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光卒年新考_第1页
李洪光卒年新考_第2页
李洪光卒年新考_第3页
李洪光卒年新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洪光卒年新考

根据李阳冰、范传正记载的李白出生年份和李华记载的李白去世年份,可以看出李白的年龄。然而,从曾巩到王琦,却对此提出了异议,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王琦的观点,在当今的学术界有着很强的权威性。然而,事实上他们所提出的依据没有一条是信实可靠的。要正确地确定李白的卒年,就需要有一种怀疑精神,怀疑王琦,怀疑《为宋中丞自荐表》的系年,回到李、范所记载的李白生年上面去,用它来给《为宋中丞自荐表》系年,从而回到原来的推论上去。一、有关范传正的记载李白的卒年本来很容易确定。“枕上授简,俾予为序”,有着可靠信息来源的李阳冰说:“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P1443)记载李白生于神龙元年(705)。李白仙逝约五十年后,作宣歙观察使的范传正访得李白的孙女,“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隋末多乱,一房被窜于碎叶……神龙初,潜还广汉……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P1462)同样有着可靠信息来源的范传正也记载李白生于神龙元年。直到清代的王琦,尽管他没有采用该说,但对李阳冰、范传正的记载仍有着本能般的信仰,他说:“阳冰《序》,乃太白在时所作,所述家世,必出于太白自言。传正《碑》,据太白之子所手疏,二文序述,无有异词,此其可信而无疑者也。”(P1572)又,与李白同时代的李华作《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云:“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P1459)合李白生年与享年推之,则李白卒于大历元年(766)。二、曾氏的三四三三、三对比和曾执之三三首先对这些信实度颇高的信息和结论提出异议的是曾巩。他在《李白集后序》中叙述道:“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至宿松,坐系浔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才可用。不报。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序可考者也。”(P1479)这段话中指出了三点关键信息:其一,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作于至德二载(间接表述),自言五十有七;其二,李白以病卒,年六十有四;其三,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这三点关键信息都与上一部分的信息和结论相抵牾。其中,第二、三两点矛盾很明显,李白享寿64岁与62岁相矛盾,李白卒于宝应元年与卒于大历元年相矛盾;第一点的矛盾也不难看出,以李白至德二载写《自荐表》时57岁顺推,无论按享寿62岁还是64岁计算,都不能推出李白卒于大历元年的结论。曾氏是历史上第一个考次李白作品先后、并据此考证李白生平的学者,所以,他的结论容易形成权威性。可是,这三点信息之间毕竟明显存在着矛盾。按曾氏的说法,李白卒于宝应元年,这一年64岁,上推到至德二载写《自荐表》时,李白是59岁,而非57岁。因此,这三点信息必有一点首先要被剔除。其中,第一点来自李白的《自荐表》,第三点来自李阳冰《草堂集序》(详下),似乎都很信实,只有第二点没有根据。于是王琦舍弃了李白享年64岁之说,仍持与李白同时代的李华的观点,即62岁;至于其它两点信息,他则完全沿用下来。从宝应元年逆推62年,得出李白生于长安元年(701)的结论。更令他坚信自己结论的是,他以李白作于至德二载的《为宋中丞自荐表》自言五十有七核验,与李白的生卒年合若符契。这样,王琦的观点就被当作最信实可靠的结论而沿用了下来。然而,这一观点与信实度极高的李阳冰、范传正的记载相矛盾,这就令王琦大伤脑筋,他说:“岂神龙之年号乃神功之讹,抑太白之生,在未家广汉之前欤?”(P1574)终于陷入了怀疑和否定自己对之有着本能信仰的材料的自相矛盾之中。这也正是后世学者在采用王琦之说的同时,感到深深不安的地方。应该说王氏在李华的62与曾巩的64之间选择李华之说,是更加客观一些。但是,他从曾氏那里所承继的李白卒于宝应元年之说,则是靠不住的。所谓李白卒于宝应元年,来源于对李阳冰《草堂集序》中“临当挂冠,公又疾亟。……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P1446)的误解,以为“疾亟”就是逝世,这一点时贤已经讲得很清楚,不再赘言。这样一来,曾巩所提出的三点关键信息,就只剩下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这一信息较为可靠。王氏经过对证据的权衡说:“自当以表为正,故订以长安元年为太白始生之岁。”(P1574)现在的学者归根到底就是依据此表确定李白的生卒年的。看来,对李阳冰、范传正、李华的记载造成最大障碍的就是这篇《为宋中丞自荐表》。那么,这一证据果真信实可靠吗?三、误读了表文“为宋中丞自认表”的作表《为宋中丞自荐表》云:“臣伏见前翰林供奉李白,年五十有七。”(P1217)这是一个内证,数字又明确,容不得否定。王琦说:“表作于至德二载丁酉,时年五十有七,合之长安元年为是。”