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习日志_第1页
园林实习日志_第2页
园林实习日志_第3页
园林实习日志_第4页
园林实习日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园林实习日志园林实习日志在中国,园林被分为三大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中国园林有许多技巧,比如借景、障景等等,不过它们都由四个基本因素组合成组成,这四个因素是水、植物、建筑和假山。大多数江南的私家花园是在徽州,就是因为这里多水源和适合做假山的石。回想此次实习的收获虽然是点滴开花结果零散的,但汇集起来还是颇丰的,这也需我们善于思考,举一反三。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时间紧,又正值旅游旺季,游客颇多。金陵第一园瞻园我们出发一部分同学从青岛和老师一同出发,首站南京,经过漫长的旅行终于在凌晨到达六朝古都金陵,我们顾不上身体的劳累先行不来游览瞻园。瞻园原系明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王府之西囿,“堂宇阔深,园沼秀异”,尤以湖石著称,素有“金陵第一园”的美誉,清代与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并称为”江南五大名园”。瞻园作为浙东名园,风景优美,布局合理。石造园林既有人文景观,又有自然景观,游人到此,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瞻园分为两大游赏区,东面为太平天国南京满清历史博物馆,共分五个馆。南、北、西三面为假山,主体建筑静妙堂把园林分成南面小北面大的空间,成功地弥补了南北空间狭长的缺陷。山、水、石是瞻园的主景。进入园内,首先看到庭园中玉立着一块太湖石,就是仙人峰。这里有篦齿作框景,从这里看亮处,恰似一幅山水画卷,十分巧妙。仙人峰是瞻园蕨盲的代表,瞻园的奇石还有绮云峰、友松石、步石、炸石等,为江南园林山石之珍品,有些还是宋徽宗花石纲遗物。瞻园的山分为北石山和北石山两组,全系假山堆叠而成,但堆造之精,面积之大,确是巧夺天工。有人说瞻园是有名的假山假山园,全园面积仅8亩,假山就占3.7亩。瞻园给我印象深刻之处是南面水池和假山的精妙结合,假山设置巧妙,其上遍植植物,让人心旷神怡。南石山给人的总体感觉是气势雄浑,紧贴住水面。进人假山内,偶尔通过孔洞看到外面的景色映入眼帘,造成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山水景观山上的植物让这座假山了勃勃生机,衬托了南石山多姿秀丽多姿的时代特征。静妙堂是全园的中心,是一座面临水池的鸳鸯厅,它将全园全园分有南北两大空间,并置有南北两大水池。南至水池紧接静妙堂南沿,靠近建筑一面大而东北角收小。在静妙堂西侧,有一条一条清溪连系了南北两大水池,以使南北两个格调鲜明的空间有聚有分,相互联系。瞻园是此番实习的第一站,也是参观园林的北戴河,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拙政园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始建于明正德四年。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园景典雅秀美,充分体现了其作为明代园林的朴素旷远和返朴归真。东北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其精华所在,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都临水而建,有的山居直接从水中建起,具有白洋淀的特色。池水所占比面积很大,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开敞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尚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事儿两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游鱼在荷叶间嬉戏,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倚玉轩西面有一泓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西部原为“补园”,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紧临一侧的卅六鸳鸯展示馆,厅内陈设考究。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卅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藻酸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西南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empirenews.]