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码显示器安装与调试实习报告1_第1页
译码显示器安装与调试实习报告1_第2页
译码显示器安装与调试实习报告1_第3页
译码显示器安装与调试实习报告1_第4页
译码显示器安装与调试实习报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译码显示电路安装与调试实习报告一、前言: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的学习,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10级小型水电站及电力网一班于2011年11月31日在丁祥老师的指导下,在学院电子实训室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译码显示器的安装与调试实习。二、实习目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初步安装、焊接、检查、调整、测试电路的技能,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实习时间:2011年11月29日——2011年12月3日四、实习地点:2栋305室电子实训室五、实习内容1、实习电路。实习电路见附页所示。2、工作原理。见如图所示的译码显示电路,所示电路为译码显示电原理图。如图所示,T1为变压器,吧220v的交流电压转换为我们所需要的电压等级。(15-18V)VD1-VD4即是整流电路,其中C1-C4作为保护用的电容器,C5是滤波电容,把脉动的直流电转换为平滑的直流电,然后通过稳压电路提供实验所需电压等级的稳定电压。NE555及其附属电路产生CP计数脉冲,74LS90及其附属电路时10进制计数器,其计数NE555送来的脉冲,CD4511是译码显示器。电路的功能即是0-9十个数字的循环显示电路。3、实验元件:类别规格数量类别规格数量整流桥5A12207发光(红)¢51可变电阻1K2稳压二极管3.6/1W1电容1035三极管BU4061104380503470uF1集成电路NE55514700uF/50174LS90110uF1CD45111变压器9V/20W1数码管7-SEG1电路板16CM*13CM1电阻4702接插件26801集成电路插座16脚211保险管\座2A11K1电烙铁25W110K1电源线¢1.0147K2按钮34\7K3小计3、PCB图设计原理:a、放置变压器b、设计电源开关电流回路c、设计输出整流器电流回路d、连接到交流电源电路的控制电路设计输入电流源回路和输入滤波器设计输出负载回路和输出滤波器根据电路的功能单元,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时,要符合以下原则:(1)首先要考虑PCB尺寸大小。PCB尺寸过大时,印制线条长,阻抗增加,抗噪声能力下降,成本也增加;过小则散热不好,且邻近线条易受干扰。电路板的最佳形状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位于电路板边缘的元器件,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2)放置器件时要考虑以后的焊接,不要太密集。(3)以每个功能电路的核心元件为中心,围绕它来进行布局。元器件应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元器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4)在高频下工作的电路,要考虑元器件之间的分布参数。一般电路应尽可能使元器件平行排列。这样,不但美观,而且装焊容易,易于批量生产。(5)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6)布局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布线的布通率,移动器件时注意飞线的连接,把有连线关系的器件放在一起。(7)尽可能地减小环路面积,以抑制开关电源的辐射干扰。(8)完成同一功能的电路,应尽量靠近放置,并调整各元器件以保证连线最为简洁;同时,调整各功能块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间的连线最简洁;(9)对于质量大的元器件应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发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应考虑热对流措施;(10)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需要特别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时,一定要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所占面积和高度)、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生产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时,应该在保证上面原则能够体现的前提下,适当修改器件的摆放,使之整齐美观,如同样的器件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不能摆得“错落有致”。4、操作过程:(1)元件识别:色环电阻:可以直接用万用表检测色环电阻的好坏和性能。也可以采用色标法,小功率电阻器使用最广泛的就是色标法,直接用背景的颜色来区别电阻器的种类。浅色表示碳膜电阻,用红色表示金属氧化膜电阻,深绿色表示线性电阻。一般用色环表示电阻器的数值和精确度。