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_第1页
GB 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_第2页
GB 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_第3页
GB 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_第4页
GB 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GB50432—2007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

Codefordesinofcokintechnolo

gg水印gy

人人文库

2007—10—25发布2008—05—01实施

统一书号

:·

158005897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定价元

:12.00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cokingtechnology

GB50432-2007

主编部门中国冶金建设协会

:水印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085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北京

水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

GB50432-2007

中国冶金建设协会主编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4)

邮政编码电话

(:100038:6390643363906381)

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

人人文库世界知识印刷厂印刷

毫米印张千字

850×11681/322.2554

年月第一版年月第一次印刷

2008220082

印数册

1—10100

统一书号

:1580058·971

定价元

:12.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

第745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炼焦工艺设计规范的公告

《》

现批准炼焦工艺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432—

自年月日起实施其中第水印

2007,200851。,5.4.1(3)、5.4.4(5)、

7.3.1、8.1.5、8.1.6、8.1.7、8.1.10、8.2.5、8.2.7、8.2.8、8.2.9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人人文库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号文关于印发

〔2005〕124《“2005

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

、()”》,

主编单位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深入进行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多年来

,,

炼焦工艺设计的经验吸取了近年来国内外炼焦工艺的新技术和

新成果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认真修改最后

,,、,

经审查定稿

。水印

本规范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原料

8,:,,,、

燃料的要求焦炉干熄焦烟尘治理电气与自动化

,,,,。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

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冶焦

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

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中冶

,,

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质量科技部地址辽宁省鞍山市胜利南路

(:

号邮编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27,:114002),。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

主编人人文库单位: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化工总厂

武钢集团焦化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于振东蔡承祐王明登马希博刘智平

张长青孙秉侠姜宁王满李刚

刘冰王亮陈本成王充牟卫国

·1·

方丽明张晓光陈宝信杨华刘承智

杨俊峰尹君贤凌丹武剑何平

马广泉

水印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

2(2)

基本规定…………………

3(4)

原料燃料的要求…………

4、(5)

装炉煤的质量要求………

4.1(5)

燃料的要求……………

4.2(5)

焦炉…………………

5(7)

炼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5.1水印(7)

焦炉炉体………………

5.2(8)

炼焦工艺布置……………

5.3(8)

炼焦工艺装备……………

5.4(9)

焦炉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5.5(13)

焦炉设备与建构筑物之间的安全距离…

5.6()(13)

干熄焦……………………

6(15)

干熄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6.1(15)

干熄焦砌体……………

6.2(15)

干熄焦工艺布置…………

6.3(16)

干熄焦工艺装备…………

6.4(17)

烟尘治理人人文库…………………

7(19)

装煤烟尘治理……………

7.1(19)

出焦烟尘治理……………

7.2(19)

干熄焦烟尘治理…………

7.3(20)

电气与自动化……………

8(21)

炼焦电气与自动化………

8.1(21)

·1·

干熄焦电气与自动化……

8.2(22)

本规范用词说明………………

(23)

附条文说明…………………

:(25)

