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税收风险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税收风险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税收风险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税收风险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税收风险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税收风险与业绩的相关性研究

一、科技创新对农业的影响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是长期保障农业有效供应的需要。这是打破资源环境的必然选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解决新型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了很大变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资源和人才储备不足,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与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何提升农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解决农业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难题。2013年1月21日,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关部署和要求,农业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从引导和支持企业主持或参与承担农业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建立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促进农业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利用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等9方面提出了实质性指导意见。此外,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也促使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企业采取相关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加大研发费用投入。如美国政府在2009年《美国创新战略》中便提出要实现研发税收减免永久化;在英国,所有研发投入在1万英镑以上的企业均可享受研发税收减免;2011年,澳大利亚联邦创新、工业与科研部联合财政部推动研发税收减免立法,新税法预期每年将减免18亿澳元的税收,激励澳大利亚企业投资创新活动。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年)》第95条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即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规定。而上述举措对包括农业在内的全行业企业的实际影响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在此形势下,深刻认识科技创新对农业企业风险与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将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协同各要素,系统、全面地提高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效率与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农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2007—2012年相关数据为样本,在科技创新相关活动日益频繁与企业所得税相关优惠政策的背景下,研究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其经济业绩、风险与所得税的相关关系、企业所得税与其业绩与风险的相关关系,以期为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二、文献回顾与研究(一)对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以及行业集中度的影响国外关于研发投入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开始的比较早。Scherer(1965)以1955—1959年福布斯排行榜中的448家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利润增长与公司的以专利权来衡量的发明产出呈正相关关系,公司重大的创造发明活动通过推动公司销售盈余持续增长的方式来影响公司利润。Grabowski等(1978)选择了1959—1966年的86家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研发资本的税后回报率在15%~20%,远高于同期其他资本的投资回报。Connolly等(1984)则检验了企业盈利与研发投入、广告支出以及行业集中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同样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Hu等(2004)以1991—1997年北京88家国有工业企业为样本,研究了研发支出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结果发现研发投入所形成的知识资本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都能产生较大影响。从21世纪初开始,很多国内学者也对企业研发投入与业绩的关系进行了多角度研究,但已有文献得出的结论还存在分歧。邱冬阳(2002)以1998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研发投入与2000年实际业绩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研发投资没有显著实施效果。周国红等(2002)基于1162家浙江科技型中小企业问卷调查与分析,发现研发投入水平与强度和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总额、人均销售总额、利润总额的相关性都不显著。朱卫平等(2004)、李映照等(2005)、梁莱歆等(2006)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不明显。梁莱歆等(2005)、程宏伟等(2006)认为企业的研发投入产出的相关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即研发投入的经济效果存在滞后效应。金颖(2011)以2007—2009年沪深证券交易所连续3年均披露研发费用的高新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得出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强度与部分公司绩效指标相关,并存在行业差异,投入强度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滞后期较短,滞后性不明显等结论。许苏琦(2012)对我国沪深两市电子行业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的结论。我国企业研发投入与其业绩的相关关系究竟如何?在大力发展科技兴农的宏观背景下,本文以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其业绩呈正相关关系。(二)研发强度与企业自身绩效现有研究成果中,针对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尚未建立统一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对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有着积极作用。如CristianoAntonelli(1998)对意大利企业1980—199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经营业绩高于平均水平的企业,其研发支出与利润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研发支出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水平,降低风险;然而,对于经营业绩较差的企业,其研发支出与利润率的相关关系则较弱。在对澳大利亚企业研发支出的披露影响研究中,MajellaPercy(2000)认为研发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业绩起到正面影响。俞乔(2002)研究表明非国有企业研发支出对投资有着重要影响,只有持续关注技术改进与新产品开发,才能让企业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降低外界环境变化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唐颖(2012)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其自身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王懿涵(2012)对汽车行业研发支出进行研究时认为,研发成功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风险。一些学者指出,研发投入对于企业破产风险的影响有着较大不确定性。