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中的相字考述
“渠沟市”的“人文历史”专栏:“渠沟市(又名曲阳市),又名曲阳市。它是淮河流域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春秋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鲁、宋、卫、陈四国会盟于渠,协商讨伐郑国。这次会盟之地就是该镇渠沟村。《后汉书·郡国志·沛国》注云‘杜预曰:在相西南,一名荦。’清《宿州志》记载:‘会盟之地或谓渠沟未详。’”淮北师范大学傅瑛教授的《阅读淮北》中云:“没多久,我就在《春秋左传注疏》里找到如下记载:鲁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冬十一月,鲁公与宋公、卫侯、陈侯会盟于袲,共商攻打郑国,未克而返。当年的‘袲’,就是与今天的相山近在咫尺的渠沟镇,《春秋释例》明明白白注出:‘袲,沛国相县西南,有侈亭庄。’不知道这是不是淮北历史有明确纪年的开始,但从此而后,只要从渠沟走过,我就忍不住会放慢脚步,将这个镇子多打量几眼:想一想,2700年前的某一天,这里已经聚集四国诸侯,旌旗翻动,鼓乐齐鸣,该是何等壮观的景象!据说一直到明清时期,渠沟还有土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城门上有谯楼,城内有十字大街,城外四周有护城壕,城内外有七十二座庙、七十二座井,人烟之繁盛足可想见。”上述引言两段,感触至少有二:一是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人文底蕴之深厚;二是对这片故土的爱和情。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来不得半点虚假,剥去与抽干各种装饰及水分,始可见其真面目。一、《春秋》中“国”和“义”的记载和注释1.《三传》之“”,即“冬,十有日期,不同,规则《春秋》及其“三传”关于“袲”的记载如下:《春秋·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左传·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冬,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地而后伐,疑辞也。非其疑也。”《公羊传·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记载之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公羊”多了个“齐侯”、将“袲”换成了“侈”。“三传”之“正义”及“注疏”中关于“袲”的记载和注解如下:《春秋左传正义·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先行会礼而后伐也。○袲,昌氏反。相,息亮反。”“冬,会于袲,谋伐郑,将纳厉公也。弗克而还。”《春秋谷梁传注疏·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宋公、卫侯、陈侯于袲,伐郑。袲,宋地。○袲,昌氏反。地而后伐,疑辞也,非其疑也。郑突欲篡国,伐而正之,义也。不应疑,故责之。”《春秋公羊传注疏·桓公十五年》:“冬,十有一月,公会齐侯、宋公、卫侯、陈侯于侈,伐郑。月者,善诸侯征突,善录义兵也。不举伐为重,用兵重于会,嫌月为桓伐有危举,不为义兵录,故复录会。○侈,昌氏反,二传作‘袲’。”记载同上,注解十分明确。“袲”“侈”,音同;“袲”,隶属周春秋时期的宋国,这是《春秋左传正义》和《春秋谷梁传注疏》共同的注解;沛国相县西南,是“袲”的具体地理坐标,这是《春秋左传正义》关于“袲”地方位的具体注解。2.“”与“”的关系《春秋》及“三传”关于“荦”的记载如下:《春秋·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左传·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谷梁传·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公羊传·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关于鲁僖公元年(公元前599年)八月会盟之事,《春秋》及其“三传”的记载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公羊”将“柽”字换成了“朾”,“邾人”二字中间加了个“娄”字,至于“柽”或“朾”与“荦”是什么关系,下文将述及。“三传”之“正义”“注疏”中关于“荦”的记载和注解如下:《春秋左传正义·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柽,宋地。陈国陈县西北有柽城。公及其会而不书盟,还不以盟告。○柽,敕呈反。”“秋。楚人伐郑,郑即齐故也。盟于荦,谋救郑也。荦即柽,地有二名。○荦音洛,又力角反。”《春秋谷梁传注疏·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人于柽。柽,宋地。○柽,敕贞反,一本作朾,音同。”《春秋公羊传注疏·僖公元年》:“八月,公会齐侯、宋公、郑伯、曹伯、邾娄人于朾。月者,危公会霸者而与邾娄人有辨也。不从有夫人丧出会恶之者,不如危重也。○朾,敕贞反,又他丁反,《左氏》作‘柽’。