水印

人人文库

·2·

1总则

1.0.1为在炼焦工艺设计中贯彻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

、、

策加强焦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科学管理合理确定炼焦企业的装备

,,

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确保炼焦行业可

,,、,

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

1.0.2本规范适用于炭化室高度及以上生产冶金焦的顶

4.3m、

装焦炉和捣固焦炉的工艺设计

1.0.3炼焦工艺设计应积极采用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

和节能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综合效益

、,。水印

1.0.4炼焦工艺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

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人人文库

·1·

2术语

2.0.1顶装焦炉

top-chargingcokeoven

装炉煤从炉顶装煤孔装入炭化室的焦炉

2.0.2捣固焦炉

stamp-chargingcokeoven

装炉煤用捣固机捣成煤饼煤饼从焦炉机侧送入炭化室的焦

2.0.3装炉煤

coalcharge

将不同牌号的炼焦原料煤经过配合粉碎和混合供焦炉炼焦

的煤

。水印

2.0.4干熄焦

cokedryquenching

利用惰性气体冷却炽热焦炭的工艺

2.0.5装炉煤细度

finenessofcoalcharge

量度装炉煤粉碎程度的一种指标用粒级煤占全部

,0~3mm

煤的质量百分数表示

2.0.6煤气低发热值

lowcalorificvalueofgas

单位体积的煤气完全燃烧且燃烧产物中水呈汽态时所放出的

热量

2.0.7混合煤气

mixedgas

少量焦炉煤气掺入高炉煤气后形成的焦炉加热用低热值混合

燃气人人文库

2.0.8焦炉周转时间

grosscokingtime

焦炉操作中同一炭化室两次推焦或装煤的时间间隔

,()。

2.0.9装炉煤散密度

bulkdensityofcoalcharge

焦炉炭化室中单位容积装炉煤的质量

2.0.10煤饼密度

densityofcoalcake

·2·

单位体积煤饼的质量

2.0.11全焦产率

cokeyield

焦炉高温干馏生成的焦炭量干基与所用装炉煤量干基的

()()

质量百分比

2.0.12冶金焦率

metallurgicalcokeyield

粒度大于的焦炭占全焦的质量百分数

25mm。

2.0.13炼焦耗热量

heatconsumptionforcoking

将装炉煤炼成焦炭需要供给焦炉的热量

1kg。

2.0.14湿煤耗热量

heatconsumptionforwetcoal

将湿装炉煤炼成焦炭需要供给焦炉的热量

1kg。

2.0.15相当干煤耗热量

equivalentheatconsumptionfordry

coal

将以干煤为计算基准的湿煤炼成焦炭需要供给焦炉的

1kg水印

热量

2.0.16炉墙极限侧负荷

ultimatesideloadofheatingwall

焦炉燃烧室砌体能抵抗侧向压力的最大值

2.0.17贫煤气

leangas

焦炉加热用发热值低的煤气如高炉煤气发生炉煤气以及混

,、

合煤气等

2.0.18焦炉机械

cokeovenmachinery

炼焦操作用专用机械的总称

2.0.19干熄炉高径比

ratiobetweenheightanddiameterof

C.D.Qchamber

干熄炉冷却室的当量高度与其内径的比值人人文库

·3·

3基本规定

3.0.1在进行炼焦工艺设计时应按本规范的要求落实原料燃

,、

料的数量质量和供应条件

、。

3.0.2焦炉的炉型和炉孔数应根据建设规模建设条件煤炭资

,、、

源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炼焦工艺的选择等综合确定

、。

水印

人人文库

·4·

4原料燃料的要求

41装炉煤的质量要求

.

4.1.1装炉煤的质量宜符合表的要求

4.1.1。

表4.1.1装炉煤的质量要求

指标

项目符号

顶装焦炉捣固焦炉

水分M

(%)t≤109~11

细度

(<3mm)(%)—76~80≥90

灰分A

d水印

(%)≤10≤10

硫分S

(%)t.d<0.9<0.9

挥发分V

(%)daf24~3130~33

粘结指数G

(%)58~8255~72

胶质层指数Y

(mm)14~2212~15

42燃料的要求

.

4.2.1加热用焦炉煤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低发热值Q3

:net≥16500kJ/m。

2质量指标33

:H2S≤300mg/m;NH3≤100mg/m;

萘人人文库3焦油3

≤500mg/m;≤50mg/m。

3压力稳定接点压力P

,≥3.5kPa。

4.2.2加热用混合煤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低发热值Q3

:net≥3980kJ/m。

2质量指标含尘量3温度湿法除尘

:<15mg/m;()<45℃。

3压力稳定接点压力P

,≥4.0kPa。

·5·

4焦炉煤气混入量不应超过

10%。

4.2.3加热用发生炉煤气应符合下列要求

1低发热值Q3

:net≥5020kJ/m。

2质量指标含尘量3含焦油量3

:<15mg/m;<20mg/m。

3压力稳定接点压力P

,≥4.0kPa。

水印

人人文库

·6·

5焦炉

51炼焦主要设计技术指标

.

