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分析_第1页
七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分析_第2页
七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分析_第3页
七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分析_第4页
七下二单元复习教案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教学建议:●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阅读元朝疆域图,观察西藏在该图中的位置。●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第一页第二页,共33页。单元内容概述: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时间:原因: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兴盛:集市:纸币:城市:(商业繁荣)两宋时期①主要原因:大量人口的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③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④宋朝国家政策较为宽松,自耕农和佃户人身依附关系较为松弛,有利于生产发展。占城稻瓷器(景德镇)瓷之都交子、会子北宋---开封、南宋---临安市舶司(机构)原因:政府管理海外贸易同一时期,宋朝的商业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宋朝海外贸易三大类:瓷、茶叶、丝绸。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港口两个:泉州、亚历山大。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从实质上反映了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作用:有利于商业发展)泉州为全国第一大港。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贸易范围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宋代东京城内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宋代风行蹴鞠之戏。城市文化出现商业化、通俗化、大众化趋势。第二页第三页,共33页。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⑴农业:引进占城稻;⑵手工业:景德镇被称为“瓷都”,造船业发达;⑶商业:①开封和临安是最大的城市;②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出现瓦舍、夜市;④宋朝政府设置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

第三页第四页,共33页。

材料一:“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白居易材料二:唐朝时居民区用围墙圈起来,实行坊里邻保制、按时启闭坊门制、宵禁制等来加强对城市居民的管理和控制。唐代的长安城

第四页第五页,共33页。北宋的东京第五页第六页,共33页。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五代十国黄河流域先后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五代第六页第七页,共33页。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最终被朝所终结建立时间人物都城方式后陆续消灭其他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通过“”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控制军权;强化君权;集中财权

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杯酒释兵权第七页第八页,共33页。与北宋并存的还有辽西夏民族:契丹民族:党项辽宋关系宋真宗澶州之战双方议和,宋给辽岁币.史称

。澶渊之盟北宋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山西。第八页第九页,共33页。金灭辽和北宋民族:女真族先灭辽,后于1127年灭北宋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在城中搜刮东西,并掳宋微宗,宋钦宗北宋灭亡,这就是靖康之变。第九页第十页,共33页。南宋时间建立者定都抗金将领岳飞1127年赵构宋高宗临安南宋向金称臣,给金岁币,宋金对峙局面形成以淮水至大散关为界金灭北宋的同一年,南宋由赵构在临安所建,对待金和元主张和平,偏安就是对外实行和平的政策。第十页第十一页,共33页。蒙古的兴起民族区域人物尊称蒙古族蒙古高原铁木真成吉思汗忽必烈元世祖元朝的建立蒙古军队相继灭亡西夏和金、南宋。大都元1276年文天祥抗元定都国号人物灭南宋时间成吉思汗的功绩:完成蒙古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年元统一全国。统一的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

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33页。行省制度(省级行政区)西藏台湾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中央设“中书省”(山西由中书省直接管理)②地方设行中书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1.形成了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元朝设置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33页。.四大发明:⑴指南针:北宋时发明了指南针,南宋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贡献: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⑵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⑶印刷术: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⑷火药: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元朝时蒙古军队将其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贡献:火药和火器的传入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城堡,帮助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33页。文化方面时间作者体例内容北宋司马光编年体通史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资治通鉴宋词的发展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北宋雄浑壮观,气势豪迈《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间风格婉约,清新自然豪放南宋参加过抗金斗争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33页。元曲代表人物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绘画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荣景象。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33页。1.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C.重文轻武,士人地位较高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2.中国历史纪年表(隋至清),图中☆处应是A.后周 B.北魏 C.陈 D.金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33页。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5.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B.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C.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33页。6.农具的改进和发明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图农具中,宋朝时发明的农具是

ABCD7.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B.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C.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D.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33页。8.下列语句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D.苏湖熟,天下足。”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9.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它的出现反映了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C.宋代市民文化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10.两宋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下列关于宋代经济现象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②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③南宋时期“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粮仓。④在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有大量的集市,逐渐成为大大小小的城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33页。1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12.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 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 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13.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 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您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 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马可·波罗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33页。14.右面是历史上某一朝代行政区划图(局部)。有关该朝代历史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B.西藏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C.取得雅克萨反击战的胜利D.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5.图3是甲同学在学校资料室找到的一幅残损的某朝代疆域图,该朝代是A.元朝 B.宋朝C.唐朝 D.明朝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33页。29.(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历史情况简表朝代或作品历史情况或内容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宋朝初期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宋朝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33页。11.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2.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不属于宋代已完成南移史实的是A.太湖流域的苏州、扬州,成为重要的粮仓B.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C.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D.广州等地造船业发达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户口数比例人口(户)户口数比例西汉

19.8%998578580.2%唐代43.2%514852956.8%北宋62.9%662429637.1%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33页。13.(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历史情况简表朝代或作品历史情况或内容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宋朝初期北方人口100多万户,南方人口230多万户宋朝时期“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33页。材料二宋代繁荣发展的原因不仅仅在于经济繁荣或重文轻武的国策,还在于宋朝政府所采取的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宋代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等到。……——摘边自《中学历史新知识新视野》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上述材料能够反映我国宋朝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怎样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9分)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33页。示例1趋势:(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坊市隔绝制度打破、活动时间不再有严格限制)。(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示例2趋势:市民文化的发展和兴盛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经济繁荣);重文轻武的国策;城市的兴盛;开明的文化政策和对文人的优待;市民阶级(中产阶级、市民阶层)不断扩大。(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示例3趋势: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民众大批南迁;北方民众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6分。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两点给6分)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33页。3.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C.郑和七下西洋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D.在广州设立十三行1.某校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浙江龙泉冰裂纹瓷器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南宋纸币铜版拓片图1图2图3A.发达的农业生产B.繁荣的南方经济C.精巧的手工技D.独特的活字印刷2.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A.农业繁荣B.手工业兴旺C.海外贸易发达D.文化昌盛BCB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33页。5.以下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①宋初,北方人口仅100多万户,而南方人口有230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多②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可见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③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曲辕犁和筒车④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6.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A.指南针B.火药C.印刷术D.造纸术CA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33页。7.《萍州可谈》一书记录了北宋航船上使用指南针的情况。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