、上下唇之间的距离

B、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

C、上下中切牙龈缘之间的距离

D、上中切牙切缘至颏底的距离

E、鼻底至颏底的距离

口腔修复学【练习题】正常人的开口度为

A、3.7~4.5cmB、4.7~5.5cmC、2.7~3.5cmD、5.5~6.5cmE、1.5~2.5cm口腔修复学【练习题】Ⅰ度松动的牙松动方向是

A、仅有唇(颊)舌向松动

B、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均有松动

C、近远中向及垂直向均有松动

D、唇(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松动,并伴有垂直向松动

E、以上均不对

口腔修复学【练习题】

牙合关系检查的内容

A、上下颌牙列中线是否一致

B、上下第一磨牙是否是中性牙合关系

C、息止颌位的检查

D、牙合干扰检查

E、以上都对

口腔修复学(一)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二)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四)咬合调整与选磨(五)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六)修复前的外科处理(三)修复前正畸治疗四

修复前的准备

与处理口腔修复学(一)、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1.处理急性症状2.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口腔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牙龈、牙周组织的健康以及修复效果牙结石、牙垢等的附着,将影响印模的准确性——应彻底洁治清除3.拆除不良修复体4.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口腔修复学(二)、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1.松动牙一般对牙槽骨吸收达到根2/3以上,牙松动达三度者应拔除对其他松动牙,经有效治疗后尽量予以保留2.残根应根据1.牙根的缺损破坏范围、2.根尖周组织的健康情况,结合3.治疗效果与修复的关系综合考虑移位牙、倾斜牙、伸长牙、过小牙的处理口腔修复学3.根分叉病变牙健康者:牙槽骨嵴顶端位于釉牙骨质交界(CEJ)根尖方向1.5㎜左右口腔修复学(二)、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二)、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

根分叉受累的程度分类:水平探诊和X线观察Ⅰ度:不能水平探入分叉内,看不到分叉区牙槽骨的吸收Ⅱ度:可进入,但不能穿通到对侧

。X线片——骨吸收比较明显,但仍有相当的骨与牙周膜结构保持完整。Ⅲ度:“贯通性”,探诊器械可穿透到对侧,但穿通的隧道为龈组织所充填,肉眼观无贯通现象。完全的透影区Ⅳ度:根分叉完全暴露,水平方向的穿通凭肉眼可感知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三)、正畸治疗牙少量移动的矫正技术(minororthodontictoothmovement,MTM)(微量移动技术)将错位牙、倾斜移位的牙,在修复前矫正到正常位置,再进行修复能扩大修复治疗的范围,尽量保存牙体组织,明显改善修复预后必须遵循的原则保证有足够的支抗技术简单,无须改变整个牙列的颌关系,修复医师可在修复前独立完成口腔修复学(四)、咬合调整与选磨目的通过对牙的选磨消除早接触、颌干扰,从而达到上、下颌牙咬合时颌力分布均匀,颌关系协调常用方法:咬合夹板、诊断性调牙合、临床调牙合、伸长牙处理、不均匀磨耗的处理口腔修复学先作治疗,以免修复操作和修复体本身对黏膜产生刺激作用而使疾患加剧(五)、口腔黏膜病的治疗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的成功与否依赖于口腔软硬组织的结构形态是否正常

1、足够的骨组织支持牙,无尖锐的骨突、骨嵴。2、无妨碍义齿就位的倒凹或悬突。3、无影响义齿固位稳定的瘢痕结构或增生的软组织和系带。4、上下牙槽嵴关系良好和足够的唇颊沟深度。(六)、修复前的外科处理六、修复前的外科处理唇舌系带的矫正术:如唇舌系带附着点接近牙槽嵴顶,系带过短,影响义齿的固位和功能。瘢痕或松动软组织的切除修整术牙槽嵴修整术:手术时间一般在拔牙后1个月左右。骨性隆突修整术:下颌隆突、腭隆突、上颌结节。前庭沟加深术:通过手术改变黏膜及肌肉的附着位置。牙槽嵴重建术:口腔修复学治疗过程记录一般项目治疗计划修复设计诊断病史检查Text

病例记录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口腔修复学【练习题】修复前口腔的一般处理不包括

A、保证良好的口腔卫生

B、牙齿选磨

C、拆除不良修复体

D、治疗和控制龋病及牙周病

E、处理急性症状

口腔修复学【练习题】修复前外科处理有

A、唇舌系带的矫正术

B、牙槽嵴修整术

C、骨性隆突修整术

D、前庭沟加深术

E、以上都对

口腔修复学【真题】牙槽嵴过度吸收,导致义齿固位较差,可以采用的方法不包括

A、前庭沟加深术B、生物材料增高重建牙槽嵴C、骨隆突修整术

D、自体骨移植重建牙槽嵴E、改变黏膜和肌肉的附着位置口腔修复学小结:考点1、正常开口度大小2、义齿修复时机3、牙齿松动度的计算方法4、余留牙的拔除时机5、牙槽骨修整的最佳时机6、根分叉受累的分类口腔修复学第二单元牙体缺损口腔修复学

第一节牙体缺损的概述一.定义:

牙体缺损:是指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外形和结构的破坏、缺损或发育畸形.二.牙体缺损的病因

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龋病,其次是外伤、磨损、楔状缺损、酸蚀和发育畸形等。

牙结构发育畸形包括釉质发育不全、牙本质发育不全、四环素牙、氟牙症等。

牙形态发育畸形包括过小牙、锥形牙等

口腔修复学三.牙体缺损的影响1.牙本质敏感:牙本质层

2.牙髓症状:深层牙本质/牙髓

3.牙周症状:邻面缺损;轴面

4.咬合症状:偏侧咀嚼;垂直距离

5.其他不良影响:1)美观、发音和心理状态;2)锐利边缘刮伤软组织;3)全牙列磨耗,垂直距离变短;4)残冠残根成为病灶

四.牙体缺损的种类1嵌体2部分冠3贴面全冠4口腔修复学桩核冠51、牙体缺损的定义是A、牙体组织的龋损B、接触点的丧失C、牙体硬组织的破损D、磨耗E、隐裂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

