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汉历史上的两个不立王朝
在东汉400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出现了各种选拔方法,提名制度是最重要的选拔方式。察举制度指根据皇帝的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吏负责考察和推荐人才给朝廷,以满足政府对补充官员的需要。这项制度的实行对两汉实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一、以“采”和“放”活动为中心,实行真人主义,致根据史料记载,察举这种官吏选任制度早在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就已存在,当时不仅最高统治者在公举的基础上产生并“禅让”,其下属各级行政首领也由举荐而得到任用。《尚书·舜典》中记载,由于洪水泛滥,“四岳”(四个部落首领)向舜推荐大禹之父鲧治水,舜虽然对其很不信任,但仍然尊重四岳的推荐并任用了鲧。这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政治官员产生的实际情况。夏商周时期,实行亲贵合一的贵族政治,在官吏任用上的体现就是世亲世禄制度,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族或勋臣形成诸侯国;诸侯又分封土地和人口给同族,形成卿大夫的“采”;卿大夫又分封土地人口给同族,行成“土”和“禄天”。正如《墨子·尚贤》所云;“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这种制度下,即使有某种举荐选拔,也基本上不超出宗法家族的范围。到了春秋时期,由于“礼崩乐坏”,世袭制度出现了动摇,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实际上以改变奴隶制国家选任官吏的人事制度为核心,为了加强实力,争取人才开始重视选贤任能,甚至“外举不齐仇,内举不失亲”。这使一些原来不是贵族的下层人士得到破格任用,听过举荐,考核而选拔登近人才的情况越来越多。例如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内政,首霸春秋;秦穆公重用流亡为奴的百里奚整顿内务,成其霸业。随着秦王朝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以前的官吏选拔制度因其削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因素以无法实施,同时统治者开始寻觅新的官吏选拔制度。此时“征召制”等察举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但由于秦王朝的短命而没有形成制度。二、西汉察举制度的确立刘邦称帝后,选拔适应中央集权制度,维护新兴封建统治阶级的官吏便成了当务之急。天下初定,他一边忙于剪降对自己有威胁的旧臣,一边着手登进新的人才。高祖十一年,即公元前197年颁行的《求贤召》说:“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霸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世宗庙勿绝也,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大夫不相国,相国赞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谒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年老瘫病,勿遣。”在刘邦这一诏书中,刘邦提出选拔治国的贤士智能必得运用国家的力量,选拔的具体程序是由上而下,对入选者的品行、仪表、年龄等一律实行严格考察。这便是西汉察举制度的开端。这种选举形势还带有明显的公举里选的原始性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察举。到了汉文帝时期,于公元前178年曾作出规定“天下治乱在于一人,唯二、三执政犹吾股也……举贤良方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公元前165年,文帝又颁行诏令:“诸侯王,公卿,郡宇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以音。”文帝时代所颁行的法令,不仅明确规定了察举的科目而且还规定了对策应试,这标志着擦据制度以向制度化发展。在文帝十五年的这次察举中,著名政治家、文学家错被选了出来。但是西汉初期这种察举制度还是皇帝根据需要临时下诏举行,并未形成定期的,有固定规章的制度。察举制的完备是在汉武帝时代。史书这样记载:建元元年七月(前140年),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聚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整,请皆罢。”奏可。接着,汉武帝又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以儒术取士的察举。“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免。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这时期的举茂才、孝廉,贤良方正等,都明确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儒学艺术、伦理之道成为察举的基本标准,并为中央和地方所遵循。至此,汉代察举制度正式形成。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从程序上看,察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人才种类不拘一格,而国家对官吏的要求大致在道德、学识、才能三个方面,因此汉代察举科目虽然较多,但基本上可归于上述之三方面。若以察举方式分之,又有岁举与特举两种。现分述如下:(一)“一机”兼施,以规制察举前察举对象举孝廉是每年进行的察举常科,又称岁举常科。孝廉原为举孝和察廉两个课目。