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106息县段公路生态景观设计_第1页
国道106息县段公路生态景观设计_第2页
国道106息县段公路生态景观设计_第3页
国道106息县段公路生态景观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道106息县段公路生态景观设计

益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上游。该县是一个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圈。全县总土地面积18.5万hm2,其中耕地9.5万hm2。1980年森林覆盖率4.75%。1989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绿色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化建设,到1994年顺利通过河南省初、高级高标准平原绿化验收,一举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植树造林“百佳县”,社会造林“示范县”。1打开绿色通道的基本信息1.1主要造林树种1986年息县选在土地宽广的彭店乡搞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试点,作为县里重点示范工程,设计的模式是:两边柏油路肩各植树2行,株行距2.0m×0.5m,选择意杨72品种;护路沟外侧各植树5行,株行距2m×3m,树种选择池杉。翌年我们在全县推广。到1989年底,全县国、省、县、乡四级公路全部完成了绿色通道建设任务,绿化长度810km,植树567万株。种植灌木2480万墩。通道以池杉为主栽树种,带状配置杨树和小叶女桢形成混交林。1.2通江渠沟、港、渠、沟绿化1989年在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打响了河、港、渠、沟绿色通道建设大会战,经过4个冬春的努力,到1993年全部完成了河、港、渠、沟的绿色通道的绿化任务。全县共绿化河、港、渠、沟223条,长1338km,植树1338万株,折合面积0.8万hm2。通道以池杉为主栽树种,块状配置意杨72、69形成混交林。1.3每边的通道设计截止2003年,息县在淮河主干74.5km两岸每边设计200~500m宽的绿色通道,植树268万株,折合面积0.16万hm2。通道的主栽树种是速生杨,品种以中林46、2025和2000系列。2绿色通道的主要模式2.1道路的绿色通道模式2.1.1林木树种带国道106息县段路肩内侧距柏油硬化路面1m,两边各栽植常绿灌木——小叶女桢球1行,株距0.5m,成活后修剪成为一条高0.8m、宽0.6m的绿篱带,四季常青;路肩外侧靠护路沟各栽植2行杨树,株行距2m×0.5m,主要起护路作用;护路沟外侧栽植5行池杉,株行距2m×3m,以形成乔、灌结合,针、阔结合的四季常青的绿色通道。2.1.2花池、花池、护路沟、绿花带省道息淮路息县县城至淮河桥8.8km示范路段,路肩距柏油硬化路面1m,按街道绿化模式修建花坛,花坛长度30m,宽1.6m,花坛四周用撒金柏沿边,花坛中心用国槐、广玉兰点缀,每池栽植9株,株距3m,国槐、广玉兰隔株交递栽植,株与株之间栽植一丛月季花,花池内空白地用红花草铺平;路肩外侧靠护路沟栽植2行小叶女桢,株行距0.3m×0.5m,修剪成1m高、1m宽的绿篱;护路沟外侧栽植5行杨树林带,株行距2m×4m,沿路走向为株距,横路走向为行距。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优美风景线。2.1.3造林树种的选择省道息寨线息县段,路肩距柏油路硬化路面1m,两边各栽植一行常绿灌木——小叶女桢,株距0.5m,成活后修剪成高0.8m、宽0.6m的绿篱带;路肩外侧靠护路沟设计栽植2行杨树,株行距2m×0.5m,品种欧美107;护路沟外侧栽植经济林带,树种选择的是石榴,品种是泰山红,株行距3m×4m,林带宽度则根据丘陵区地形、地貌,宜宽则宽,宜窄则窄。形成一条春季观花、夏季观果、秋季收获的风景线。2.1.4纯针叶林带模式乡乡道包东线1990年建设,设计路肩栽植2行池杉,株行距2m×1m,品字形配置;护路沟外侧栽植池杉5行,株行距2m×2m。