2、牙体缺损最常见的原因是A、楔状缺损B、龋病C、牙外伤D、磨损E、发育畸形口腔修复学

3、需用修复方法治疗牙体缺损不包括A、纵形牙折且折断瓣均松动B、牙冠缺损的基牙C、斜形、横形牙折D、牙冠短或存在薄壁弱尖,且合力大或者有夜磨牙症者E、有保留价值的残根口腔修复学第二节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修复治疗的原则

(一)正确的恢复形态与功能

1.轴面形态(1)主要学说:①牙龈保护学说;②肌作用学说;③便于口腔清洁学说。口腔修复学2.邻接关系

邻接点、邻接面。正常的邻接面接触紧密,可防止食物嵌塞,同时使邻牙相互支持,维持牙位、牙弓形态的稳定和分散咀嚼压力。口腔修复学前牙接触区靠近切缘部位,接触区的切龈径大于唇舌径;后牙接触区靠近牙合缘部位,接触区颊舌径大于牙合龈径;口腔修复学3.外展隙和邻间隙口腔修复学4.咬合关系

良好的咬合应该是:

(1)具有稳定而协调的咬合关系

(2)非正中关系亦协调

(3)咬合力的方向

(4)咬合功能恢复的程度应与牙周条件相适应口腔修复学(二)牙体预备过程中注意保护软硬组织健康1、去净病变组织:软化牙本质,硬化牙本质层2、防止损伤邻牙3、保护软组织4、保护牙髓:(1)防止温度过高(2)避免化学性损害(3)防止细菌感染(4)防止意外穿髓的发生

口腔修复学5、适当磨除牙体组织

(1)总原则:在牙体预备符合生物力学及美学原则下,尽可能保存牙体组织,以减少各种操作和材料对牙髓的危害。(2)具体原则:

①能设计成部分冠类型的修复就不用设计成全冠类型的修复体。

口腔修复学②各轴面的聚合度不宜过大。Ⅰ:冠外固位体:基牙轴壁的聚合度不宜超过8°.

6°Ⅱ:冠内固位体:洞壁龈向聚合度不宜超过6°。口腔修复学

③牙体牙合面组织应按牙体解剖外形均匀磨除,牙合面形态要保持其解剖外形。

④对严重错位的牙,必要时先进行正畸治疗。⑤应了解不同修复体边缘形态对保存牙体组织的影响。

⑥避免将修复体边缘向根方作不必要的延伸。

口腔修复学

6、预防和减少继发龋修复体与牙的边缘结合部位是继发龋的好发部位

7、牙体预备尽量一次完成

8、暂时冠保护口腔修复学(三)、修复体龈边缘设计应合乎牙周组织健康的要求

1、修复体龈边缘位置设置的三种观点

(1)修复体的颈緣位于牙龈缘之上;(2)与龈缘平齐(3)位于龈沟内(1)修复体的颈緣位于龈缘之上:

①优缺点:修复体的颈緣线在龈缘之上(约2㎜)的牙釉质内,医师容易精确预备,印模不易变形,不易对牙龈等软组织造成损伤;患者容易清洁,不会刺激牙龈,同时也便于检查。②适应症和非适应症:用于老年患者,牙冠轴面突度过大者;前牙唇侧避免采用(影响美观)口腔修复学(2)、修复体的颈緣位于龈沟内

1)优缺点:①龋病发生几率小;②牙周组织反应大;③对医生的操作水平要求高;

2)适应症:(3)、修复体的颈緣与龈缘平齐口腔修复学①龋坏、楔状缺损达到龈下②邻接区到达龈嵴处③修复体需增加固位力④要求不显露修复体金属边缘⑤牙根部过敏不能用其它保守方法消除口腔修复学(四)修复体应合乎抗力形与固位形的要求在修复治疗中,修复体和患牙(基牙)都应有合理的抗力形,固位形。1.抗力形:抗力形指在完成修复体后要求修复体和患牙均能抵抗牙合力而不致破坏或折断。(1)使患牙能抵抗咬合压力,不致被破坏或折断。增加患牙抗力的措施必须注意保护和覆盖脆弱的牙体组织;牙体预备时要去除无基釉和薄壁弱尖,避免形成锐角和薄边缘。牙体缺损大者,应采用辅助增强措施(牙本质内植入牙本质钉、根管内植入金属桩)口腔修复学(2)修复体不因受咬合压力而折断、破裂增强修复体抗力的措施①保证修复体适当的体积和厚度②合理控制修复体的外形,防止应力集中③选择理化性能优良的修复材料④保证修复体的质量⑤控制牙合面形态及牙合力方向,避免牙合力集中2、固位形

固位力:是指修复体在行驶功能时,能抵抗各种作用力而不发生移位或脱落的能力。固位形:为了获得这种固位力,常根据患者牙体缺损情况和口颌系统情况,在患牙上制备成一定的面、洞、钉洞、沟等形状,这种具有增强修复体固位力的几何形状称为固位形。口腔修复学第三节固定修复体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一、固位原理牙体缺损的修复体必须有足够的固位力,使其稳固的保持在患牙的位置,才能有效的恢复咀嚼功能。使修复体获得固位的固位力主要有:一、约束力二、摩擦力三、粘着力口腔修复学1.约束力

限制物体某些运动的条件称为约束,约束加给被约束物体的力称为约束力。

我们将患牙预备成一定的几何形状(即固位形),并结合沟、洞、钉洞等辅助固位形,限制修复体运动方向,尽量增大约束和约束力。

口腔修复学

2.摩擦力是两个相接触而又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力。摩擦力的最大值,与两物体间所受垂直压力成正比。所受的垂直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若在同样接触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力越大,摩擦力也越大。两物体间接触的密合程度,与摩擦力成正比。接触越密合,摩擦力越大。若接触的面积和密合度相同,但接触的形式不同,所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例如,镶嵌接触的摩擦力,大于环抱式接触的摩擦力;而长方形接触的摩擦力,又较梯形者为大。

