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_第1页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_第2页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_第3页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_第4页
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2024湘教版新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地震和地震波

2023年9月16日04时33分,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2度,东经105.34度。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

B.横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

C.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纵波、横波波速都随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

2.此次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释放能量多少

B.震源深浅

C.破坏程度强弱

D.震中距远近

3.能表示此次地震中不同地点破坏程度的是()

A.震级B.震中C.烈度D.震源

(2023河北唐山期末)某老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防震抗震知识并进行地震应急演练培训时,为示意地震构造做了如下实验:将一根木棍用力折断,然后在黑板上绘制同心圆来表示地震波的传递(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木棍断裂之处,可用以表示地震发生时的()

A.震中B.震中距

C.震源D.震源深度

5.听到地震应急演练警报响起,正在三楼教室上课的经纬同学较为科学的做法为()

A.马上夺门而出

B.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

C.直接从三楼跳下

D.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

题组二地球的内部圈层

(2023浙江浙东北联盟期中)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曲线和地球内部结构(①—④为地球内部圈层,甲、乙表示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6.下列对地球内部圈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层厚度分布均匀

B.②内部物质组成均匀

C.③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D.④由硅酸盐类矿物组成

7.关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处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慢

B.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圈层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连续加快

C.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快

D.经过乙处界面,纵波消失,横波的传播速度减慢

(2023河北邢台期中联考)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8.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上地幔、硅镁层、硅铝层

B.硅铝层、上地幔、硅镁层

C.硅镁层、硅铝层、上地幔

D.硅铝层、硅镁层、上地幔

9.①②两层相比()

A.①层密度较小

B.①层铁和镁比重较大

C.②层在大洋地区缺失

D.②层铝的成分相对较多

10.下列地区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

A.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太行山地

11.(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二十四中月考)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震波:E是,F是。图中字母表示的分界面:A是,B是。

(2)在界面A上地震波纵波的波速变化情况是,在界面B上地震波横波的传播变化情况是。

(3)图中圈层:C是,H是。

(4)试从圈层厚度的角度分析地壳的主要特征。

题组三地球的外部圈层

(2023河北唐山遵化期中)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2.有关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属于内部圈层

B.b圈层连续且规则

C.c、d属于外部圈层

D.d圈层最活跃

13.a、b、c、d四个圈层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A.dB.b

C.aD.c

能力提升

题组一地震波与地球的内部圈层

(2022河北唐山一中月考)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有一集,喜羊羊获得神器,要从青青草原“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核

B.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地核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软流层

2.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油气矿藏,则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地层中能找到储油层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022河北邢台联考改编)1970年5月19日开始在科拉半岛进行的科学钻探,至1993年钻孔深度达到了12262米,至今在科拉半岛上还保留有这些工程的旧址。其实早在1983年该地就已经钻探到地表以下12000米的地方,此后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挖了262米。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科拉半岛钻孔深度已达12262米,这个深度()

A.位于地幔中

B.位于软流层中

C.地震波速度发生突变

D.位于岩石圈中

4.在科拉半岛上向地球内部进行深度钻孔的主要目的是()

A.研究地球的结构和成分

B.释放地球内能,避免地震发生

C.寻找开发地下矿产

D.引出岩浆,以避免火山喷发

(2023湖南雅礼中学月考)下图为青岛—拉萨地形起伏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图中甲为()

A.地表B.软流层

C.莫霍面D.古登堡面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距离海洋越远,地壳厚度越薄

B.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

C.地壳厚度与距大陆中心距离成正比

D.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薄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南端,地震活动频繁。2023年5月21日21:48大理漾濞县(25.67°N,99.87°E)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烈度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此次地震烈度示意图,图中甲村庄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较少,建筑物较分散,乙村庄靠近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较多,建筑物密度大。

说明地震烈度乙村庄大于甲村庄的原因。

8.(2022河北沧州、衡水八校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北京时间2023年8月28日20时27分,在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3°S,140°E)附近。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1)指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圈层,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地震发生时会产生“黄金12秒”的依据。

(3)描述Ⅱ圈层和Ⅳ圈层的主要特点。

题组二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综合考查

(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月考)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④⑤两部分合在一起,称为()

A.地球B.水圈

C.生物圈D.岩石圈

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④为地球外部圈层,③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⑤⑥⑦三部分组成

C.①②③④⑤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地震波经过⑥⑦交界面时,传播速度降为0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D2.A3.C4.C5.D6.C7.A8.D

9.A10.B12.C13.B

1.D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均能传播。

2.A震级是按地震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确定的等级标准,也就是说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地震发生时释放能量多少。而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烈度表示,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建筑物抗震级别等。A正确。

3.C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中是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烈度是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震源是地球内部岩石发生断裂引起震动的地方。C正确。

