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4章免疫调节单元测试(有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免疫调节(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免疫工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
B.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功能,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功能
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功能
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
2.冬春两季是水痘高发季节,水痘是由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病毒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B.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
C.戴口罩有利于切断传播途径D.接种疫苗可保护易感人群
3.吞噬细胞内相应核酸受体能识别病毒的核酸组分,引起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的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B.吞噬细胞的溶酶体分解病毒与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相同
C.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明显加快
D.上述过程中吞噬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4.若T细胞表面的某些分子被激活后,会使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激活这些分子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B.T细胞起源于骨髓并在胸腺中发育成熟
C.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
D.T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直接识别相应的抗原并与之结合
5.免疫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免疫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活性物质都由免疫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四条肽链构成,抗体只能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C.青霉素可杀死一些致病微生物,因此青霉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溶菌酶只能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二、三道防线
B.先天形成的,为特异性免疫;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
C.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
D.溶菌酶同时属于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
7.下面关于激素、神经递质、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三者都是由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到细胞外
B.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蛋白质
C.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D.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
8.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及产生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A.氨基酸、核糖体、浆细胞B.氨基酸、核糖体、辅助性T细胞
C.核苷酸、核糖体、辅助性T细胞D.核苷酸、高尔基体、浆细胞
9.有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上述细胞毒性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D.在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穿孔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0.下图表示人体过敏反应发生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和体液免疫过程
B.细胞①和细胞②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成熟
C.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指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D.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
11.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
②神经—肌肉突触前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③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
④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重症肌无力”病人的神经与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而受到攻击,使该受体失去功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最相似B.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C.正确的治疗措施是注射激素抑制抗体产生D.注射乙酰胆碱可缓解肌肉收缩无力症状
13.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肝病毒衣壳蛋白并为人体接种,这种疫苗属于()
A.死疫苗B.活疫苗
C.减毒疫苗D.蛋白疫苗
14.疫苗是人类发明的对抗传染病的一件有效武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疫苗通常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B.疫苗本质上是刺激机体免疫应答的抗原
C.预防癌症的疫苗开始进入临床应用D.疫苗的应用是根据人体的代谢规律设计的
15.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都是免疫细胞
B.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在机体各器官中成熟
C.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D.浆细胞在特异性识别抗原后,自身合成并分泌抗体来消灭抗原
16.目前我国规定婴儿在出生后24h内需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预防结核病),婴儿在接种该疫苗后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抗原并分泌细胞因子作用于B细胞
B.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产生相应抗体
C.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保持对抗原的记忆
D.疫苗通常由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不会引起相应疾病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根据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回答问题:
(1)多数情况下,人体依靠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两道防线就可以防止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如果这两道防线被突破,就需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了,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__________是淋巴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分别形成________和________。
18.(12分)如图示意胰岛B细胞和肝细胞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类血糖调节异常患者的细胞。据图回答问题:
(1)胰岛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等。
(2)丙细胞因膜表面缺少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3)在体液免疫中,受到抗原的刺激后,抗体1攻击甲细胞而使其功能受损,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________。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也会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抗体1或抗体2对自身的攻击而导致的这些疾病在免疫学上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19.(12分)树突状细胞(简称DC)属于识别病原体侵入的第二道防线,未成熟的DC能够结合抗原发挥吞噬作用,在感染或炎症反应时,被激活的DC开始由非淋巴器官到二级淋巴器官的移位,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请结合下面的免疫调节图解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B、E细胞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为靶细胞,E与F接触后会激活F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F裂解死亡,该免疫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________(填字母)。
(4)G细胞的数量若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会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若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5)图中的抗体若结合到自身正常细胞上,造成自身细胞被破坏,这在免疫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分)图示人体免疫反应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的过程,T细胞依据其膜表面糖蛋白的不同,可分为图示中初始CD4+T细胞和初始CD8+T细胞等不同类型。
(1)细胞免疫主要包含图中a、b、c等过程,a表示树突状细胞对抗原进行____________,激活初始CD4+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e、f、g、h、i表示____________免疫主要过程,过程f表示辅助性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激活初始B细胞。
(3)简要说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如何分工协作,实现对各类抗原的全面清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A解析:B细胞和T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甲组小鼠破坏骨髓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B细胞,但可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破坏胸腺后再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则小鼠体内不能产生T细胞,但能够产生B细胞,由于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乙组小鼠免疫能力基本不变。
