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中的危险性评价论文_第1页
安全工程-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中的危险性评价论文_第2页
安全工程-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中的危险性评价论文_第3页
安全工程-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中的危险性评价论文_第4页
安全工程-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中的危险性评价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中的危险性评价摘要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布局逐步推进,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高速发展,地铁运营安全问题的日渐突出,是公共交通安全运营管理研究的焦点和前沿,地铁运营安全问题由于极端复杂性且我国地铁运营风险事前管理缺位、复核和评估缺乏长效实施机制,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亟待提高。因此,选择有效的安全评价方法,建立完备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控制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对于促进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地铁运营的复杂性,本文从研究背景入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地铁事故,分析其运营模式及风险评价现状,以沈阳世纪大厦站为主要研究对象,依据系统安全理论由“人—机—环—管”四个方面着手分析,绘制安全检查表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性评价,得出各指标因素的权重,最后提出强化安全管理的途径与策略,为地铁安全运营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关键词:地铁;指标体系;风险评价;安全检查表;层次分析法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the13thfiveyearplanandtheaccelerationofurbanization,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urbanrailtransitindustry,andtheincreasinglyprominentproblemsofsubwayoperationsafety,arethefocusandfrontierofpublictransportsafetyoperationmanagementresearch.Duetotheextremecomplexityofsubwayoperationsafetyandtheabsenceofmanagement,reviewandevaluationofsubwayoperationriskinadvance,subwayoperationsafetyproblemsinChinaarelackLackoflong-termimplementationmechanism,theabilityofsubwayoperationsafetymanagementsystemtoadapttoenvironmentalchangesandavoidrisksneedstobeimproved.Therefore,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selecteffectivesafetyevaluationmethods,establishacompletesafetymanagementsystemforsubwayoperation,effectivelycontrolthesafetyrisksduringsubwayoperation,andreducetheoccurrenceofaccidents,soastopromotethesafetymanagementofsubwayoperationinChina.Basedonthecomplexityofsubwayoperation,thispaperstartsfromtheresearchbackground,summarizesthesubwayaccidentsathomeandabroadinrecentyears,analyzesitsoperationmodeandriskassessmentstatus,takesShenyangCenturyBuildingStationasthemainresearchobject,analyzesfromfouraspectsof"humanmachineenvironmentmanagement"accordingtothesystemsafetytheory,drawsthesafetychecklistandcarriesoutriskassessmentbyusingAHPFinally,itputsforwardthewaysandstrategiestostrengthenthesafetymanagement,andprovidesconstructivesuggestionsforthedevelopmentofsubwaysafetyoperation.Keywords:Subway;indexsystem;riskassessment;safetychecklist;AHP目录TOC\o"1-3"\h\u28331摘要 I16377Abstract II29166第1章绪论 111741.1研究背景 12149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94961.3国内外研究现状 3270961.3.1国外地铁运营及危险性评价现状 3236461.3.2国内地铁运营及危险性评价现状 426111.4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5305301.4.1研究内容 5158421.4.2研究方法 725144第二章地铁运营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及安全现状分析 9266882.1风险评价的相关概念 9228442.2地铁运营特征分析 9103642.3地铁运营常见安全事故分析 1145602.4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5224062.5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现状及分析 18113932.6本章小结 1931144第3章地铁运营评价体系设计 20129513.1地铁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 20226713.1.1构建的目的 2078173.1.2构建的原则 20262153.2地铁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流程 20156443.3地铁运营评价指标的选取 27314903.4本章小结 2821617第四章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风险评价的实施 29171964.1安全检查表评价法 29103864.2层次分析评价法 30152494.2.1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1289784.2.2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3371394.2.3结论 34130004.3本章小结 3431777第五章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强化运营的途径与措施 