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2_第1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2_第2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2_第3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2_第4页
河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评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评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第一部分基础题(17分)1.下面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小时了了六神无主与日俱增B狼狈不堪穷困潦倒全神惯注C心序不宁鞠躬尽瘁万马齐暗D万事俱备心有灵犀扑塑迷离2.填空(7分)《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3)鸟宿池边树,_________________。《题李凝幽居》(4)《赤壁》中以小见大,喻历史变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对下面的病句提出修改意见。(4分)(1)沿清江两岸的“亲水走廊”的建成,为今后全面而科学地治理母亲河打下了良好的开端。修改意见:(2)我将要在这所全市闻名的学校里度过了有意义的三年。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这个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类别主动回答人数百分比被动回答人数百分比小学生35488.5%266.5%初中生30676.5%7218%高中生22857%11829.5%(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什么问题?(2分)(2)针对这一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建议。(2分)第二部分阅读题(5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嗅觉的奥秘①诗人王冕在咏梅的佳作中曾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在此,我们不是要研究此诗写得如何高超绝妙,而是要探索人是怎样闻到梅花散发出的诱人的清香的。②人和动物为什么能闻到各种气味?气味与化学有什么关系?苍蝇和狗的鼻子为什么比人的鼻子还灵?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使人类感到迷惑不解。虽然有许多人对此进行过研究,也提出过许多学说来解释,但至今仍是谜底深深。③④经过长期的研究,人们发现,对物质的气味辨别,不仅与嗅觉器官有关,也与物质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溶解状况、分子量的大小等有关。例如,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酸,分子中一般都有含有叫做“羧基”的基团,所以一般有酸味,如醋酸、柠檬酸等;酯类物质一般都具有浓郁的香味,如乙酸异戊酯有香蕉味,异戊酸异戊脂有苹果香味……也就是说,气味是由化学物质微粒决定的,它能在空气中散发飘逸。⑤⑥气体立体化学理论认为,在人和动物的鼻子中有感觉灵敏的鼻窦,在鼻窦的细胞中有专门接受外界气体分子的受体,它也是一种分子。当外界气体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像模具和模型一样相互吻合并发生生理反应时,产生的信号便刺激大脑,就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如果外界气味分子和鼻窦受体分子不吻合、不反应,人就闻不到气味。例如,樟脑分子是球形,而鼻子中受体分子是碗形,两者吻合,所以人才能闻到樟脑味。后来,美国的阿尔莫对此理论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嗅觉化学机制,但两者大同小异,观点基本相同。⑦不过,这种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例如,有的物质化学结构虽不同,却有相同气味;有的物质结构非常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气味;也有一种物质同时具有两种气味……这些问题用上述理论都难以解释。⑧现在,人类对嗅觉的认识还在步步深入,在步步逼近真理,但还有许多问题至今仍不清楚。作为一门正在悄然兴起的新科学——香味学,但愿能像王冕诗中描写的那样,早日“散作乾坤万里春”。5.第①段中引用诗歌作全文开头的作用是(3分)6.第③段中的划线词语“一些”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7.上文运用的说明顺序是,其标志性词语分别是、、。(4分)8.纵观全文,人们对嗅觉奥秘的研究主要分为对的研究和对的研究两个阶段。(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论美培根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者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美貌的人,未必也具有内在的美,因为造物似乎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所以许多美男子徒有其表却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过于追求形体之美而忽略了内心的修养。但这不可绝对而论,因为奥古斯都、菲斯帕芗、菲力普王、爱德华四世、阿尔西巴底斯、伊斯梅尔等,都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就形貌而言,自然之美要胜于服饰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单纯仪容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并非人力所能创造。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位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表现了画家本人的某种偏爱。美是很难制定规范的(正如同音乐一样),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有些老人也会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练达。有一句拉丁谚语说:“四季之美尽在晚秋。”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少年俊秀,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举止和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世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着愧悔的晚年。因此,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辉。(选自《培根论人生》,何新译,有删改)9.下面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A有些人过分追求外在的美而忽略了内在的美。B人的至美不能用固定的公式直观地描绘出来。C美的形貌与优雅的行为相结合才是理想的美。D老人比年轻人更有阅历,更能显示美的光辉。10.“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败而难保持的”中的“美”指的是什么?这句话阐明了什么道理?(4分)11.培根的随笔语言生动,说理深刻。请从文中摘录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文中划线句子除外)推荐给朋友,并说明推荐理由。(4分)(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5分)“三好生”(1)上小学的时候,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从未当过“三好生”,也从未想过当“三好生”,尽管他成绩不错,表现也很好。(2)村子很偏僻,村子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军营,军营子女就成了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农家子弟“得宠”。村里的孩子只要不是很出色,很难引起老师的注意。他那时很自卑。(3)五年级临放寒假时,学校照例在小操场上召开表彰会,“三好生”上台领奖往往是表彰会的高潮。校长在上面讲话,学生在下面说话,老师在后面吸烟,整个操场乱哄哄的什么也听不见,他坐在下面低着头想自己的心事。