2.A解析:病毒非常微小,比细胞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病毒,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A错误;呼吸道黏膜属于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B正确;戴口罩有利于切断水痘病毒的传播途径,C正确;接种疫苗,可在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保护易感人群,D正确。
3.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干扰素几乎能抵抗所有病毒引起的感染”,说明吞噬细胞产生干扰素不具有特异性,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溶酶体分解病毒,是将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而细胞毒性T细胞抵抗病毒的机制是细胞毒性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使病毒失去藏身之所,B错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识别作用不具有特异性,所以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吞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速度不会加快,C错误;干扰素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
4.D解析:T细胞活性受到抑制,则接受移植器官时可以降低机体发生细胞免疫破坏移植器官的情况,A正确;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而分布到全身的免疫器官和组织中发挥免疫功能,B正确;阻断这些分子的作用可以使T细胞活性免受抑制,即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力,C正确;T细胞特异性识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表面的分子,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所以T细胞不是直接识别抗原,D错误。
5.B解析:免疫活性物质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常见的有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以由唾液腺细胞产生,A错误;抗体是机体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蛋白质,由四条肽链构成,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青霉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错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溶菌酶等),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第二道防线,因此溶菌酶在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中均发挥作用,D错误。
6.C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A错误。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B错误。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C正确。溶菌酶既属于第一道防线也属于第二道防线,但不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
7.A解析:动物激素和神经递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因此不一定在核糖体合成,A错误;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的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蛋白质,B正确;激素的特点是微量、高效,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C正确;激素、神经递质、抗体都可存在于内环境并对人体内发生的生理活动起一定的作用,D正确。
8.A解析: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免疫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9.D解析: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细胞毒性T细胞不仅可以与靶细胞接触导致其裂解,还可以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增强免疫反应,A错误;靶细胞裂解死亡后,抗原被释放出来,但侵入靶细胞的病毒并没有死亡,需与抗体结合或被巨噬细胞吞噬,才能被彻底清除,B错误;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穿孔素不属于抗体,C错误;由分析可知,穿孔素是细胞毒性T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高尔基体在分泌蛋白的形成和分泌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D正确。
10.D解析:分析题图可知,人体过敏反应不包含细胞免疫过程,图中有抗体分泌,则过敏反应包含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①是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细胞②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B错误;细胞③和细胞④分别是B细胞分化出的记忆B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由题图可知,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导致过敏症状,则用药物抑制致敏细胞释放生物活性介质可缓解过敏症状,D正确。
11.C解析:突触后膜受体被破坏,不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所以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①正确;突触前膜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②错误;受体蛋白存在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上,不可以通过注射的方法增加受体数量,③错误;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④正确。
12.D解析: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由于体内存在的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所以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注射乙酰胆碱不能阻止抗体与该受体的结合。
13.D解析: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疫苗为“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乙肝病毒衣壳蛋白”,属于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蛋白疫苗。
14.D解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A正确;疫苗属于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特定的免疫反应,B正确;预防子宫颈癌的疫苗早在2023年获批,C正确;疫苗的应用是根据人体的免疫反应规律设计的,D错误。
15.A解析: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属于淋巴细胞,A正确;免疫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特定的免疫器官中成熟,B错误;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可以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C错误;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
16.A解析:细胞因子由淋巴细胞分泌产生,A错误;疫苗相当于抗原,进入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进而产生相应抗体,B正确;疫苗进入机体后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C正确;机体注射的疫苗通常由减毒的或灭活的病原体制成,不会引起相应疾病,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皮肤、黏膜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2)骨髓和胸腺B细胞T细胞
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包括三道防线,多数情况下,人体依靠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和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就可以防止多种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的。(2)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分裂、分化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这两种淋巴细胞成熟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
18.答案:(1)体液肝糖原(2)胰岛素受体(或相应受体)
(3)低抗体2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或抗体2破坏胰岛素受体)自身免疫病
解析:(1)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通过血液(体液)运输并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等过程。(2)据图分析,丙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比,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因此不能接受胰岛素的调节作用。(3)甲细胞是胰岛B细胞,其被抗体1攻击后不能分泌胰岛素,所以这类患者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比正常人低;抗体2作用于乙细胞(肝细胞),与胰岛素竞争胰岛素受体(或抗体2破坏胰岛素受体),进而导致患者血糖调节异常;抗体1和抗体2都攻击了人体正常细胞,由此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19.答案:(1)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2)细胞免疫(3)A、D、E、H
(4)减少增加(5)自身免疫病
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工程师职业资格《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环境监测师《环境污染监测技术与方法专业能力》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商铺租赁合同噪音协商2025年
- 人力资源招聘合同协议2025
- 全职员工2025年合同变更协议
- 清洁工兼职合同协议2025年
- 旅游行程安排协议2025年内容
- 客服兼职工作合同协议2025年
- 地址管廊工程合同范本
- 外商股权质押合同范本
- 2025成考英语词汇必背3500词
- 2025中医技能考试题及答案
- 质量控制流程梳理与执行标准
- 2025中科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3卷合一)
- 全运会简介教学课件
- 产品预购合同(标准版)
- 铁路工作安全培训课件
- 水泥厂设备巡检规程
- 2025年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卷
- 城乡街道环卫清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
- 2.1《地形》(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