东部原称“归田园居”,布局以远山、松林、草坪、曲水为主,配以山池亭榭,依然保持疏朗明快的风格,多半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拙政园的布局疏密大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一幅构成了一幅幽远沉静的画面,无党派人士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富有诗情画意整个无数个园林建筑仿佛漂在水面,加上花木映衬,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情趣,四时宜人,王能典型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亭台,楼阁,山石,曲水美不胜收,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狮子林狮子林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以园内怪石皆形似狮子而得名。全园长廊回绕,结构紧凑,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大型假山商群峰峦挺拔,险峻奇特,洞壑深邃。因为当时身心俱疲,还有下一个参观任务,所以不免仓促疏漏,走马观花,体会不深,以后还有再次机会一定要再来仔细游赏一番。经过门厅到达燕誉堂,它是苏州园林中著名的鸳鸯厅。前面为厅,后面为堂,在建筑风格上才绝然不同,体现了男尊女卑近百年来的封建思想。作为中间对景的小方厅两边的大型空窗,采用框景,东西两窗各是两幅影像。园内最精妙的设计是以中部水池为中心,叠山造屋,移花栽木,使得全园布局紧凑,富有“咫足山林”的意境,环水的见山楼、真趣亭、湖心亭等,高低错落,互为对景。还有几处精妙的对景分别是指柏轩与卧云室,修竹阁与立雪堂,石坊与扇亭等。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亭台楼阁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瘦、透、漏、皱、丑”著名的太湖石叠的假山,更是玲珑俊秀,美不胜收。网狮园网狮园始建于南宋,初名“渔隐”,清初改为“网狮园”,以小巧精雅著称,尺度亲切,保持了苏州旧时完备世家完整的宅、园相连风貌,是苏州园林中以少胜多的范例。从入口门厅到达作为园内主景盖基的以黄石假山围合的水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园内以水池为服务中心,面积虽小不觉局促,经过一番游赏,到此不免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小中见大。难怪陈从周教授在《中国名园》一文中称“网师园是造园家推崇的小园典范”。从云岗向北走便来到了向东走引静桥。这是苏州极小最小据说也是我区最小的石拱桥,誉称袖珍小桥,用花岩石砌筑,园林中架桥以梁板式石桥贴水而过,既便于观赏睡莲,亲水嬉戏,又便于小中见大。引静桥是激赏网师园中部山水主景区的最佳景点之一。桥一方面形成了别致的桥景,模块另一方面有分隔水面空间的系统。由于环池亭、台榭、廊无不面水极为生动的不对称的均衡构图,是水院式闭合空间。为了突出水面平波浩渺的水乡气氛,临水而筑的亭阁廊楼都适当缩小了尺度,体型小巧轻盈,体量稍大一些的建筑隐于山石后或远离池岸,不逼压水面,水中不植荷花不设岛,增强了水面的开阔感。从射鸭廊南头右拐便来到猪了小山丛桂轩,这轩对小山,上植丛桂,秋时浓香四溢,香藏不散。小山丛桂轩古建筑是园中主要包括建筑,作四面厅式,单檐歇山卷棚顶,造型轻巧,北墙一扇正方形大窗冰纹窗格中间为圆形大窗景,既可以在轩内居坐安息,观赏周围景色又能沿廊游览。该轩一个格窗就是这幅画,通过厅内窗格,环顾四周无数景物画面,步移景异,人在画中游,如在山水中生活。从射鸭廊北头左拐经竹外一枝轩绕水而行即到月到风来亭,坐在此亭隔水可看对面又别有一番滋味,不大的假山把粉墙黛瓦和清澈见底的水相连接,尽量避免了两者之间切勿突兀的衔接,起到过渡作用,十分巧妙。[!--empirenews.]坐在网狮园的美人靠上用惬意的上写欣赏周围的美景,亲切质朴,尺度虽小而终日拥挤.感觉其内叠山造屋,移花栽木均是一个整体,放到别的地方区鲁,唯在此处正好,处处表示出一种小园典范。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留园几易其主,占地两公顷,分为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东部以庭院取胜,以建筑群划分内部空间,厅堂建筑宏敞华丽,庭院造景富有变化,尤以花石著称.留园是我们徐时栋苏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新线留园有两条环水参观的引人入胜路线,数条自入口经绿阴、明瑟楼、涵碧山房,到闻木樨香轩、可亭,另数条自入口到曲溪楼、濠濮亭,到五峰仙馆。