2.2一条河流、港口、运河和运河的绿色通道2.2.1两岸防治林带型淮河主河道息县段,以河中心为线向两岸各延伸500m,保持行洪河道宽1000m,能顺利安全通过历史最高洪峰;洪峰线以外,两岸各设计200m宽的防护林带,坡滩段则因地形而定,宽度可放至500~1000m;一级支流两岸设计林带宽50~100m,植树16行以上;二级支流设计林带宽度30~40m,植树10行以上;三级支流设计林带宽度10~20m,植树6行以上,株行距2m×3m、2m×4m、2m×5m,顺河走向为行距。树种选择:淮河主河道栽植速生杨,以尽快发挥防护效益;一级支流以杨树为主栽树种,分段配置刺槐、臭椿构成混交林;二、三级支流以池杉为主栽树种。2.2.2竹材的从正、自然港港是以蓄水排水为主的大型港沟,其深度与宽度仅次于河的二、三级支流,蓄不完的水直接流入水库或河中。全县共有自然港和人工港60余条,设计两岸林带各占地宽20~30m,栽树6行以上,株行距2m×3m,港埂内侧各栽池杉5行;外侧栽植杨树,形成条状混交林带。2.2.3一条通道和一条绿色通道据统计,全县共有小水沟120余条,长260km,水沟两岸各设计植树3~5行不等,株行距2m×2m,栽植树种主要是池杉纯林。2.2.4道路外侧各栽池杉全县沿河机电灌站地上放水主干渠16条,长87km,支渠68条,长233km,斗渠129条,长383km。设计主干渠两岸内侧各留埂宽5m,平整修成道路,可行车、走人,作为交通道路,发挥多重效益;道路外侧各栽池衫5行,株行距2m×3m;支渠两岸内侧各留埂宽3m,便于小型机动车和行人通行,发挥双重工效;道路外侧各栽池杉3行,株行距2m×2m;斗渠渠埂内侧各留埂宽1m,便于行人护渠,渠埂外侧各栽池杉1行,株距1.5m,三级渠道构成了错落有致的绿色长廊,充分发挥着保护农田的作用。3技术概念3.1田间地区改造息县地处淮河平原,属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也是河南省实现平原农田林网化县之一。全县四级公路,河、渠、港、沟密布成网,建设好公路、河、港、渠、沟的绿色通道,就构成了农田林网建设的主体框架,为全面实现农田林网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2整地整整性造成水土流失在营造绿色通道之前,路边及河、港、渠、沟埂是放牧的场所,牲畜踩踏破坏埂的完整性,有部分群众耕种到了路、河、港、渠、沟两岸埂段的边沿,造成了严重水土流失。绿色通道的建设,恢复了生态植被,构成了绿色屏障,起到了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干热风、提高农田温湿度、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使农民增加收入的作用。3.3交织成网的解决当人们驱车进入息县辖区地界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公路两边杨、杉带状混交、乔、灌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的公路林带蜿延前伸望不到尽头,河、港、渠、沟林带交织成网,形成纵横交错的一条条绿色通道。春季绿叶吐艳,整个大地生机昂然,万物复苏;夏季交织成网的绿色通道给大地扣上一道道绿色屏障,在澄黄翻滚的麦浪映衬下十分壮观;秋季绿叶变红,红叶变黄,金黄色的稻穗,烘托出一片江南水乡的美景。3.4公路通道1988~1992年全县共建设国道106息县段、省道罗淮路息县段,省道息正、息寨、息包路以及县至乡、乡至乡公路绿色通道36条,810km,植树567万株;建设河、港、渠、沟绿色通道223条,1338km,植树1338万株。绿色通道的建设,形成了绿色屏障,保护了环境,留住了绿,保住了水,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充分地发挥出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4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4.1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地处淮河平原,属中部经济落后地区,探索实现林业现代化,以绿色通道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林业的全面发展,以林业为龙头,促进加快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4.2当前我国林业发展正处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较变的时期。加大资金、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