(P1573)作表时是至德二载,李白57岁,当然出生在长安元年,卒于宝应元年。看似理所当然。然而,问题不是出在表文本身,恰恰是出在对表文的理解,出在对表文的编年上。实际上,这一系年是不可靠的。我认为,这一错误系年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其一,对李白与宋若思交往的诗文进行捆绑式编年。李白与宋若思交往的作品有二诗、二表、一文五篇,其中可明确断为至德二载作的是《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表云:“(陛下)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P1214)按:肃宗驻跸凤翔(即扶风)在至德二载二月,至当年九月二十八日长安光复。此表劝肃宗由凤翔移都金陵,只能作于至德二载的这段时间之内。于是学者们倾向于将李白与宋若思交往的作品全部编在本年。而实际上除了《请都金陵表》外,其它作品本身并不具有明确的编年依据,它们很可能作于不同的年份,甚至时间跨度颇长,对它们进行捆绑式编年是不客观的。其二,对表文内容的误读。表云:“属逆胡暴乱,避地庐山,遇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P1218)这其中所载的李白从璘下狱之事主要发生在至德二载,正史都有确凿的记载,所以学者们将此表的作年也断在该年。但是这一断法是有问题的,这明显是由对表文的误读造成的。表文比较明确地暗示,李白从璘之事发生后,曾经两次而不是一次下狱,先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宋若思推覆清雪。这件事在孟棨的《本事诗》中有所记载:“(李白)以永王招礼,累谪于夜郎。”(P15)魏颢《李翰林集序》也记载说:“(李白)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P1452)尤其是《新唐书》李白传记载较为详细:“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浔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浔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P5763)“累”、“屡”都表示李白犯事不止一次。李白的首次下狱,经过崔涣、郭子仪挽救,免诛,改判流夜郎,这事发生在至德二载。李白第二次下狱,挽救他的是宋若思。此时李白写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浔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以诗题得知李白再下浔阳狱,宋若思脱其囚。我们知道,第一次经崔涣、郭子仪挽救,是免诛改流,根本谈不到“脱囚”,所谓宋若思脱其囚,一定是就其第二次下狱而言的。至于这发生在哪一年,可别作研究。(近年、已有学者如舒大刚先生在做这方面的探讨)然而,在李白研究渊源方面具有权威性的曾巩误读了此表,将表文“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误解为“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若思验治白”,去掉了关键的表示数量意思的“前后”二字,结果将李白两次下狱混合为一次,并将之订于至德二载。后世学者基本沿用这一陈言,一错再错。当然,即使第二次下狱被脱囚的时间得以确定,也与此表写作的时间没有必然的同步性联系,作表可能远在二次脱囚之后。那么,《为宋中丞自荐表》究竟作于何时呢?我认为作于上元二年(761),是从神龙元年顺推57年得到的,理由就是李白作此表时已经57岁。这里,我将李白生在神龙元年作为确定卒年的理论原点。在它与《为宋中臣自荐表》之间,前者是外证,但来源可靠,而且是复证,提供了准确的时间坐标,明确记载李白出生于神龙元年;后者是内证,但却是孤证,而且没有提供准确的时间坐标,只知李白57岁,但不确定作表的时间。在这样的证据对比面前,我们应该持的立场无疑是以前者为理论原点,站在这个原点上去解释后者,为后者编年。我认为,在确定李白的卒年方面,早就不缺乏证据,缺乏的是观念的转变,人们一直抱着曾巩和王琦的这一成见,没有怀疑的意思。实际上,已有的证据就已经很客观明确了,已经具有很强的证明效力,只要拿出怀疑精神,眼前便显出一片柳暗花明。可见,证据固然重要,但观念有时更加重要。事实上,将此表订在上元二年与当时的实际情形也不抵牾。当时已经是李白从夜郎赦还的第三年,他很可能又见到了宋若思,写了这份自荐表,希望假宋之手,得一职位,发挥余热,实现人生的价值。也直到此时,宋若思才觉得具有了推荐李白的条件。在至德二载那个时候,永王反叛,不攘外先内讧,遭到了普遍谴责,李白也是千夫所指,大员们为李白免罪尚且顾不及,遑论向朝廷推荐他做官呢。现在,李白业已经过两次下狱,改诛为流,终被赦免,成了自由之身。肃宗对安史反叛之徒也已实行宽大处理,更何况从璘的李白呢?宋若思此时向朝廷推荐李白,是合情合理的。四、从顺推鼓励后的大历年份,在这一阶段的短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曾巩到王琦,对李白卒于大历元年的推论提出异议的证据,没有一个是信实可靠的。要确定李白的卒年,还得回归到最信实的材料上面去,以李白出生在神龙元年为出发点(人们对这一出发点的怀疑来自曾巩等人对卒年的错误确定,具体地说,主要来自对李阳冰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