5.1.1计算焦炉设计能力的主要指标宜符合表的要求

5.1.1。

表5.1.1计算焦炉设计能力的主要指标

序号项目名称指标备注

年工作日

1(d)365—

炭化室平均宽度

530mm22—

炭化室高度

炭化室平均宽度

500mm21—

焦顶装≥6m

炉炭化室平均宽度

周焦炉450mm水印19—

转炭化室高度大炭化室平均宽度

时于等于小500mm20.5—

2,

间于4.3m炭化室平均宽度

6m450mm18—

(炭化室平均宽度煤饼宽度

h554mm,

)捣固25—

焦炉500mm炭化室平均宽度煤饼宽度

500mm,

22.5—

450mm

焦炉紧张操作系数

3≤1.07—

装炉煤散密度以干煤计顶装焦炉3

(,)(t/m)0.73~0.76—

4

煤饼密度以干煤计捣固焦炉3

(,)(t/m)0.95~1.03—

全焦产率顶装焦炉

对干煤含74~79

(,其准

5焦粉捣固焦炉

)(%)71~75确值

初步计算焦炉冶金焦产量用应按

冶人人文库金焦率(%)86

配煤

对干全焦采用湿法熄焦

炼焦

6()计算焦处理能力用91.5

(%)采用干熄焦试验

90确定

初步计算产量用焦炉煤气产率对干煤热值

(,

733300~360

17900kJ/m)(m/t)

炉组检修时间

8(h/d)2~3—

5.1.2焦炉的热工指标应符合表的规定

5.1.2。

·7·

表5.1.2焦炉的热工指标(kJ/kg)

指标

指标名称湿煤耗相当干煤

热量耗热量

计算生产焦炉煤气加热

按设计周转时间22502419

,消耗定额用混合煤气加热

含水分的每公斤25502742

顶装焦7%炉煤的炼焦

计算焦炉焦炉煤气加热

耗热量23902570

加热系统用混合煤气加热

26452844

煤料水分以为基准每增减焦炉煤气加热

,2958

时相应的耗热量增减量7%

,贫煤气加热

1%3367

52焦炉炉体

.

5.2.1焦炉宜采用双联火道废气循环焦炉煤气下喷贫煤气和

、、水印、

空气侧入的复热式焦炉炉体对贫煤气和空气侧入的焦炉可采

。,

用蓄热室不分格或分格下调两种结构

5.2.2焦炉炉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其炉墙极限侧负荷应符合下

列规定

1炭化室高度小于的顶装焦炉不应小于

7m8.0kPa。

2炭化室高度及以上的顶装焦炉不应小于

7m9.0kPa。

3捣固焦炉不应小于

9.5kPa。

5.2.3焦炉炉体应采取节能措施其热工效率应大于

,70%。

5.2.4焦炉设计服务年限不应低于年

25。

53炼焦工艺布置

人人文库.

5.3.1焦炉工艺布置应根据选定的焦炉炉型炉孔组成和焦炉机

械的配置确定

5.3.2焦炉炉组纵轴线宜与当地常年最大频率风向夹角最小

5.3.3一个炉组宜由两座焦炉组成

5.3.4建设规模较大且总图布置允许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炉组应

·8·

布置在同一条中心线上且两炉组间宜设置大间台

,。

5.3.5一个炉组的两座焦炉之间应设置一座煤塔煤塔的有效

贮量应满足两座焦炉连续生产的用量煤塔应采用双曲

8~16h。

线斗嘴

5.3.6捣固焦炉的煤塔应布置在焦炉机侧

5.3.7顶装焦炉的煤塔与焦炉之间应设置炉间台

5.3.8焦炉炉组两端应设置炉端台

5.3.9焦炉机焦两侧应设置操作台

、。

5.3.10湿熄焦系统应布置在炉组的端台外熄焦塔中心线与炉

端炭化室中心线间的距离应大于并应满足焦侧操作台布置

40m,

的需要

5.3.11湿熄焦系统和干熄焦系统宜分别布置在炉组的两端

5.3.12电机车熄焦车或焦罐车应设置备品存放及修理设施

、水印。

5.3.13焦炉烟囱可布置在焦炉机侧焦侧或炉端台外

、。

5.3.14焦台每个停车位应保证存放一炉焦炭其晾焦时间不应

少于

30min。

5.3.15确定焦炉基础顶板标高时应保证焦炉地下室通风良好

,。

54炼焦工艺装备

.

