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普济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普济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普济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普济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普济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普济中学2022年高三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试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1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12溶液吸收C1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参考答案:A略2.将一定体积稀硝酸溶液平均分为两份,一份与足量的铜粉反应收集到气体体积为V1;另一份先加入与其等体积的稀硫酸,再投入足量的铜粉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2(V1和V2都在同一条件下测定),已知V2=3V1,则稀硝酸和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A.1︰1 B.1︰2

C.1︰3

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A3.常温下,把2.7g铝投入到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正确的是(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电子转移反应的Al溶液中的AlO2-生成的H2A0.2NA

0.1NAB0.3NA

0.3NA

C

2.7g

3.36LD0.1NA2.7g

参考答案:A略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A把S02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褪去S02具有漂白性B向NaOH溶液中滴加足量的MgCl2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CuCl2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沉淀变蓝色Ksp[Cu(OH)2]>Ksp[Mg(OH)2]C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溶液中含有Fe2+D将充满N0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反应2NO2(g)N2O4(g)△H<0参考答案:D解析:A、S02通人紫色石蕊试液中,由于S02溶于水时溶液呈酸性,紫色石蕊试液变红,S02不能漂白指示剂,故A错误;B、氢氧化镁沉淀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说明氢氧化铜的Ksp小于氢氧化镁的Ksp,故B错误;C、Fe3+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变血红色,故C错误;D、将充满N0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方向放热,故D正确。故答案选D5.C和CuO在一定温度下反应,产物有Cu、Cu2O、CO、CO2。将2.00gC跟16.0gCuO混合,隔绝空气加热,将生成的气体全部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1.12L气体(标准状况),生成沉淀的质量为5.00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还含有碳

B.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总质量为14.4g

C.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单质Cu的质量为12.8g

D.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05mol参考答案:略6.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转移电子数为NAB.电解精炼铜时转移了6.02×1023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C.一定量的SO2溶于水后形成pH为2的水溶液,其中H+的数目为0.01NAD.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6.02×1023参考答案:A略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B.N2的电子式:C.S2—的结构示意图:

D.邻羟基苯甲酸的结构简式:参考答案:A略8.关于锗元素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锗的晶型与金刚石相同

B

锗的熔点比锡的熔点高C

锗化氢比硅化氢更易受热分解

D.锗酸比碳酸的酸性强参考答案:D略9.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Fe2+、Cr2O72-、SO42-

B.Ca2+、H+、SO42-、HCO3-

C.Na+、Cu2+、Cl-、S2-

D.Fe3+、K+、SCN-、Cl-参考答案:A略10.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重要,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A.溴、碘

B.钠、镁

C.烧碱、氯气

D.食盐、淡水参考答案:D略11.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B.由于W、Z、M元素的氢气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所以其沸点依次降低C.元素Y、Z、W的单质晶体属于同种类型的晶体D.元素W和M的某些单质可作为水处理中的消毒剂参考答案:D略12.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A.钠的化合物

B.可与硝酸反应C.可溶于水

D.电解质参考答案:B解:A、都是化合物,含有钠元素,都属于钠的化合物,故A正确;B、氯化钠、硫酸钠不能与硝酸反应,故B错误;C、NaOH、Na2CO3、NaCl、Na2SO4都溶于水,故C正确;D、NaOH是碱、Na2CO3、NaCl、Na2SO4是盐,溶于水,自身都能电离出离子,使溶液导电,都属于电解质,故D正确.故选:B.1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A+B=D+F,A+C=E+F。常温下,0.1mol/LD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B.A、C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C.1.0L0.1mol/LE溶液中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1molD.lmolA与足量B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电子参考答案:D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Y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Y为C元素;Z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为O元素,四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则X和W最外层都是1个1电子,则W为Na元素;A、B、C、D、E是由其中的2种或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F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F为氧气或臭氧;已知A+B=D+F,A+C=E+F,则A为过氧化钠,B、C为二氧化碳和水,则X为H元素;常温下,0.1mol/L

