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_第1页
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_第2页
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_第3页
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_第4页
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ExperimentalIntroduction

ofSectionalAnatomy(初稿)大理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10年3月断层解剖学(sectionalanatomy)是用断层方法研究正常人体不同层面上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及相互关系的科学,是随着CT、MRI等影像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在掌握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知识的基础上,对照学习人体横、矢、冠连续断层标本与活体B超、CT、MRI图像,探索各种结构在连续断层内的形态、位置和毗邻等的变化规律,为临床学科提供形态学依据。为配合我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断层解剖学的学习,我们参照国内其它学校的做法,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编写了这本《断层解剖学实验指导》。在指导中提出了每次实验课的基本要求,实验课所使用的标本以及在各个断层上需要同学观察的关键结构。并对断面观察的一些基本技能进行了总结说明,希望对同学的学习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师生提出宝贵的意见!编者2010年3月TOC\o"1-5"\h\z刖言 I目录 II\o"CurrentDocument"实验一绪论头部横断层解剖 1\o"CurrentDocument"实验二头部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 5\o"CurrentDocument"实验三脑血管的应用解剖 9\o"CurrentDocument"实验四 颈部断层解剖 11\o"CurrentDocument"实验五纵隔断层解剖 14\o"CurrentDocument"实验六胸内淋巴结和肺段解剖 17\o"CurrentDocument"实验七腹部断层解剖 25\o"CurrentDocument"实验八盆部和会阴断层解剖 28\o"CurrentDocument"实验九 脊柱区断层解剖 32\o"CurrentDocument"实验十四肢断层解剖 35\o"CurrentDocument"附录:陈列室标本横断层下面观 41实验一绪论头部横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定义、特点、研究范围和应用意义。掌握人体断层解剖学的常用术语。掌握头部横断层上主要结构的形态特点和演变情况。掌握基底核、内囊及外囊在横断层面的位置、形态。熟悉脑室和脑池在横断层上的表现。了解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颅底、唾液腺、筋膜及筋膜间隙)的连续横断层解剖及其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1) 整脑和端脑的正中矢状切。(2) 在体的大脑镰和小脑幕。(3) 颅脑的连续横断层标本,层厚10mm。模型(1) 基底神经核(2) 脑室铸型。挂图脑的正中矢状切及岛叶;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脑半球内侧面;脑底面;脑的水平切;脑的冠状切;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脑干腹侧及背侧面;脑脊液循环模式图;硬脑膜及硬脑膜窦。CT和MRI图像(1) 颅脑的连续横断层CT图像,层厚5-10mm。(2) 颅脑的连续横断层MRIT1、T2加权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头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画出下列头部常用基线:Reid基线(Reid’sbaseline,RBL)上眶耳线(supraorbitomeatalline,SML)眶耳线(orbitomeatalline,OBL)连合间线(intercommissuralline)

二、触摸骨性标志在活体上摸认下列标志结构:眉弓;额结节;顶结节;颧弓;翼点;乳突;枕外隆突;上项线。三、 颅骨和脑的形态观察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颅骨和脑的主要形态结构,重点观察大脑表面的主要沟回,基底核、内囊和脑室。四、 颅脑连续横断层标本观察矢状缝层面关键结构:顶骨,矢状缝。上矢状窦和大脑上静脉层面关键结构:上矢状窦,大脑上静脉。中央旁小叶层面关键结构: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楔前叶。经中央沟上部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3断层,经额骨和顶骨。关键结构:中央沟,额叶,顶叶。经中央旁小叶下部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1断层,经额骨、顶骨和中央旁小叶。关键结构:中央前回,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经扣带回上部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0断层,经扣带沟、扣带回和顶枕沟。关键结构:扣带回,额叶,顶叶,枕叶。经半卵圆中心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9断层,经骈胝体上方及扣带回下部。关键结构:半卵圆中心,大脑镰。经侧脑室上部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8断层,经侧脑室上部和胼胝体干。关键结构:胼胝体干,侧脑室,尾状核。经第三脑室上部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7断层,经室间孔。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侧脑室,第三脑室。经松果体和后连合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6断层,经内囊、丘脑间粘合和上丘。关键结构:基底核,内囊,松果体。经前连合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5断层,经前连合和上丘。关键结构:前连合,中脑,小脑。经鞍上池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4断层,经乳头体。关键结构:乳头体,中脑,小脑。经视交叉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3断层,经视交叉和漏斗。关键结构:视交叉,漏斗,第四脑室。经垂体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2断层,经垂体和蝶窦。关键结构:垂体,海绵窦,脑桥,小脑。经颈动脉管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上方第1断层,,此断面经蝶窦。关键结构:颈动脉管,蝶窦,额窦,筛窦。经枕骨大孔层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l断层,经枕骨大孔。关键结构:下颌头,延髓,筛窦。【实验技能】中央沟的识别方法沟的深度:中央沟较深,均自脑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内延伸,弯曲走行,在其前方和后方可见中央前沟、中央后沟与之伴行。中央前、后回的厚度:一般中央前回厚于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处皮质厚度为4.5mm左右。沟的位置:以眶耳线为基线的横断层上,中央沟均位于半球外侧缘前2/5与后3/5交界处。中央旁小叶:先通过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缘支辨认出中央旁小叶,再进一步辨认中央沟。髓突:大脑白质的髓突有助于辨认中央沟。中央前回的髓突较粗大,中央后回的髓突较纤细。沟的连续性:中央沟大部分(87%)为一不被中断的沟,在大脑半球外侧面走行约8〜10cm。顶枕沟的识别存在于端脑上部横断面上,为正中线后方最深的一条脑沟,自大脑半球内侧面斜向前外。随层面下移而前移,至胼胝体干出现时消失。顶枕沟的前方为顶叶,后方为枕叶。大脑镰两侧的顶叶初为中央旁小叶后部和楔前叶,中央旁小叶消失之后,楔前叶的前方出现顶下沟,分隔前方的扣带回和后方的楔前叶。外侧沟的识别开始出现于胼胝体干层面上,为大脑半球上外侧面最深的脑沟,随着层面下移则由“一”字形变为“Y”字形。