5.4.1集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升管盖桥管与水封阀承插处应采用水封结构

、。

2集气管的直径和吸气管的数量应保证集气管内压差不大

20Pa。

集气管必须设置荒煤气放散管人人文库放散管的排出口应设置自

3,

动点火装置。

4当采用高压氨水喷射实现消烟装煤时高压氨水泵应设置

变频调速系统

5吸气弯管应设置手动调节翻板及自动调节翻板

6上升管外壁应采取隔热措施

·9·

7集气管应设置氨水清扫装置

8集气管应设置蒸汽或氮气吹扫充压设施

、。

9应设置停氨水时补充事故用水的设施

5.4.2加热交换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加热煤气管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加热煤气管道的组成应根据焦炉加热用煤气的种类煤

1)、

气的热值炉体结构以及焦炉加热对煤气热值的要求等

确定

加热煤气管道应设置煤气放散装置冷凝液排放装置以

2)、

及送往每个燃烧室和立火道的加热煤气流量调节装置

加热焦炉用的焦炉煤气应经预热器预热预热温度不宜

3),

低于

45℃;

地下室煤气管道末端所设自动放散装置的放散管应高出

4)水印

集气管操作走台

4m。

2废气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交换开闭器应具有足够的进空气和排废气的流通断面

1),

吸力调节应灵敏方便

、;

焦炉的分烟道上应设置吸力自动调节翻板总烟道上应

2),

设置手动调节翻板和排水设施

3交换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采用液压交换机液压交换机宜设置停电用蓄能设施

1),;

焦炉煤气换向应采用交换旋塞贫煤气换向可采用煤气

2);

砣或交换旋塞

人人文库。

5.4.3护炉设备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炉柱施加给焦炉砌体的保护性压力应根据焦炉砌体的结

构参数确定

2焦炉的炉柱宜采用型钢

H。

3焦炉应设置纵横拉条并应在拉条端部设置压缩弹簧

,。

4焦炉的炉门宜采用弹簧门栓弹性刀边悬挂式空冷炉门

、、。

·01·

5焦炉应采用大保护板

5.4.4湿熄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湿法熄焦宜采用新型湿法熄焦

2熄焦塔顶应设置高效捕尘装置

3粉焦沉淀池的尺寸应能满足粉焦完全沉降和焦粉收集机

械作业的要求

4收集粉焦沉淀池内的粉焦可采用电动抓斗起重机或刮板

式焦粉收集机械应设置存放或修理粉焦收集机械的设施

。。

5粉焦沉淀池内的熄焦废水应闭路循环使用,不得外排。

6处理后的酚氰废水可用于熄焦补充水其水质应达到下列

要求

值氨氮石油类

pH6~9;CODCr≤150mg/l;≤25mg/l;

挥发酚氰化物

≤10mg/l;≤0.5mg/l;≤0.5mg/l水印。

7粉焦沉淀池应设置液位控制装置

5.4.5焦炉机械的装备水平及配置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焦炉机械操作宜实现一次对位作业

2推焦机和拦焦机应设置炉门炉框清扫装置及头尾焦回收

装置装煤车应设置机械化启闭装煤孔盖装置装煤车宜设置炉顶

;,

清扫装置

3焦炉机械的各单元操作应实现程序控制

4推焦机宜设置事故停电时退回推焦杆平煤杆的动力装

5推焦机拦焦机和熄焦车之间应设置可靠的联锁装置电

、。

机车应设置能控制推焦杆开始推焦以及事故状态时停止推焦的联人人文库

锁装置

6机焦侧焦炉机械的司机室应设置可双向联络并抗干扰的

通讯设施

7焦炉机械的司机室应设置空调装置和工业电视监视系统

8焦炉机械中各移动车辆的配置数量含备品车辆应满足

(),

·11·

炉组的生产操作和检修的要求典型顶装焦炉炉组的焦炉机械配

备宜符合表的规定典型捣固焦炉炉组的焦炉机械配备

5.4.5-1;

宜符合表的规定

5.4.5-2。

表5.4.5-1典型顶装焦炉炉组的焦炉机械配备(台)

炭化室高度及炉孔数6.98m6.98m6.0m6.0m

4.3m

4×50~2×50~4×50~2×50~

2×72

操4×55备操2×55备操4×55备操2×55备操备

焦炉机械名称及配备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装煤车

2111211120

推焦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