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利益视角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分析与协调_第1页
区域利益视角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分析与协调_第2页
区域利益视角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分析与协调_第3页
区域利益视角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分析与协调_第4页
区域利益视角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分析与协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利益视角的跨界水资源冲突分析与协调

水资源是人类和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原因。它是一种理想的、不可替代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控制因素。水资源开发利用往往需要集体的一致行动,使其具有很强的区域性。行政区域和地方性组织不仅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而且是区域性利益的主体。我国大部分流域都具有跨行政区域特征,使区域性利益主体成为流域社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水资源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和关联性,流域单元内部不同区域的用水利益互为函数,相互影响。当不同区域主体利益相互矛盾且不可调和时,就容易转化为群体性冲突事件。因此,自古以来在流域内不同区域边界上的用水冲突就从未中断过。随着流域开发程度增高,流域逐渐由“开放”转变为“封闭”,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趋于饱和,流域水资源稀缺性、不可再生性日益凸显,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冲突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大。与此同时,人类社会的进步对水量和水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致使水资源利用效益在提高的同时,洪涝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因此,以区域利益为视角,运用经济学理论探寻水资源利用中跨界冲突的动因,能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1世界水保护冲突的主要形式1.1点源性跨界水污染冲突跨界水污染冲突的引发可以是点源性的,也可以是面源性的。点源性跨界水污染冲突通常具有突然性,表现形式较为激烈。而面源性跨界水污染冲突影响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过程更复杂,而相应的治理和管理的难度也较大。1.2京冀两省跨界取水冲突不断跨界取水冲突大多是由于一方引水时没有兼顾其他用水户的合法利益,致使另一方用水权益受损而引起,如长江流域川黔两省同民河、鄂豫两省界牌水库、滇川两省云川堰,海河流域的京冀两省拒马河等跨界取水冲突。近年来,这种冲突已经由地面延伸至空中。由于法律界定的不清晰和空中水源本身界定成本很高,致使地区之间无法达成共同协调的增雨行为,导致滥用云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加剧,跨界水利用矛盾激化,如2004年发生在河南平顶山、驻马店、许昌、漯河和周口五市的增雨冲突。1.3滩或堤冲下的矛盾易引发跨界冲突的水利工程包括:①防洪工程,为了避免洪水灾害修筑的防洪工程,如丁坝,引起对岸河滩或堤防的冲刷,使得对岸百姓受害,引发冲突。如鄂豫丹江荆紫关、漳河上游、吉林内蒙古通榆滞留洪水、湘鄂孟溪垸吐洪等冲突均为此类;②水电工程,由于上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忽视了下游用水户的合法权益引起冲突,如湘鄂淋溪河水电站开发矛盾、桂黔六硐河新纳力电站开发纠纷、浙闽交溪大岩坑水电站开发矛盾等。1.4砂井采集与跨界河流采砂区冲突由于河道采砂产权不宜界定,导致发生大规模械斗。如鄂赣长江干流边界纠纷、豫皖洪汝河边界纠纷,均是因河道采砂引起的跨界冲突。2世界水资源冲突的原因2.1水资源在区域分配和利用的模型中属于一项重要的区域利益水资源利用中的区域利益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由水资源这一区域利益客体所引发的,可满足个人、企业、用水组织、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利益主体需要的利益总和。区域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达到各区域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使全国利益最大化。假设每个区域存在一个抽象的区域利益主体,其作为利益代表的唯一目的就是使区域利益(Brj)最大化。令资源分为水资源和非水资源两大类,设Xi(i=1,2),其中X1为全国水资源量,X2为全国其他资源总量。