在外侧沟首次出现的层面上,其前方为额叶和顶叶的中央后回,后方为顶下小叶的缘上回和角回。在冠状断面上,外侧沟分为呈上下走向的垂直部和呈内外走向的水平部。距状沟的识别出现于顶枕沟消失以后的层面上,一般首次出现于胼胝体干层面上,分为前后两部分,位于胼胝体压部后方。前部呈裂隙状,分隔扣带回峡和舌回,后部自后内侧斜向前外侧,分隔舌回和楔叶。【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Reid基线(Reid’sbaseline)辐射冠(coronaradiate)问答题:在横断层上如何识别中央沟?实验二头部矢状和冠状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熟悉颅内主要结构在头部各冠状断面的上的位置和形态。熟悉颅内主要结构在头部各矢状断面的上的位置和形态。熟悉颅内主要结构的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整脑和端脑的正中矢状切。在体的大脑镰和小脑幕。颅脑的连续矢状断层标本,层厚10mm。颅脑的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层厚10mm。.模型基底神经核。脑室铸型。挂图脑的正中矢状切及岛叶;大脑半球上外侧面;大脑半球内侧面;脑底面;脑的水平切;脑的冠状切;脑的内部结构;小脑;脑干腹侧及背侧面;脑脊液循环模式图;硬脑膜及硬脑膜窦。MRI图像颅脑的矢状MRI图像,层厚5〜10mm。颅脑的冠状MRI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头部连续矢状断层标本观察头部正中矢状面右面观此断面为正中矢状面的右面观。关键结构:胼胝体,大脑半球,第三、四脑室,垂体。头部正中矢状面左面观关键结构:胼胝体,扣带沟缘支,穹窿,中央沟。内囊膝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2断层,经内囊膝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内囊,小脑幕,海绵窦。苍白球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3断层,经苍白球。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内囊,小脑。壳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4断层,经壳。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面颅。颈内静脉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5断层,经颈内静脉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翼内肌,翼外肌。茎突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6断层,经茎突。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腮腺,翼外肌。颛下颌关节内侧份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7断层,经额下颌关节内侧份。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腮腺。颞下颌关节外侧份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八断层,经额下颌关节外侧份。关键结构:大脑沟、回,额下颌关节,腮腺。外耳道层面正中矢状面右侧第九断层,经外耳道。关键结构:额骨鳞部,额肌,腮腺头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额窦和大脑额极层面关键结构:额窦,大脑额极,鼻中隔。额嵴层面关键结构:额叶,眶,鼻腔。筛骨鸡冠层面关键结构:额叶,眶,鼻腔,上颌窦,口腔。上颌窦中份层面关键结构:额叶,眶,鼻腔,鼻旁窦,口腔。上颌窦后份层面关键结构:前额区,扣带回,眶,鼻腔,上颌窦,口腔。大脑颞极层面关键结构:前额区,扣带回,眶,额极,翼腭窝。胼胝体膝层面关键结构:月并胝体膝,侧脑室前角,前床突,翼外肌。垂体层面关键结构:垂体,Broca区,隔区,伏隔核,内囊。乳头体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海马,内囊。红核和黑质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侧脑室,内囊,红核,黑质。小脑中脚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颞横回,内、外侧膝状体,下橄榄核。松果体和四叠体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松果体,四叠体。胼胝体压部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月并胝体压部,小脑幕。侧脑室后角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视辐射,小脑。小脑镰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小脑幕、小脑镰。窦汇层面关键结构:大脑沟、回,窦汇。影像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颅脑CT、MRI(横、矢、冠)图像:颅骨、脑主要沟回、基底核区、脑室、蝶鞍区。成对脑池:大脑纵裂池、大脑外侧窝池、大脑脚池、环池、脑桥小脑角池。不成对脑池:背侧:并胝体周缘池、帆间池、大脑大静脉池、四叠体池、小脑上池、小脑延髓池、小脑溪。腹侧:终板池、交叉池、脚间池、桥池、延池。颌面部(眶、颞骨、鼻、鼻旁窦、咽、口底、唾液腺、筋膜及其间隙)。【实验技能】脑矢状断层分部、各部特点和实习注意事项1) 颅脑矢状断层的分部:颅脑的矢状断层可分为左、中、右三部分,左侧部为基底核出现以前的层面,主要特征是有较深的外侧沟;中部为基底核区所在的层面,以正中矢状面形成对称关系,主要特征是有灰质团块和脑室系统的较大腔隙;右侧部与左侧部结构相同,且基本对称。2) 颅脑左、右侧部的矢状层面:一般每侧3-4个层而,此部分主要是辨认外侧沟、中央沟和寻找顶枕沟及枕前切迹的位置,以区分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和岛叶,为临床颅脑外伤和硬膜外血肿的MRI定位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3) 颅脑中部的矢状层面:以正中矢状面为中线呈对称性分布,每侧2-3个层面。此部分主要观察基底核区、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的形态、位置及变化;同时辨认顶枕沟和距状沟,以区分顶叶、颞叶与枕叶及枕叶内侧面的脑回,为临床脑梗塞和脑出血的MRI定位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脑冠状断层的分部、各部特点和实习注意事项颅脑冠状断层的分部:颅脑的冠状层面可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为胼胝体膝出现以前的层面,主要特征为纵行的大脑镰将大脑半球分为左、右两部分;中部为胼胝体和基底核所在区域的层面,主要特征是左、右侧大脑半球由胼胝体连为一体;后部为胼胝体压部后方的层面,主要特征为脑组织被大脑镰和小脑幕分隔为三部分。颅脑前部的冠状层面:一般有3-4个层面,此部分主要是辨认额叶上的脑沟和脑回,为临床颅脑外伤和硬膜外血肿的MRI定位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颅脑中部的冠状层面:一般有5-6个层面,主要观察胼胝体、基底核区、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同时辨认外侧沟和中央沟,以区分额叶、顶叶和颞叶,为临床脑梗死和脑出血的MRI定位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颅脑后部的冠状层面:一般有4-5个层面,主要观察侧脑室后角和小脑的形态、位置及其变化;同时辨认顶枕沟,以区分顶叶与枕叶,为临床上顶叶、枕叶和小脑,尤其是小脑幕切迹疝和小脑扁桃体疝的MRI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依据。大脑沟回的辨认方法在矢状层面上,外侧沟为脑沟中最深的一条沟,自前下斜向后上,约3-4个层面。外侧沟以上的脑组织为额叶和顶叶,以下的是颢叶和枕叶;外侧沟深面的脑回为岛叶皮质。缘上回包绕于外侧沟末端,出现于表浅的2-3个层面上。中央沟位于大脑半球上缘的中份偏前,随层面向中线移动则中央沟逐渐移至大脑半球上缘的中份稍偏后。顶枕沟出现于正中矢状面及其左、右侧的层面上,位于大脑半球中份的后方,较深,自外上斜向前下,分隔其前方的的顶叶与后方的枕叶。顶状沟的前、后方的脑回分别为楔前叶和楔叶。在正中矢状面以外的层面上顶枕沟消失,其位置相当于侧脑室下角下壁上的海马长轴延长线与大脑半球表面相交处的脑沟,据此脑沟可区分上方顶叶的顶上小叶与下方的枕叶。距状沟较顶枕沟稍浅,呈弧形,自前下斜向后下且与顶枕沟相交,以与顶枕沟相交处分为距状沟为前、后两部分。【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连合间线(intercommisuralline)内囊(internalcapsule)问答题:简述中央沟在矢状断层上的识别方法。