有人释义说:“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前者指孝廉,后者指廉政。但在实际察举中,孝廉与察廉分科进行,对象有所不同,孝廉科适用面广,一般吏民均有被察举的机会。根据日本福井重雅的研究,两汉孝廉中察举前无为官经历者占绝大多数。由此可见,孝廉科宏观上体现了公正合理的人才选拔原则。据统计,西汉岁举孝廉约200万人,300年间公举孝廉3万人,东汉共举孝廉约4万余人。显然举孝廉是汉代人士入仕为官的主要途径。(二)察举制的科举化西汉称秀才,东汉初年因避武帝名讳成为茂才。它同孝廉并列为汉岁举的重要科目。茂才科首开于汉武帝时代。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颁布的诏令有这样的内容:“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令其州郡察察吏民有茂才异常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可见,与孝廉注重孝行廉风相比,茂才倾向于特殊才能者的选拔。故初举时往往与“异常”“异伦”连称。此时,茂才还不是岁举,以后经宣元至汉武帝不断颁诏完善,逐渐形成制度,成为岁举。举茂才的程序同孝廉。地方官发现人才,举荐至中央。宣元二世还经常派遣大夫巡行天下,既亲自选拔又监察地方是否依法察举。特举又称诏举,是根据皇帝的诏令而确定察举者、察举对象及名额的一种察举方式。因此不定期与科目繁杂是其特点所在,特举科目主要有贤良与明经两种。贤良始于文帝二年(前178年),与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或直言极谏之士并称。当年十一月有日食发生,文帝颁新诏书说: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则天势以应,以戒不治。因此“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区朕之不逮。”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又再次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冤失职者。《昭帝记》载东汉末年,又因地震和水灾,几次举贤良方正。以上可见,皇帝最初颁布诏书取贤良,往往处于匡补时政,问民疾苦等动机,但宣元年后,逐渐因灾害异孽而求取贤良。东汉最为明显。贤良方正科的设立本是科学不发达的产物,但也在一定意义上也反映出新兴封建统治者励精图治的要求。明经科的察举始于西汉武帝时期,主要为选拔通晓儒家经学的官员。由于武帝“废除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明经科很快成为选拔职官的重要途径。对此史书也有专门的记载;“庸生受清河胡常少子,以你、明《榖梁》、《春秋》为博士,部刺史。”又如盖宽饶“以明经为郡文学”等。说明汉代因而入仕出相的名臣儒将不算稀奇。明经科在东汉时有进一步扩展,章帝、质帝分别对举明经员数及年龄作了规定:即15万以上举5人,不足10万举3人,年龄50岁椅上0岁一下诣太学。被举者或任博士,汉郎,太子宫的佐属,或补郡国文学官,公府掾属。(三)选择法学人才明法科察举的对象是司法官。汉代重视经学的同时也重视对法学人才的选拔。当时以明法入仕出相者不乏其人。如薛宣以明习文法诏补御史中丞。陈宠以谙熟律令为尚书。郭躬出身法律世家,他家以法律如廷尉者就有7人。(四)汉代工商郡望、捕案及捕群盗指官吏政绩尤异者。此课始于西汉宣帝年七月,被举者既有郡守、县令等郡县长官,也有啬夫、亭长等乡级官吏。“尤异既有`治行第一'之尤异”,也有`捕群盗'之尤异。”西汉王朝中自尤异察举入仕的有赵广汉,张奂,刘佑童恢等人。它有利于鼓励政绩卓著,品行廉洁者,对于清明政治有一定进步意义。(五)代县级的治理治距与尤异是姊妹科,始于西汉哀帝元年。汉代各县根据治理难易而分为居,严二类。能治理即指善于治理政务繁重、难于治理之县,又称理剧、案剧。举能治剧者,往往充任太守、县令。(六)中央各郡察举及察举的途径主要用于武官察举。此科最初始于成帝元延元年(前12年)成帝诏曰:“今索星见于东井,朕甚惧焉,……内郡国举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各一人,北边二十二郡举勇猛知兵法者各一人。”举武士在北方边远诸郡,显然是为了军事的需要。此科进步一拓展了察举的途径。以上为略举大要,此外又有“明阴阳灾异”、“能涘川疏河”、“治狱平”等临时特科。总是特举诸科根据需要而设,只要国家需要某一方面的人才,或皇上认为天谴降临,便通过求贤诏或罪己诏书要求察举。其主要科目虽非岁举,但体现了恒常的道德价值与政务需要,因此在事实上亦属恒例。四、“四科取士”与“光禄四行”从程序上看,察举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人才的种类不拘一格,但国家对管理的要求也很严格的。常见的选官标准有:“四科取士”和光禄四行。“四科取士”第一科德行高妙,志杰清白。二科曰学通修行,经中博士。三科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案能覆问,文中御史。四科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四科取士是汉代察举选官的基本标准。光禄四行则属于单科的部门性规定。概括上述基本标准,可以看到它包括道德、学说、才能三个方面、(一)尚书“光禄四行”对道德品格的诠释西汉诸帝频繁诏举“贤良方正之士”,此方正无疑就是符合道德规范的要求,尚书“光禄四行”对道德品行做了具体诠释。强调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是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二)能书,文学细胞,具备文学素质。注意以下对于具体就是要求明习经学,通晓法令。而官吏文化素养的起码要求即是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熟悉诏令。同时“能书合计”也是基本文化素养的反映之一。所谓“能书”不仅指能够熟练的制作公文,写作文章,而且包括书法要求。这一点从汉简所出大量文书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出自史职官吏之手可见一斑。所谓“合计”,指具有一定的计算统计能力。