如LouisK.C.Chan等(2002)认为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研发投入的强度与其应有的回报持悲观态度,但是实证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可能会对本年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而是在未来几年获得了大量的超额回报。于保平(2007)认为研发活动已经成为企业整体战略必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研发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巨大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研发面前望而却步。如果失败,其开发所消耗的资源极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崔哲(2010)认为企业研发支出与资本结构相互产生影响关系。当资本结构合理时,企业的风险较低,可主动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企业创新过程中取得成果,则可使企业获得收益,降低财务负担以及资金风险;如在循环过程中某个环节失败,都可能导致创新失败,经营风险加大,此时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就会有破产风险,于是企业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企业研发投入对其风险的作用究竟是促进还是抑制?鉴于我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其风险呈正相关关系。(三)对苯二甲基苯磺酸钠以下简称对基前已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年)》已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相关支出的加计扣除进行了明确规定。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颁布的《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88号)规定,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对上述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实际发生的下列技术开发费项目,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试制费、技术图书资料费、未纳入国家计划的中间实验费、研究机构人员的工资、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的折旧、委托其他单位和个人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与新产品的试制和技术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在上述情况下,如企业遵循上述法律法规规定,其进行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可在税前抵扣的数额越大,实际所得税率应该越低。为验证此政策实施效果,本文以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3: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与其实际所得税率呈负相关关系。(四)研究企业相关税收负担,为企业创新营造风险氛围企业所得税费用是按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当期应缴纳的所得税数额,也是利润总额的减项,企业实际所得税率是企业实际税负水平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经营业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许多学者对某一特定领域的企业进行了所得税与其业绩的研究,结果显示所得税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有着反向作用。肖金锋(2003)对2002年深市所有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后,特别指出:2001年实施的“取消所得税返还及各地方越权减免税政策”后,虽然为上市公司营造出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但也的确给上市公司增加了税收负担,对其整体业绩带来了一定冲击。阙君荣(2003)对2001、2002年五粮液基本面的动态分析时指出:由于所得税优惠政策在2002年的取消(即五粮液无法继续享受所得税先征后返的优惠政策),使得其税负有15%提高到33%,这使得五粮液的经营业绩明显低于同期。由此其预测:税负的增加将会给五粮液的经营业绩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姚维刚(2005)认为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解救那些面临ST、PT的上市公司,会伸出“有形的手”予以支持。其中一个方面即为降低税负,使其实际税负负担仅为11%左右。这间接的说明了:所得税税率的降低对公司业绩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关于企业所得税与风险的关系,众多学者的结论是一致的,即所得税税负的增加将增加企业的各项风险水平。如Sonja.Olhoftrego等(2012)认为企业所得税的高低会对其风险导向产生一定影响。企业的高风险导向会促使其对高风险项目地投资,而高风险项目又会导致资本市场回报的不确定性,并最终增加企业的风险。宁亮(2009)认为政府过重的税费导致创业成本过高,严重抑制了创业和企业活力。张炜达(2010)提出对于高新技术产业,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降低其经营风险。童盼(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率与原有股东财富正相关,即企业所得税率越高,过度投资越严重,导致企业的风险越高。郑开焰(2009)在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部分企业为了充分利用债务的税盾效应来规避企业所得税,导致其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李勇(2009)提出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所实施的结构性减税重大举措,降低了企业税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抗击风险的能力。邵学峰等(2012)认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创新主体的风险偏好,降低企业在科技创新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与企业共同承担创新风险。而在本文的研究主体———农业企业中,上述既有研究结论是否成立?为了在农业企业中验证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假设4:农业上市公司实际所得税率与其业绩呈负相关关系。三、研究设计(一)样本与数据来源为保证计量口径的一致性与样本数据的及时性,本文选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至最新结束的会计期间为研究时间区域,即2007—2012年,以我国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农、林、牧、渔业企业为研究对象,从国泰安CSMAR系列数据库中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形成6年间的119个面板数据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二)变量选择1.股东权益指数z值净资产收益率(ReturnOnEquity,简称ROE)。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为表征企业业绩的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是净利润与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是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企业业绩越好。Z值(ZScore,简称Z)。企业风险可分为不同种类,就整体而言,破产风险是衡量其整体风险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选用Z值模型来衡量企业破产风险,以表征企业整体风险水平。Z值是美国学者Altman发明的一种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X2=累计留存收益/总资产;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股票市值/总负债;X5=营业收入/总资产。该模型预测,当Z<1.20时企业将破产,Z介于1.20~2.90时企业处于“灰色区域”,Z>2.90时企业没有破产风险。2.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研发投入力度(R&DInvestmentDegree,简称RDDD)。企业研发活动相关投入在财务报表中主要反映为外购与自制无形资产的相关活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企业外购无形资产时,如符合相关要求,计入“无形资产”科目;自制无形资产时,如满足处于开发阶段的各项要求,可予以资本化,计入“开发支出”,否则计入当期损益。“无形资产”与“开发支出”账户分别核算企业已外购与即将自行研发成功的无形经济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会计信息系统内最直观与最稳健的体现。因此,本文将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无形资产”与“开发支出”账户的合计数提取出来,用以描述企业研发投入过程中受益期间较长、因而资本化的“研发投入”;对于计入当期损益的“研发费用”,因其难以从期间费用中准确剥离等原因,本文暂不作深入研究。