实验三脑血管的应用解剖III实验三脑血管的应用解剖III【目的和要求】掌握脑血管的特点,脑动脉系统的组成。掌握颈内动脉的起源、走行、分段、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掌握椎动脉的起源、分段、颅内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掌握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和分布范围。掌握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和功能。熟悉大脑静脉的组成和回流途径;大脑浅静脉、大脑深静脉的名称及收集范围;脑底静脉环的构成。【实验教具】标本带脑血管的整脑(血管灌注)。带脑血管的脑正中矢状切(血管灌注)。颈深层结构和颅底(示椎动脉和颈内动脉)。颅脑的横断层面,层厚10mm。颅脑的冠状层面,层厚10mm。模型基底核区的血管分布。大脑浅静脉。大脑深静脉。脑底静脉环。挂图头颈部深层的血管及神经;大脑半球的动脉;脑和脊髓的血管;脑底的动脉;硬脑膜及硬脑膜窦;颅内、外静脉交通及脑的静脉。X线、CT和MRI图像颈内动脉和椎动脉造影的正、侧位x线片。颅脑的横断层CT图像,层厚5-10mm。颅脑的横、冠状断层MRI图像,层厚厚5-10mm。。【实验指导】脑血管标本观察:脑标本和模型观察: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分段名称、分支、行径和分布。脑横断层标本观察:在脑的横断层标本上观察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各段的表现。【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利用MRT2加权(横、矢、冠)图像,对照辨认: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的各段表现。【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大脑动脉环(cerebralarterialcircle)静脉角(venousangle)问答题:简述脑的动脉供应特点。简述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段和分支。实验四颈部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掌握颈部连续横断层解剖。掌握喉和甲状腺的连续断层解剖。掌握颈部筋膜和筋膜间隙。熟悉颈部连续矢、冠状断层解剖。熟悉颈部重要器官的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在体颈部(充分暴露颈深部结构)。寰枢关节(带软组织)。喉(整体、正中矢状切和后正中线切开)。颈部的连续横断层,层厚10mm。模型喉软骨及其连结。⑵喉腔。挂图头颈正中矢状切;咽腔(后面观);喉的软骨及韧带;喉腔及声带;喉内腔及喉口;颈深筋膜;甲状腺及甲状旁腺;颈根部。CT和MRI图像颈部横断层的CT图像,层厚5〜10mm。颈部横断层的MRI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一.颈部器官的观察方法:颈部器官的分段及器官配布规律:颈部一般以甲状软骨上缘和第4颈椎体下缘平面为界分为上、下两部分,第4颈椎下缘以上为上颈部,主要特征是前方有颌面结构;第4颈椎下缘以下为下颈部,主要特征是前方有喉和甲状腺等重要器官。颈部器官结构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喉、气管、咽、食管和甲状腺被颈筋膜中层包裹,位于颈前部,是内脏格;颈深肌群、脊柱、臂丛根部和颈交感干等藏于颈筋膜深层之内,位于颈后部,是支持格;内脏格和支持格之间的左、右侧有颈动脉鞘所包绕的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是血管格;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和舌骨下肌群共同包被于颈筋膜浅层内,是颈部的套状结构。颈部器官观察方法:首先确定区分颈上部或者是颈下部平面,然后根据层面的典型特征区分层面的位置。颈上部的层面主要观察口咽及其周围筋膜间隙和颈动脉鞘内的结构;颈下部层面主要是辨认喉的结构、甲状腺、颈动脉鞘和筋膜间隙。在一个断层中,先区分内脏格、血管格和支持格,找到各格内的主要结构,然后再观察周围结构。颈部连续断层标本观察:01经寰枕关节横断层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2断层,经寰枕关节。关键结构:上颌窦、咽隐窝、腮腺、寰椎、颞下间隙、小脑扁桃体、小脑延髓池。鼻中隔外侧是下鼻甲,下鼻道外侧邻上颌窦,上颌窦后外侧邻颞下间隙,由内侧至外侧依次学翼内肌、翼外肌、下颌骨冠突和髁突、颞下间隙、颞肌及咬肌腱02经齿突横断层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3断层,经寰枢关节。关键结构:寰枢关节、腮腺、翼下颌间隙、咬肌间隙。03经枢椎体下份平面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5断层,经枢椎体下份。关键结构:腭扁桃体、腭垂、腮腺、舌、咽外侧间隙。04经第三颈椎体横断层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6断层,经第3颈椎体。关键结构:舌、咽、下颌下间隙、咽后间隙。05经舌骨大角横断层关键结构:喉、颌下间隙、下颌下腺、颈总动脉及其分叉06经舌骨体横断层此断层为Reid基线下方第9断层,经颈4、5椎间盘和舌骨体。关键结构:梨状隐窝、喉、舌骨、会厌、颈动脉鞘07经甲状软骨上份横断层关键结构:喉前庭、甲状软骨和颈动脉鞘。08经甲状软骨中份横断层关键结构:甲状软骨、甲状腺、喉中间腔、咽后间隙和颈部筋膜。09经声门襞和环状软骨板横断层关键结构:环状软骨、声襞、甲状腺、颈动脉鞘。10经环状软骨弓横断层关键结构:环状软骨、声门下腔、甲状腺、颈动脉鞘。11经第一肋横断层(经第7颈椎体层面)断层特点:环状软骨弓、声门下腔和喉咽消失,气管和食管断面出现。关键结构:气管、食管、甲状腺、颈动脉鞘和臂丛。12经肺尖横断层(第1胸椎体下份)断层特点:甲状腺消失,肺根和颈根部结构出现。关键结构:锁骨下动、静脉,颈总动脉,气管,食管,肺尖。13经颈静脉切迹横断层关键结构:肺尖、气管、颈根部血管。影像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颈部的连续横断层CT、MRI图像。观察喉的断层CT图像。【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声门旁间隙(paraglotticspace)颈动脉鞘(carotidsheath)二.问答题:简述颈部横断层的分段方法及器官构的配布规律。简述横断层上甲状腺的形态、毗邻结构及变化规律。实验五纵隔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掌握上纵隔主要管道排列及其在断面上的变化规律。掌握纵隔连续横断层上主要结构的形态特点。:京部各冠血断面瞽动断面的主薰、的包置窝形态;及肺的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在体纵隔(打开心包,去肺)。纵隔侧面观。游离心(打开心腔)。纵隔的连续横断层,层厚10mm。模型纵隔侧面观。纵隔淋巴结。挂图心的位置;纵隔(左、右侧面观);体腔后壁的静脉和胸导管;右心房和右心室内腔;左心房和左心室内腔;气管及支气管淋巴结;心包及心的体表投影。X线、CT和MRI图像胸部X线正位片。胸部纵隔窗的CT横断层图像,层厚5〜10mm。胸部MRI横断层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一、 胸部表面解剖:在活体上摸认下列结构: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剑突;乳头;肋弓;肋和肋间隙。二、 连续横断层标本观察:纵隔结构观察的注意事项将纵隔的横断面从上到下分为3部份分别进行学习。纵隔上部结构由前到后共分5层,逐一进行辨认;中部即主肺动脉窗所在层面,层次从前到后共有4层(动脉和静脉位于一层),但管道较多,辨认较困难;下部层面分为前、中、后3个部分,主要是观察中纵隔内的心和心包的形态结构。根据层面上的典型结构确定断层的大体平面位置,根据教材描述寻找断层标本上的主要器官,并从上下断层上连续追踪和观察各器官,从而掌握各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的变化规律。(3)对于重点平面的器官的形态和位置进行重点学习记忆。(二)胸部连续横断层标本观察01经胸锁关节横断层层面特征:胸锁关节出现,左、右头臂静脉较颈根部层面向中线靠近。关键结构:肺尖,气管,食管,颈根部血管。02经上腔静脉起始处横断层层面特征:左右头臂静脉汇合处出现,头臂干自左侧移至中线。关键结构:第3胸椎体,左、右肺上叶,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气管和食管。03经主动脉弓上份横断层层面特征:主动脉弓三大分支消失,“腊肠样”的主动脉弓断面出现。关键结构:第4胸椎,主动脉弓,心包上隐窝,胸腺,两肺上叶。04主动脉弓下份横断层层面特征:左头臂静脉和气管消失,奇静脉弓和气管杈断面出现。关键结构:上腔静脉,奇静脉弓,气管杈和主动脉弓。05经主肺动脉窗的横断层层面特征:主动脉弓和气管消失,主肺动脉窗、左、右主支气管和气管下间隙出现。关键结构:第5胸椎体,升主动脉、降主动脉、主肺动脉窗和心包上隐窝。06经左肺动脉上份横断层层面特征:左肺动脉上部和左肺门断面出现。关键结构:上腔静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左肺动脉和心包上隐窝。07经右肺动脉上份横断层(肺动脉杈层面)层面特征:右肺上叶动脉和右肺上叶支气管消失,肺动脉干和右肺动脉断面出现。关键结构:第5胸椎体、肺动脉干、肺动脉杈、左右主支气管,两肺斜裂。08经右肺动脉下份横断层层面特征:左肺动脉和左主支气管消失,右心耳、叶间动脉和左肺上叶支气管出现。关键结构:上腔静脉、升主动脉、降主动脉、右肺动脉、右肺中间支气管和左主支气管。09经左上肺静脉横断层层面特征:右肺动脉、叶间动脉、中间支气管和左主支气管消失,右肺中、下叶支气管和左肺上、下叶支气管出现。关键结构:上腔静脉和右心耳、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干。10经右肺上静脉横断层层面特征:左上肺静脉和肺动脉干消失,肺动脉口和左心房断面出现。关键结构: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肺动脉口和左心房。11经左、右肺下静脉横断层