恶之,乌路反,下同。”“解云:朾字,《左氏》作‘柽’字,亦有作‘朾’。”“柽”或“朾”,音同字通;地有二名,柽即荦,荦即柽(或朾);柽,宋地,是《春秋左传正义》和《春秋谷梁传注疏》一致的注解;陈国陈县西北有柽城,是《春秋左传正义》关于“柽”或“朾”或“荦”地方位的注解。(陈,是西周分封的小国,小国依附大国在春秋时期是常有的事,后人将小国之地注解为大国之地,也是可以理解的。)二、圣人关于“”和“”的争论“先贤”特指秦汉至明清之际《春秋》及其“三传”的研究者,在涉及“袲”与“荦”的隶属、方位等,有异议、有争议,现列举综述如下:1.《春秋,宋地在缺少地,且在公、中、刘“袲”地隶属关系之争议,意见有四:(1)宋地;(2)郑地;(3)宋郑间地;(4)亳州之地。(1)宋地:“注: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音义:袲,昌氏反;相,息亮反。”(影印资料:(晋)杜预《春秋左氏传注疏》卷六)“注:袲,宋地;音义:袲,昌氏反。”(影印资料:(晋)范宁《春秋谷梁传注疏》卷四)“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影印资料:(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卷七)“杜注: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影印资料:(宋)张洽《春秋集传》卷四)“杜氏注: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影印资料:(宋)陈深《读春秋编》卷二)“杜氏注: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影印资料:(宋)吕本中《春秋集解》卷四)“袲,宋地。”(影印资料:(元)李廉《春秋诸传会通》卷四)“杜氏曰: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影印资料:(元)程端学《春秋本义》卷五)“杜氏曰: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影印资料:(明)王樵《春秋辑传》卷二)“袲,宋地名。”(影印资料:(明)湛若水《春秋正传》卷六)“杜注: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释例:沛国相县西南有侈亭,袲、侈形近(说文作袳)音同。”(影印资料:(清)李富孙《春秋三传异文释》卷一)“袲,宋地,江南宿州。”(影印资料:(清)范士龄《左传释地》卷一)“袲,杜注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有袲亭,今在江南凤阳府宿州。”(影印资料:(清)罗典《读春秋管见》卷二)晋之杜预、范宁分别在《春秋左氏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将“袲”一致注解为“宋地”,此后之先贤多从杜、范。尤其是杜预不仅将“袲”注解为宋地,而且注出了具体地理方位,即“沛国相县西南”,此后先贤更多从杜,在涉及这个问题时,言必称“杜注”或“杜氏曰”。鄙人初学,亦从杜。(2)郑地:“音注:袲,郑地。袲,昌氏反。”(影印资料:(宋)胡安国《春秋传》卷六)“袲,郑地。”(影印资料:(明)姜宝《春秋事义全考》卷二)(3)宋郑间地:“袲,宋郑间地。”(影印资料:(清)汪绂《春秋集传》卷二)(4)亳地:“袲,杜氏曰宋地。郑氏曰亳州,在今河南府路亳州。”(影印资料:(元)俞皋《春秋集传释义大成》卷二)“杜氏曰: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郑氏曰:亳州。愚按今属河南府路。”(影印资料:(元)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篡疏》卷六)“郑地之说”,明人卓尔康在《春秋辩义》中就明确予以否认,即“非郑也”;“宋郑间地”,仅此一说而已;“亳地之说”,仅列出却没有评判,查阅《亳州志》无相关记载,不可凭。其实,事实十分明了,宋国为主的会盟伐郑,怎么可能跑到郑国的地盘上会盟呢?2.周之春秋,又作,或称陈国(1)隶属:“注:柽,宋地,陈国陈县西北有柽城。音义:柽,敕呈反。疏注:正义曰经书会于柽,传言盟于荦。荦,即柽也。”“盟于荦,谋救郑也。注:荦,即柽也,地有二名。音义:荦,音洛,又力角反。”(影印资料:(晋)杜预《春秋左氏传注疏》卷十一)“注:柽,宋地。音义:柽,敕贞反。一本作朾,音同。”(影印资料:(晋)范宁《春秋谷梁传注疏》卷七)“左氏释文:柽,敕呈反。公羊释文:朾,敕贞反。疏朾,左氏作柽,亦作朾。谷梁释文:柽,敕贞反,一本作朾,音同。案左氏正义云,经书会于柽,传言盟于荦,荦即柽也。释例:宋地,柽、荦二名,陈国陈县柽城。柽、朾同音通字。”(影印资料:(清)李富孙《春秋三传异文释》卷三)“柽,宋地,河南陈州境。荦,即柽,一地二名。”(影印资料:(清)范士龄《左传释地》卷一)荦,即柽或朾,一地二名,周之春秋时期隶属宋国,也可说属陈亦属宋,上文已述及因缘。(2)方位:西北,亦西南,盖是陈国柽邑的两个不同地理区域或地名而已。具体因缘,下文有陈述。三、“在相城”或“在相城”“史志”,特指“通志”或“统志”以及“地方志”。先秦以后,历代“史志”涉及到“相”或“相城”皆有陈述,现就比较典型的举证综述如下:唐代《括地志》涉相记载至少有一处,即“故相城,在徐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128唐代《元和郡县志》涉相记载至少有两处:一是沛县“本秦旧县,泗水郡理于此,盖取沛泽为县名,汉兴四年改名沛郡,领三十七县,理相城,以此为小沛……”;二是“故相城在县西北九十里,盖相土旧都也”。