(三)察举制度的规范管理的管理才能直接影响到行政机构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管理效果,是直接体现管理价值的载体,因此这也是一条不可或缺的标准。除上述三条标准外,年龄与仪表也是汉代选官时注意的条件。年龄方面自左雄改革后一般规定,明经课限50,举孝廉限年40,如确有其才者,则不受年龄限制。仪表方面,王商为丞相时,有单于来朝拜皇帝,史书有这样记载:“丞相商坐于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廷退却。天子闻而叹曰:`此真汉相矣。'”在确立察举标准外,为保证察举质量,汉政府还对察举者与被察举者做了若干限制性的规定,以确保官吏队伍的纯洁。对察举者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1.关于察举者的资格: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才有察举的资格。比如王侯、公卿、丞相、御史、将军、郡守。2.关于察举官员的责任规定:察举是察举权官员的一项义务,察举的数额由所辖人的多少决定。汉朝曾对那些不作为或作为失当的现象设立了严罚性的规定。汉武帝元朔元年下诏:“进贤受上赏,蔽贤蒙显戳,古立道也。其当中两千石,礼官博士议不举者罪。”有奏议曰:“不举孝廉,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奏可。”另外,汉法还规定,如果察举者举人不当或被察举者任官后又获罪原察举者也要随之受到处罚。比如削减到侯户数,守相降职或免职。被察举者主要有家庭出身方面的限制,例如,东汉对此成规定,朝中高级官员如侍中、尚书、宦官的子弟不得察举为孝廉,此规定的意图一是为了防止高级官员在察举活动中徇私舞弊,二是防止那些有察举权的官员借此机会献媚于上。对察举现任官吏的规定:察举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安排较高的职位。因此对现任官员的察举只应在低级官吏中进行。黄龙元年(前49年)天子曾下诏规定,600石以上的官吏不得察举为孝廉。五、察举制度是中国近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内容汉朝察举制是我国官制发展中的一个创造性成果,与汉朝以前各朝的官吏选拔中的世袭制度相比是一大进步。是汉朝国家统一与中央集权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并且对汉朝的政治经济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察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选官的标准,提高了人才选拔的整体水准。它使政府把选官的角度转向了全社会。众多的人通过察举晋升,特别是全面完善察举制度的武帝一朝,史称“汉之得人,与兹为盛”。这样,平民中有才干的人获得了向上升的可能,从而打破了依照宗法血缘关系为标准的世亲世禄制,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开放和流动。汉代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统一、较长期保持稳定的封建朝代,同察举这一搜救人才的制度很有关系。同时,汉代察举制度也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遗憾的是,察举制度对于管理制度的上述积极性几乎同时挟带着巨大的消极性。其弊端主要在于察举权的主观单一且几乎不受制约,举荐很大程度上凭长官意志取人,因而易于为长官的私人意志左右。况且察举中举不中考,德行终于知识,但:“德行”又很难掌握,一般地方官员要了解本地有德行的人,往往也只能根据当地豪门、名士们的“清议”。为了在清议中居于上品之席,许多人矫饰言行,故作清高,被举荐者往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完整答案详解
- 市辖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城口县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2026年泉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研优卷)
- 宁波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深圳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辅警公共基础知识题库(附答案)
- 滁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精练)
- 兴安盟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达州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秋季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浓缩500题)有答案详解
- 工程分包下浮合同范本
- (高清版)DG∕TJ 08-9-2023 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 历史地图题-2025年高考历史冲刺复习(山东专用)原卷版
- 海关AEO培训法律法规
- 医学知识 鼻渊学习课件
- 数据库应用技术-第三次形考作业(第10章~第11章)-国开-参考资料
-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鄯善县农村生态治理问题研究
- 疥疮的预防及护理
- 中国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急诊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 2023年小学科学实验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水蓄冷工程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