层面特征:升主动脉、肺动脉口和右上肺静脉消失,右心室、上腔静脉口和左、右下肺静脉断面出现。关键结构:左右下肺静脉,右心房和右心室、主动脉口和左心房,肺门区的结构。12经主动脉口横断层层面特征:升主动脉、心包横窦和左、右下肺静脉消失,主动脉口、底段总静脉和心包斜窦出现。关键结构:右心房和右心室、主动脉窦和左心房,肺门区的结构。13经左、右房室口横断层层面特征:主动脉口消失,左心室和左、右房室口断面出现。关键结构:左房、左室和左房室口,右房右室和右房室口,肺门结构。14经右房室口中份横断层层面特征:左心房和心包斜窦消失,冠状窦断面出现。关键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冠状窦。15经右房室口下份横断层层面特征:纵隔右侧出现膈穹和肝的断面。关键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冠状窦、肝和膈。16经下腔静脉口的横断层层面特征:右房室口消失,奇静脉食管隐窝和下腔静脉口出现。关键结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冠状窦、下腔静脉口、肝和膈。三、影像学实验:三、影像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CT的纵隔窗(心、心包窦与心包隐窝、大血管、纵隔间隙)及MRI图像。纵隔(心、心包窦与心包隐窝、大血管、纵隔间隙)的矢、冠状MRI图像。心的超声图像。肺局部淋巴结的ATS图及横断面表现。第一、二肺门CT的肺窗图像。肺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及CT图像。胸膜及胸膜隐窝的CT图像。【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奇食隐窝(azygoesophagealrecess)心包上隐窝(superiorrecessofpericardium)问答题:简述胸骨角平面的标志性意义。简述主肺动脉窗的位置、内容、交通和临床意义。实验六胸内淋巴结和肺段解剖【目的和要求】掌握胸腔内1-14区淋巴结的名称位置和在各断层的表现。熟悉肺内管道的应用解剖。掌握肺段的概念,左、右肺段的名称。掌握肺段支气管的断面表现、在横断面上划分肺段的标志性结构及肺段在主要层面上的分布。掌握肺段在连续横断层上的划分。熟悉纵隔(大血管、主肺动脉窗、心包窦、心包隐窝、心)及肺的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游离左、右肺(示肺门结构)。在体肺(示胸膜、肺韧带和肋膈隐窝)。支气管树。肺动脉和肺静脉的管道铸型。胸部肺的连续横断层,层厚10mm。模型⑴肺段。(2)纵隔侧面观(示肺根结构、肋膈隐窝)。挂图肺的内侧面;支气管及肺段;肺和胸膜;胸膜及肺的体表投影。X线、CT和MRI图像支气管碘油造影x线片。胸部肺窗cT的横断层图像,层厚5-10mm。胸部MRI横断层图像,层厚5-lOmm。【实验指导】一.胸内淋巴结AJCC-UICC分组法首先,结合教材和实验指导的认识此分类方法的依据,分组的标志线,结合淋巴结位置图弄清各组淋巴结的位置。然后在断层标本上确认各组淋巴结。二.肺段的划分首先,学习左右肺的分叶和分段的基本情况;其次,认识并在断层标本上寻找肺段区分的标志性结构;第三,明确一些标志性层面上可能出现的肺段;第四,在胸部连续断层标本上寻找标志性结构并划分肺段。肺段划分的顺序是:1.辩认左右肺;2.初步判断位置,寻找肺裂,划分肺叶;3.根据平面位置,判断可能出现的肺段;4.根据标志性结构划分肺段。各断面上肺段的划分经上腔静脉合成处层面为主动脉弓上方层面,断面内仅有右肺尖段和左肺尖后段。经主动脉弓上份横断层分段方法:右肺以后段静脉根部与尖段静脉的连线分隔尖段和外侧的前段与后段,前段与后段以通过尖段静脉的延长线分隔;左肺尖后段静脉分隔S1+2和S2。经主动脉弓下份横断层分段方法:右肺以后段静脉根部与尖段静脉的连线分隔尖段和外侧的前段与后段,前段与后段以通过尖段静脉的延长线分隔;左肺尖后段静脉分隔S1+2和S2。经主肺动脉窗层面断层特点:右肺上叶支气管出现,右肺尖段消失。右肺上叶支气管出现是右肺尖段消失的标志。分段方法:右肺以后段静脉区分S2和S3,左肺以尖后段静脉区分S3和S1+2。经左肺动脉上份层面断层特点:斜裂出现,后方为下叶上段S6。分段方法:右肺以后段静脉段间支区分S3和S2,斜裂后为S6;左肺以尖后段静脉段间支区分S3和S1+2,斜裂后为S6。经右肺动脉上份层面断层特点:左上肺静脉出现。分段方法:右肺以后段静脉段间支区分S3和S2,斜裂后为S6;左肺以左上肺静脉区分S3和S1+2,斜裂后为S6。经右肺动脉下份层面断层特点:右肺水平裂出现,左右肺后段(S2)均消失。分段方法:右肺以水平裂和斜裂区分S3、S4和S6;左肺以前段静脉区分S3和S4,斜裂后为S6。经左上肺静脉层面断层特点:左上肺静脉出现,肺段区分同上一断层。分段方法:右肺以水平裂和斜裂区分S3、S4和S6;左肺以前段静脉下支区分S3和S4,斜裂后为S6。经右上肺静脉层面断层特点:右肺:右上肺静脉、外侧段静脉和上段静脉出现,右肺中叶分为外侧段(S4)和内侧段(S5);左肺S3消失,靠肺门处中部出现舌静脉干区分上舌段S4和下舌段S5。上段静脉(V6)是右肺下叶上段和各底段的划分标志,此层面以下上段消失,各底段出现。分段方法:右肺以水平裂前为$3,水平裂和斜裂之间为中叶,以外侧段静脉区分S4和S5,斜裂后为S6;左肺以舌静脉干区分上舌段S4和下舌段S5,斜裂后为S6。经左、右肺下静脉层面断层特点:右肺:斜裂和S3消失,尖段消失,各底段出现。分段方法:斜裂前方为中叶,以外侧段静脉区分S4和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相对乏血管区划分各底段;左肺斜裂前为上,以上舌段静脉区分上舌段S4和下舌段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相对乏血管区划分各底段。经主动脉口横断层断层特点:右肺水平裂和S3消失,尖段消失,各底段出现。分段方法:斜裂前方为中叶,以外侧段静脉区分S4和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经底段上的弧线分出内侧底段,以相对乏血管区划分其它底段S8-S10;左肺斜裂前为上叶,以上舌段静脉区分上舌段S4和下舌段S5,斜裂后为下叶各底段,以内侧前底段静脉区分S7+8和S9,以相对乏血管区划分S9和S10。经左右房室口横断层断层特点:左肺上舌叶消失。分段方法:斜裂前方为中叶,以外侧段静脉区分S4和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食管与底段上、下静脉的连线分出内侧底段,以底段上、下静脉的延长线划分其它底段S8-S10;左肺斜裂前为上叶下舌段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内侧前底段静脉和外侧底段静脉的延长线划分各底段。经右房室口中份横断层断层特点:右肺外侧段(S4)消失。分段方法:斜裂前方为右肺中叶内侧段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额外肺裂形成的弧线分出内侧底段,以相对乏血管区和底段下静脉的延长线划分其它底段S8-S10;左肺斜裂前为上叶下舌段S5,斜裂后为各底段,以内侧前底段静脉和外侧底段静脉的延长线划分各底段。【实验技能】一.胸部主要横断层上出现的肺段标志层面右肺肺段左肺肺段主动脉弓以上S1S1+2主动脉弓S1、S2、S3S1+2、S3主肺动脉窗S2、S3、S6S1+2、S3、S6右肺上叶支气管S2、S3、S6S1+2、S3、S6左肺上叶支气管S3、S4、S6S3、S4、S6中(舌)支气管S4、S5、S6S4、S5、S6基底干支气管S4〜S10S4〜S5、S7+8〜S10左、右肺下静脉S4〜S10S4〜S5、S7+8〜S10底段上下静脉S5〜S10S5、S7+8〜S10二.肺段区分的标志性结构右肺上叶的尖段静脉下支为段间支,可区分尖段与前段。后段静脉的段间支恰经过上叶支气管分为前段支气管和后段支气管的夹角处,可区分尖段与后段;在尖段消失后的横断层面上,后段静脉的段间支可区分后段与前段。右肺中叶的外侧段静脉段间支可区分外侧段与内侧段。左肺上叶的尖后段静脉段间支可区分尖后段与前段;前段静脉下支为段间支,可区分前段与上舌段。上舌段静脉有穿行于上、下舌段支气管之间的段间支,可区分上舌段与下舌段。