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锣鼓进校园的调研报告_第1页
丝弦锣鼓进校园的调研报告_第2页
丝弦锣鼓进校园的调研报告_第3页
丝弦锣鼓进校园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弦锣鼓进校园的调研报告

在湖北省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我们可以听到壮丽的锣鼓声、明亮的倒塌声、明亮的丝绸声以及慢慢地飘的节奏和起伏。有时它像山,有时它像海,有时像雨。这是学校丝绸鼓团的声音。近几年,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积极挖掘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成立了丝弦锣鼓艺术团,既传承了民族文化,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带动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长梁民族小学开展“丝弦嘴唇进校园”的必要性建始县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居住着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有人口51万人。建始县是丝弦锣鼓的发源地,丝弦锣鼓在当地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朝嘉庆年间,昆曲艺人李世高流落到建始,他在土家族“薅草锣鼓”的基础上融入昆曲、唢呐的曲牌,后经数代民间艺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吸取民间曲调和戏曲音乐的营养,形成了由“干牌子”(土家族薅草锣鼓牌子)、“吹打牌子”(戏曲音乐)、“堂牌子”(唢呐曲牌)和“丝弦”(唢呐吹戏)几个部分组成的建始丝弦锣鼓。建始丝弦锣鼓被誉为“土家人的交响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雄浑的气势、明快的节奏,体现了土家族群众豪迈勇敢的民族精神,已经被确定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长梁民族小学所在的长梁乡及周边乡镇,丝弦锣鼓表演一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丝弦锣鼓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引起了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领导班子的极大兴趣。他们认为,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使民间艺术后继有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利于形成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民族学校的发展。学校干部和教师认真研讨后,决定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为了给“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打好基础,学校首先安排专人开展调查研究,查阅了有关丝弦锣鼓的大量史料,深入了解了丝弦锣鼓的发展历程。在调研中发现,丝弦锣鼓是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以口耳相传的方式在民间传承,演奏丝弦锣鼓的唢呐和胡琴都是由本地的艺人和工匠制作。丝弦锣鼓在当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文化品位高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有效载体。经过细致的调研和精心的准备,长梁民族小学制订了“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方案。这份详细的方案送到县、州、省教育和民族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案头后,获得了充分的肯定。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进校园”课题被破例吸纳为省级课题,获得了重视和支持。湖北省“民族文化进校园”课题组委派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深入学校,指导“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愿意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每年划拨一定的经费支持长梁民族小学的“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并在学校建立丝弦锣鼓传承基地。长梁民族小学丝弦嘴唇不只一个“模块”,而是学生自主组织艺术,互联互通学校在方案得到相关领导和专家充分认可后,便迅速启动“丝弦锣鼓进校园”工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和部分教师为成员的“丝弦锣鼓进校园”课题组。自此,“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在学校拉开了序幕。挑选合适的教师是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的关键。但这着实让校长刘诗林犯了难:学校没有精通丝弦锣鼓的教师,而社会上的业余爱好者对此又多是一知半解。学校曾经想聘请长梁县丝弦锣鼓传艺馆的艺人担任指导教师,但这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对学校来说难以承担。后来,学校得知在长梁乡龙潭小学任教的刘明俊老师精通丝弦锣鼓,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一般的民间艺人有很大区别,正好符合学校的需求。于是,学校迅速向中心学校提出申请,要求借调刘明俊老师到长梁民族小学工作,担任丝弦锣鼓的指导教师。中心学校对此大力支持,不久就将刘明俊老师借调到长梁民族小学任教,从而解决了师资问题。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还要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了解到,部分学生家长对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存在疑虑和误解:一是怕影响子女的学习,二是怕增加经济负担,三是怕子女学了丝弦锣鼓后“不务正业”。针对学生家长的疑虑,学校召开了专题家长会,介绍丝弦锣鼓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以及学习丝弦锣鼓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并作出承诺: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不收学生一分钱的费用,不影响学生正常上课。这样,消除了家长的疑虑,得到了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此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择优确定丝弦锣鼓艺术团的成员。丝弦锣鼓艺术团开展教学和演出活动,需要配备完善的乐器和设备。建始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给予学校大力支持,为学校的丝弦锣鼓艺术团购买了价值3万多元的设备和服装。学校出资上万元,购买了一批乐器,其中有二胡40把、京胡1把、中胡1把、唢呐2支、大鼓1面、钹2副、大中小锣各1面,还购买了1台电脑。学校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家长、学生和教师,他们纷纷自发捐献乐器。例如,学生郑桥的父亲专门将家里祖传的唢呐和二胡等乐器捐献给学校。一些学生还利用双休日,自发到麦田里寻找制作乐器所需的材料。