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39张PPT)(全国通用)_第1页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39张PPT)(全国通用)_第2页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39张PPT)(全国通用)_第3页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39张PPT)(全国通用)_第4页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39张PPT)(全国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件)-202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共39张PPT)(全国通用)(共39张PPT)

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概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学习建立以下思维模型:(1)基于具体物质、具体性质和反应的类比思维;(2)基于一类物质一般性质的概括思维;(3)基于离子的性质和反应的微观概括思维;(4)基于化合价升降的氧化还原思维;(5)综合离子反应和价态升降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多角度思维。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从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化学必备知识目标导航

一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二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三分散系胶体

四链接高考

本节目录

【基础重现】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质的组成

名称含义

原子、分子和离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1)基础概念辨析

名称含义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式

单质和化合物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②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和混合物①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核电荷数

游离态

化合态

单质

化合物

化学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2)原子通过不同途径构成物质

(3)元素在物质中的两种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形式存在的状态。

(4)同素异形体

单质

化合物

不同单质

不同

相似

化学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对同一物质用多个标准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存在交叉关系)

钠盐

硫酸盐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次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氧化物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022·浙江卷]液化石油气是纯净物()

(2)[2022·湖北卷]C60在高温高压下可转变为具有一定导电性、高硬度的非晶态碳玻璃,该碳玻璃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

[解析]液化石油气是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3)[2023·湖南卷]糖类、蛋白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

[解析]糖类中单糖、低聚糖等都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4)[2023·天津卷]Na2SO4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随堂检测

混合物概念辨析

(1)气体混合物:空气、水煤气(CO和H2)、爆鸣气(H2和O2)、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焦炉气(主要成分是H2和CH4)、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

(2)液体混合物: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水玻璃、福尔马林、浓硫酸、盐酸、汽油、植物油、胶体。

(3)固体混合物:大理石、碱石灰、漂白粉、高分子化合物、玻璃、水泥、合金、铝热剂。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从宏观上判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反之为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判断有旧化学键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形成的是化学变化;只有化学键断裂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基础重现】

一般情况下,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可简单表示如下: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注意]物质间转化的5个常见易错点

①S燃烧不能直接生成SO3而是生成SO2;

②Al2O3、SiO2、Fe2O3与H2O不反应,不能直接转化为Al(OH)3、H2SiO3、Fe(OH)3;

③NH3催化氧化不能直接生成NO2;

④Fe与Cl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Cl2;

⑤Fe与H+、Cu2+、S、I2反应不能直接生成Fe3+。

3.不同类别的无机物之间转化的一般规律

(1)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金属单质碱性氧化物碱盐

如:NaNa2ONaOHNa2SO4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金属有Na、K、Ca、Ba等,但Mg、Fe、Al、Cu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2)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

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盐

如:SSO2H2SO3Na2SO3

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常见非金属有C、S、P等,但N、Si等不符合上述转化关系。

(3)常见物质的转化规律

①.“易溶制难溶”规律

如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Ba2++SO===BaSO4↓。

②.“难挥发制易挥发”规律

如浓磷酸与NaBr固体反应:

分类实例离子方程式

酸CH3COONa+HClCH3COO-+H+===___________

碱FeCl3+NaOHFe3++3OH-===____________

氧化剂Cl2+KICl2+2I-===I2+2Cl-

还原剂Fe+CuSO4Cu2++Fe===Cu+Fe2+

③.“强制弱”规律

CH3COOH

Fe(OH)3↓

化学反应

4.化学反应的分类

(1)[2022·广东卷]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2)[2022·浙江卷]通过石油的常压分馏可获得石蜡等馏分,常压分馏过程为物理变化()

×

[解析]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发生物理变化。

×

[解析]石油经常压分馏后得到的未被蒸发的剩余物为重油,重油经减压分馏可以得到柴油、石蜡、燃料油等。

(3)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4)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随堂检测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分类:①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直观表示如下: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

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

【基础重现】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基础重现】

②若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烟属于______分散系;雾属于_____分散系;