口腔修复学利用摩擦力和约束力增强固位,预备患牙时采用以下措施

(1)修复体与制备牙的接触面要密合,越密合越好。

(2)尽可能增大接触面积,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因此,要求窝洞的深度深及牙本质内,并具有适宜的高度,增加摩擦力。

(3)患牙制备时,其轴面应近于平行,各轴面越平行,固位也越好。但为了便于修复体的取戴,各轴面可向切(牙合)方稍许聚合。但一般聚合不宜超过5°,以2°~5°为宜,否则固位力将大大减小。(4)点角、线角要清楚以增大摩擦力,否则修复体受力后易移位或脱落。(5)设计各种固位形状,以增大摩擦力,并加强抵抗侧向外力,如设计箱状、鸠尾、针道、沟形等。

口腔修复学3粘结力:粘结力的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粘结力与粘结面积成正比,在同样情况下,粘结面积大,粘结力就强。

(2)粘结力与粘固剂的厚度成反比。粘固剂厚,则抗折断力弱,粘结力小。粘固剂薄,抗折断力则强,粘结力就大。因此,应要求粘结面尽量密合。

口腔修复学(3)粘固剂的稠度应适当,过稀过稠都影响粘结力。

常用的磷酸锌粘固剂,其稠度以调和刀粘起粘固剂时,呈长丝状为宜。过稀其粘结力及抗压碎力差,且游离磷酸刺激牙髓。过稠则不但凝固快,不便操作,且涂布不匀,增加粘固剂的厚度,影响修复体的准确就位。

口腔修复学(4)修复体或制备牙的粘结面上有水分、氧化物、油质残渣等异物,都会影响粘结力。因此,要在牙的窝洞及调拌器均清洁与干燥的环境下,粘接固定。树脂粘接剂与牙和修复体均有较强的粘结强度,可明显增强固位力。

口腔修复学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法(1)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内部,用以恢复牙体缺损的形态和功能的修复体或冠内固位体。

根据嵌体所修复牙面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单面嵌体、双面嵌体和多面嵌体。

以其部位可命名为近中嵌体、远中嵌体、近中(牙合)远中嵌体、颊侧嵌体、舌侧嵌体等不同名称。

有些嵌体覆盖并高于(牙合)面,用以恢复患牙咬合关系者被称为高嵌体。

按制作嵌体的材料不同有金属嵌体瓷嵌体、复合树脂嵌体等类型。

口腔修复学

1)适应证

①各种牙体缺损已涉及牙尖、切角、边缘嵴以及(牙合)面,而不能使用一般材料充填修复者。

②因牙体缺损的邻接不良或食物嵌塞严重,需恢复邻面接触点者。

③牙体虽有缺损,但仍存在有较大体积的健康牙体组织,可以为嵌体提供足够抗力者。

口腔修复学2)禁忌证

①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的乳牙,因其髓角位置高不宜作嵌体,以免损伤牙髓。

②(牙合)面缺损范围小而且表浅,前牙邻、唇面缺损未涉及切角者,不宣用嵌体修复。

③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者。

(一)金属嵌体的牙体预备

牙体预备的方法

(1)(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

1)去龋:扩大龋洞,去除无基轴。

2)预防性扩展:适当扩大洞形,为防止继发龋,洞的外形应制成圆钝的曲线形。

口腔修复学3)固位形抗力形的制备:洞的深度是嵌体固位的决定因素,洞深者固位力强,但抗力相对减弱。一般深度应大于2mm。浅洞的洞底应预备成平面,以增强嵌体固位力。洞深者不必强求预备成一致的洞底平面,应以去除龋坏组织,保护牙髓为主,可根据损害深浅不同预备成不同深度的洞底平面。所有轴壁均应相互平行或向外展2°~5°,并与嵌体就位道一致.洞缘以柱状砂石或金刚石车针预备成45°斜面,宽度0.5~1mm,洞缘斜面不能过宽,否则会降低轴壁深度,影响固位力。最后精修出点、线角,完成牙体预备。

口腔修复学(2)邻(牙合)嵌体的牙体预备

1)(牙合)面部分:应做鸠尾固位形,以防止嵌体水平向移位。鸠尾峡部的宽度一般不大于(牙合)面的1/2。磨牙颊舌尖宽度的1/3,前磨牙为1/2.

2)邻面部分:邻(牙合)嵌体的邻面预备形式有箱状洞形和片切洞形两种。口腔修复学①箱(盒)状洞形:用于邻面有较大的缺损或邻面有较大突度的后牙,或作为容纳附着体栓道的基牙等。其龈壁应底平,髓壁与就位道一致,龈壁及髓壁相互垂直。各壁无倒凹,洞缘做短斜面。轴壁可适当向外扩展2°~5°。

②片切洞形:用于邻面缺损范围大而浅,或邻面突度小,邻接不良的患牙口腔修复学(3)后牙近中(牙合)远中(邻(牙合)邻)嵌体的牙体预备:三面嵌体用于后牙两个或两个以上牙面损坏,或用于双面嵌体其固位条件不够者。牙体预备的原则要求与双面嵌体者基本相同,但更要注意:①防止出现倒凹;②各轴壁的相互平行;③尽量保留牙体组织,注意洞形的抗力形。一般情况涉及三面缺损或缺损严重者,现在多主张采用全冠修复。

口腔修复学(4)高嵌体的牙体预备:

高嵌体适用于(牙合)面广泛缺损,或(牙合)面严重磨损而需作咬合重建者,也用于保护薄弱的牙尖。高嵌体的固位主要靠钉洞固位。口腔修复学磨牙常采用4个钉洞固位,如有局部缺损,也用小箱状固位形。钉洞分散于近远中窝及颊舌沟内,深度超过釉质牙本质界,一般为2mm,直径为1mm。预备时沿牙长轴方向进行,钉洞之间必须相互平行,口腔修复学1、以下关于金属高嵌体的说法中不确切的是