D溶液的pH

为13,则D为氢氧化钠,因此B为水,C为二氧化碳,E为碳酸钠。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因此原子半径:W>Y>Z>X,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二氧化碳中只含有共价键,故B错误;C.1.0L0.1mol/L碳酸钠溶液,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阴离子的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lmol

过氧化钠与足量水完全反应共转移1mol

电子,故D正确;故选D。14.下列解释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Cl-+ClO-+2H+=Cl2↑+H2OB.向水玻璃中加入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2H++SiO32-=H2SiO3↓C.SO2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SO2+H2O2H++SO32-D.漂白粉溶液中加氯化铁溶液产生大量红褐色沉淀:Fe3++3ClO-+3H2O=Fe(OH)3↓+3HClO参考答案:C解析: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错误,选C。15.2008年8月在我国北京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这次奥运会提出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其中绿色奥运是指A、运动员的食品全部是未加任何添加剂的食品B、所有奥运用品全部是天然绿色植物产品C、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建造,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D、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图K5-30-4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K5-30-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____g。(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_______。(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1.7(2)蒸发皿(3)35℃(33~40℃均可)(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

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NaN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通过下列方法制备:第一步:在吸收塔中,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体积分数:含0.5%NO、1.5%NO2)用纯碱溶液完全吸收。第二步:将吸收塔中的混合液送入转化塔中,加入50%HNO3溶液,同时通入足量的压缩空气搅拌,充分反应,得到NaNO3和硝酸的混合液。第三步:将转化塔中的混合液用纯碱中和后,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离心分离、干燥,得NaNO3成品。已知:每生产1.0t纯净的NaNO3固体,需消耗0.65t无水Na2CO3、消耗氧气的体积为33.6m3(标准状况下)和一定量的HNO3。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尾气中均不含氮氧化物。回答下列问题:(1)第一步生产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是

。(2)检验NaNO3成品中是否含少量的Na2CO3杂质的方法是

(3)生产过程中Na2CO3的利用率是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4)生产1.0t纯净的NaNO3固体,可以处理硝酸生产中排出的尾气的体积为多少m3(标准状况下)。请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1)NO+3NO2+2Na2CO3===3NaNO2+NaNO3+2CO2(2分)

(2)取少量NaNO3样品溶于水,滴入C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又消失,说明有Na2CO3存在,否则无(2分)

(3)0.96(3分)

(4)(4分)设NO的物质的量为xmol,则NO2的物质的量为3xmol因为3n(NO)+n(NO2)=4n(O2)即3x+3x=4×1.5kmolx=1kmoln(NO)+n(NO2)=4kmolV(尾气)=4×22.4/0.02%=4480m318.我国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以天然气为原料合成尿素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图中某些转化步骤及生成物未列出):请填写下列空白:

(1)已知0.5mol甲烷和0.5mol水蒸气在t℃,pkPa时,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合成气),吸收了a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

_____。

(2)上述流程中,工业上分离H2、CO2合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A.混合气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在溶液中加盐酸B.混合气加压冷却,使CO2液化C.混合气用氨水洗涤D.混合气先通入到石灰浆,然后高温煅烧固体,

(3)为了保证氨气顺利合成,在空气进入合成塔之前必须对空气进行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合成氨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采取将生成的氨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来,分离出氨的方法:

(4)合理地利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是对社会、对全人类负责的表现,请用线段和箭头画出图中的两处合理利用资源情况。参考答案:(1)CH4(g)+H2O(g)CO(g)+3H2(g)+2akJ

(3分)

(2)BC

(2分)

(3)净化(2分)

防止空气中某些杂质使催化剂中毒(2分)

液化氨(或分离液态氨)(2分)

(4)由分离氨的框用箭头指向合成氨框,(2分)分离二氧化碳框指向合成尿素框。(2分略1、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________,反应后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