(影印资料:(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制》卷十)泗水郡理于沛县,改名沛郡后移治理于相城,相城在宿州符离县西北九十里。此外,同是唐代“通志”或“统志”,何以出现“宿州”或“徐州”,盖符离县先属徐州后割隶宿州。《钦定大清一统志》多处涉相:其一,相山“在宿州西北九十里”;其二,相县故城“在宿州西北”;其三,古袲亭“在宿州西”“相县西南有古袲亭”;其四,宋伯姬墓“在宿州相城之西山”;其五,相山庙“在宿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上”(影印资料:(清)和珅《钦定大清一统志》)相山在宿州西北、相山庙在宿州西北、相山故城在宿州西北、宋伯姬墓在宿州相城之西,相县西南有古袲亭,袲亭与上述四处近在咫尺,又怎能将其定位在宿州之西呢?显然有误,或“西”字后脱漏“北”字。《光绪重修安徽通志》亦多处涉相:其一,汉“沛郡相县(今州西北,……)”;其二,后汉“沛国相县、……”;其三,“相乡故城,在宿州西北”……“今为相城乡”;其四,“袲亭,在宿州西”“沛国相县西南有古袲亭”。(影印资料:(清)吴坤修等《光绪重修安徽通志》)清代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对“沛国”具体管辖范围的具体陈述是“沛国,汉置,统县九,……相、沛(汉高祖所起处)、丰、竺邑、符离、杼秋、洨、虹、萧”。(影印资料:(清)毕沅《晋书地理志新补正》)相县在宿州西北、相乡故城在宿州西北、相城乡管辖的具体范围亦在宿州西北,隶属相县、相城乡的袲亭怎么又跑到宿州西了呢?原因除上述之外,与相互因袭有极大的关系。此外,清代相城乡管辖的具体范围在下文中还将述及。《嘉靖宿州志》亦多处涉相:其一,相山“州北九十里相城乡,山顶有显济王庙”;其二,“(西北)瞿沟”,“在相城乡”;其三,相城乡“在州治西北,管图十二”,“集八”,“……渠沟集……”;其四,相城“在州西北九十里,相山之下”,“宋共公尝徙都于此”,“汉沛郡治相”,“今为相城乡”,“相故城在符离县西北”。(《嘉靖宿州志》卷一、卷七)沛郡之相县或沛国之相县,在宿州北或西北,在相山之下,去城九十里;瞿沟作为沟,在相乡或相城乡,作为集镇亦在相乡或相城乡。《光绪宿州志》亦多处涉相:其一,凤阳府宿州“旧志乡七,系相城、闵孝、蕲县、孝义、闵子、涣阳、仁义也。今孝子合为一乡,凡六乡。”其二,“相乡在州西北,管图十二”,“渠沟集,至城八十五里”。其三,古地“查宿地最著者,曰相山、曰苻離、曰蕲、曰铚,而近于相者为袲、为厥城、为灵璧,……”其四,“相城于宿最古,城在州西北,相山下,即商之相土也。”其五,“今为相城乡,在州西北八十五里。”其六,“袲,古地。……袲,宋地,在沛国相县西南二里,有古袲亭,一名荦,或谓即今瞿沟,未详。”(《光绪宿州志》)袲,作为古地名属相、属相县、属相城乡,即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渠沟村。此外,《光绪宿州志》未再提及“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合唱与指挥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思修考试单选试题及答案
-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启秀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三校联考数学试题含解析
- 电商营销活动策划试题及答案
- 武山县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航空货运市场竞争格局2025年洞察与发展策略报告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汉语听说(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实验室安全知识与管理试题及答案
- 电商法律法规与合规性试题及答案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能源动力与轮机工程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hsk5-成语的主要内容
- 【浅谈温州万豪酒店餐饮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与措施(论文)11000字】
- 2022年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原理二》完整答案详解
- 形势与政策电气 个人答案
-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标准
- 国开电大《Java语言程序设计》形考任务三答案
- 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试题
- 装饰、装修施工方案
- 远盛水工重力坝辅助设计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 矿井瓦斯抽采
- 立法学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