35156615.1强化运营安全的途径 3533775.1.1从设备因素上强化运营安全 35256915.1.2从人的因素上强化安全意识 35182195.2强化运营的管理措施 35276555.2.1强化设备因素的管理措施 35171505.2.2强化人员因素的管理措施 3695145.3本章小结 36结论与展望 3725186参考文献 3829878致谢 3916433附录 40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区域之间人口流动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集中、生产集中、工商业发达,以城市为中心的社会、经济组织运行模式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标志,城市化进程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全球化带来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使得人群聚集活动,很多公共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在“十三五”规划的国情基础上建立合理有秩序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体系,提高公共交通运输效率,合理规划城市资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但是,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日益趋于复杂,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与地铁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中国的地铁建设规模与速度位居世界前列。1969-2020的51年间,自北京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北京地铁1号线首段,全国范围内的50多个城市也相继建成通车。沈阳目前地铁运营线路共有3条,分别为:1号线、2号线和9号线,而2号线、3号线、4号线、10号线也同时在建设当中,均为地下线路,线网建设总规模可达89.85公里。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的地铁2号线上,图1-1为沈阳地铁全网规划图。图1-1沈阳地铁全网规划图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因运营专业性强,其快捷舒适、安全准时、安全性高、输送能力强、低能耗、无废气污染、等诸多优点,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国家中都毫无争议的被认作改善当代公共交通问题的重要工具。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公共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缓解交通压力,为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在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由于地铁在运行过程一直处于高速、封闭状态,乘车人员数量较多,位置大多位于城区、运营管理体系复杂,一旦发生事故其很可能会引起整个地铁系统的连锁反应。给人们的生命财产以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并且极大地阻碍了救援工作的进行,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例如地铁在运行过程中有工作人员发生了操作失误或设备发生故障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破坏了市民的出行计划,甚至破坏了该城市整个地铁系统的秩序,此外,某些人为不可控制的因素,也会危害地铁运营系统安全。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和社会化转型的关键期,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突出,中国地铁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事故经验稍有欠缺,在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相对较不完善,加强我国地铁运营安全管控的重要途径应从风险管理入手,建立健全运营体系,从而实现最大安全化,对于提升地铁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沈阳作为东三省重要的城市之一,地理位置重要,而世纪大厦地铁站人群繁杂,又困于行业与地区同时管理的特殊性,正是因为其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交织,使得其长期备受关注的公共安全问题一一凸显出来。在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公共交通安全隐患的辨识进而进行风险评价研究,可对当地的城市轨道公共交通起到参考作用。其地铁运营危险管理问题要重视起来。本文首先进行评价因子的选择,再对地铁运营期间实施系统的安全评价,由评价结果筛选出安全管理中的隐患及薄弱环节,及时提供建议及采取措施,最后总结出适合于世纪大厦站地铁运营的危险评价长效管理机制。地铁工程建设者提早作出正确的决策的前提是进行地铁事故分析、建立安全运营及管理体系。地铁在建设过程中的管理直接影响到运营安全,他们具有联动相关性,工程管理者在遇到工程中的突发状况的时候应有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是进行系统、高效、科学的风险因素的分析,决策者便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一套完备的运营管理体系,对于保障地铁运输安全,消除隐患具有很大的意义。(2)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进行总结与分析,并评估出一套合理的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共同激励地铁运营与管理方面的协同合作。地铁公司的运营由于其庞大性涉及各个因素,为避免运行过程中出现责任无法明确等问题,应使运营管理各方共同参与,更大可能的保障出行安全。(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降低地铁交通系统的运作成本,推进国家公共交通行业的经济效益。1.3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地铁运营及危险性评价现状国际上地铁建成时间较早,且相对重视对地铁安全的研究。国际上地铁发展已有四十余年,其对事故经验的积累也更占优势,安全体系也更完善,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多年来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1]。一些国家已经建立了安全事故危险数据库为实现地铁安全提供支撑。但是鉴于各国之间的差异,其体系也有所区别。英国伦敦地铁风险评估体系[19][20]伦敦地铁建成至今已有150年悠久的历史了,其线路密集,总长度超过400千米。伦敦地铁运营经验丰富,其事故体系也相对完善系统,每年基于事故的数据库都有相对应的改进。伦敦地铁拥有贴合自身的管控方法与风险评价体系。伦敦地铁(LULQRA)为其主要评价方法。由庞大数据支撑的前提下,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并预判出可能发生的事故,用定量的方法在危险源与人员伤害之间建立判断体系,最后评定出运营期间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提前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及控制方法防患于未然。