4.C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为震中;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木棍断裂之处,类似地震发生时的震源,C正确。

5.D当地震来临时,可以迅速藏身桌下护住头部,D正确;地震发生时间很短,在三楼教室上课,要有秩序,听从指挥逃到空旷的地方,不要马上夺门而出,那样容易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伤亡,A错误;护住桌上课本以防滑落,会错过避险和逃生机会,B错误;直接从三楼跳下,会摔伤,C错误。

6.C读图可知,①层为地壳,厚度分布不均匀,陆壳较厚,洋壳较薄,A错误;②代表地幔,内部物质组成不均匀,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B错误;③代表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正确;④代表内核,可能由铁和镍组成,D错误。

7.A甲处界面为莫霍面,发生深源地震时,地震波向上经过甲处界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减慢,A正确;地震波依次经过①②圈层时,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但不是连续加快,B错误;横波的传播速度比纵波慢,C错误;经过乙处界面,横波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减慢,D错误。

8.D图中①②两层位于莫霍面以上,因此为地壳。①层位于地壳上部,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地壳中缺失,应为硅铝层;硅铝层之下为硅镁层,即②层;地壳之下的③层是上地幔。D正确。

9.A由上题可知,①层为硅铝层,主要成分以硅、铝为主,密度较小,位于硅镁层之上,在大洋地区缺失;②层为硅镁层,主要成分以硅、镁为主,密度较大,分布具有连续性。

规律总结

地壳的结构特点

地壳厚度不均,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具有单层结构;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具有双层结构,因此硅铝层在地壳中是不连续分布的。

10.B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中,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个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因此地壳厚度最大。

11.答案(1)横波纵波莫霍面古登堡面

(2)增快消失

(3)地幔内核

(4)厚度不均,大陆部分地壳厚,大洋部分地壳薄。

解析(1)同一深度中E的传播速度小于F,因此E是横波,F是纵波;根据A、B两界面的深度可确定其分别为莫霍面、古登堡面。

(2)在莫霍面上,纵波速度增快,在古登堡面上横波消失。

(3)C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H为内核。

(4)注意题干要求,只从圈层厚度角度回答即可。

12.Cb圈层为水圈,属于外部圈层,特点是连续但不规则,A、B错误;c圈层为生物圈、d圈层为大气圈,都属于外部圈层,生物圈是最活跃的圈层,C正确、D错误。

13.B水圈中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四个圈层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B正确。

能力提升练

1.B2.A3.D4.A5.C6.B9.D10.C

1.B注意题干“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应该是从地球表面到地核,因此B正确。

2.A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石油为液态,因此到储油层时,横波会消失,同时纵波速度减小,A正确。

3.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所以12262米的深度仍位于地壳中,不可能穿过莫霍面,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因此D正确,A、B错误;地壳中地震波速度没有发生突变,C错误。

4.A向地球内部进行深度钻孔,可以探测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物质组成,A正确。深度钻孔不能释放地球内部能量,更不可能避免地震发生,B错误。开发地下矿产不会钻孔达12262米这么深,C错误。钻探工作中没提到引出岩浆,且岩浆存在于地幔中的软流层,钻孔12262米无法引出岩浆,D错误。

5.C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千米,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地壳最下部为莫霍面,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最厚处可达70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古登堡面在地球内部,深度约2900千米。对照图可知甲为莫霍面,故C正确。

6.B读图可知,地形起伏与地壳厚度变化基本呈正相关,B正确;地壳厚度与距海洋距离无关,与距大陆中心距离不成正比,A、C错误;山地的地壳一般比平原的地壳厚,D错误。

7.答案与甲村庄相比,乙村庄距离震中更近,受地震影响更大;乙村庄靠近断裂带,地质不稳定;乙村庄人口和建筑物密度更大,破坏程度更高。

解析由图示信息可知,乙村庄比甲村庄距离震中更近,受地震影响更大,破坏强度更大;由图例可知,乙村庄位于断裂带附近,地质条件不稳定;由材料“甲村庄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口较少,建筑物较分散,乙村庄靠近镇政府所在地,人口较多,建筑物密度大”可知,乙村庄人口和建筑物密度更大,经济较发达,受地震影响更大,破坏程度更高。

8.答案(1)Ⅰ圈层。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组成岩石圈,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陆地上,震源深度为30千米,位于地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岩石圈,即Ⅰ圈层。

(2)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先到达地表,人们会感觉到上下颠簸;破坏力更强的横波传播速度慢,后到达地表;横波经过12秒左右才到达地表。

(3)Ⅱ圈层特点: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自地表至高空大气密度迅速减小,圈层厚度最厚。

Ⅳ圈层特点:该圈层是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可能是地球磁场的发源地。

解析(1)此次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