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学生视力低下的认识_第1页
中医对学生视力低下的认识_第2页
中医对学生视力低下的认识_第3页
中医对学生视力低下的认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对学生视力低下的认识

学生视觉下降是儿童青少年最常见和最常复发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认为影响视力低下的主要因素有环境、遗传、生长发育和营养、疾病、心理等方面,而防治则应从改善学习环境、培养正确的用眼卫生习惯,眼保健、减轻眼负荷、定期检查视力、合理营养、健康教育,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配镜等方面着手。但实际上,长期实践证明,中医药对学生视力的保健同样具有确切而明显的效果,这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现将之浅析于下。肝、脾、肾、肝三气辨治—中医认识中医学认为眼睛与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从这篇经文不难看出,眼睛的组成是五脏六腑的精气所化生,又靠五脏六腑之精气上行灌输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血正常流通,目才能得到血液的濡养,目得血能视。《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经的经脉连于目系,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肾司其明,子肝母肾,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以补肾即补肝,肝血不足,必补肾精,精血充旺,则精彩光明,脾胃互为表里,同居中焦属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消化水谷,输布精液,营养周身。若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目必不明。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犹如百川汇入大海之势,经气充沛而功效卓著;脾胃健,阳气旺,则诸目病失;肺主宗气、司呼吸,宗气不足或气陷会使目昏暗无华;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枢,主神明的功能主要从眼上得到反映,视觉清晰,精气充沛则有神,视物不清或错乱则为无神。可见,中医学认为视力主要与肝、脾、胃、肾有着密切的关系。若感外邪,七情失和,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则可致脏腑内虚,经络精气不能上荣,或阳气不足,被阴气所侵,而致视力低下。所以寻根求源,调理脏腑之经气,平衡体内之阴阳,这种详查病变的因、证、情、机及施治的灵活性中可见医学认识是相当细致和全面的。中西医保健保健1.保持七情和畅,通滞目疾因为学习任务重,故很多学生平时感觉较为辛苦,体质可能较为虚弱,容易招致外邪侵袭。故顺应四时,适其寒温,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正气存内是避感外邪的关键措施。七情过激,木郁化火,心火亢盛等可致脏腑功能失调,视力下降则可由此而生。故勿喜怒忧思过度,悲哀太甚,而应保持七情和畅,乐观开朗,助人为乐,这样可使百脉通调,脏腑安和,目疾无可产生。对于儿童青少年学生,我们尤其应该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和睦幸福的家庭氛围,避免外界环境对其的不良刺激。并积极治疗其已有的躯体疾患,防止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另外,还应从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文化思想修养等方面着手,通过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而提高其对情志致病的耐受性,降低敏感性和易发生性,以达到“志意和”,减少目疾。著名眼科专家张望之认为眼病多因郁邪而发,因此在治疗眼疾时主张以开郁为先,通滞为要。由此可见,他同样主张避感外邪、调和七情以用于防病治病,促进康复。2.应注意的问题起居有常是指平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每日保持充足睡眠时间,劳逸结合,脑体结合。起居有常可摄天地之清阳,适四时之寒暑,正气内存,虚邪贼风无隙可乘,目无疾生。劳、逸包括形体和精神两方面,调节劳逸要求达到积精、养气、全神。人若能起居有常,合理作息,能使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还能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以避免目疾发生。