该方法的前提是基于庞大的数据库,优点为准确性高,可靠性强,缺点为需要大量的人员及先进设备作为支撑。定量风险评估(QRA)、乘客风险评估(CRA)、工作场所风险评估(WRA)为其地铁公司的主要工具,对每个事故进行危险源等级判定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该方法针对性较强,有属于自己的一套风险分级系统。表1-1风险等级表风险评估定量风险评估乘客风险评估工作场所风险评估死亡人数(人/年)风险发生可能性依据风险分级矩阵进行评分高>1>50%>20分>20分中0.001~110%~50%14~20分14~20分低<0.001<10%<14分<14分(2)美国纽约地铁SSC安全认证体系纽约地铁运营始于1904年,SSC(SafetyandSecurityCertification)安全认证体系是其核心。在对涉及地铁的一系列因素如员工、乘客、厂商、环境、应急预案等作出危险性评价,交通部及运输管理部联合评判,最后由国家交通系统中心敲定的认证报告,此体系是执行步骤以及工作流程的工具。该认证体系简述为:确定风险因素—找出各项指标与其之间的关联性—制定实施细则—检查体系运行进度与差错—改进措施保证继续执行,该体系形成实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参与工作的员工都需参加培训,每个人都会被制定一套操作流程,这也充分表现出了美国对劳动保护的重视和理念。1.3.2国内地铁运营及危险性评价现状我国对于地铁运营的研究起步较晚,早期的地铁运营安全保障,主要是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来实现的。对地铁运营安全的研究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自1969年北京地铁开始运营,我国地铁已经探索了51年的时间。(1)北京地铁北京地铁公司谨遵安全生产法。在结合地铁运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为在岗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标准,建立了双挂钩的考核制度,并细化了安全责任体系,主要从“治、控、救”的角度出发,具体情况如图1-2所示:“救”“救”“治”“控”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完善救援体系。监控分析各级指标,调整组织运营管控。加强基础体制建设与创新,治理与排除隐患。提高风险应对能力完善救援体系。监控分析各级指标,调整组织运营管控。加强基础体制建设与创新,治理与排除隐患。图1-2北京地铁运营管控体系(2)上海地铁上海地铁也在实践中形成了适应上海运营特点的安全风管体系。为提高运营效率,在管理中,上海构建了一套网络运营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开放的管理体制、资源集中收集与配置、线网人员各司其职及快速展开应急救援组成。上海基于其先进的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线网运营及分级式管理。此外,还兼顾质量、管理、人员、系统、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能够使上海地铁运营随时随地处于受到监控的风险评估系统。表1-2集中分级式管理管理层次决策形式管理内容管理特点管理决策层(高层)战略决策制定公司战略发展目标长期、复杂的管理决策,针对整个企业技术管理层(中层)策略制定为企业高层提供信息,协调落实运营生产任务中期管理策略,针对单个部门决策执行层(基层)运营实施对员工工作的说明和要求短期管理实施,反应企业绩效1.4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4.1研究内容有效减少事故产生的主要途径为建立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模式。应考虑运营风险中的环境因素、消防因素、人为因素、物的因素等;宏观指导、结构分析、操作方式这三个放面是安全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提高事故风险分析与评价能力,降低轨道运营中事故的社会性危害,提出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辨识,从而建立一套详细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得出相关评价结论,完善安全管理方法,此为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出行安全,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中的因素进行危险性评价研究,为有效应对和解决沈阳地铁运营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其风险评价可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本文以沈阳本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为依据,对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作为评价的基础,从人(人员)、机(设备)、管(管理)、环(环境)四个系统安全方面对地铁运营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考虑外部大环境作用下四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并呈现出运营状态、环境与系统安全的关系,如图1-3所示。图1-3影响地铁安全因素之间的关系(1)结合沈阳地铁运营的特点并分析总结往年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地铁运营中常见事故为根本决定出风险规律,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2)在定性的基础上量化人为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并在风险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3)通过对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参照地铁站运营危险源管控,对地铁站危险源查找、识别、分析,并做出评价;量化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整个系统的运营风险水平,根据安全评价结果,提出运营安全控制措施。(4)结合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安全管理策略。本文从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的运营情况出发,试图建立一套适合沈阳市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评估体系。1.4.2研究方法沈阳世纪大厦站地铁运营危险性评价沈阳世纪大厦站地铁运营危险性评价·地铁运营研究现状·危险性评价现状研究背景和意义·地铁运营研究现状·危险性评价现状研究背景和意义绪论国内外地铁运营现状国内外地铁运营现状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地铁运营特征分析·技术和运营特点地铁运营风险分析地铁运营特征分析·技术和运营特点地铁运营风险分析·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人—机—·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人—机—环—管”地铁运营事故分析风险因素分析风险因素分析运营管理现状分析运营管理现状分析·目的和原则评价体系概述构建思路及流程地铁运营评价体系建立·目的和原则评价体系概述构建思路及流程地铁运营评价体系建立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检查表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检查表法·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指标的选取风险评价实施·层次排序·一致性检验风险评价实施·层次排序·一致性检验·权重排序层次分析法AHP安全检查表法SCA·设备因素·人的因素强化运营安全的途径·设备因素·人的因素强化运营安全的途径管理途径与措施强化运营安全的措施强化运营安全的措施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图1-4技术路线图第二章地铁运营风险评价相关理论及安全现状分析2.1涉及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地铁运营风险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有[15]:安全评价[13]:亦称“危险评价”、“风险评价”。