左、右肺下叶上段静脉的内、外侧支为段间支,可区分上段与各底段。在各底段的上、下部层面上,以各底段支气管及伴行动脉之间的相对“乏血管区”作为分段标志。在各底段的中部层面上,右肺以底段上静脉区分前底段与外侧底段,底段下静脉区分外侧底段与后底段;右肺内侧底段靠近肺的纵隔面,以相对“乏血管区”与其他底段相区分。左肺以内侧前底段静脉区分内侧前底段与外侧底段,外侧底段静脉区分外侧底段与后底段。【知识扩展】1996AJCC-UICC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胸内淋巴结的区分在解剖上常根据其所处的位置进行分群,此种分群方法简单易记,但不够精确;国际上根据胸内淋巴引流、胸内病变转归,结合CT、MRI等影像检查方法进行胸内淋巴结分组(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AJCC分类法(1978年)、ATS分类法(1983年)和AJCC-UICC淋巴结分组法(1996年)。(一)、AJCC分类法1978年,Naruke按照胸部淋巴引流将淋巴结分为13组,并绘制了淋巴结群位置图。1979年,美洲癌症分级和最终结果报告联合委员会(AmericanJointCommitteeforcancerstagingandendresultreporting,AJCC)采纳了该分类法,并进一步将其分为上纵隔区和下纵隔区。上纵隔区包括最上纵隔组;2.上气管旁组;3.血管前气管后组;4.下气管旁组;5.5、主动脉窗组;6.主动脉旁组(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膈神经)。下纵隔区包括隆突下组;8.食管旁组;9.肺韧带组(包括双侧肺静脉);10.肺门组;11.叶间组;12.肺叶组;13.肺段组。

(二) 、ATS分类法1983年,美国胸科协会(AmericanThoracicSociety,ATS)在AJCC分类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新的胸内淋巴结分类法,即ATS标准。ATS法与AJCC法的主要不同点1、 取消最上纵隔组和肺门组,前者并入气管旁组,后者改名为气管支气管组和支气管周围组。2、 增加锁骨上组。3、 明确第4组和第10组的界限。4、 取消了肺韧带组,将其纳入食管旁组。5、 将12、13组取消,与11组总称为肺内淋巴结组。(三) 、1996AJCC-UICC标准的诞生长期以来,AJCC和ATS标准同时使用,在影像学及临床诊断中有时不免会产生混乱。1996年,AJCC参照ATS标准,对原来的AJCC标准进行修改,提出胸内淋巴结的14组新分类法,该标准同年在国际抗癌联盟(InternationalUnionAgainstCancer,UICC)大会通过,此即1996AJCC-UICC分类标准。1997年,获得国际TNM分期委员会正式确认,成为国际权威标准。1996年新标准由于使用了CT上较明显的解剖结构作为分界标记,因而在横断面的CT图像上淋巴结的定位更为容易和准确。1996AJCC-UICC胸部淋巴结分组标准(一)1996AJCC-UICC淋巴结分组•上纵隔淋巴结1最上纵隔淋巴结2上气管旁淋巴结3血管前和气管后淋巴结4下气管旁淋巴结(包括奇静脉淋巴结)•主动脉淋巴结5主动脉下淋巴结(主-肺动脉窗)6主动脉旁淋巴结(升主动脉或膈神经旁)•下纵隔淋巴结7隆突下淋巴结8食道旁淋巴结(隆突水平以下)9肺韧带淋巴结•n1淋巴结10肺门淋巴结11叶间淋巴结12叶淋巴结

13段淋巴结14亚段淋巴结上述淋巴结中,上纵隔淋巴结(第1-4组)、下纵隔淋巴结(第7-9组)和主动脉淋巴结(第5-6组)属N2淋巴结;第10-14组属N1淋巴结。纵隔胸膜反折点是N1淋巴结、N2淋巴结的分界。(二)、1996标准淋巴结分组示意图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CT在判断淋巴结所在位置及大小上有重要作用,在CT图象上可根据假定的6条解剖上的水平线,方便地把所见到的淋巴结归入胸部淋巴结图中的14个区中。左头臂静脉上缘。主动脉弓上缘。右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左上叶支气管开口上缘。气管隆突角。右中叶支气管开口上缘。(三)、1996AJCC-UICC分组标准CT判断胸部淋巴结的位置第1线以上为1区。第1、2线之间气管旁为2区。第2、3线间之中线右侧为4R区;第2、4线间之中线左侧为4L区。第5线以下至中叶开口处之隆突下为7区。第6线以下食管周围为8区。血管前、气管后为3区。第2线下方升主动脉、主动脉弓或无名动脉前、外侧者为6区。在主肺动脉窗内靠外侧者属5区、靠内侧者属L4区。其余各区根据各自的解剖位置也很容易辨别。第1组最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位于左头臂静脉上缘水平线上方(左图线1),即位于左无名静脉向上、向左行走跨越气管前方的中线处该静脉上缘水平以上。第2组气管旁上淋巴结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线2)上缘水平线以上,前述线1以下,即线1和线2之间。第3组血管前(3A)气管后(3P)组位于中线的淋巴结应属于同侧的淋巴结第4组气管旁下淋巴结右侧:位于线2与线3(右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右主支气管相交处水平线之间,气管中线的右侧;左侧:位于线1与线3(左上叶支气管上缘和左主支气管相交水平线),气管中线之左侧。第5组主动脉下淋巴结(主肺动脉窗淋巴结)淋巴结位于动脉韧带、主动脉和左肺动脉的外侧,左肺动脉第一分支的近侧,并位于胸膜反折点以内。第6组主动脉旁淋巴结(升主动脉、膈神经)淋巴结位于线1以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无名动脉的前方或外侧。第7组隆突下淋巴结淋巴结位于气管隆突下方,但和肺内的下叶支气管和动脉不相连。第8组食管旁淋巴结隆突水平以下,淋巴结位于食道两侧,邻近食道壁,不包括隆突下淋巴结。第9组肺韧带淋巴结淋巴结位于肺韧带内,包括位于下肺静脉后壁和下部的淋巴结。第10组肺门淋巴结指肺叶近端部淋巴结,位于纵隔胸膜反摺外,右侧还包括邻近中间段支气管的淋巴结。X线上,肺门和叶间淋巴结增大均可使肺门阴影增大。第11组叶间淋巴结淋巴结位于叶支气管之间。第12组叶淋巴结淋巴结邻近远侧叶支气管。第13组段淋巴结淋巴结邻近段支气管。第14组亚段淋巴结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支气管树(bronchialtree)支气管肺段(bronchopulmonarysegment)二.问答题:简述胸内淋巴结的AJCC-UICC分组标准。简述横断层上肺段划分的标志性结构。实验七腹部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掌握上腹部的连续横断层解剖,熟悉其CT、MRI图像。掌握肝段的概念、划分法、肝裂在横断层上的识别、肝段在典型横断层上的划分,熟悉其B超、CT、MRI图像。掌握胰、肝外胆道的横断层解剖及其CT图像。熟悉上腹部的矢、冠状连续断层解剖及其MRI图像;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解剖;腹膜后间隙的分区、主要结构和交通(重点肾、肾上腺、肾筋膜的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实验教具】标本在体肝。游离肝。肝内管道铸型。上腹部的连续横断层面,层厚10mm。模型肝段。肝内胆管。挂图肝;肝段及肝内管道;腹上部器官及腹腔动脉;腹腔正中矢状切。CT和MRI图像上腹部横断层CT图像,层厚5-10mm。上腹部横断层MRl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一、腹部连续横断层标本观察:膈右穹窿层面(断层一)关键结构:膈,肝右叶,下腔静脉。第二肝门层面(断层二)关键结构:第二肝门,胃,冠状韧带。食管裂孔层面(断层三)关键结构:食管裂孔,肝左、中间、右静脉,镰状韧带、冠状韧带。胃贲门层面(断层四)关键结构:胃贲门,肝裸区,胃裸区。肝门静脉左支角部层面(断层五)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左支角部、肝、胃、脾。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层面(断层六)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左支矢状部,肝,胃,脾。肝门层面(断层七)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右支,肝胃韧带,右三角韧带。肝门下层面(断层八)关键结构:肝蒂,肝门右切迹,左、右肾上腺,脾,胃脾韧带。腹腔干层面(断层九)关键结构:腹腔十,小网膜,网膜孔,脾肾韧带,脾周间隙。肠系膜上动脉层面(断层十)关键结构:肠系膜上动脉,门腔间隙,胰,网膜囊。肝门静脉合成处层面(断层十一)关键结构:肝门静脉合成处,胰,网膜囊。肾门上份层面(断层十二)关键结构:胰,胆总管,肾,肾动、静脉。肾门中份层面(断层十二)关键结构:胰头,钩突,十二指肠空肠曲,肾门。肾门下份层面(断层十四)关键结构:胰头,肾门,腰淋巴结。胰头下份层面(断层十五)关键结构:胰头,胆总管,肠系膜上动、静脉。十二指肠水平部层面(断层十六)关键结构:十二指肠水平部,肝胰壶腹,肠系膜下动脉。第3腰椎间盘层面(断层十七)关键结构:十二指肠大乳头,横结肠系膜,肠系膜。左肾下极层面(断层十八)关键结构:左、右肾,肠系膜,左、右结肠旁沟。