全国由m个区域构成,X1j,X2j(j=1,2,…,m)分别为两种资源在区域j的分配量,Xi=m∑j=1Xij;BΝij与Brij分别为Xij所带来的全国利益与区域利益;RΝij,CΝij分别为对应于Xij的全国收益与成本;Rrij,Crij分别为对应于Xij的区域收益与成本。则有BΝij=RΝij-CΝij,Brij=Rrij-Crij。若每个区域的目标是追求区域利益最大化,则必须使每种资源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Rrij∂Xij=∂Crij∂Xij(1)由水资源带来的全国利益B1=m∑j=1B1j,若使水资源在各区域分配所带来的全国利益最大化,则必须使各区域使用该资源的边际利益相等,即:另外,对每个区域而言,还需使区域内两种资源的边际全国收益等于边际全国成本,即:∂RΝij∂Xij=∂CΝij∂Xij(3)对m个区域而言,水资源的总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各个区域为使各自利益最大化,必然要对水资源分配展开竞争。那么要使水资源在区域分配时使全国利益最大化,即寻找一组满足式(2)的X*ij。其充要条件为:dRr1j=dRΝ1j且dCr1j=dCΝ1j(4)在现实中,由于水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循环性、空间与时间分布差异性、国家与区域的决策者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要想达到理想结果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该模型还是具有一定的解释功能。它反映了代表区域利益的主体在水资源利用中的经济行为趋势。在水资源的利用中,每个区域是在根据式(1)来进行经济活动,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水资源配置方式是式(3)。当二者所需要的水资源量不相等时,势必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按照式(3)实施水资源的强制分配,又会损害到单个区域的利益。因此,在实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最佳方式是改变单个区域的收益与成本函数,即改变区域的用水方式,使式(1)与式(2)的均衡解趋于一致。2.2由于水资源的空间特征,导致跨界冲突2.2.1水资源利用的发展由水资源空间分布差异导致的水资源利用成本与收益的差异,势必会引致区域经济差异,进而引起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差异。水资源利用中的差距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的作用下会加剧区域经济差距。在区域经济差距较大时,区域企业间的矛盾很容易升级为区域集团间的利益对抗,引发大规模的区域利益矛盾,造成更大的社会利益损失。2.2.2单位产品耗水成本分析假设产地A和产地B生产同一种商品,且除耗水以外的成本都相同,因此,这两个产地的产品所能辐射的市场区域将取决于耗水成本和运输成本。假设两地单位距离运输成本相同,其表现为单位产品转移成本曲线的斜率相同。由图1可见,单位产品耗水成本少的区域无疑占有较大范围的市场。而单位产品耗水成本由水资源的单位价格乘以单位产品虚拟水耗水量决定。因此,一个区域要想扩大其市场范围要么减少单位产品耗水量,要么降低水资源的单位价格。单位产品耗水量的降低要求改变生产方式,采取新的生产工艺,成本较高。而水资源的价格是由各个行政区自己订立,生产企业只需采取游说的方式就可获得价格的改变,成本较低。而且,每个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制定更低水价的倾向。地方性的水价制定方式使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以区域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不断自我强化,波及甚广。2.2.3种形式的相互转化水资源的循环性其本质就是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的转化过程。从三种形态产权界定的难易来看固态较易界定,液态次之,气态最难,而这三种形式的相互转化更是加大了产权界定的难度。循环性使水资源的部分产权总是置于公共领域,而且该领域难于被监管,更促使各区域采取非合作的手段攫取资源,使跨界冲突不断。2.3由于水资源的外部影响,导致跨界冲突2.3.1建立区域无限制取水的激励作用无论是水资源存量的外部性还是取水成本的外部性都意味着因本区域造成的损失将由整个流域或社会分担,产生区域无限制取水或对水资源破坏性开采的激励作用。水资源产权界定的不明晰和监督成本过高更会强化这种激励作用。在单个区域造成的损失达到一定的阈值后,其他区域的用水户会结成区域利益主体或委托地方政府采取报复性行动。2.3.2非经济原因分析由于水资源的多功能性,水污染引起的跨界冲突的原因很多。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它可分为经济原因和非经济原因。经济原因是指上游污染导致下游经济利益的缺损,而引起跨界冲突。非经济原因是指上游污染导致下游非经济方面利益的缺损。如水貌、植被、水生物的破坏和减少,以及水资源的生活功能、社会功能减损。由于水污染影响的累积性、潜在性以及长期性,其影响是渐进的。这类原因导致的跨界冲突往往得不到及时和足够的重视,但矛盾和冲突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不及时处理,蓄积到一定时候可能引起严重的群体事件。