A、可用作咬合面重建

B、可用于保护薄弱牙尖

C、常用箱形、钉洞固位

D、可用于前后牙

E、(牙合)面至少应预备0.5~1.0mm口腔修复学

2.金属嵌体洞形与银汞合金充填洞形的相同之处是

A、轴壁均外展2°~5°B、邻面均可做片切形

C、邻面均可作邻沟

D、边缘均有洞缘斜面

E、备洞时均做预防性扩展

口腔修复学3.为增加粘结力,粘结之前预备体表面需作的处理中不包括

A、清洁

B、干燥

C、去油污

D、酸蚀

E、涂硅烷偶联剂

口腔修复学4.龈上边缘的主要优点是

A、边缘密合

B、美观

C、牙周刺激小

D、不易菌斑附着

E、适宜于老年患者

口腔修复学5.龈下边缘不适用于

A、金瓷冠的唇侧边缘

B、牙冠短者

C、缺损至龈下

D、牙体较小者

E、龈沟浅者

口腔修复学6.前牙做龈下边缘的主要优点是

A、龈沟内是免疫区

B、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好

C、不易产生继发龋

D、美观

E、防止菌斑附着

口腔修复学7.不能用充填方法治疗的牙体缺损是

A、后牙(牙合)面洞

B、前牙切角缺损

C、(牙合)面磨损变低

D、后牙邻(牙合)洞

E、楔状缺损

口腔修复学8.在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关于对牙龈组织的保健,错误的说法是

A、修复体要高度磨光

B、人造冠龈边缘与患牙十分密合

C、正确恢复牙冠外形高点

D、修复体龈边缘必须位于牙龈以下

E、修复体轴面形态有助于对龈组织功能性刺激

口腔修复学9.牙体缺损患牙预备体的抗力形是指

A、牙周膜能抵抗(牙合)力

B、牙冠能抵抗(牙合)力

C、牙槽骨能抵抗(牙合)力

D、牙冠能抵抗摩擦力

E、牙冠能抵抗黏结力

口腔修复学10.与正常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无关的是

A、维持牙颈部龈组织的张力

B、维持牙弓形态,分散(牙合)力

C、保证食物正常排溢

D、保证食物流对牙龈的生理刺激

E、有利于提高自洁作用

口腔修复学10.与正常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无关的是

A、维持牙颈部龈组织的张力

B、维持牙弓形态,分散(牙合)力

C、保证食物正常排溢

D、保证食物流对牙龈的生理刺激

E、有利于提高自洁作用

口腔修复学11.与银汞合金充填比较铸造嵌体的优点是

A、机械性能优良

B、固位好

C、边缘线短

D、牙体切割少

E、制作方便

口腔修复学12.不宜用作嵌体修复的材料是

A、复合树脂

B、自凝塑料

C、烤瓷

D、铸造陶瓷

E、金属

口腔修复学13.属于嵌体适应证的是

A、青少年的恒牙和儿童乳牙

B、牙(牙合)面缺损小且表浅

C、固定桥的基牙已有龋洞或需要放置栓体或栓槽附着体

D、牙体缺损范围大,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固位不良

E、对美观及长期效果要求高的前牙缺损年轻患者

口腔修复学14.为防止游离酸对牙髓的刺激,年轻患者的恒牙(活髓牙)采用铸造全冠修复时,不能用的永久性黏固剂是

A、磷酸锌黏固剂

B、玻璃离子黏固剂

C、丁香油黏固剂

D、羧酸玻璃离子黏固剂

E、聚羧酸锌黏固剂

口腔修复学15.下列哪项属于牙体缺损修复的治疗原则

A、正确的恢复形态与功能

B、患牙预备时尽可能保存保护牙体组织

C、修复体应保证组织健康

D、修复应合乎抗力形和固位形的要求

E、以上均是

口腔修复学1.患者,男性,30岁。左上2近中切角缺损,牙冠变色。已做根管治疗,无不适症状,X线片未见异常,患者咬台关系正常。最佳修复设计方案为

A、嵌体

B、塑料全冠

C、桩核烤瓷冠

D、金属塑料联合全冠

E、铸造全冠口腔修复学2.患者,男,14岁,上下牙列釉质发育不全,此时前牙首选治疗方案是

A、烤瓷冠

B、可见光固化树脂贴面

C、前牙3/4冠

D、金-塑混合全冠

E、硬树脂冠口腔修复学3.患者,女,25岁,左上2牙冠缺损1/3,咬合关系正常,牙髓未暴露,最佳修复设计是

A、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

B、嵌体修复

C、3/4冠修复

D、金属塑料联合全冠修复

E、根管治疗后烤瓷桩冠修复

口腔修复学4.女性,35岁,25MO嵌体,远中面深龋,X线片示根充完善,余无异常。最佳修复治疗方案是

A、D0树脂充填

B、MOD嵌体

C、全冠

D、桩核冠

E、覆盖义齿口腔修复学5.男性,60岁。右上后牙龋坏缺损3年,充填后反复脱落。查:17远中邻牙,大面积银汞充填,活髓,不松动,叩痛(-),牙龈退缩,临床冠长。拟行铸造金属全冠修复。全冠龈边缘的最佳位置是

A、龈缘以上B、平齐龈缘

C、龈沟内0.5mmD、龈沟内1mmE、达龈沟底

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第二单元牙体缺损(二)口腔修复学

铸造金属全冠(一).定义:铸造金属全冠:是由铸造工艺完成的覆盖整个牙冠表面的金属修复体。(二).铸造金属全冠的适应症:1、后牙牙体严重缺损,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或者充填后牙体或充填物的固位形、抗力形较差者。2、后牙存在低牙合、邻接不良、牙冠短小、位置异常、牙冠折断或半切除后要用修复体恢复正常解剖外形、咬合、邻接及排列。口腔修复学3、后牙固定义齿的固位体4、后牙隐裂,牙髓活力未见异常或者已经牙髓治疗无症状者5、患龋率高或牙本质过敏严重,或银汞合金充填后与对颌牙、邻牙存在异种金属微电流刺激作用引起症状者6、牙周固定夹板的固位体。(三)、铸造金属全冠的临床注意事项(禁忌症)1.对金属材料过敏者禁用。2.牙体无足够固位形、抗力形者,应采取辅助固位措施后再修复。3.龋坏牙修复前应妥善处理龋坏牙体组织。4.要求不暴露金属的患者,不宜采用。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