右肾下极层面(断层十九)关键结构:腹前外侧壁,右肾,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分叉处层面(断层二十)关键结构:左、右骼总动脉,肠系膜,左、右肠系膜窦。第4腰椎间盘层面(断层二十一)关键结构:下腔静脉,腰交感干,肠系膜下腔静脉合成处层面(断层二十二)关键结构:左、右骼总静脉,脐,空肠,回肠。第5腰椎体下份层面(断层二十三)关键结构:回盲部,输尿管,回肠,空肠。第5腰椎间盘层面(断层二十四)关键结构:阑尾,盲肠,回肠,空肠,乙状结肠。浮实验上腹部的横断层强化CT、MRI图像。上腹部的矢、冠状断层强化CT、MRI图像。肝段在横断面上的划分,其B超、CT、MRI图像。胰及肝外胆道的横断层强化CT图像。膈下间隙的横、矢和冠状断层图像。腹膜后间隙的分区、各区主要结构和交通(肾、肾上腺、肾筋膜的内、^卜、上、下附着及肾周间隙的横向和纵向通连)。下腹部的横断层强化CT、MRI图像。【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Glisson系统(Glissonsystem)肝段(hepaticsegment)二.问答题:简述肝门层面在腹部横断层中的标志意义。简述肝门静脉和肝静脉在横断层上的区分方法。实验八盆部和会阴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熟悉盆壁、盆腔及盆腔器官(前列腺、子宫、卵巢)和会阴的解剖。熟悉横断层中男、女性盆部及会阴解剖结构的配布规律。掌握男性盆部各横断面的主要结构的形态特点。掌握精囊和前列腺的连续横断层解剖;熟悉精囊和前列腺的B超、CT、MRI图像。掌握女性盆部各横断面的主要结构的形态特点,熟悉其B超、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男、女性盆部及会阴正中矢状切。游离的膀胱和男性生殖器。游离的女性生殖器。男性盆部和会阴的连续横断层,层厚10mm。女性盆部和会阴的连续横断层,层厚10mm。,模型前列腺及其分叶。女性内生殖器(不同年龄阶段)。挂图男性盆会阴部正中矢状切;女性盆会阴部正中矢状切;膀胱及前列腺(后面观);女性内生殖器;盆会阴部额状切模式图;会阴部的血管及神经。CT和MRI图像男性盆部及会阴的横断层cT和MRI图像,层厚5-10mm。女性盆部及会阴的横断层CT和MRI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一、 表面解剖在活体上摸认下列解剖结构,耻骨联合;耻骨嵴;耻骨结节;骼前上棘;骼嵴;骼结节;骼后上棘;坐骨结节;骶正中嵴;尾骨尖。二、 男性盆部连续横断层标本观察:经第5腰椎下份层面关键结构:肠管,骼血管,输尿管,腰丛,骶管,骼骨翼。经第5腰椎间盘层面关键结构:肠管,骼血管,输尿管,股神经,骶骼关节,骼骨翼。经第1骶椎层面关键结构:肠管,骼血管,输尿管,能骼关节,骼骨翼及其所附肌。经第1骶椎间盘层面关键结构:肠管,能骼关节,骼血管,骼骨翼及周围肌。经第2骶椎层面关键结构:肠管,能骼关节,骼内、外血管,能丛,骼骨翼,臀肌。经第2骶椎间盘层面关键结构:肠管,能骼关节,梨状肌,骼骨翼及其周围肌,能丛。经第3骶椎间盘层面关键结构:肠管,梨状肌,梨状肌上孔,骼骨翼,臀肌。经第4骶椎层面关键结构:梨状肌,坐骨大孔,坐骨神经,肠管。经第5骶椎层面关键结构:坐骨大孔,坐骨神经,梨状肌,肠管。经髋臼上缘层面关键结构:髓臼,股骨头,膀胱,直肠,膀胱直肠陷凹。经股骨头上份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头,髓臼,膀胱,直肠,输尿管,输精管。经股骨头中份及股骨头韧带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头,股骨头韧带,闭孔内肌,腹股沟管,精索,膀胱,输精管,直肠。经大转子上份层面关键结构:腹股沟管,精索,膀胱,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肛提肌。经大转子中份层面关键结构:精索,闭孔,膀胱,精囊,输精管壶腹,直肠,盆膈。经耻骨联合上份层面关键结构:耻骨联合,闭孔内、外肌,坐骨结节,膀胱,前列腺,直肠,盆膈,坐骨肛门窝。经耻骨联合下份层面关键结构:闭孔内、外肌,前列腺,肛管,肛提肌,坐骨肛门窝。经坐骨结节下方层面关键结构:精索,阴茎海绵体,尿生殖膈,尿道,肛管,肛门外括约肌。经肛门层面关键结构:阴茎海绵体,精索,尿道与尿道球,坐骨海绵体肌,球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肛门外括约肌。经附睾头层面关键结构:阴茎海绵体,尿道,尿道海绵体,附睾头。经睾丸层面关键结构:阴茎海绵体,尿道,尿道海绵体,睾丸。女性盆部连续横断层标本01.经第5腰椎与第1骶椎椎间盘层面关键结构:骼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02.经第1骶椎上份层面关键结构:骼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03.经第1骶椎下份层面关键结构:骼血管,输尿管。04.经第2骶椎层面关键结构:骼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05.经第3骶椎上份层面关键结构:骼血管,卵巢血管,输尿管。06.经第3骶椎下份层面(骶骼关节尾端)关键结构:子宫,卵巢,骼血管,输尿管。07.经第4骶椎层面关键结构:肠管,子宫,卵巢,输卵管,输尿管,骼血管。08.经第5骶椎上份层面关键结构:乙状结肠、直肠、子宫、直肠子宫陷凹、卵巢。09.经第5骶椎下份层面关键结构:乙状结肠、膀胱、子宫、直肠。经髋臼上缘层面关键结构:膀胱,子宫,直肠,子宫阴道静脉丛,直肠静脉丛,输尿管。经股骨头上份层面关键结构:膀胱,子宫颈,阴道穹后部,直肠,子宫阴道静脉丛。经股骨头中份层面关键结构:膀胱、子宫颈、阴道穹、直肠。经股骨头下份层面关键结构:膀胱、阴道、阴道静脉丛、直肠、肛提肌。经耻骨联合上份层面关键结构:膀胱、阴道、阴道静脉丛、肛管、肛提肌。经耻骨联合中份层面关键结构:尿道,阴道,阴道静脉丛,肛管,肛提肌。经耻骨联合下份层面关键结构:尿道,肛门,阴道静脉丛,阴部静脉丛。经耻骨弓层面关键结构:尿道,前庭球,阴道,阴道静脉丛。经阴蒂上份层面关键结构:大阴唇,阴蒂,阴蒂海绵体,阴道前庭。19经阴蒂下份层面关键结构:大、小阴唇、阴蒂。: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男性盆部CT、MRI图像男性盆部B超、MRI图像。男性盆部横断层解剖第二段的主要结构及配布规律精囊和前列腺的B超、MRI图像。女性盆部各段的结构配布规律及B超、MRI图像。卵巢和子宫的B超、MRI图像。【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膀胱阴囊角(cystoseminalangle)坐骨肛门窝(ischioanalfossa)问答题:简述前列腺在横断层上的位置、形态及结构。简述子宫在横断层上的位置、形态及分部。实验九脊柱区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熟悉脊柱区的基本结构特征。掌握椎间盘的组织学构成和各部特点,熟悉其CT、MRI图像;椎管侧隐窝的周界、交通、前后径正常值及其CT图像。掌握脊柱颈段、胸段、腰段和骶段的横断层和矢、冠状断层的关键结构,熟悉其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颈、胸、腰椎和骶、尾骨。脊柱腰段(一半矢状切)。脊柱胸段(一半冠状切)。脊柱颈段(示钩椎关节)。脊髓(带被膜)。脊柱颈、胸、腰和骶段的典型横断层面。脊柱的正中矢状切和旁正中矢状切。模型腰神经通道。椎静脉系。挂图脊柱全貌;各部椎骨的形态;椎骨的连结;肋骨及肋椎关节;椎静脉从;脊髓外形及横断面;脊神经的组成成及分布模式图;脊髓的动脉及被膜;脊髓节段和马尾。X线、CT和MRI图像脊柱颈、胸、腰和骶尾段的下、侧位X线片。脊柱颈、胸、腰和骶段的横断层CT图像,层厚5〜10mm。脊柱下中矢状面和旁正中状层面的MRI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一.标志性结构在活体上摸认下列标志结构:棘突;肩胛冈;肩胛骨下角;骼嵴;骼后上棘;骶正中嵴;骶外侧嵴;骶管裂孔;骶角;竖脊肌;尾骨。脊柱区标本观察方法首先,观察脊柱区的整体标本、模型和挂图,使椎间盘、椎间孔和关节突关节等在脑海里形成立体概念。然后,在脊柱的横断层标本和正中矢状、旁正中矢状断层标本上辨认椎间盘、椎间孔和关节突关节等重要结构。观察的重点是器官结构的形态、位置及其毗邻关系的连续性变化规律,以适应不同个体和不同锯切方法的需要。再者,基本掌握椎间盘、椎间孔和关节突关节等的横、矢状断层标本后,将CT、MRI图像与断层标本进行对照观察.了解椎间盘、椎间孔和关节突关节等重要结构在影像上的位置、形态及表现。脊柱各部分的主要观察内容脊柱颈段:横突孔、椎血管、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椎间孔、椎管、黄韧带、寰枢关节、脊髓和硬膜外隙。脊柱胸段: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椎间孔、椎管和脊髓。脊柱腰段:侧隐窝、盘黄间隙、上关节突旁沟、椎弓根下沟、马尾、关节突关节、椎间盘、椎间孔、椎管和黄韧带。脊柱骶尾段:骶管、骶管裂孔、骶前孔和骶椎间盘。岸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CT、MRI图像1、 各部椎骨及其连结的CT、MRI图像。2、 椎间盘各部的特点,CT、MRI图像。4、椎管侧隐窝的周界、交通、前后径正常值,其CT图像。3、 椎管内容物的CT、MRI图像。