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医资源-CT课件_第1页
爱爱医资源-CT课件_第2页
爱爱医资源-CT课件_第3页
爱爱医资源-CT课件_第4页
爱爱医资源-C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T、MRI临床知识神经外科张荣伟CT诞生

1967年,GodfreyN.Houndsfield在英国EMI公司制造了第一始CT机,处理图像近一天时间。扫描人脑标本,能将肿瘤组织和脑灰/白质分开。1974年,Siretom颅脑CT扫描机现代CT机为350msCT历史1971年第一台CT机安装于Atkinson-Morley医院,成像需20分钟,采用微处理器后,时间缩至4分钟。1973年美国MayoClinic和麻省总医院安装颅脑CT。1974年美国GeorgeTown医疗中心工程师Ledley设计出全身CT,76年开始应用。1983年中国研制成第一台颅脑CT1990年中国研制成第三代全身CTCT之父

CT成功应用于临床,值得一提的另一位人物是核物理学家Cormack(美国TuftsUniversity,出身于Johannesburg),解决了CT图像重建的数学问题。

1979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破例授予两位没有医学经历的科学家:

GodfreyN.HounsfieldAllanMacleodCormack

单层螺旋CT10mm,20mm,24mm,28mm,32mm,40mm,160mm…分辨率(层厚):10mm,5mm,2.5mm,1.25mm,0.625mm,0.5mm…

(黄金分割点)

机架旋转速度:5sec…4sec…1sec…0.5sec,<0.35sec…提升扫描覆盖范围扩大覆盖范围、提升扫描速度、增强临床功能双层螺旋CT19984层螺旋CT20008层螺旋CT200116层螺旋CT200264层、双源螺旋CT20042008320层容积CT1993动态容积CT一次扫描覆盖16cm320排0.5mm探测器

350毫秒旋转时间299

Kg

负荷检查床CT成像基本思想X线管发出细束X线X线平移与转动采集数据计算机重建图像X线只进入成像层面可测量组织衰减系数第一代CT第二代CTCT类型第三代CT第四代CTCT类型成像时间短,适合动态心脏成像,其它器官图像与螺旋CT

相同电子束CT(第五代)EBT

X线强度,与图像质量、病人照射量、X管冷却时间和寿命有关。高mA率用于需要高吸收部位:大脑、大脑后窝、胸和腰脊椎骨、骨盆和成人。中mA率用于腹和中隔。低mA率用于高对比组织,内耳和肺。图为高mA与低mA对图像影响基本参数:mA率当检查大量吸收(例如骨、肩部、胸和腰脊椎骨、骨盆)解剖区域时,可以使用高kV或高mA。当选择高kV时,X光变硬,因此X光能更容易穿透高吸收区,相应软X光成分减少(容易被组织吸收,对成像无用)。对幼儿或造影剂增扫时,使用低kV。基本参数:KV率由于运动会造成图像质量下降,如呼吸和心脏动作,对腹、中隔和肺,扫描时间尽可能短。减少扫描时间,对图像重建,可减少运动伪影。增加扫描时间,在剂量一定时,可得到较好空间分辨率。有时为了降低mA率,延长X管寿命,也可增加扫描时间。基本参数:扫描时间层厚选择主要根据得到图像空间分辨或者组织对比度来决定。如:

CT高对比:超过100HU的组织差异。检查内耳时,通过空气与内耳骨的对比,得到最好的空间分辨,一般层厚小于2mm。基本参数:层厚一般显示脑组织的窗宽与窗位分别是:W70~100和C35~50,但观察不同部位和不同病变进需要采用相应的窗口设置,以适应诊断的需要。调节窗口方法:

当病变和周围组织密度接近,适当调窄窗宽;如观察的局部需要层次多一些,可调节窗位并调宽窗宽。窗宽、窗位灰阶表与CT值

CT值灰度组织金属骨皮质钙化新鲜血肿纤维组织软组织软组织水肿较粘稠液体组织液纯水脂肪空气CT值组织X线衰减与水X线衰减比值单位Hu正常脑灰质的CT值:30-40H,正常脑白质的CT值:25-32H。低于25H为低密度,颅内肿瘤密度变化反映了肿瘤本身结构及其继发的坏死、囊变(低密度)。高于40H为高密度,急性出血、钙化(高密度)。脂质CT值为低于水(0H),囊肿密度多低而均匀。CT扫描基线扫描基线听眉线:外眶上嵴到耳屏上缘听眦线:外眼眦到耳屏上缘头听眶线:外眶下嵴到耳屏下缘颅脑扫描一般以听眶下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层厚:8-10mm,层距:10mm

常规扫描一般情况下不用高分辨率扫描,常规扫描层厚与层距:10mm,扫描方式采用连续扫描。

特殊扫描薄层扫描:层厚5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扫描患者的射线剂量增加。重叠扫描:在连续扫描方式下,层距小于层厚,减少部分容积效应,不会漏诊小病灶。

CT头颅扫描原则上增强扫描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况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血管造影及常规X线已证实的病灶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CT头颅增强扫描

脑池造影扫描

通过小脑延髓池或腰穿注入造影剂或气体,利用体位变化使其充盈脑池,再行CT扫描的技术,造影剂只能用非离子型的碘造影剂如伊索显,欧乃配克,碘必乐。造影增强扫描(contrastenhancedscan)颅脑CT片阅读顺序正常变异异常结论CT-颅底蝶鞍层面蝶骨小翼前床突颞骨岩部脑桥小脑半球枕内隆凸第四脑室颞叶鞍上池层面额叶颞叶鞍上池脑桥第四脑室小脑半球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