(四)、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后牙铸造金属全冠的牙体预备分为6个步骤1牙合面预备2颊舌面预备3邻面预备4颈部预备5轴面角预备6精修完成口腔修复学

1牙合面预备目的为金属冠提供牙合面间隙,一般为0.8—1.5mm,为修复体恢复正常的解剖外形和牙合关系提供条件。过程:(1)、定深窝(1.0mm)→定深沟(2)、定深沟:颊舌发育沟、牙尖三角嵴处(3)、以定深沟为参照,按牙合面解剖形态均匀磨除,保持牙合面正常外形。口腔修复学第二节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一.修复治疗的原则

(一)正确的恢复形态与功能

1.轴面形态(1)主要学说:①牙龈保护学说;②肌作用学说;③便于口腔清洁学说。口腔修复学预备原则按牙合面解剖形态均匀磨切,保持颌面正常外形与牙尖的位置。防止预备过多或不足,必要时用软蜡片多层咬合纸检查磨除量。要求在正中颌、前伸颌及侧方颌时均应有足够间隙。口腔修复学2颊舌面预备目的:-(1)、消除倒凹,将颊舌面最大周径线降到全冠的边缘处-(2)、预备出金属全冠需要的厚度过程:

(1)、从颊舌面外形高点到龈缘处消除倒凹,开辟修复体应有间隙

(2)、从外形高点到颌缘,顺着牙冠外形均匀预备出修复体足够的间隙,预备后的外形尽量与牙冠的外形基本相似。颊舌轴面的牙合向聚合度一般为2°--5°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目的(1)、消除患牙邻面的倒凹(2)、与邻牙完全分离,形成协调的戴入道(3)、预备出足够邻面空隙

磨切时应注意邻面方向与就位道一致,邻面聚合度以2°~5°为宜。

并采用间断磨切手法,防止因磨切产热而损伤牙髓,同时应不断校正片切方向,避免邻面上形成肩台。

3邻面预备口腔修复学4颈部肩台预备:

铸造金属全冠的颈部预备关系冠的固位、美观、牙周、牙体组织的健康及修复的长期效果,因此铸造全冠颈部牙体预备应严格而细致。

患牙颈部预备是以轴壁无倒凹为前提,然后再预备出肩台。铸造全冠颈部肩台通常为0.5mm宽,呈浅凹形或圆角肩台形。非贵金属为0.5~0.8㎜宽;贵金属为0.35~0.5mm宽。

边缘应连续一致,平整,无锐边。为保证肩台预备的质量,可在排龈后再修整,视野清楚,避免损伤牙龈组织。口腔修复学轴面角预备直接关系到全冠外展隙的外形,食物的排溢和全冠的自洁作用,也与全冠铸件收缩的均匀性有关。轴面角预备就是消除所有的线角,将各个面连成一个整体。5轴面角预备口腔修复学6精修完成:

各个面预备之后,用粒度小的金刚砂车针将轴面角、边缘嵴处的线角磨圆钝,去除尖锐线角和局部粗糙面。最后用磨光细砂片或橡皮轮、橡皮尖以低速将所有预备的牙面磨光滑。检查的主要内容:(1)、牙合面在三个不同颌位上的牙合面间隙及基本外形;(2)、轴壁有无倒凹;(3)、邻面及颊舌面牙合向聚合度;(4)、颈部预备的宽度、均匀性、平滑度以及颈缘线的连续性;(5)、各个轴面角、牙合缘嵴是否圆滑等。

口腔修复学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概念:也称金瓷全冠或金属烤瓷全冠,是一种由低熔烤瓷真空条件下熔附到铸造金属基底冠上的金-瓷复合结构的修复体。它是先用合金制成金属基底(又称金属帽状冠),再在其表面覆盖与天然牙相似的低熔瓷粉,在真空高温烤瓷炉中烧结熔附而成,因而它兼具金属全冠的强度和烤瓷全冠的美观。口腔修复学(一)适应症:因氟斑牙、四环素着色牙、锥形牙、釉质发育不全等,不宜用其它方法修复或患者要求美观而又永久修复的患牙。2.龋洞或外伤等造成牙体缺损较大而充填治疗无法满足要求的患牙。3.根管治疗后经桩核修复的残根残冠。4.不宜或不能做正畸治疗的前牙错位、扭转者。5.烤瓷固定桥的固位体。6.牙周病矫形治疗的固定夹板。(二)临床注意事项1、尚未发育完全的年轻恒牙,牙髓腔宽大的或严重错位且未经过治疗的的成年人患牙。2、无法取得足够的固位形和抗力形的患牙,需采取辅助固位与抗力措施。3、严重深覆牙合,咬合紧,在没有矫正而无法预备出足够空间的患牙。4、对金属过敏者要避免使用过敏金属。5、夜磨牙患者或有其他不良咬合习惯者。口腔修复学(三)烤瓷冠的制作材料制作烤瓷冠的材料包括:瓷材料和合金材料1.瓷材料分为遮色瓷/牙本质瓷/牙釉质瓷(1)遮色瓷:直接与金属基底冠接触,必须要遮住金属颜色,还要考虑本身的厚度。它是决定金瓷结合的关键(2)牙本质瓷:在遮色瓷表面覆盖一层相当与牙本质厚度的瓷粉,它是烤瓷牙的基本颜色,是再现牙本质色泽的半透明瓷层。(体瓷)(3)牙釉质瓷:相当于天然牙的牙釉质,呈半透明几乎没有什么颜色。虽然厚度不到1毫米,但却是整个烤瓷冠最为灵动的部分。当调合的时候,最先破坏的就是釉质瓷!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2合金材料三大系列:(1)贵金属系列:金-铂(Au-Pt)(2)半贵金属系列:银-钯(Ag-Pd)(3)非贵金属系列:镍-铬(Ni-Cr)或钴-铬(Co-Cr)口腔修复学3.对烤瓷合金及瓷粉的要求:(1)合金与瓷粉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符合口腔生物医学材料的基本要求。(2)两种材料应具有适当机械强度和硬度,正常牙合力和功能下不致变形和磨损。烤瓷合金应具备较高的弹性模量,铸造性能好,收缩变形小,并具有良好的润湿性,以便与瓷粉牢固结合。(3)两者的化学成分应各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元素,在高温熔附时发生化学反应,促使两种材料能紧密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实现化学结合。口腔修复学(4)合金与瓷粉的热膨胀系数应严格匹配。(5)合金的熔点应大于瓷粉的熔点。烤瓷合金熔点范围为1150~1350℃,烤瓷粉的熔点低一点,为871~1065℃。合金的熔点必须高于瓷粉的熔点170-270º,以保证在金属基底上熔瓷时不致引起金属基底熔融或变形。(6)烤瓷粉颜色应具有可匹配性,且色泽长期稳定不变。口腔修复学(四)、金-瓷结合机制