经过充分的准备,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于2008年正式成立。艺术团在学校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丝弦锣鼓的教学和演出活动。为了确保丝弦锣鼓教学的质量,学校聘请了建始县“黄四姐艺术团”的专家为顾问,当地丝弦锣鼓的权威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艺术团以文世昌和袁希正编著的《建始丝弦锣鼓》为蓝本,以刘明俊老师用丝弦锣鼓曲牌编写的简谱作为教材,系统地教授有关知识。学校安排班主任和辅导教师具体负责丝弦锣鼓的教学工作,坚持每天下午放学后组织艺术团的学生训练一个半小时。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学校与家长协调,实行定时接送学生的制度。学校还拿出一定资金,对负责这项工作的教师给予补助。丝弦锣鼓艺术团的教师放弃了很多休息时间,任劳任怨,努力辅导学生。艺术团团长向梅秀家住在县城里,每天天不亮就赶到学校,天黑时才带着儿子回到家里。向梅秀在县城中学任教的丈夫对此也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向梅秀说:“尽管苦,尽管累,但只要我们每次的演出获得成功,心里就高兴了。”刘明俊老师全身心投入到丝弦锣鼓的教学工作中,就连吃饭时都要哼上几句。张继玉老师把辅导学生学习丝弦锣鼓作为自己最大的乐趣。她说:“看到自己辅导的学生会拉了,会唱了,就心满意足了。”艺术团的学生都很珍惜难得的机会,刻苦练习。学习二胡的学生胡芸芸十分刻苦,尽管手指在弦上来回划很疼,她仍然坚持练习。刘雅思、龚德涛等学生学习架子鼓格外起劲,每天回家把作业做完后,就按照老师所教的要领,有节奏地打起来,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练得满头大汗。学习唢呐的学生龙琦说,刚开始训练时,腮帮子要鼓得大大的,有点酸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已经完全适应。如今,他的唢呐吹奏得颇有水准。笔者欣赏了他的表演:他鼓着腮,眯着眼,摇头晃脑,似乎进入了忘我的境界。唢呐声时而低沉,时而欢快,时而缠绵……笔者静静聆听了半个多小时,看到他的嘴一刻都没有离开唢呐,越吹越有劲儿。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后,艺术团的学生不仅在丝弦锣鼓的演奏技艺上进步明显,而且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精神面貌也更加昂扬向上,呈现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良好趋势。学校教导主任付勇说:“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后,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了健康的兴趣爱好。”李雪艳老师告诉笔者,学生金摇艳以前学习成绩很一般,缺少自信心,自从参加丝弦锣鼓艺术团,学习二胡后,因演奏技艺突出,常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这让她很受鼓舞,增强了自信心。她把练习二胡的刻苦精神也用到学习之中,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张继玉老师对笔者说,学生龙威过去性格内向,从不在课堂上发言,参加丝弦锣鼓艺术团后,他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很快掌握了吹奏唢呐的技巧,表现出音乐天赋。参加丝弦锣鼓艺术团后,他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变得充满自信、乐于助人,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学习成绩也进步明显。目前,学校的丝弦锣鼓艺术团共培养了150多名有艺术特长的学生,他们个个会吹拉弹唱,已经成为丝弦锣鼓艺术传承的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的师生共同努力,演奏水平迅速提高,丝弦锣鼓的教学和演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渐入佳境,在建始县乃至恩施州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质量创新,不断提升,成为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开展“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湖北省、恩施州教育部门和民族宗教工作部门充分肯定了学校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开辟素质教育新途径的做法和经验。建始县委、县政府也对长梁民族小学给予高度评价,并委派学校丝弦锣鼓艺术团多次代表建始县参加文艺演出。2008年10月,学校丝弦锣鼓艺术团代表建始县参加首届中国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国际低空跳伞节文艺晚会。他们精彩的表演令观众如痴如醉,许多外国友人也伸出大拇指赞扬。2009年,学校丝弦锣鼓艺术团表演的器乐合奏《喜庆》在湖北省第八届黄鹤美育节上获得小学组录像评选一等奖。同年,艺术团参加建始县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晚会,获得一等奖。2008年,恩施州民族文化进校园研讨会和湖北省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研讨会先后在建始县举行,并且都在长梁民族小学召开了现场会。在这两次现场会上,长梁民族小学丝弦锣鼓艺术团进行了精彩的表演,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学生或击鼓,或拉二胡,或吹唢呐,将气势雄浑、节奏明快的丝弦锣鼓完美地展现在与会的领导和民族文化专家面前。恩施州副州长曹毅被艺术团的演奏深深吸引,说:“这是我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一个鲜活范例。”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文化教育处处长朱建昌主动上台与学生一同表演,他高兴地说:“我看到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希望。”建始县教育局局长甘应绪说:“这些精彩的表演过去只能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如今却走进了校园,实实在在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的确了不起呀。”在“丝弦锣鼓进校园”活动的带动下,长梁民族小学的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校自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丝弦锣鼓艺术节”,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不仅有丝弦锣鼓的表演,还有民族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艺术节上,无论是丝弦锣鼓表演,还是民族歌舞、诗朗诵,都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班级方阵赛歌、现场书画表演将艺术节推向高潮;押加、三人板鞋、旱船、竹马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令观众耳目一新……丝弦锣鼓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学生的智慧和风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邀前来参观艺术节的社会各界人士赞不绝口,他们说:“长梁民族小学发展得很快,办出了特色。”近年来,建始县长梁民族小学坚持走“德育立校、教研兴校、管理强校”之路,大力开展民族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