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高中历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4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重点难点1.了解清初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了解清初经略边疆的史实,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3.认识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问题1:清朝前中期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才能被冠于“盛世”之名?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3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1.设立军机处a、原因

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直接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根本原因:加强皇权c、特点材料一: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军机大臣没有定额,以六至八人为常。人数多少均由皇帝根据实际需要而定。材料二:无论事情多复杂,一定在三句话内讲完。跪承旨意后匆匆回到军机处。拟旨完毕,再赶回养心殿报雍正批准。材料三:地处内廷,外官不得擅入,皇帝召见军机大臣时,太监也不得在侧。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速度很快密:保密性好,外界干扰少b、职责辅助皇帝处理机要政务,跪受笔录、上传下达。d、影响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e、地位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秘书机构。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一)专制鼎盛2.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朝,进一步扩大于雍正朝)康熙1661-1772“此话断不可叫人知道;若有人知,尔即招祸矣。”“……所批殊笔谕旨皆出朕手,无代书之人。此番出巡,朕以右手病不能写字,用左手执笔批旨,断不假手于人。故凡所奏事件,惟联及原奏人知之。”——康熙帝雍正奏折批示示意图(部分)【思考】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奏折制度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特点:机密③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作用:高效①便于君主广泛、直接获取信息,加强君主专制;②提高决策效率;3、秘密立储制度:雍正时期确立,打破嫡长观念,传贤重于传嫡长;皇帝全权决定。强化皇权,杜绝纷争;保持政局稳定。D4.思想控制清朝前中期文字狱统计表清朝翰林学士胡中藻有句诗曰“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看到后大发雷霆:“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胡中藻遂因一“浊”字被杀,并罪及师友。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杞人忧转切,翘首待重明。2、影响:——文字狱

①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1、实质:文化专制

③摧残文化,阻碍思想文化、学术、科技进步,维护专制统治。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皇帝内阁六部军机处(处理一般日常事务)(秘书机构:内政外交、军国大事)亲自

掌管官员密封呈送批红返回奏折制度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一)专制鼎盛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清高宗实录》卷323问题2:清朝君主专制加强的积极影响?政治稳定,统治高效。1.东南: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清朝统一台湾1684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2.东北(1)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是中国领土)3.西北及新疆(1)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2)平定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3)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4)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4.西藏(1)册封达赖、班禅(2)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4)金瓶掣签制度5.西南改土归流,强化管理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二)经略边疆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1.东南: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清朝统一台湾1684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2.东北(1)17世纪清朝抗击沙俄(2)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

楚条约》,划定中俄东

段边界。(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是中国领土)3.西北及新疆(1)平定蒙古族准噶尔部叛乱(2)平定维吾尔族大、小和卓叛乱(3)在蒙古族设立盟旗制度(4)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4.西藏(1)册封达赖、班禅(2)1727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钦定西藏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对西藏的管理权。(4)金瓶掣签制度5.西南改土归流,强化管理中央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改土归流1、背景: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世袭,形成割据势力。2、内容: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3、影响: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民族交融。

(二)经略边疆中央机构: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民族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问题3:根据左侧地图描述清朝疆域的范围。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西跨葱岭南到南海诸岛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三)疆域奠定全盛时期,清朝在全国设置了18个省,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伊犁、乌里雅苏台5个将军辖区,以及驻藏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和蒙古的盟旗,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边疆地区的统治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清从有疆无界到有疆有界和疆界分明,原本含混不清的传统王朝边界开始清晰,是传统王朝边界向近代主权国家边界转型的开端,基本上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思考:鼎盛除了以上,可能从其他角度来说明:经济、白银、科技、文学等内部隐忧问题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教科书第三目,概括康乾盛世时期的危机。复习任务二:探究盛世之治蕴含的危机——余也非:《中国历代粮食平均亩产量考略》统计于张宏杰著:《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一)、内部危机2.资源危机。1.人口压力。内部隐忧问题1: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教科书第三目,概括盛世下的危机。复习任务二:探究盛世之治蕴含的危机3.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贪污腐化之风盛行。4.社会矛盾激化。材料:康雍乾盛世在乾隆统治中期就已经终结。乾纲独断,君主集权于一身……随着和珅的专权,“盛世”急转直下。……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的大爆发,标志着清朝进入了衰败时期。——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和珅抄家清单: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赤金60000两、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洋钱15800元……所有物品总计约10亿两白银,真富可敌国。南美洲英国西班牙法国荷兰葡萄牙俄罗斯帝国中国(清)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大西洋