具体来说,平时学习时应注意勿久视勤书,不要在光线太暗或强光下读书、写字,并加强体育锻炼,增加同学朋友间的交往,多做一些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等等。学生的修身养性应与其性格、年龄、体质、性别、周围环境等相协调一致。由于生机蓬勃、奋发向上的生理特性,故宜多鼓励其在各种文娱活动中获得快乐,这样可以通过音乐、歌咏、舞蹈、戏剧影视、琴棋书画等来调整情绪、改善行为、开发智力、培养创造力,对保护好良好的视力不无裨益。值得指出的是,中医认为“五音通五脏”,其中“角”声入肝,而肝开窍于目,故常听“角”声于视力有益。“角”音圆长通澈,廉直温恭,能疏利肝木,使气机通畅,气血调和,经络通利,脏腑器官功能正常。故学生视力保健,可选用音乐疗法类的具有“木”特点(舒畅、柔和)的音乐中的“角”音。当然,也可根据五行生克之规律辨证使用其他音乐。3.营养方面应注意从小食物中获取。在食饮食有节包括注意饮食质量、数量、进食时间和速度等,且宜以清淡饮食为主,素荤兼顾,精粗并摄。多吃蔬菜、水果、动物的肝脏,或适当用些鱼肝油,对视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切忌贪食膏粱厚味及辛辣大热之品。维生素对眼睛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维生素A、B、C、D不能缺乏,故应注意从含量相对较多的食物中获取。另外,微量元素钙和铬缺乏,都会导致眼疾,也应注意适量摄取。用药膳保健视力,是中医药的特色之一。如草决明兔肝汤:兔肝1~2副,草决明10~12g,加工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肝,可补肝养血,清肝明目。菊花粥:菊花10~15g,粳米30~60g,先用粳米煮粥,粥成调入菊花末,再煮一二沸即可,有养肝明目之效。另外还有决明子鸡肝、猪肝羹、杞实粥、芝麻羊肝、归圆杞菊酒、首乌肝片、人参枸杞酒等,可以适当选用。外用有如清目养阴洗眼方:甘菊9g,霜桑叶9g,薄荷3g,羚羊角0.5g,生地黄9g,夏枯草9g,水煎后先熏后洗,有疏风清肝、养阴明目之作用。明目枕:荞麦皮、绿豆皮、黑豆皮、决明子、菊花等装作枕芯,有疏风散热、明目退翳之功,经常使用,至老目明。一些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亦可选择使用。4.准眼、好眼,注意预防眼疾运目是使眼球顺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起到锻炼动眼肌群,改善动眼、滑车、外展神经功能,促进眼周围血液循环,消除视疲劳,调节内眼晶状体功能的作用,对预防近视散光,推迟老花眼有一定功效。运目法之一:闭目凝神,全身气血均注于目;开合眼睛,调节瞳孔、前房角,使巩膜静脉窦开放、关闭,加强房水循环,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左右上下运目,使眼睛运动灵活,眼外肌得到更进一步的锻炼。具体方法是:端坐凝神,头正,腰直,两眼球同时左旋转5~6次,再向左后视数次,然后向前注视片刻,再向右旋转5~6次,并右后视数次,再前视片刻。其“后视”是指两眼球同时用力,向一侧外耳方向偏视。向左后视时,左眼瞳孔偏向外眦,右眼瞳孔偏向内眦;向右后视则反之。这是锻炼眼肌群的方法。运目法之二: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能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远眺运目:可在清晨、休息或夜间,有选择地望远山、树木、草原、蓝天、白云、明月、星空等。能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但又不宜长时间专注于一处,否则反而有害。摩目又称为“浴眼”,包括熨目和按摩,可使眼部气血流通,减轻视疲劳。熨目:双掌相搓使热,乘热敷熨双目,该法通过按揉眼部,使局部气血流畅,减轻视神经疲劳,同时眼肌也得到锻炼,增强灵活性。捏眦:闭气后,用手捏按两目之四角,直至微感闷气时,即可换气结束。连续作3~5遍,每日可作多次,有提高视力作用。点穴:用食指指肚或大拇指背第一关节的曲骨点按百会、气海、命门、大椎、光明、太冲、太溪、风池、攒竹、四白、瞳子髎、太阳、睛明等穴,能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运血养目,清心明目,防治近视,使肌肉弹性正常,防止眼睑下垂。目前普及于中小学生的眼保健操,就是根据中医学眼部保健推拿法,结合医疗体育编创而成。另外,还有推拿手法、颈脊疗法、耳穴贴压、洗面明目法等防治近视眼,可以参考使用。中医养生学有目不久视、目不妄视、目宜常冥、目宜常运的论述。“常冥”即指经常闭目养神。当眼睛出现疲劳时,可排除杂念,全身自然放松,闭目静坐3~5min;或每天定时做几次闭目静养,有消除视力疲劳、调节情志的作用,也是医治目疾有效的辅助方法。中医学认为,对眼睛的保健还应注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