(4)“要发奖了!”有人喊了一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到主席台上。被喊到的大都是军官子女,他很羡慕他们。当然仅仅是羡慕,即使夜里做一百零八个梦也不会梦见自己当“三好生”,他觉得“三好生”不是他这种人当的。直到旁边的“大棍”用胳膊肘捣他,“快!校长喊你到台上领奖,你是‘三好生’啦!”福星真的照到了自己的头上。他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激动得不知所措。(5)“快去呀!”旁边的几个人叫道。(6)就这样,在小学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他第一次被评上了“三好生”。(7)领奖的时候,为了替农家子弟争回些面子,他走得郑重其事。到主席台上,他也像军官子女那样向校长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8)接下来,就该双手接奖状了。(9)“你来干什么?”校长的神色奇奇怪怪,脸上没有一丝笑容。(10)“我来……领奖呀。”他不明白,为什么校长对别的“三好生”笑容可掬,惟独对他冷冰冰的。他有些委屈。(11)“领什么奖?!”校长一下子暴怒起来,“简直是胡闹!”(12)他一下子懵了,“不是你喊我来领奖的吗?”(13)“我叫你来领奖?”校长把“三好生”名单往他面前一递,“你看看,上面连你的名字都没有,我会叫你来领奖?”(14)他听到身后传来了同学们的笑声。只听“大棍”一边笑一边大声嚷嚷:“哎,他信了!他信了!”(15)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人捉弄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他无地自容,转身就跑。(16)他的班主任,一个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走过来拦住他:“别走,这次‘三好生’有你呀。”(17)全场一下子静了下来。(18)班主任走到校长面前:“这次‘三好生’有他。怎么能没有呢?我明明记得有嘛。”(19)校长生气地把名单递给他。他仔细地看了两遍,一拍脑门:“哎呀,你看我!我写名单的时候把他漏掉了,都怪我!”(20)校长脸一沉,“胡闹!亏你平时那么认真,也能出这种错!现在怎么收场?”(21)全场静得出奇。(22)班主任把上衣口袋里的钢笔拿下来递到他手上:“没有奖状和红花了,这个奖给你吧!”班主任平时常穿一件蓝色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常常别着一支钢笔,钢笔的挂钩露在外面,在阳光下白灿灿的,常引得学生羡慕不已。要知道,那个时候对一个农村孩子来说,钢笔还是奢侈品啊。(23)那个寒假,他过得既充实又兴奋。他拥有了第一支钢笔,最主要的是,这支笔代表着一种荣誉,是自己应该得到的奖品。他的自卑感一下子就消失了,从此和“三好生”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高中毕业,进入大学。(24)他当时对班主任虽有感激,但更多的是埋怨。埋怨他一时的疏忽让自己在众人面前出了丑。要是领奖那天没有那令人难堪的一幕该有多好!他常这样想,并遗憾万分。从此以后,无论在校内校外,他见了班主任总觉得不自在,尽量躲着走。班主任一笑置之,待他如故。(25)二十年后,他已是某中学的一位班主任。(26)一天,他向妻谈起了往事,提到他当年的班主任,那个平时不苟言笑、做事认真得近乎古板的人。(27)“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28)妻子笑吟吟地反问道:“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单单把你漏掉呢?亏你现在还是班主任。”(29)半晌无语。夜半,他披衣而起,两眼含泪,拿起信笺……(作者:陈庆苞)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24)段中“那令人难堪的一幕”所指的内容。(3分)我的概括:13.文中第(3)段划线句子属于场面描写,它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3分)我的分析:14.第(27)段:“‘你说,他那么认真的一个人,怎么能把我漏掉呢?’他感慨道。”请你揣摩“他”说此话时的心理。(3分)我的揣摩:15.文章结尾,“他”为什么“两眼含泪”?(3分)我的理解:16.读了本文,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小学班主任的,请你对他作点评价。(3分)我的评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①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一瞬间的声响。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也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一响中读人。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性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一场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17.概括:试简要概括本文第⑤~⑧段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理解:虽然关门、叩门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从中能窥见一个人的人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从如下几种关门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各是怎样的一种人?(3分)(1)离开时将门轻轻一合,发出一声清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离开时从不关门,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离开时“砰”地一声关上,发出巨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揣摩:文中划线的句子,写得很好,试品味其妙处。(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要的笔墨是写“关门”,而第⑧段却写“叩门”,有离题之嫌,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作文22.作文(50分)作时代的发展呼唤和谐。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增进理解,加强合作;人与环境、人与自然之间也需要相互依存,友好相处,繁荣共生。我们能否以友善的姿态,主动地向“他”或“它”问候一声“你好”呢?你可曾记得那句最朴素的问候——“小平,你好!”寥寥四字,一下子拉近了普通民众和领袖的距离,温暖了中国大地。同样,可将你的问候,送给四季、花草,送给城市、乡村,送给亲友、老师,送给英魂犹在的英雄、擦肩而过的旅人……请以“,你好”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填写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体裁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答案:1.A2.(1)法莫泊桑《羊脂球》(2)天生我材必有用(3)僧敲月下门(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1)将“开端”改为“基础”(2)删去“了”或删去“将要”引出说明对象,增强文章生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1)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少,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越来越多[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而高中生被动回答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或:小学生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高于初中生和高中生,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或比例)大大低于初中生和高中生]5.引出说明对象,增强文章生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6.不能。因为删去“一些”则表明古希腊人对嗅觉的解释已经得到了全部证明,这与原义和实际情况不符合。7.时间顺序;从前,进入20世纪后,现在8.人们对嗅觉奥秘的研究主要分为对嗅觉器官的研究和对嗅觉化学机制(或气体立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