普通的电阻器大多用四环表示其阻值和允许偏差,第一二环表示有效数字,第三环表示倍率,第四环表示精度。精密的电阻器用五环表示,第一二三环表示其数值,第四环表示其倍率,第五环表示精度。二极管:二极管的检测,普通的二极管是一个PN结构的半导体元件,具有单项导电性,则可以用万用表检测其正反属性和电阻值,可以判断出二极管的电极,而且还可以检测出二极管是否已经损坏。具体方法如下:用万用表的两只笔接触二极管的两端,若是测得二极管的正反向的电阻值都接近与0或者都很小,那么说明该二极管已经被损坏。若是测得二极管的正反电阻值为无穷大,那么该二极管内部开路三极管的检测:将万用表调至R*1K档先用红笔放在三级管的其中一个脚上,然后用黑笔去触碰三极管的另外两只脚,如果两只全通,那么说明红笔所放的那只脚就是三极管的基级,如果不是,则用上述方法那红笔放在另外两只脚的其中一只上面,用黑笔去触碰另外两只脚。如果还不是,则再次换脚检测。如果还没有找到三极管的基级。那么把黑笔代替红笔的位置,重复上述的动作,这样最多12次就可以找到三极管的基级。当用万用表调至R*1K档时,这时黑笔代表的是电源的正极,如果黑笔与三极管的基级可以导通的话,那么三极管为P型材料。则三极管为PNP型的,则三极管是PNP型连接。如果红笔与三极管可以导通的时候,则说明三极管为N型材质,那么三极管为NPN型,则三极管为NPN型连接(2)电烙铁的使用方法:(a)使用之前应检查电源电压与电烙铁上的额定电压是否相符,一般为220V,检查电源和接地线接头是否接错。(b)新烙铁在使用前应先用砂纸把烙铁头打磨干净,然后在焊接时和松香一起在烙铁头上沾上一层锡(称为搪锡)。(c)电烙铁不能在易爆场所或腐蚀性气体中使用。(d)使用外热式电烙铁还要经常将铜头取下,清除氧化层,以免日久造成铜头烧死。(e)电烙铁通电后不能敲击,以免缩短使用寿命。(f)电烙铁使用完毕,应拔下插头,待冷却后放置干燥处。(3)焊接方法最常用的焊接方法叫点锡焊接法,具体步骤如下:(a)把待焊元件的引脚插入印制电路板的焊接位置,并调整好元件的高度。(b)右手握住电烙铁,将烙铁的刃口放在元件引线的焊接处。(c)左手捏着焊锡丝,用它的一端去接触烙铁头刃口与元件引线的接触点。焊锡适量(根据焊点大小)后,立即移开锡丝。(d)焊锡流满整个焊盘后,向右上45度方向移开烙铁。5、电路的调试:一般来说,可以把电源部分先装好,然后就上电检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如果在上电时您没有太大的把握(即使有很大的把握,也建议您加上一个保险丝,以防万一),可考虑使用的戴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先预设好过流保护电流,然后将稳压电电源的电压值慢慢往上调,并监测输入电流、输入电压以及输出电压。如果往上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流保护等问题,且输出电压也达到了正常,则说明电源部分OK。反之,则要断开电源,寻找故障点,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电源正常为止。接下来逐渐安装其它模块,每安装好一个模块,就上电测试一下,上电时也是按照上面的步骤,以避免因为设计错误或/和安装错误而导致过流而烧坏元件。四、实习心得为期一周的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从本次实习中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还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第一天老师在教室给我们讲解了本次实习的内容、目的和一些注意事项,并让我们课下完成PCB图的设计。在实际PCB图的时候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因为有许多元件的机构和大小的实际情况我不是很清楚,所以不知道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才是最合理。经过老师的讲解,最终明白了如何设计PCB图。第二天我就按照已经设计好的PCB图安装电路,当然改动了不少,也许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的不同吧。经过两天的焊接、连线和调试,终于在星期四下午完成了任务,并通过了老师的检查。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如色环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的检测、电烙铁的使用等技术,在整个实习过程中,对于我,最具挑战性的工艺就是元器件的焊接。焊接是金属加工的基本方法之一,看起来容易,实则不然。当我真正拿起电烙铁时,才意识到焊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经常会出现冷焊、虚焊、假焊以及连焊,焊点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同时我还认识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区别。作为一名大学生更不应该仅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应更多的把学所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的认识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是教学环节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从中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