1金-瓷结合的理论(1).金-瓷界面残余应力与界面破坏

残余应力:是烤瓷合金与瓷在电炉内冷却到室温时永久保留在材料内部及界面上的应力。残余应力大到一定程度会引起瓷层破坏。口腔修复学残余应力:2800kg/cm2(277.2MP)引起金瓷结合破坏的剪切力为:

725kg/cm2(71.8MP)可见残余应力大到一定程度时(超过725kg/cm2(71.8MP)),对金瓷结合是有破坏作用的。产生残余应力的实质:金属的热膨胀系数(Ma)远远大于瓷的热膨胀系数(Pa)。Ma:(10-20)x10-6/℃Pa:(4-5)x10-6/℃金瓷匹配指数(CI)CI为正值,且在一定范围内,即界面上有一定量的正压力时,有利于金瓷结合。一定范围是指烤瓷合金的热膨胀系数与瓷热膨胀系数之差控制在(0.9~1.5)×10-6/℃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2.金—瓷结合机制

烤瓷合金与瓷主要由四种结合力组成:即化学结合力、机械结合力、范德华力、压缩应力。(1)化学结合力:烤瓷合金在预氧化处理过程中其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该氧化膜与瓷产生化学结合,是金-瓷结合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占52.5%)(2)机械结合力:

金—瓷结合面上经过氧化铝喷砂处理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粗糙面,这既增加瓷粉对烤瓷合金的润湿性,又增了接触面积,也大大提高了机械结合力(占金-瓷结合力的22%)。

口腔修复学(3)范德华力(3%):从理论上分析,金属与瓷之间熔融结合后,会产生紧密贴合后的分子间的引力,即范德华力。(4)压应力:由于陶瓷的热膨胀系数略小于烤瓷合金,瓷粉烧结后冷却时金属的收缩量大于陶瓷,使陶瓷承受一定的压力。在合金与陶瓷的结合界面处,陶瓷内部的压应力构成了合金与陶瓷的结合力,占金-瓷结合强度的26%。

口腔修复学.金-瓷结合的重要影响因素

(1)界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金-瓷结合的润湿性,是瓷有效而牢固熔附到金属表面的重要前提。影响这一性质的可能因素有:①金属表面的污染,包括未除净的包埋料;金属表面因不适当地使用碳化硅磨头打磨残留金属表面的SiC;待涂覆瓷的金-瓷结(牙合)面受到不洁净物的污染,如手指、灰尘等;②合金质量差,基质内含有气泡;③铸造时因熔融温度过高铸件内混入气泡;④金-瓷结(牙合)面预氧化排气不正确等。

口腔修复学(2)金-瓷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金属和瓷粉的热力学匹配性即热膨胀系数,涉及界面残余应力的大小,是瓷裂和瓷层剥脱的重要原因。

影响热膨胀系数的主要因素有:

①合金和瓷材料本身的热膨胀系数值匹配不合理,或使用不匹配的产品;

②产品自身质量不稳定;

③瓷粉调和(或)构瓷时污染;

④烧结温度、升温速率、烧结温度和烧结次数变化,如增加烘烤次数,可提高瓷的热膨胀系数;

⑤环境温度的影响,如修复体移出炉膛的时间,炉、室温温差大小、冷却速度等。如果适当增加冷却时间,可提高熟膨胀系数的匹配性等。

口腔修复学1.金属烤瓷全冠的合金热膨胀系数(金a)与瓷的热膨胀系数(瓷a)的关系A金a>瓷aB金a<瓷aC金a=瓷aDA、C都对EB、C都对口腔修复学2.以下关于金瓷冠中合金与瓷粉的要求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B瓷粉的热膨胀系数略大C两者会产生化学结合D合金熔点大于瓷粉E有良好的强度口腔修复学3.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宜做金属烤瓷全冠修复A氟斑牙、变色牙B青少年畸形牙C小牙畸形D前牙扭转、错位E牙体缺损较大无法充填治疗者口腔修复学4.以下是PFM全冠的适应症,除了

A前牙为四环素牙B需做烤瓷固位体的基牙C青少年恒前牙釉质发育不全D前牙扭转不能正畸治疗者E牙体缺损较大而无法充填治疗者口腔修复学(三)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设计与牙体预备

1覆盖面的设计:即全瓷面覆盖和部分瓷面覆盖。

1)全瓷覆盖:瓷层全部覆盖金属基底表面。因为瓷的收缩率大,为保证全冠颈缘的密合性,全冠舌侧颈缘全用金属。适用于咬合关系正常的前牙。

2)部分瓷覆盖:金属烤瓷全冠金属基底的唇颊面用瓷层覆盖,而(牙合)面及舌面为金属。

适合于咬合紧、覆盖小、(牙合)力大的前牙或作为固定桥的固位体。

金-瓷衔接处应避开咬合功能区。应考虑到金一瓷结合强度的需要,采用金-瓷90°对接或深凹槽预备型供瓷附着。

(2)金属基底冠的设计

1)以全冠形式覆盖患牙牙冠表面,能提供足够固位。

2)金属基底部分具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由于烤瓷合金的铸造流动性、强度等材料性能的原因,要求厚度一般为0.3~0.5mm。