本文将上述研发投入除以当期营业收入,即每单位营业收入上可分摊的研发投入金额,表示企业研发投入力度。3.营运能力分析本文根据企业财务特征与经营能力划分,选取分别代表企业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的营业利润率、固定资产周转率以及资产负债率,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具体情况如下:(1)营业利润率(OperatingProfitRatio,简称OPR)。营业利润率是企业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单位营业收入蕴含营业利润的水平,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2)固定资产周转率(FixedAssetsTurnover,简称FAT)。固定资产周转率是企业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比率,表示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固定资产周转的次数,或表示每1元固定资产支持的营业收入数额,它是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3)资产负债率(DebttoAssetRate,简称DAR)。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总资产中通过负债筹集的资金数额,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上述变量的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三)模型假设检验为验证前文提出的5个研究假设,本文建立以下3个模型:其中,式(2)用以检验假设1和假设4,式(3)用以检验假设2和假设5,式(4)用以检验假设3。四、成功研究的结果(一)破产法上的风险较本文实证研究中所用到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从上表可知,目前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ROE平均水平不高,仅为0.0763,表明大部分农业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不高;其Z值均值仅有1.0387,处于“破产”区域,且其标准差较大,表明农业上市公司整体破产风险较大,但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一些企业尚未进行研发投入,从而导致研发投入力度指标为0,也有一些企业每单位营业收入可分摊4.9580元研发投入,因此说明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差异也较大;因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差异,导致递延所得税资产与负债问题,从而使实际所得税率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分别为-0.1485与0.7930,其均值为0.0929,表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际所得税率偏低;从其财务能力来看,上述公司营业利润率均值仅为0.0858,盈利能力水平偏低,固定资产周转率标准差较大,表明其营运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从资产负债率均值可看出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方式为权益性融资。(二)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本文采用EVIEWS软件中的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对上述3个模型进行了处理,其中式2与式3实证检验结果较为理想,具体结果详见表3。如上表所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与ROE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但其相关系数为-0.040040,表明研发投入力度与企业业绩负相关,因此假设1没有得到验证,而得到相反结论;研发投入力度与Z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57628,表明研发投入力度与Z值负相关,而Z值是衡量企业破产风险的指标,其数值越大,破产风险越小,意味着研发投入力度越大,企业破产风险越大,因此假设2得到充分验证;实际所得税率与ROE无显著相关关系,假设4未得到验证;而该实际所得税率与Z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且其相关系数为0.719593,表明实际所得税率与Z值正相关,意味着企业实际所得税率越小,企业破产风险越大,因此假设5没有得到验证,而得到相反结论。同时,上述两个模型的调整后R2分别为0.491227和0.664170,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式4未通过检验,因此假设3不成立,表明现阶段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与其实际所得税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三)多重共同阻力测试本文分别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其VIF检验结果均远小于10,因此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四)模型解释能力、模型简单lg、“存货周转率、现转率、现布率”、“流动比率”和“dat为了增强结论的可信度,本文对上述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将控制变量“营业利润率(OPR)”用“营业毛利率(OGPR)”代替,“固定资产周转率(FAT)”用“存货周转率(IT)”代替、“资产负债率(DAT)”用“流动比率(CR)”代替,对上述3个模型进行了重做,其结果如下表4所示,模型的解释能力依然很强。五、对农业上市公司破产风险的归因分析本文通过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对2007—2012年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企业经营业绩层面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总体盈利水平不高,且差异较大;企业研发投入尚未对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反而呈现出微弱的负面影响效应。究其原因,首先因为基于农业科技创新的公益性和周期性,农业科技创新分为纯公益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可产业化的农业科技创新,其中纯公益科技创新具有公共物品性质,一般难以转化或在转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其次,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从研发到中间试验、生产示范、组织推广到大面积应用,需要经过漫长的2~4年的转化周期,研发投入的经济效益在短期内无法显现;再次,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的行政依附性依旧突出,政府部门、农业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不顺以及研发利益导向的背离也导致了有限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被低效利用;最后,自上而下的科技成果导向研发与自下而上的农业实际需求的脱节,也导致了农业企业科技创新在成果的市场转化上遭遇极大困扰。另外,实际所得税率并未与业绩呈现出明显相关关系,即所得税负担并未对企业业绩造成明显影响。2.从企业破产风险层面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破产风险隐患;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与破产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发投入产生的无形资产会增加公司的总资产数,且其对资金来源的需要可能导致负债规模的增大,而研发投入转化为市场效益具有一定滞后性,很难带来当期业绩的提高,从而使Z值减小,反映为破产风险升高。另外,实际所得税率与破产风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实际所得税率越小,破产风险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差异的存在,企业当期所得税费用的减小幅度大于利润总额的减小幅度,从而使实际所得税率的降低,而当期营业收入与利润的减小也使得Z值降低,因此表现为破产风险的增大;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在某些层面能够促进企业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如资本性损失可抵免所得税,允许损失转期,降低资本利得税的税率并对投资于科技开发领域的资金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待遇等。3.从政策执行层面看,农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力度与其实际所得税率无显著相关关系,即现阶段因税收优惠政策所导致的税负减免对于农业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仍未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税收优惠政策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在实施过程中会遭遇诸多限制性条件和主观判断,削弱了政策的激励功能。首先,研究与开发内涵的主观认定影响了税收政策执行的客观性,导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