探明系统危险、寻求安全对策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可接受风险:在目前技术、经济及环境下,组织及其公众人员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危险源辨识:识别\t"/item/%E5%8D%B1%E9%99%A9%E6%BA%90%E8%BE%A8%E8%AF%86/_blank"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主要是对危险源的识别,对其性质的判断,对可能造成的\t"/item/%E5%8D%B1%E9%99%A9%E6%BA%90%E8%BE%A8%E8%AF%86/_blank"危害、影响进行提前进行预防,以确保生产的安全、稳定。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安全评价的一种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2.2地铁运营特征分析2.2.1地铁系统运营技术结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由于其复杂庞大性,其运营因素广泛繁多,上至乘客车站,中至载客列车及行车隧道,乃至各种设备设施如AFC系统、OCC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和乘客等多种因素相互交叉才呈现出了复杂的地铁运营系统[17]。简单来讲,地铁运营系统就是建立在“人员—设备—环境—管理”的系统上组成的[14],如图2-1所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人员人员乘客乘客车辆系统车辆系统通风排烟系统通风排烟系统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设备供电系统设备供电系统地铁运营系统地铁运营系统通信系统其他设施设备其他设施设备机构职责机构职责管理体系规章管理体系规章安全投入安全投入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环境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图2-1地铁运营系统结构图2.2.2地铁运营特点1、系统相关性[4]地铁运营需要运行列车、行车遂道、运营设备与设施、AFC系统、OCC系统、工作人员以及乘客之间严格的技术支持与配合,任何一个环节都可影响到整体的正常运营,它们属于同一个链条联动系统。2、时空关联性地铁运营系统需要日夜接连检查、巡视,如遇故障,一定按时准确检修才可维持运营系统的安全。3、管理的严格性由于运营系统的复杂性,其高效安全准时需要各岗位工作人员严格管控,并遵纪守法,这样方可保障人民出行安全。地铁运营部门也制定了相关制度及规则来规范员工行为。4、调度一体化地铁指挥属于集成化系统,多工种及人员链条式联合管控。每条线路都配备一个调度所,其各个子系统也由专人管控调整,决策人员及机构组成统一调度中心。5、服务的安全性地铁运行路线必须严格遵照列车运行图,满足不同的需求,如遇特殊情况如节假日等,相关部分应及时调整运行图,确保服务系统的安全。2.3地铁运营常见安全事故分析由于地铁事故风险因素涉及面广,导致了事故类型众多[2]。对近年来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的分析收集统计,如表2-1所示。表2-1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时间事故地点事故类型事故原因1969中国北京火灾机车电路短路1980德国汉堡火灾车厢座位着火1991瑞士苏黎世火灾机车电路短路1995英国伦敦火灾车站连续爆炸1995日本东京毒气泄漏沙林毒气2000美国华盛顿火灾电缆故障引发火灾2001巴西圣保罗火灾地铁发生火灾2001英国伦敦火灾地铁爆炸2001中国台北水灾台风导致水淹地铁站2003韩国大邱火灾人为纵火续表2-1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2004俄罗斯莫斯科火灾列车爆炸2004俄罗斯莫斯科火灾列车爆炸2005日本兵库尼琦脱轨列车脱轨2007美国纽约水灾暴雨导致系统瘫痪2007日本东京停电地铁线突然停电致停运2009中国上海设备故障列车相撞2010美国芝加哥火灾地铁起火2010中国深圳设备故障扶梯逆行2010印度脱轨列车相撞2011中国S市脱轨追尾相撞致脱轨2011俄罗斯明斯克爆炸地铁爆炸2011中国北京设备故障扶梯逆行致踩踏事故2012中国深圳停电线路系统被干扰触发安全保护2012中国广州设备故障屏蔽门故障致延误2013中国K市脱轨列车脱轨2013中国沈阳设备故障信号系统故障2014美国芝加哥脱轨脱轨2014中国S市设备故障扶梯故障2014韩国首尔脱轨列车相撞2014中国上海设备故障屏蔽门失控致乘客掉下站台2014中国北京设备故障扶梯上行溜梯2015中国深圳延误乘客晕倒致踩踏事故2015中国北京停运乘客坠亡2015中国北京停运一乘客坠轨遭电击2015中国北京火灾周边仓库起火引燃屏障2015美国华盛顿火灾车厢起火并冒浓烟续表2-1国内外地铁运营事故统计表2016中国南京延误一男子跳轨轻生2016中国南宁水灾暴雨致站内积水2017中国广州水灾暴雨致外来水倒灌2017中国香港火灾人为纵火2017圣彼得堡爆炸恐怖袭击致爆炸2019中国青岛设备故障塌方对这些事故进一步分析,可看出威胁地铁运营的因素主要有火灾、水灾、设备故障、爆炸、脱轨、停运、延误、毒气泄漏等,总结各类型事故占比如图2-2所示。图2-2国内外地铁事故统计图从图2-2可直观看出事故类型占比,其中,火灾事故占33%,设备故障占21%,这两类事故可占近六成。图2-32.10香港地铁纵火事故图2-4上海9.27地铁追尾事故图2-5南京6.12地铁卧轨事故2.4地铁运营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地铁因其封闭的动态系统且运营体系涉及众多的安全影响因素,地铁在生活中作为公共交通需求度高,这就导致人流密集,又由于其系统呈多元化且一体化,因此分析系统安全因素也需更细致谨慎全面。系统安全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刺激以及管理的缺失是引发事故的原因[5][6]。在运营系统中从人、机、环、管四大方面做好评估辨识。2.4.1人的因素由前文数据可知,人为因素在事故类型中占比很重,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和乘客,以下就此因素展开分析。1、系统外部人为因素(乘客)地铁乘客鱼龙混杂,来源参差不齐,且人数众多集聚,不乏有些反社会分子及恐怖分子,易燃易爆危险品就会被带上车厢。从表2-1可见,国外的恐怖分子袭击地铁事故较多,虽然在我国影响范围较小,但仍需紧张起来,主动防范,防患于未然。我国一部分地铁乘客会出现一些不按规定秩序排队、乘电梯拥挤、故意按动紧急按钮、扒屏蔽门抢乘甚至跳轨、砸窗、跳车等诸多危险行为,而其他乘客又缺乏心理素质和应急技能,这诸多诱因应引起重视。2、系统内部人为因素(工作人员)近年来地铁运营组织趋于完善,随着水平和规模的提高,相关因素也更详细,正是由于这种庞大且复杂的系统,任何小细节都可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为人民的安全带来威胁。其中最主要的两方面就是岗位人员责任感不明确,无法做到各司其职和员工配合出现差错。