3)金属基底表面形态无尖锐棱角,锐边、各轴面呈流线形,以免出现应力集中破坏金-瓷结合。

4)尽可能保证瓷层厚度均匀,避免厚度突变。若牙体缺损需要修复,也应先用充填方法或粘接技术恢复患牙外形,或制作桩核。若牙体缺损不严重,可用基底冠适当加厚,恢复缺损,而不是以瓷层加厚,因为瓷层会因过厚而发生瓷裂。(基底加厚,瓷层不加厚)

5)颈缘处连续光滑无菲边。为保证颈缘有足够强度不致在烧结时变形,可在冠的舌邻面预备颈环,唇侧可作无金属颈环设计。

口腔修复学(3)金-瓷结合部的设计:金-瓷结合部的位置要避免直接承受(牙合)力,以防发生瓷裂;也要避开直接暴露于唇颊侧,以免影响美观。口腔修复学前牙咬合正常:

前牙——上下前牙正中合在切1/3处,金—瓷衔接在舌1/2处前牙——咬合紧瓷层只覆盖至舍侧切缘2~3mm处口腔修复学后牙1、咬合关系正常,金—瓷衔接设计在舌侧距合缘2mm处2、患牙合龈距小,合面不能提供瓷层足够空隙时,金—瓷衔接处止于中央沟,避开咬合接触区3、患牙牙冠小,合力大,合龈距过短时,金—瓷衔接处置于合面距颊侧合边缘嵴1mm处口腔修复学(4)颈缘设计:金属烤瓷全冠颈缘设计,按冠边缘与龈缘的关系可分为龈上冠边缘、龈沟内冠边缘和平齐牙龈冠边缘。按照金-瓷结构分为瓷颈环、金属颈环及金-瓷混合颈环设计。

1)瓷颈环:又称全瓷颈缘。适用于前牙、前磨牙唇颊侧龈沟浅,要求不显露金属的患者。其优点是美观,不会因颈缘的金属氧化物出现龈染或透金属色。但因瓷层收缩变形大,易影响颈缘密合性,且易发生瓷裂。瓷颈环要求颈部预备成0.8mm以上的肩台,以保证瓷层的厚度,使用专门的颈缘瓷有利于颈缘的密合性、美观和强度。

口腔修复学2)金属颈环:

适用于后牙及前牙舌侧全瓷覆盖型PFM全冠。少数患者龈沟较浅者,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唇颊侧也可采取此设计。

这种设计冠颈缘密合性及强度均好,不易发生瓷裂,但显露金属不美观。金属颈环通常设计成0.5mm宽的肩台,1.0mm的(牙合)龈高度,以保证冠边缘强度。

口腔修复学

3)金-瓷混合颈环:在牙体能保证足够的肩台厚度,PFM的颈缘位于龈沟内时常采用此设计,既保证美观,又使瓷层有足够的金属支持。但若肩台宽度不够,冠边缘外露时,易出现遮色瓷外露,呈白垩色,透明度差,或金属外露出现暗灰色冠边缘,或者非贵金属龈染等。

口腔修复学临床牙体预备的基本步骤

01切端预备02唇面预备03邻面预备05肩台预备04

舌面预备06精修完成口腔修复学

(1)轴面与切缘预备要求

1)除预备量外,其方法步骤及要求基本上与铸造全冠相同。

2)牙体各轴壁预备出金属厚度的间隙约0.5mm,以及瓷的厚度0.85~1.2mm。

3)若舌侧、(牙合)面不覆盖瓷,只需预备出金属的间隙即可。

4)前牙切端应至少预备出1.5~2.0mm的间隙,并保证在正中(牙合)及非正中(牙合)时均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金属与瓷的厚度,并防止切端透出金属色或遮色层外露。

口腔修复学5)各轴壁无倒凹,(牙合)方聚合度2~5°,光滑无锐边,轴面角处圆钝。

6)上前牙切斜面斜向舌侧,下前牙切斜面斜向唇侧。

7)保证切端瓷的厚度,以保证金-瓷衔接处瓷层不折断。

8)应避免瓷层形成刀边状,而且瓷层应形成一定的厚度。

口腔修复学(2)颈缘预备要求

1)舌侧或邻面颈部如以金属为冠边缘者,颈缘可预备成羽状、凹槽形或直角斜面形。

2)唇颊侧或全冠边缘为烤瓷者,应将牙体颈缘预备成直角或135°凹面,以保证颈缘瓷的强度和美观。采用龈下边缘者,肩台位于龈缘下0.5mm。

口腔修复学3)唇颊侧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若预备不足,要么颈部瓷层太薄,出现金属色或透明度降低,冠边缘的强度下降;要么为了保证强度而增加冠边缘突度,致使颈部外形与牙颈部不一致,冠颈部形成肿胀外观。若预备过多,可能会引起牙髓损害,因为颈部髓腔壁厚度一般为1.7~3.0mm。舌侧金属边缘处肩台宽度0.5mm。

口腔修复学口腔修复学

三桩核冠

(一).桩核的类型1.根据桩核使用材料不同可分为金属桩核及非金属桩核。(1)金属桩核又有贵金属桩核和非贵金属桩核之分。(2)非金属桩核有玻璃纤维桩、碳纤维桩及瓷桩等。2.根据桩核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预成桩加树脂核和铸造金属桩。