【实验技能】脊柱区横断层的分段和各段特征:脊柱区的横断层面依椎骨所在部位分为颈、胸、腰和骶尾段。颈段为寰枕关节至第7颈椎之间的层面,主要特征是有颈椎横突孔及其内的椎动、静脉;胸段为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之间的层面,主要特征是有肋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腰段为第1腰椎至第5腰椎之间的层而,主要特征是椎管内的脊髓消失而马尾出现(第1腰椎以下的层面);骶尾段为骶骨和尾骨所在的层面,主要特征是骶骨有骶前孔和尾骨细小而无管腔。【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钩椎关节(uncovertebraljoint)侧隐窝(lateralrecess)二.问答题:简述各部椎间盘的特点。简述骼后上棘在横断层面上的标志性意义。四肢实验十四肢断层解剖四肢实验十四肢断层解剖【目的和要求】熟悉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构成及特点。掌握肩、肘、腕、髋、膝、踝关节的连续断层解剖,熟悉及X线、CT、MRI图像。熟悉臂、前臂、手部、股部、小腿部和足部的横断层解剖及其X线、CT、MRI图像。【实验教具】标本上肢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各部的连续横断层标本,层厚IOmm。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部的连续横断层标本,层厚10mm。膝关节的连续矢、冠状断层标本,层厚10mm。模型手骨。足骨。挂图肩关节;肘关节;手的连结;髋关节;膝关节;足骨及其连结;腋窝断面模式图;手的腱滑膜鞘及筋膜间隙。X线、CT和MRI图像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x线正、侧位像。上肢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各部的横断层CT图像,层厚5-10mm。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部的横断层CT图像,层厚5-10mm。膝关节矢、冠状断层的MRI图像,层厚5-10mm。【实验指导】一.上肢断层解剖表面解剖在活体上摸认下列解剖结构:肩峰;肩胛冈;肱骨大结节;肱骨的内、外上髁;尺骨鹰嘴;桡骨茎突;尺骨头。连续断层标本观察:肩部横断层标本肩峰层面(断层一)关键结构:锁骨,肩峰,肩胛骨,肩胛下肌,冈上肌,臂丛。(2) 经肩关节上份的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头,关节盂,肩胛冈,肱二头肌长头腱,锁骨下、静脉,臂丛。(3) 经肩关节中份的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头,关节盂,肩关节周围肌,腋血管,臂丛。(4) 经肩关节下方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肩胛骨,腋血管,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臂部横断层标本(1) 臂上份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肱动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2) 臂中份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肱二头肌、肱肌、肱三头肌、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3) 臂下份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肱动、静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肘部横断层标本(1) 经肱尺关节横断面关键结构:肱骨内、外上髁、鹰嘴窝,尺骨鹰嘴,肱动、静脉,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2) 经梯尺近侧关节横断面关键结构:尺骨冠突,桡骨头,桡骨环状韧带,桡尺近侧关节,肱动脉,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前臂部横断层标本(1) 前臂上份横断面关键结构:尺骨,桡骨,前臂后群肌,前臂前群肌,正中神经,尺神经。(2) 前臂中份横断面关键结构:尺骨,桡骨,桡血管与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尺神经与尺血管。(3) 前臂下份横断面关键结构:桡尺远侧关节,前臂前群肌腱与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后群肌腱。手部横断层标本(1) 经近侧列腕骨横断面关键结构:手舟骨,月骨,三角骨,桡动、静脉,正中神经,尺动、静脉,尺神经。(2) 经近、远侧列腕骨间横断面关键结构:手舟骨,头状骨,钩骨,三角骨,豌豆骨,豌豆骨关节,桡动脉,尺动脉及尺神经,腕管及其内容物。(3) 经远侧列腕骨横断面关键结构:远侧列腕骨,腕管,正中神经,桡动、静脉,尺动、静脉,尺神经。(4) 经腕掌关节横断面关键结构:第1、2、5掌骨底,头状骨,钩骨,腕管,桡动脉,尺动脉和尺神经。(5) 经掌骨近侧1/4段横断面关键结构:掌骨,腕管,大、小鱼际肌,掌腱膜,正中神经。(6) 经掌骨中近1/4段横断面关键结构:掌骨,大、小鱼际肌,指屈肌腱及蚓状肌。(7) 经掌骨中远1/4段横断面关键结构:掌骨,指屈肌腱,蚓状肌。(8) 经掌骨远侧1/4段横断面关键结构:掌骨,指屈肌腱,蚓状肌。(9) 经掌骨头横断面关键结构:掌骨头、指浅、深屈肌腱。(10) 经近节指骨底横断面关键结构:近节指骨底,指浅、深屈肌腱。(三)影像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其CT、MRI图像肩、肘、腕关节的MRI图像。臂、前臂、手的MRI图像。二.下肢断层解剖(一)表面结构在活体上摸认下列标志性结构:骼前上棘;骼后上棘;骼结节;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耻骨结节;耻骨嵴;耻骨联合;髌韧带;髌骨;股骨内、外侧髁;股骨内、外上髁;收肌结节;腓骨头胫骨粗隆;内踝;外踝;跟腱;舟骨粗隆;跟结节。(二)连续断层标本观察:IE髋1.髋部断层标本观察IE髋(1) 经股骨头上份横断层关键结构:髓臼,股骨头,股骨头韧带,骼股韧带,坐骨神经。(2) 经股骨头中份横断层关键结构:髓臼,髓臼切迹,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骼股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股动、静脉。(3) 经股骨头下份横断层关键结构:股骨头,股骨颈,转子间嵴,骼股韧带,坐骨神经,股动、静脉。(4) 经骼前上棘内侧2cm的矢状断层关键结构:髓臼,股骨头,骼股韧带。(5) 经股骨头后部冠状断层关键结构:髓臼,股骨头,骼股韧带。股部(1) 股部上份横断层标本断层:平坐骨支高度关键结构:股骨,坐骨,坐骨神经及股动、静脉。(2) 股部中份横断层标本断层:经股部中份关键结构:股骨,股四头肌,股动、静脉,坐骨神经。(3) 股部下份横断面标本断层:经髌骨上缘上方5cm关键结构:股骨,股四头肌,股动脉,坐骨神经。膝部(1) 膝部横断层标本经髌骨上缘上方2cm处层面关键结构:股骨,髌上囊,股四头腱,胭动、静脉,坐骨神经。经髌骨上缘层面关键结构:股骨,髌骨,股四头肌腱,胫神经,腓总神经,胭动、静脉。经髌骨中点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髌骨,翼状襞,胭动、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经髌骨尖下方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髌韧带,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胭动、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2) 膝部矢状断层标本经髌骨内侧缘以内1cm处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内侧髁,胫骨内侧髁,内侧半月板。经髌骨正中线层面关键结构:股骨,胫骨,髌骨,髌韧带,前、后交叉韧带,翼状襞,股神经。经髌骨外侧部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外侧髁,胫骨外侧髁,髌骨,外侧半月板,翼状襞。经髌骨外侧缘外1cm处关键结构:股骨,胫骨,外侧半月板,腓骨头。(3) 膝部冠状断层标本经髌骨后面层面关键结构:髌骨,股骨外侧髁,关节腔,髌外侧支持带。经股骨髌面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髌下脂肪垫,翼状襞,关节腔,胫侧副韧带。经股骨髁间窝中部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内、外侧半月板,前交叉韧带,胫侧副韧带。经股骨髁间窝后部层面关键结构: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腓骨头,内、外侧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胭动脉。