首先是员工自身方面,缺乏责任感、专业技能不完善、安全意识不强烈、应急能力欠缺、故意违规作业、带病上岗等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其次是员工配合方面,知情不报、执行管理缺失、工作热情低导致失误、人员缺乏沟通导致指令漏发错发、应急救援能力欠缺等都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每个环节都是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重要部分,因此地铁工作人员需要注重培养可靠性,信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及较高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2.4.2设备设施因素地铁运营系统的子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线路、轨道、车站车辆、AFC系统、供电设施设备、通讯设备、FAS系统、管控系统,每一个子因素故障都会对运营安全造成威胁[9]。1、地铁站不免要与地上接触,如地上的流动人群、建筑设施,地下的商场、管线等。其中最先威胁到的就是线路问题。2、轨道的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在运营期间钢轨、支承、扣件、道岔等不和规格,会严重危及行车安全。3、车辆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屏蔽门故障、制动故障、列车相撞脱轨、追尾事故等。4、电气设备的种类多,事故类型也多,如自动扶梯倒行、排风防腐不到位、设备漏电、电线裸露、高压配电系统不合要求、照明系统故障、排水故障、制冷供暖设备故障等,都会给运营系统带来危害。5、通讯系统与监控系统是确保地铁效率的关键因素,地铁信号能否准确到达,直接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如若网络中断,行车信息无法及时传达,可能会造成停运及延误等一系列问题。6、监控系统使运营实现联动控制,AFC系统和FAS系统都跟监控系统息息相关,如果环境变化,救援实施也会及时准确快速。2.4.3环境因素给地铁运营安全造成威胁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站内运营、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站内运营环境中如设备设施的运营、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乘客的乘坐体验都可影响到地铁运营。工作人员及乘客如果在一个有噪声的环境下,不良情绪会因此滋生,另外区域照明条件不达标也会加大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使乘客产生视觉障碍,温度和湿度因素也会影响人员的心情,使人处于易疲劳易焦躁的环境中。为保障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应改善运营环境,使人员能在优良环境中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自然灾害在环境因素中占比很大,其中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可能发生自然灾害。下表2-2为自然灾害对沈阳地铁破坏程度的分析。表2-2自然灾害对沈阳地铁破坏状况灾害类型地震洪水台风雷击滑坡毒气建筑工程地下车站一般性损坏一般性损坏基本无损坏一般性损坏一般性损坏一般性损坏隧道一般性损坏一般性损坏基本无损坏一般性损坏严重损坏严重损坏轨道轻微损坏一般性损坏严重损坏轻微损坏严重损坏基本无损坏设备设施工程车辆轻微损坏一般性损坏基本无损坏轻微损坏基本无损坏严重损坏电气一般性损坏严重损坏基本无损坏严重损坏基本无损坏严重损坏环卫一般性损坏严重损坏基本无损坏轻微损坏基本无损坏严重损坏通信一般性损坏严重损坏基本无损坏严重损坏基本无损坏严重损坏人员严重损坏一般性损坏轻微损坏严重损坏一般性损坏严重损坏由上表分析可得,自然灾害对沈阳地铁的危害只要有:地震、洪水、雷击等。地震地震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的,地震来临时,地下建筑物会随着围岩一起运动,一般来讲,围岩运动对地下建筑物影响不大,但随着今年来的事故,人们越来越重视地下建筑物的防震减灾。就沈阳来讲,沈阳地理位置特殊,处于华北地震带上,其中1765年、1940年、1974年、1975年、1988年、1999年、2001年、2003年的地震影响较大。洪水地铁站台与隧道都处于地下,洪涝灾害一般会造成水体回灌,地下水浸泡导致设备设施漏电、通讯中断、材料损坏,线路霉变失灵等。而且洪水导致环境湿度增加,会影响到乘客的情绪。雷击雷电对地铁的影响主要是电气设备及通讯信号方面,触电事故,变电站故障等都是主要危害。自然灾害属于人为不可控制的范畴,提升防御能力,在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2.4.4管理因素管理因素综合作用贯穿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体系中,管理因素与自然灾害不同,其具有很大的可控性,良好的管理体系可最大程度上的改善和保障地铁运营安全。运营组织的危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如果工作人员疏于管理,乘客跌入轨道,疏散工作不到位,应急救援管理不及时都可威胁运营安全。专职安全管理员应制定合理合法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有效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但是由于地铁仍处于发展中,规章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和盲区,这就会导致有些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并作出处理。提高组织规划能力也可避免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2.5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安全管理现状及分析世纪大厦地铁站从2011年建成至今已运行了9年时间,在这九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壮大起来。沈阳目前为止日运可达200多万,为人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沈阳地铁站有很完备的运营系统,如很多站都设有独立的安全监察部、安全技术部和生产安全办公室来系统化的管理。相关部门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状况、消防系统状况、员工定期考核等。即可避免设备隐患也可检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3][4]。站内工作人员正式工作之前都有一系列培训来确保员工能更考的开展工作。关于规章制度方面,组织安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修改更新,定期做好危险源辨识工作,应急救援工作也不断提高,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对站内隧道定期巡视检查,如果发现故障,及时检修,控制危险的发生。对待自然灾害制定适合的应急预案及救援措施[18]。沈阳地铁至今未发生过重大伤亡事故,这离不开相关人员的优秀管理。其虽侧重于技术和设备,但是有些设备故障和人员违反规定的事件还常有发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危险源辨识还需要优化加强,风险管理也需多总结经验教训,多研究事故原因,细化运营体系,使运营安全更优的实现[10]。2.6本章小结本章主要分析了影响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的主要风险因素,由于地铁系统的庞大性,错综复杂,因此,地铁安全更需要重视。建立合理严密的风险管理系统,为运营安全提供保障。