口腔修复学

(二)桩核冠的适应症1.临床牙冠中度以上缺损(2-4壁缺损),剩余牙体无足够的固位条件,直接充填后无法提供冠修复体固位力者。2.临床牙冠重度缺损,断面达龈下,但牙根有足够长度,经冠延长术或牵引术后可暴露出断面以下至少1.5mm的根面高度,磨牙未暴露根分叉者。3.错位/扭转牙而非正畸适应症者。4.畸形牙直接预备固位形不良者。

口腔修复学(三).桩核冠的固位形与抗力形要求

1.桩的长度:为确保牙髓治疗效果和预防根折,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3~5mm的充填材料作为根尖封闭,桩的长度为根长的2/3~3/4。对于根比较短的情况,应尽量保证让桩的长度大于等于临床冠的长度,并且保证桩处于牙槽骨内的长度大于根在牙槽骨内的总长度的1/2。

2.桩的直径和形态: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3,从根管口到末端逐渐缩小呈锥形,与牙根外形一致,与根管壁密合。

3.冠与根面的关系:桩核与冠是各自分别就位的,冠作为最终修复体,其就位道不受根管方向的影响。要尽可能保留剩余牙体组织的高度,使冠边缘能包绕剩余牙体组织1.5mm以上(称为牙本质肩领),这对于提高患牙的抗折强度,增强桩核的固位有重要意义。

口腔修复学(四).桩核冠的牙体预备

1.残冠预备

(1)去净残冠上所有的充填物及龋坏组织。

(2)按照全冠的预备要求进行牙体预备。

(3)去除薄弱无支持的牙体组织,尽可能使牙本质肩领高度大于1.5mm。

口腔修复学2.根管预备

(1)根管预备前,应根据X线牙片,残留牙冠方向,根管内充填材料的情况对根管预备的长度、直径大小、难易程度有一明确概念;

(2)预备时,先根据根管直径选用略小号的专用根管预备车针或圆钻,从根管口充填材料的正中沿牙根方向缓慢去除充填材料,采用徐进徐退的手法,随时校正钻入方向,当钻进遇到阻力时,可更换直径小一号的圆钻继续沿充填材料的正中位徐徐前进,参考X线牙片,了解根管预备的深度,观察切割出的粉末性质确定钻头前进方向;

(3)当沿正确方向前进至预定深度后,再逐号更换扩大钻,去净预备长度内的根充物,形成预定形态,并避免在壁上形成倒凹。

口腔修复学1.不透明瓷的作用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是金瓷结合的主要部分

B、遮盖金属色

C、形成瓷金化学结合

D、形成金瓷冠基础色调

E、增加瓷层亮度

口腔修复学2.以下关于桩核冠理想根桩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达根长的1/3即可

B、应达根长的1/3~1/2C、应达根长的1/2~2/3D、应达根长的2/3~3/4E、应达根长的3/4~4/5口腔修复学3.根据桩核制作方式的不同,桩可分为

A、铸造桩和预成桩

B、金属桩和非金属桩

C、铸造桩和非铸造桩

D、预成桩与非预成桩

E、铸造一体式桩和铸造分体桩

口腔修复学4.对全冠龈边缘位置设计无影响的因素是

A、固位力大小

B、边缘密合

C、牙龈健康

D、牙体保存

E、预备难易

口腔修复学5.对于舌侧倾斜的下磨牙,全冠的舌侧龈边缘最好为

A、带斜面的肩台

B、135°肩台

C、90°肩台

D、凹槽形

E、刃状

口腔修复学6.关于金瓷冠合金与瓷粉要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B、瓷粉的热膨胀系数略大于合金

C、两者必须产生化学结合

D、合金熔点大于瓷粉至少170°~270°E、合金有良好的强度

口腔修复学7.前牙金瓷冠切端磨除量一般为

A、1.5mmB、2mmC、2.5mmD、3mmE、3.5mm口腔修复学8.以下关于上前牙金瓷冠牙体预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唇面磨除约1.2~1.5mmB、唇面应按颈1/3或1/2的方向均匀磨除

C、保留舌隆突轴面外形

D、唇侧形成龈下肩台

E、点线角圆钝

口腔修复学9.金瓷冠的禁忌证为

A、前牙错位牙

B、锥形牙

C、固定桥固位体

D、年轻恒牙

E、四环素牙

口腔修复学10.以下关于增加桩核固位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根管口预备一小肩台

B、增加桩与管壁的密合度

C、选用树脂粘结剂

D、尽量使用主动螺纹桩

E、尽可能保留残冠硬组织

口腔修复学11.上颌磨牙桩核冠修复时最可能利用的根管是

A、近中颊根管

B、近中舌根管

C、腭根管

D、近中舌根管和腭根管

E、近中颊根管和腭根管

口腔修复学12.外伤牙折断伴牙周膜挤压伤者,根充后桩核冠开始的最早时间是

A、3天

B、5天

C、1周

D、2周

E、3周

口腔修复学13.金瓷结合的主要机制是

A、化学结合

B、压缩结合

C、范德华力

D、机械结合

E、氢键结合

口腔修复学14.不能作为铸造金属全冠适应证的是

A、后牙固定义齿的固位体

B、修复磨牙牙尖劈裂

C、修复后牙残根

D、治疗磨牙(牙合)面牙本质过敏

E、恢复磨牙咬合

口腔修复学15.以下哪种情况适宜做全瓷覆盖

A、深覆(牙合),覆盖小

B、覆(牙合)、覆盖正常

C、(牙合)力较大的前牙

D、固定桥的固位体

E、以上都不对

口腔修复学16.桩冠修复时。一般要求根尖部保留多少长度的根充材料

A、不用保留

B、1~3mmC、3~5mmD、5~7mmE、以上都不适宜

口腔修复学17.不宜用金瓷冠修复的是

A、锥形牙

B、错位前牙

C、活髓牙

D、青少年恒牙

E、四环素牙

口腔修复学18.以下是PFM全冠的适应证,除了

A、前牙为四环素牙B、需作烤瓷固位体的基牙

C、青少年恒前牙釉质发育不全

D、前牙扭转不能正畸治疗者

E、牙体缺损较大而无法充填治疗者

口腔修复学19.设计修复体龈缘位置不需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