新西兰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广州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从英国开始1789-1794年,法国大革命1775-1783年,北美十三殖民地进行独立战争,建立美利坚合众国中国清朝于1757年开始实行闭关政策主要工业国家和地区主要殖民地国家及其殖民地俄罗斯帝国及扩张所得的领土1757-1842年清朝唯一对外贸易港口英国扩张方向俄国扩张方向△1840年前的中国和世界形势图复习任务二:探究盛世之治蕴含的危机(二)、外部危机乾隆帝给予了答复:“……尔国王或未能深悉天朝体制,并非有意妄干……况尔国王僻处重洋,输诚纳贡,朕之锡予优加,倍于他国……尔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用太平之福。”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要求开拓中国市场。

1.西方:2.中国:1793马嘎尔尼访华实行闭关锁国;1757年后只保留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外贸;“天朝上国”心态。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二)、外部危机近代中国面临着如何与世界接轨的难题,十三行的兴衰是这一问题的缩影。深化认识:十三行的兴衰1686年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十三行是中西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一种新型的半官方组织,兼有对外贸易、监管外国商人、负责缴纳关税等职能。1757年后剩下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获得对外贸易的垄断权,依靠这一特权赚取了大量财富,十三行因此走向兴盛。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五个通商口岸,中外贸易范围扩大,十三行由此丧失了贸易垄断权,开始衰落。1.(2023·北京高考·5)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答案】C【解析】据材料“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可知,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选C项;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与制衡皇权无关,排除B项;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排除D项。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2.(2021·重庆高考·5)清军入关后即封禁东北。顺治十八年(1661)奉天府尹张尚贤上奏曰: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独宁远等三地人民凑集,然仅有佐领一员,不知于地方如何料理。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此奏意在()A.说明东北自然环境恶劣

B.呼吁东北边务亟待充实C.强调东北地势易攻难守

D.弹劾东北官员疏于管理2.【答案】B【解析】由材料“合河东河之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此外患之可虑者”、“合河东河西之腹里以观之,有土无人,全无可恃,此内忧之甚者”可知奉天府尹张尚贤在上任后看到奉天境内一片荒凉的景象,从内忧外患的角度向朝廷上奏希望加强东北边务,故选B项;材料强调长期战乱导致东北地区田野荒芜,人烟稀少,而非自然环境导致东北的落后,排除A项;由材料“黄沙满目,一望荒凉”、“有土无人”可知强调奉天地区经济落后,一片荒芜,并未说明东北的军事地位,排除C项;奉天府尹张尚贤掌握管理地方的行政权,弹劾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排除D项。B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3.(2021海南·6·)表l反映了()

表1清代前期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A.繁荣背后潜藏危机B.近代前夜发展停滞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土地兼并程度加深年代总额地丁银%盐课%关税%杂赋%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3424282382.438811.31223.6912.71724年(雍正二年)3649302883.038710.61353.7992.71753年(乾隆十八年)4266296469.570116.445910.81423.3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4254299170.357413.554012.71493.5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A

课堂小结复习任务三:链接高考真题,提升实战能力复习任务一:了解盛世之治,认识其重要意义复习任务二:探究盛世之治蕴含的危机(一)、内部危机(二)、外部危机(一)专制鼎盛(二)经略边疆(三)疆域奠定谢谢大家问题1: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制度表现有哪些?(2021·福建高考·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