第三章地铁运营评价体系设计3.1地铁运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概述3.1.1构建的目的综合目前地铁运营风险性评价来看,仍有一些漏洞,如内容不全面,对象不清晰,结果较单一,在效果方面还是稍有欠缺。因此,建立全面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从目标着手系统性分析,做到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为构建的目的。3.1.2构建的原则地铁运营系统风险性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若干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整体,在构建体系的同时不仅要确保准确可行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性,在此基础上得到科学系统全面的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应遵循以下原则[12]:全面系统性:由于地铁运营的复杂性庞大性,因此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做到多角度分析,这样才能使评价结果更准确,真实,可靠。科学性:要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无论是从系统评价体系的构建还是指标的选取的方面,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评价结果片面、盲目。层次性:由于地铁运营的复杂性庞大性,在评价过程中应在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兼顾到分层和细化,做到评价过程更清晰易懂,一目了然,使评价结果更有说服力。主导性:选取评价指标的风险因素方面要详略得当,在选取评价指标的时候才能找出影响较深的关键因素。定性与定量结合: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的同时应兼顾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行综合考虑构建,提升结果准确性。3.2地铁运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及流程3.2.1评价方法的分析与选择评价方法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半定量分析这三个方面[7][8],表3-1对其进行分析。表3-1评价方法的比较风险评价方法内容优点缺点定性风险评价法安全检查表法对要检查的项日列表分析事前编制、简明易懂工作量大、易出错事故因果分析法绘制过程简便、流程清晰、结果简单易懂因果层次分明、易于推广难以深入分析、工作量大安全审核法对系统的安全文件、现场状况进行审核,对可能造成的安全问题及其后果进行识别容易推广应用,不需要高昂的成本对于技术性较强的装置危险源不适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通过对事故进行预测,运用头脑风暴法,慎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可能产生事故的所有发生路径适用于任何的工业系统需要组件专业的专家团队,成本较高耗时较长定量风险评价法事件树分析法根据原因寻找结果评价过程清晰、准确成长过快,评价粗糙事故树分析法从事故或故障逐层分析原因,直至不能再分解全面、逻辑性强分析步骤多,计算复杂层次分析法将决策人员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简单、系统、可靠主观性强、计算粗糙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分析安全风险大小适用性强、可评价复杂系统评价信息重复、容易出现偏差半定量风险评价法风险指数法综合考虑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并划分等级,使用顺序尺度的记分法得到估算值简单直观,使用方便制定者的主观色彩较强人的失误分析技术或人的因素导致的事件分析对设计、操作和维护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改进安全水平确保操作安全研究的对象是人在事故中的作用,比较通用方法比较复杂,过程繁琐本文在对国内外地铁运营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安全方面的风险因素的分析辨识,再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目标和原则,选出合适的风险评价方法。本文考虑到地铁运营体系的复杂性,选择安全检查表法和层次分析法(AHP)对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筛选衡量[3],来得出安全评价结果。3.2.2评价方法的流程1、安全检查表法(1)基本原理:安全检查表法(SLC),是将被评价系统的危险因素用单元和层次区分,用检查表的形式列出相关评价项目,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用各种现场参与的方式对应写出项目状况,从而找出潜在危险因素,用清单的方式呈现。(2)目的:安全检查表法对基于系统安全理论的四个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对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3)过程:组成安全检查表编制组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组成组成安全检查表编制组由安全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组成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从“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选择评价项目依据各单元危险因素清单对比选择选择评价项目依据各单元危险因素清单对比选择编制表格序号标清楚,表格整洁明了编制表格序号标清楚,表格整洁明了专家会审检查有无遗漏项目专家会审检查有无遗漏项目表格投入使用表格投入使用补充与修改补充与修改图3-1安全检查表评价法的过程在完成安全检查表后要对所有项目进行计分(采取同一标准),根据每个项目对安全体系的影响程度赋予权重系数(系数之和为1),再对其进行求和,得到结果值。表3-2为分级标准。表3-2评价分级标准评价等级对应分值定性描绘A85-100分优B71-84分良C60-70分中D59分以下差2、层次分析法[11](1)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HP)是将参与决策的对象进行多指标的层次化分解,再将区分后的各个指标因素分为最高层、中间层和最底层,再根据其隶属关系组成结构模型,然后根据矩阵确定各层次权重,最后用加权的方法确定最终权重值,以此方案作为决策依据。(2)步骤:一般可分为四步,图3-2为一般步骤图[7]。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准则的相对权重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排序图3-2层次分析法一般步骤图(3)具体实现: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首先将评价目标进行层次化,用图表形式表现层次的递阶,一般分为三层:最高层(目标层)、中间层(准则层)、最底层(方案层)。②构造判断矩阵在层次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将同一层元素与上一层相比较,用1-9的标度法进行赋值,划分级别来区分,构造判断矩阵以确定其重要度。假设元素与其下层元素-有联系,则如表3-3所示:以上各元素都直观看出其重要度(好、中、差)等,如果需要将其赋予实际意义,即可用此结果判断,通过两个元素进一步的互相比较,得到下一步计算需要的判断矩阵,表3-4为9标度法:表3-3判断矩阵┇┇┇┇...