2.3.3工程管理体制的分离在目前水利设施管理体制下,“多龙管水”的体制尚未理顺,水利设施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的责、权、利关系不清。水利工程往往由国家投资建设,建成后交给水利部门或地方经营。这种建设与经营相分离的体制使水利设施的设计目标与实际操作目标不一致。设计目标是追求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而实际操作目标则是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成为引发跨界冲突的潜在动因。2.4区域取水量的区域差异假设某封闭的流域内,共有N个区域对该流域拥有自由取水权。各区域自主决定取用多少水用于生产与生活。一般而言,该流域的水资源可获取量相对稳定,且水资源具有非排他性。用gi≥0代表第i个区域取水的数量,i=1,2,…,n。G=n∑i=1g1代表n个区域取水总量。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对效用的影响,v代表每m3的效用。假设v是G的函数,v=v(G)。Gmax表示某一时段流域水资源总的可利用水量。当G>Gmax时,水资源被耗尽,产生枯竭现象。随着取水量的增加,每m3取得的效用将减少,并且减少的速度随取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即∂v∂G<0,∂2v∂G2<0,⋯⋯因此,每一个区域取用水的效用与其他区域取水量有关。在这个决策中,每个区域选择一个gi使自己的净效用最大化。假定获取单位水量所花费的成本是c,那么净效用函数为最优化的一阶条件是n个一阶条件定义了n个反应函数因为所以∂gi∂gj=∂2Fi∂gi∂gj∂2Fj∂g2<0(9)式(9)说明,第i个区域的最优取水量随其他区域取水量的增加而递减。n个反应函数的交点就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的总取水量为将n个一阶条件[式(6)]相加,得到v(G*)+G*nv′(G*)=c(12)社会整体最优的目标是使全社会净效用最大化,即最优化的一阶条件为v(G**)+G**v′(G**)=c(14)这里,G**是社会最优取水量。比较社会整体最优的一阶条件(14)和区域最优的一阶条件(12)可以看出G*>G**,共用水资源被过度使用了。每个区域都依据自己的需求曲线决定取水量,使整体边际效用为负,形成租值耗散。在行政约束不足或行政监督成本过高的情况下,区域利益主体为了增加本区域的取水量往往公然或隐蔽地采取限制其他区域取水的手段。而这又会引起其他区域利益主体的报复,区域冲突愈演愈烈。清代河西走廊的取水权纠纷、京津泃河取水权纠纷皆起因于此。3水资源冲突的协调处理近年来,博弈理论在水资源冲突的协调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博弈理论分析框架,跨界水资源冲突的协调处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步骤开展,其中,第一个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实施跨界水资源冲突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处理、关键影响因子的识别;第二个阶段为协调阶段,主要包括调处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第三个阶段为实施阶段,主要为协议的达成与实施(如图2所示)。3.1整理相关信息通过收集影响水资源冲突的外部环境变化、跨界水资源冲突敏感地区的涉水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跨界水资源冲突敏感地区各利益相关方的收益函数等信息,并按博弈模型构成要素,即参与人确定、参与人的行动变量、参与人的战略、参与人的收益矩阵等来归纳和整理相关信息。3.2跨界水资源冲突影响通过不同假设条件下和不同结构类型的博弈模型分析,识别促使跨界水资源冲突发生的关键影响因子。影响跨界水资源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纠纷方信息沟通不畅以及现有的涉水制度不能满足水事活动的需要,可通过博弈模型来予以识别。3.3设计跨界水资源冲突协调方案在识别关键影响因子的基础上,结合以往跨界水资源冲突协调的经验,设计符合此次跨界水资源冲突协调的方案。跨界水资源冲突协调的手段主要有立法、实现利益共享、建立水权水市场、实施经济补偿、行政区划确权划界以及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手段等。3.4协调方案的选择(1)集体非理性的致的集体非理性经济学的发展越来越注意到个人理性行为可能导致的集体非理性。解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冲突的办法不是否认个体理性,而是通过设计一种机制,在满足个体理性的前提下达到集体理性。(2)冲突各方能否真实报价在跨界水资源冲突协调过程中,困扰协调机构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冲突方往往不愿意真实报价。而冲突各方是否真实报价是协议能否达成一致的必要条件。机制设计理论表明,只有当冲突方通过真实报价能获得收益时,其才有真实报价的激励。(3)其他国家协议enforcing只有当遵守协议带来的效用大于不遵守协议带来的效用时,冲突方才会遵守这个协议。如果没有任何参与方有积极性不遵守这个协议,这个协议将是可以自动实施的(self-enforcing),这个协议就构成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