小腿部横断层(1) 小腿上份横断层标本断层:经胫骨粗隆下份关键结构:胫骨,腓骨,胫后动脉,胫神经,腓总神经。(2) 小腿中份横断层标本断层:经胫骨体中部关键结构:胫骨,腓骨,小腿前群、外侧群和后群肌,胫前动、静脉,胫后动、静脉,胫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3) 小腿下份横断层标本断层:经内踝尖上方约3〜4cm关键结构:胫骨,腓骨,小腿前群、外侧群和后群肌,胫前、后血管,胫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足部横断层(1) 踝关节的横断层标本断层:经内踝尖上方1cm关键结构:踝关节及其周围韧带,踝管内容,足背动、静脉。(2) 踝关节冠状断层标本断层:经跟骨结节前5cm关键结构:踝关节,距跟关节,踝管及其内容。(3) 足部横断层标本经内踝前缘(距跟关节远侧部)层面关键结构:距骨,跟骨,跟舟足底韧带,距跟外侧韧带,距跟骨间韧带,足底内、外侧血管、神经。经舟骨粗隆中部(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层面关键结构:距骨头,足舟骨,骰骨,跟骨前端,足底长韧带。经足舟骨粗隆前端(楔舟关节)层面关键结构:足舟骨,楔骨(内、中、外),骰骨、第5跖骨经内侧楔骨前部(骰跖关节)层面关键结构:楔骨(内、中、外),骰骨,第5跖骨,母长屈肌腱,趾长屈肌腱。经第1跖骨粗隆后部(楔跖关节)层面关键结构:内侧楔骨,第1〜5跖骨。经跖骨中部层面关键结构:第1〜5跖骨。经第1跖骨头层面关键结构:第1跖骨头,第2~4跖骨及第5近节趾骨底。(三)影像学实验在阅片灯上,对照观察下肢MRI图像骶骼关节的横、冠状MRI图像。髋、膝、踝关节的横、矢、冠状MRI图像。股部、小腿部和足的MRI图像【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肌腱袖(musculotendinouscuff)髋臼断面角(sectionalangleofacetabulum)二.问答题:1.简述膝关节正中矢状面上的结构及其配布。简述四肢关节的常用断层方法及CT、MRI表现。附录:陈列室标本横断层下面观下一11.上矢状窦12.顶骨1.顶骨下四2.硬脑膜3.顶叶1.额骨4.大脑镰2.大脑镰5.上矢状窦3.额上回6.头皮4.额中回5.额下回下二6.辐射冠1.额骨7.中央前回2.硬脑膜8.中央后回3.大脑镰9.缘上回4.额上回10.扣带回5.中央前沟11.角回6.辐射冠12.楔前叶7.中央后回13.上矢状窦8.中央旁小叶14.顶骨9.顶骨10.上矢状窦下五11.头皮1.额骨2.额上回下三3.额中回1.额骨4.额下回2.硬脑膜5.胼胝体膝3.大脑镰6.尾状核4.额上回7.透明隔5.额中回8.第三脑室6.中央前回9.壳7.中央后回10.背侧丘脑8.辐射冠11.屏状核9.中央旁小叶12.内囊前肢10.楔前叶13.内囊后肢14.岛叶15.侧脑室脉络丛20.胼胝体压部16.侧脑室下角21.听辐射17.胼胝体压部22.视辐射18.大脑镰23.舌回19.上矢状窦24.颞中回20.颞中回25.颞下回21.听辐射26.直窦22.视辐射27.上矢状窦23.颞下回28.枕骨24.舌回29.头半棘肌枕骨头半棘肌下七27.颞肌1.额骨下六大脑镰额上回1.额骨4.额中回2.大脑镰5.额下回3.额上回6.颞肌4.额中回7.颞上回5.额下回8.颞中回6.胼胝体膝9.颞下回7.扣带回10.壳8.侧脑室前角11.豆状核9.尾状核12.海马旁回10.壳13.听辐射11.屏状核14.视辐射12.苍白球15.大脑中动脉13.内囊前肢16.直窦14.内囊后肢17.枕颞外侧回15.背侧丘脑18.上矢状窦16.透明隔19.枕骨17.穹窿柱20.头半棘肌侧脑室脉络丛侧脑室下八1.上颌窦19.小脑半球13.小脑半球12.枕骨基底部2.大脑镰20.颧弓14.枕内隆突13.枕骨3.眶脂体15.头半棘肌14.头夹肌4.直回下十15.头半棘肌5.颞肌1.鼻中隔下十二16.中脑6.视交叉2.筛泡1.鼻中隔17.小脑半球7.颞上回3.筛窦2.中鼻甲下十四8.颞中回4.眼球3.上颌窦9.脑桥基底部5.眶脂体4.下鼻甲1.口轮匝肌10.红核6.颞肌5.翼外肌2.上颌骨11.黑质7.颞叶6.颞肌3.咬肌12.中脑水管8.颈内动脉7.下颌支4.颧弓13.枕颞内侧回9.小脑幕8.咬肌5.翼内肌14.小脑幕10.乙状窦9.枕骨基底部6.翼外肌15.直窦11.红核10.颈内动脉7.咽腔16.上矢状窦12.黑质11.颈内静脉8.头长肌17.枕骨13.面神经及前庭蜗12.下颌头9.颈内动脉18.头半棘肌神经13.外耳道10.颈内静脉下九14.中脑水管14.乳突小房11.颈外动静脉15.小脑蚓15.乙状窦12.腮腺1.头皮16.小脑半球16.延髓13.寰椎2.帽状腱膜17.小脑幕17.小脑蚓14.枕骨3.颞肌18.枕骨18.小脑半球15.椎动脉4.枕骨19.头半棘肌19.枕内窿突16.脊髓5.外直肌20.头半棘肌17.硬脊膜6.内直肌下十一18.头后大直肌7.视神经1.鼻中隔下十三19.头半棘肌8.眼球2.中鼻甲1.鼻中隔20.头夹肌9.眶脂体3.蝶骨2.下鼻甲下十五10.鼻中隔4.翼外肌3.额窦11.颈内动脉5.咬肌4.咬肌1.口轮匝肌12.颞上回6.颞叶5.下颌骨2.上颌骨13.海马7.颈内动脉6.翼外肌3.舌14.上矢状窦8.枕骨茎底部7.翼内肌4.腭唇15.小脑幕9.乳突小房8.鼻咽部5.下颌支16.脑桥10.乙状窦9.头长肌6.咬肌17.中脑水管11.脑桥10.颈内动脉7.翼内肌18.齿状核12.小脑蚓11.颈内静脉8.咽腔

9.头长肌3.切牙14.颈长肌7.颈内动脉10.颈内动脉4.舌下腺15.硬脊膜8.颈内静脉11.颈内静脉5.颏舌肌16.脊髓9.胸锁乳突肌12.腮腺6.下颌骨17.棘突10.颈长肌13.椎动脉7.下颌下腺18.头下斜肌11.椎动脉14.颈椎8.舌19.头半棘肌12.颈椎15.脊髓9.咽腔20.头夹肌13.脊髓16.硬脊膜10.咬肌21.斜方肌14.硬脊膜17.肩胛提肌11.腮腺15.颈半棘肌18.胸锁乳突肌12.腮腺管下十九16.头半棘肌19.头半棘肌13.颈内静脉1.口轮匝肌17.头夹肌20.头夹肌14.颈内动脉2.下颌骨18.斜方肌15.椎间盘3.舌下腺19.肩胛提肌下十六16.椎动脉4.颏舌肌下二十一1.下唇17.硬脊膜5.下颌舌骨肌2.舌18.脊髓6.咽腔1.脊髓3.下颌支19.棘突7.下颌下腺2.硬脊膜4.咬肌20.头长肌8.颈内动脉3.胸椎5.翼内肌21.肩胛提肌9.颈内静脉4.椎动脉6.腭唇22.头半棘肌10.胸锁乳突肌5.头长肌与颈长肌7.咽腔23.头夹肌11.椎动脉6.喉腔8.甲状软骨24.胸锁乳突肌12.颈椎7.甲状软骨9.颈内动脉25.斜方肌13.硬脊膜8.杓状软骨10.颈内静脉下十八14.脊髓9.颈总动脉11.头长肌15.头下斜肌10.颈内静脉12.颈椎1.下颌骨16.头半棘肌11.颈外静脉13.硬脊膜2.舌下腺17.头夹肌12.胸锁乳突肌14.脊髓3.颏舌肌18.斜方肌13.中后斜角肌15.椎动脉4.下颌舌骨肌19.肩胛提肌14.头半棘肌16.腮腺5.下颌下腺20.颈外侧淋巴结15.颈半棘肌17.胸锁乳突肌6.咽腔16.肩胛提肌18.头夹肌7.颈内动脉下二十17.斜方肌19.头半棘肌8.颈内静脉1.口轮匝肌下二十二20.头下斜肌9.颈外静脉2.下颌骨下十七10.胸锁乳突肌3.颏舌肌1.脊髓11.颈外侧淋巴结4.下颌舌骨肌2.硬脊膜1.口轮匝肌12.椎动脉5.甲状软骨3.胸椎2.磨牙13.颈椎6.咽腔4.椎动脉

5.头长肌与颈长肌20.肩胛提肌3.食管15.大菱形肌6.食管21.肩胛骨下角4.气管16.斜方肌7.喉腔22.肩胛冈5.环状软骨17.前锯肌8.甲状软骨23.肩锁关节6.甲状腺18.肩胛下肌9.甲状腺24.斜方肌7.颈总动脉19.肩胛骨10.颈总动脉25.冈上肌8.颈内静脉20.冈上肌11.颈内静脉26.三角肌9.锁骨21.冈下肌12.中后斜角肌10.胸锁乳突肌22.肱骨头13.多裂肌下二十四11.锁骨下肌23.锁骨下肌14.头半棘肌1.脊髓12.前斜角肌24.三角肌15.颈半棘肌2.硬脊膜13.多裂肌下二十七16.肩胛提肌3.胸椎14.头半棘肌17.胸锁乳突肌4.食管15.前锯肌1.脊髓18.颈外静脉5.气管16.肋骨2.硬脊膜19.肩锁关节6.环状软骨17.大菱形肌3.椎间盘20.斜方肌7.颈总动脉18.斜方肌4.食管21.三角肌8.颈内静脉19.肩胛下肌5.气管下二十三9.前斜角肌20.冈上肌6.环状软骨10.中后斜角肌21.肩胛冈7.头臂干1.脊髓11.头长肌与颈长肌22.冈下肌8.左颈总动脉2.椎间盘12.多裂肌23.肱骨头9.左锁骨下动脉3.硬脊膜13.头半棘肌24.三角肌10.右肺尖4.食管14.颈半棘肌下二十六11.左肺尖5.气管15.夹肌12.横突棘肌6.环状软骨16.斜方肌1.脊髓13.竖脊肌7.甲状腺17.甲状腺2.胸椎14.锁骨8.颈总动脉18.胸锁乳突肌3.食管15.肋间肌9.颈内静脉19.锁骨4.气管16.肋骨10.胸锁乳突肌20.锁骨下肌5.环状软骨17.前锯肌11.头长肌与颈长肌21.前锯肌6.左锁骨下动脉18.臂丛12.前斜角肌22.冈上肌7.颈总动脉19.胸大肌13.中后斜角肌23.肩胛冈8.头臂干20.肩胛下肌14.多裂肌24.肱骨头9.多裂肌21.肩胛骨下角15.头半棘肌25.三角肌10.肋骨22.冈下肌16.颈半棘肌11.肋间肌23.肱骨头17.前锯肌下二十五12.胸锁乳突肌24.三角肌18.锁骨1.脊髓13.锁骨25.大菱形肌19.夹肌2.椎间盘14.臂丛26.斜方肌

下二十八6.头臂干10.右肺17.肩胛骨下角1.脊髓7.左颈总动脉11.胸骨柄18.大菱形肌2.胸椎8.左锁骨下动脉12.肋软骨19.斜方肌3.食管9.左头臂静脉13.肋骨20.肩胛下肌4.气管10.右头臂静脉14.肋间肌21.冈下肌5.环状软骨11.左肺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