表3-49标度法标度定义(比较因素与)1因素与同样重要3因素与稍微重要5因素与较强重要7因素与强烈重要9因素与绝对重要2,4,6,8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1~9的倒数因素与比较的标度值等于因素与因素的比值的倒数③一致性检验确定两层次之间元素优先次序,采用方根法计算矩阵中权重值:(计算矩阵特征根和向量)(3-1)——矩阵B的最大特征根,W——的特征向量,——元素权重值。计算步骤:(a)计算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的积。(i=1,2,...,n)(3-2)(b)计算的n次方根。=(i=1,2,...,n)(3-3)(c)运算,得到排序权向量。=(i=1,2,...n)(3-4)为所求特征向量。(d)求最大特征根。=(3-5)层次分析法是在评价方法中相对可观的一种方法,客观因素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但人为因素也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如评价者对客观因素的判断标准不同,如果矩阵B具有一致性,=n,这虽然是一种理想状况,所以还需考虑一致性指标。=(3-6)=0,则通过一致性检验,越大,矩阵一致性越差。计算一致性指标的时候,还需计算值,即平均随机一致性。(3-7)由相关文献可知,的1-15阶取值如表3-5所示:表3-5平均一致性指标1091.4620101.4930.52111.5240.89121.5251.12131.5661.26141.5871.36151.5981.41将与比较,判断结果是否一致,将其比值记做。若=时,通过一致性检验,若0.1时,则视为不通过。④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a)计算单层元素对评价对象的影响过程,为总排序。设A层有m个元素,总排序为,n对的单排序(),表3-5为总排序:表3-5层次总排序BAB的层次总排序┇……┇┇┇…┇(b)一致性检验与单排序相似,为单层次一致性指标,为随机性指标,则为:=(3-8)若<0.1时,通过一致性检验,若0.1时,不通过。3.3地铁运营评价指标的选取由于地铁运营系统的复杂性和庞大性,第二章风险分析从“人-机-环-管”四个方面进行辨识,因为有些因素之间有重叠现象,现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如图3-3所示:人员安全机构配置人员安全机构配置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乘客乘客人的因素站务工作人员人的因素站务工作人员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A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A行车工作人员行车工作人员行车系统行车系统供电设备系统供电设备系统机电设备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设备因素设备因素通讯设备系统通讯设备系统信号设备系统信号设备系统监控系统监控系统AFC系统AFC系统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线路与轨道系统设施因素线路与轨道系统设施因素消防系统消防系统站内各类建筑站内各类建筑自然灾害因素自然灾害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图3-3地铁运营评价体系层次结构模型3.4本章小结本章梳理了评价体系,并对评价方法进行选择,最后确定了风险因子,为下一章风险评价做准备。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风险评价的实施4.1安全检查表评价法表4-1为编制完成的安全检查表及打分表:表4-1安全检查表及打分表分项子项序号检查项目和内容检查结果标准依据打分(满分100分)备注是否人员管理方面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规范》(AQ8007-2013)882安全管理体系人员数量需满足要求√893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894项目部规章制度需齐全√875填写值班记录表√896人员需遵守安全技术规定√787值班和保卫及管理人员做好对设施的检查√778日常组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659站务服务情况检查√72行车设备设施方面10屏蔽门应具有电气联锁及车门闭锁装置√8911客室车门应设置紧急解锁开关√7612司机台设置紧急停车按钮√8913前照灯应符合有关规定√7814车辆ATS、ATP、ATO系统正常√7615避雷装置完好√62避雷装置有缺陷16车内警示标志应齐全√80续表4-1安全检查表及打分表电气设备设施方面17电气设备电压、电流、过热保护装置完好√《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规范》(AQ8007-2013)8618FAS系统按预定模式启、停√7919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设置完善√7820照明、水、电系统完善√6921自动扶梯需符合规定并贴有警示标志√66警示标志脱落22监控系统确保无故障√78线路及轨道系统方面23电缆地下敷设应采用低烟无阻燃√8824各电路的电气设备连接导线应用阻燃材料√7625轨道结构应坚固、耐久、稳定的特性√7826任何情况下,线路平面、纵断面变动不得影响限界√87通信系统方面27通信系统安全、可靠传递信息并实行数据库共享√8928子功能障碍应使用降级功能√7729设可供调度使用的专用电话系统√8630信息系统传递时防止电磁波干扰√8531信号的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无误√79自然及社会环境因素31环境监控与节能运行管理、环境和设备管理功能应具备√7832BAS和FAS系统确保无误√8633环境与设备监控应设有警示标志及操作提示√8834车站、变电站、冷战、风亭等设有安全警示标志√7635面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有专项应急预案及演练√6236对恐怖袭击等社会因素设有应急预案及演练√6537地铁内部防潮、防高温、鼠害等√874.2层次分析评价法基于第三章的层次分析法综述,本章对沈阳地铁世纪大厦站运营情况进行风险性评价。4.2.1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合沈阳世纪大厦站地铁运营情况及评价元素的选择,表4-2为矩阵详情:表4-2评价矩阵详情矩阵名称矩阵详情相对于总目标层的一级指标层相对于一级指标管理因素的二级指标层相对于一级指标人的因素的二级指标层相对于一级指标设备因素的二级指标层相对于一级指标设施因素的二级指标层相对于一级指标环境因素的二级指标层在评价矩阵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单排序,从而确定权重值,如表4-3-表4-8所示:表4-3层的单排序权重计算结果121/3250.2381/211/2140.163321270.3961/211/2130.1541/51/41/71/310.049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表4-4层的单排序权重计算结果131/20.3201/311/40.1222410.558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表4-5层的单排序权重计算结果131/20.3301/311/30.1402310.528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表4-6层的单排序权重计算结果11232350.25311232350.2531/21/2121240.1471/31/31/211/2120.0801/21/2121240,1471/31/31/211/2120.0801/51/51/41/21/41/210.042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表4-7层的单排序权重计算结果11/21/61/30.083211/31/20.15463120.496321/210.267一致性检验=,=,=,=,通过一致性检验。