悬浊液属于_______分散系;合金属于______分散系。

固气

液气

固液

固固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

分散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______较稳定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______不能不能

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或沉淀

(3)三种常见分散系对照

稳定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2.胶体

(1).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___________。

(2).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①操作图示

1~100nm

②操作: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氯化铁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③反应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化铁饱和溶液

红褐色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考点三分散系胶体

按分散剂状态气溶胶雾、云、烟

液溶胶Fe(OH)3胶体、蛋白质溶液

固溶胶烟水晶、有色玻璃

按分散质粒子胶体分散质粒子是很多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分散质粒子是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3)胶体的分类

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会出现一条光亮的“______”的现象(应用:鉴别溶液和胶体)

聚沉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电解质;②加入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③加热(应用:三角洲的形成;明矾、铁盐溶液净水;盐卤制豆腐)

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移动(应用:工厂静电除尘)

渗析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的现象(应用:除去胶体中的电解质)

(4)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通路

(1)[2022·广东卷]FeCl3水解可生成Fe(OH)3胶体,故FeCl3可用作净水剂()

(2)[2023·湖北卷]将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用红色激光笔

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3)明矾溶于水并水解形成胶体,可用于净水()

易错易混辨析(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随堂检测

特别提示

(1)常见的净水剂:KAl(SO4)2·12H2O、FeCl3·6H2O等,其净水原理是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

(2)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带电粒子而带有电荷,且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

(3)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

(4)胶体不带电,胶体中的胶粒能够吸附体系中的带电粒子而使胶粒带电荷,但整个分散系仍呈电中性。

(5)胶体聚沉属于物理变化,如蛋白质的盐析就属于胶体聚沉现象。但蛋白质的变性不属于胶体的聚沉,此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2022·湖南卷]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

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D

链接高考

2.(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属于盐的是()

A.高锰酸钾溶液B.过氧乙酸溶液

C.双氧水D.医用酒精

解析:A高锰酸钾属于盐,A项正确;过氧乙酸属于酸,B项错误;双氧水的有效成分H2O2属于氧化物,C项错误;乙醇属于有机物,不属于盐,D项错误。

链接高考

3.[2022·辽宁卷]北京冬奥会备受世界瞩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冰壶主材料花岗岩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火炬“飞扬”使用的碳纤维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C.冬奥会“同心”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

D.短道速滑服使用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B

链接高考

[解析]花岗岩以石英、云母和长石为主要成分,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A正确;

碳纤维指的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

金属奖牌属于合金材料,C正确;

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D正确。

4.(2022·广东高考)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

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

C.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并放热的过程仅涉及化学变化

D.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235U与238U互为同位素

解析:D在H2与O2反应过程中,H2是还原性气体,A项错误;玻璃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B项错误;乙酸钠过饱和溶液析出晶体从无结晶水的状态变为三水合乙酸钠,是化学变化,但物质由液体变为固体,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235U与238U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D项正确。

92

92

92

92

链接高考

5.(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物质对应的化学式正确的是()

A.白磷:P2

B.2-甲基丁烷:(CH3)2CHCH2CH3

C.胆矾:FeSO4·7H2O

D.硬脂酸:C15H31COOH

解析:B白磷的化学式为P4,A项错误;2-甲基丁烷的化学式为(CH3)2CHCH2CH3,B项正确;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C项错误;硬脂酸的化学式为C17H35COOH,D项错误。

链接高考

6.(2023·广东高考)广东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广东剪纸、粤绣、潮汕工夫茶艺和香云纱染整技艺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广东剪纸的裁剪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B.冲泡工夫茶时茶香四溢,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

C.制作粤绣所用的植物纤维布含有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染整技艺中去除丝胶所用的纯碱水溶液属于纯净物

解析:D剪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A正确;茶香四溢说明有香味的分子在空气中扩散,体现了分子是运动的,B正确;植物纤维是纤维素,其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正确;纯碱水溶液是碳酸钠和水的混合物,不是纯净物,D错误。

链接高考

1.化学与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涉及“物质”的判断

根据文言文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判断是哪种物质。例如:“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