西侧是典型的欲扬先抑,柳暗花明的手法。穿过了“长留天地间”门洞,前面的粉墙上能上有内奸窗图案,漏窗俗称“花窗”。在便于通风和采光的同时,可使窗外的景色若隐若现地透过来,因此,花窗在园林建筑中常作为漏景之用。此处六扇花窗将中部风光景色半遮半掩的透了出来,使人隐约可见,从而激发游人的游兴,催人急于进园去领略窗外那片胜景。同时,从花窗中所透出的园景,随着游人脚步的连续不断移动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古典园林欣赏中的“移步换景”之妙。徐时栋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在涵碧山房西侧,山峦可见一条长廊曲折逶迤于中部假山上。我们一般把这种依山高下起伏的长廊称为爬山廊。这条上山廊不仅有上山廊和下山廊之分,而且还有依墙的实廊与离墙的空廊之相应,整个廊始终处于强、下,明、暗等不同的自然光光线和丘陵地形的变化过程中,令人感到妙趣盎然。同时,这条爬山廊在实用功能上还有夏天遮阳,雨日挡雨联系景点之间的纽带,是一条天然的游览路线;平缓而巧妙的将游人在不知不觉中引到中部假山之上游客的“闻木樨香轩”。池西假山上的闻之木樨香轩,从建筑形式上看,这实际上是一个依廊而建的半亭为俯视全园景色桂冠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留园以其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而享有盛名,内外空间关系格外密切,意境并根据不同神韵采取多种结合手法。出闻木樨香轩西行,跨过小石桥沿石径前行,在古银杏之间,可见一六角飞檐攒尖顶的王东郭亮,就是可亭。从可亭往南看,与南面的明瑟楼、涵碧山房隔水相望。同时,可亭与涵碧山房,居水池南北相对而立,无论从建筑体量的大小不一地理位置的高低,还是从建筑形态来看等诸多方面来讲,都堪称一种绝佳的对景。过中部水池的小岛小蓬莱和东侧的小方亭濠濮亭便到了五峰,其东西开有漏窗作为东部的主要建筑,起到了沟通东西的过渡性作用,其前面的小院里置有假山,可直接上到二层,十分巧妙。往东由五峰仙馆行进,便到了冠云峰,留园内的藻井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丑”五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宋徽宗“花石纲”中的遗物。其据建筑物的距离与建筑物建筑群高度的比例十分恰当,既不会对人产生压迫感,又显得后退从而失去观赏的亲切感,是游客拍照留念的好去处,此处已是东部繁杂密集的楼旁,也是留园的精华所在。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的颐和园以及承德的一起,作为中国区县古典园林被首批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此这四个古典园林也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七年,苏州总体而言古典园林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整体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留园就是国内首批四个典型例证之一。[!--empirenews.]六.豫园豫园是四百多年前明朝时建宋朝的,园主姓潘,是个大官。他建此园是取悦于双亲,让他们安享晚年,所以豫园的”豫”字就取其愉悦之意。可惜的是他父母末能眼见豫园落成就去世了。此处位于上海传统的小吃街内用,周围大多古色古香的楼式建筑。当你踏进一个私家花园,视线总会被什么就行了挡住,有时是假山,有时是肃穆的主殿。这是亭台楼阁的一个技巧,称之为障景。不让你一日了然,却让你看到一部分,激发你的游玩兴趣,然后才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上海位于冲积平原上才,市内无山、无林,所以“仰山堂”的“山”就指对对面那座假山,它高12米,重80吨,在过往乃至今天一直是个博戈达奇迹。因为四百多年前没有水泥和建材熟石膏,人们就用烹煮过的土豆,加上明矾和石灰,把石块粘起来,至今安然无恙这是插花杰作大师张南阳的杰作。在假山之后,有座龙墙,豫园总共有五条龙墙。粉墙之上龙形的黛瓦,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诉说着园主的显赫。前行不远有五块石头,中间那块称作“玉玲珑”。这是太湖石,外型是由水侵蚀而成,悄悄地是给宋微宗的贡品,即宋微宗“花石纲”的遗物,玉玲珑因有”瘦、透、皱、漏”等特点而著称。我想这也是园林功效之一,一个景物使人沉思,达至情景合一的境界豫园里有几处粉墙筑在乱石之上,下面有清溪流过,于是就在凤尾洞下面掏出一个洞,就像一个的拱桥,宛若清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