表4-8层的单排序权重计算结果1350.6481/3120.2301/51/210.122一致性检验=3.004,=0.002,=0.580,=0.003<0.10,通过一致性检验。4.2.2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由表4-3-表4-8分析可得,以上目标层都通过了一致性检验,下面进行层次总排序,如表4-9所示:表4-9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得分地铁运营评价指标权重得分管理因素(0.238)人员安全机构配置0.32085.70安全管理系统0.12287.70应急救援体系0.55867.67人的因素(0.163)乘客0.33085.86站务工作人员0.14076.80行车工作人员0.52878.10设备因素(0.396)行车系统0.25368.77供电设备系统0.25368.66机电设备系统0.14772.98通讯设备系统0.08089.90信号设备系统0,14781.60监控系统0.08088.70AFC系统0.04289.10设施因素(0.154)车辆段与综合基地0.08386.80线路与轨道系统0.15487.76消防系统0.49667.66站内各类建筑0.26776.66环境因素(0.049)自然灾害因素0.64878.80社会因素0.23076.70其他影响因素0.12289.90确定了各项因素的权重后,请各方面的专家对各项因素进行打分,然后分别乘以各自的权重,最后进行加总,得到的就是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安全总得分,如表4-11所示:表4-10评价结果子目标层调查得分权重最终得分78.200.23871.4467.670.16365.770.39677.260.15478.660.049表4-11安全指数评分标准分数安全状况分数安全状况95-100非常好50-69较差85-94良好0-49非常差70-84一般4.2.3结论由权重计算分析可得,设备因素在体系中占比最多,下级目标中车辆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占比最多。因此,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设备因素,细化为车辆和应急预案体系。由最终评分分析可得,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安全状况一般,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是设备因素评分较低,应以此项入手,进行合理的安全管控,提升运营安全水平,减少运营事故的发生。4.3本章小结本章运用安全检查表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运营风险评价,先是制作了安全检查及打分表,再用层次分析法对于四个因素进行了单层次和多层次排序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又由确定的权重比较出影响较大的风险因子,最后计算出总评分,得出风险评价结论。其中,设备因素在体系中占比最多,下级目标中车辆系统和应急预案体系需要重视,是最大的危险因素。沈阳世纪大厦地铁站强化运营的途径与措施5.1强化运营安全的途径地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公共交通带来了极大地便利,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所以,地铁的运营安全牵动着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甚至影响到国家的政治和形象。上文的评价结果中,设备因素和人的因素是需要重视的方面。5.1.1从设备因素上强化运营安全(1)设备管理方面,在整个复杂且庞大的运营体系中,设备是很关键的一环,在历年事故的分析上,设备火灾、故障、监控不力等都是占比很大的事故因素,因此,设备管理应引起相当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可控性的防范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损失[16]。(2)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全面强化设备智能化水平,更大程度上的加强安全的人为可控性,先进的系统使运营安全更可靠。如车辆系统、FAS系统、通信系统、电气系统、监控系统等综合作用,使地铁管控全覆盖。5.1.2从人的因素上强化安全意识(1)首先是乘客因素,乘客的文化素质将深刻影响到地铁运营,应加大约束乘客危险行为的力度,并尽可能多的开展安全教育,使乘客充分重视起来,这样才可尽可能多的减少风险。(2)其次是站内工作人员,应提升其工作方面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责任心的缺失会导致工作懈怠和消极心理,专业水平不足会导致工作力不从心,无法在遇到事故时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应对解决,还有要加强规章制度的约束管理,只有制度才可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应急预案方面,应强化应急预案的演练及总结。5.2强化运营的管理措施5.2.1强化设备因素的管理措施(1)加强设备管理,从宏观乃至细节都要加派人手,加大管理力度和惩罚力度,工作人员需密切关注设备动向,不放过任何细节,从细化方面狠抓设备因素管理,提升地铁运营安全。多学习研究事故经验,分析事故原因,及时总结教训制定合理措施,防患于未然。(2)提高设备智能化水平,提高质量管理,发达的科技领域应多涉及地铁领域,改进设备科技水平上应重点改善车辆系统、通信系统及监控系统,并提高人员的管控和预知判断能力,做到设备更可靠,更易操作,细节更到位,尽可能的减少盲区,全面覆盖,强力保障地铁安全。5.2.2强化人员因素的管理措施(1)强化人员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做到规范化,尽可能完善规章制度,真正确保管理力度,地铁管理人员应组织定期考核,并加大考核力度和难度。(2)紧跟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做到深入落实。制定目标及实施方案,使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规范。(3)完善补充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无论从人员配置管理上还是机构职责上都要尽可能做到完备。(4)建立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随时总结分析往年安全事故,亦可将每月甚至每日每时的运营状况及管理状况进行存档,以便记录及统计分析。实行全面监控跟踪。(5)加强对乘客的安全教育,减少乘客因为安全意识浅薄发生的安全事故,首先制定目标,其次完善修改教育内容,最后广泛宣传引导,使安全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深入人们的心中。(6)严格管理安保工作人员,加强隐患检查,并推出奖惩机制。将隐患消灭在摇篮中。(7)严格监督安全验收,使其更标准化,项目及工程验收阶段加大力度加强管控,为以后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8)加强应急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应谨遵安全规范,并在每次实施实地演习,组织一支可靠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如遇到突发事故,最大程度上的降低损失及人员伤亡。5.3本章小结本章侧重点在于强化运营管理对策方面,要以相关政策作为法律依托,尽可能最大化的完善设备设施,加强各级别人员管理,尽可能做到事故预防,使地铁运营安全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