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_第1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_第2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_第3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_第4页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两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表2.2.1-1生产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序号危险源危险因素事故类别可能的事故模式(或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严重度等级可能性等级安全技术措施1可燃物料热能火灾在生产场所,堆放大量的可燃物质,如遇明火、高温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分析如下:明火源:违章吸烟,焊接或维修设备时违章动火,外来人员带来火种。火化或高温源:电气火花,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器超负荷运行产生的高温,线路底下,或灯具底下放置可燃物。人员受伤财产损失Ⅲ~ⅣD1.控制和消除火源:①作业区内严禁吸烟、禁止携带火种。②动火必须按动火审批手续进行,并采取防范措施。③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保持装置有效性。④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⑤定期检查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①禁止在生产场所堆放大量的可燃物。②禁止在线路底下,灯具底下堆放可燃物。③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④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及管理人员严格遵守。⑤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3.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完好(如灭火器材、消防栓)。2机械设备机械能机械伤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防护的缺陷,导致工作人员身体部位进入危险区,而造成机械伤害。分析如下:1.机械装置的设计缺陷。2.机械装置在制造或安装阶段的失误。3.机械装置的可动部分的防护装置缺乏或失效。4.平面布置上存在缺陷致使人员无处躲避伤害或为躲避伤害时发生碰撞。5.操作时体位不正造成伤害。6.工具不适。7.设备故障。8.物料摆放不顺手造成伤害。9.道路不畅通,发生事故时不能顺利躲避。10.检修时,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造成伤害。人员受伤ⅢC1.选用具备资质的单位设计、制造的设备。2.设备的安装应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3.按照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装置或设施和防松脱措施,并加强维护检查,保持防护措施的有效性。4.操作时要集中注意力,注意观察,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5.操作人员应正确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6.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持完好状态。7.当运动部件不能使用防护装置时,应设置传动连锁保护装置。8.设置安全警示标志。9.每次作业前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10.设备的光电保护装置应带自身故障检测报警装置11.平面布置要保证合理12.操作体位的设计要符合人机工程原理13.检修时按检修安全程序操作14.物料摆放要充分考虑工艺流程和方便取用的原则15.使用适合的工具。3高处平台势能高处坠落在高处作业中,由于平台防护不足,导致人员坠落。人员受伤ⅢD1.高于0.7m平台,按《固定式工业防护栏安全技术条件》安装1.1m防护栏。2.高处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并有人监护。4机械设备电能触电用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火线接触设备表面,且设备表面为可导电体,一旦人接触带电表面,就会发生触电。危险分析:1.未安装PE接地。2.未安装漏电保护。3.违章带电维修设备。4.违章未配带安全绝缘工具。人员受伤ⅢD1.用电设备采取PE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2.应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装置。3.按规定,进行维修设备。4.按规定,配戴安全绝缘工具。5高处物体势能物体打击1.物品堆放不整齐,堆放高处过高,造成物体跌落,导致人员伤亡。2.位于高处平台的小物体,由于人为的原因,下落伤人。人员受伤ⅢD1.物品堆放要整齐,禁止超高堆放。2.在高处平台,安装高为100mm的踢脚板。6机械设备脉冲噪声噪声伤害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如加工机械,或自身运行所产生的噪声源。危险分析:1.选用的设备产生的噪声较高。2.设备安装不良。3.没有采取降噪、防噪措施。4.未配戴劳动防护用品。听力损伤ⅢD1.选用低噪声设备,并确保安装质量符合要求以降低噪声。2.采取适当的降噪、防噪措施。3.对噪声超过限值的场所,作业人员应配戴听力防护用品,如耳塞等4.实行时间防护,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减少在噪声处不必要的停留时间。5.对作业场所进行定期的噪声检测,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处理措施。6.对高噪声岗位作业,须定期进行听力检测。表2.2.2-1储存场所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序号危险因素事故类别可能的事故模式(或事故原因)事故后果严重度等级可能性等级防范措施1可燃物料火灾在仓库内存放大量可燃物,如遇明火、高温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分析如下:明火源:违章吸烟,焊接或维修设备时违章动火,外来人员带来火种。火化或高温源:电气火花,雷电火花,静电火花,电器超负荷运行产生的高温,线路底下,或灯具底下放置可燃物。人员受伤财产损失Ⅲ~ⅣD1.控制和消除火源:①作业区内严禁吸烟、禁止携带火种。②动火必须按动火审批手续进行,并采取防范措施。③按规定要求采取防静电措施,安装避雷装置,并定期进行检测,保持装置有效性。④严禁设备超负荷运行。⑤定期检查线路,及时更换老化的电气线路。2.加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①禁止在生产场所堆放大量的可燃物。②禁止在线路底下,灯具底下堆放可燃物。③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④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及管理人员严格遵守。⑤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培训。3.消防设施配备齐全完好(如灭火器材、消防栓)。2运输车辆车辆伤害车辆故障,如刹车失灵,违章驾驶,车速过快,叉车上站人,作业环境不良等,都可能导致车辆冲撞伤人或所搬运的物料倾翻伤人。人员伤亡Ⅱ~ⅢC~D1.厂内机动车辆应按规定进行年检。2.应持证驾驶,杜绝违章驾驶。3.应定期对厂内车辆进行维护保养。4.保持作业场所通道畅通和照明良好。3高处物体物体打击1.原材料和成品等储存空间狭窄,造成超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