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金文学大盛的背景与意义_第1页
辽、金文学大盛的背景与意义_第2页
辽、金文学大盛的背景与意义_第3页
辽、金文学大盛的背景与意义_第4页
辽、金文学大盛的背景与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金文学大盛的背景与意义

中国历史上的辽金元三代是契丹、女真和蒙古上层贵族主导国家权力的时期。辽、金王朝统治区域是在我国的北方,蒙古王朝开始也建立于北方,后来又把统治范围扩展到南方,统一了全国。“辽”作为国号起始于辽太宗耶律德光,那是在公元947年(相当于五代汉高祖天福12年),但早在30年前,即公元916年(相当于五代梁末帝贞明20年),当时作为契丹部落盟主的耶律阿保机,就已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采用皇帝称号,建立年号,实行皇帝世袭制,原有的选举可汗制被摒弃,虽然尚称契丹,但实际上已是辽王朝的前身,所以后世史家也总以辽太祖阿保机为辽朝的奠基人。自太祖阿保机建契丹国至天祚帝耶律延禧于保大5年(1125年)被金兵俘虏,计有209年。自太宗德光于公元947年灭晋,称国号为大辽后,圣宗隆绪一度又改回国号称大契丹,道宗洪基复号大辽。虽称谓几经变化,但在习惯上都称为辽朝。天祚帝保大4年(1124年),辽朝面临覆灭之际,皇族耶律大石率部西行,重建辽朝,史称西辽。西辽存在的时间史家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末主耶律直鲁古天禧34年(1211年),蒙古乃蛮部的屈出律篡夺皇位,西辽即亡。但屈出律沿袭辽朝制度,仍称辽国,历经7年,直到公元1218年,在强大的蒙古成吉思汗军队攻击下,终于灭亡,前后共计94年。《辽史》的编纂者把西辽之亡称为“辽绝”,那么辽朝前后共计经过了302年的时间历程。耶律阿保机立国未久,即立孔庙,还亲监祭祀。耶律德光灭晋入汴梁,穿上汉族皇帝服装,取图书、礼器而北,又以中朝文臣冯道、和凝和李澣等从行。圣宗耶律隆绪以后,实行科举考试,刻印颁行《五经》和《史记》等汉文典籍,汉文化影响更趋广泛深入。辽代使用的文字有两种,即汉文和契丹文,后者又分大、小文字。从已知文献推测,当时文学著作当以汉字最为通行。辽代文献大量散佚,元人编纂《辽史》,已苦于文献不足,《文学列传》记载都较简略,传序中说:“而典章文物,视古犹阙。”至于辽代诗文的汇集,迟至清代方见规模,周春汇编的《辽诗话》、王仁俊所辑《辽文萃》和缪荃孙所辑《辽文存》,还有陈衍汇编的《辽诗纪事》等。今人陈述汇编《全辽文》、阎凤梧主编《金辽全文》和《全辽金诗》更趋完备。《全辽金文》共收辽代228位作者的810篇各类文章,它们的文貌体格与五代、宋文悉同,其中虽有文笔高低之别,但酣畅、流丽,不若今存辽诗那样粗粝。较之辽文,辽诗散佚更多。据文献记载,萧柳有诗文集《岁寒集》,诗作千篇,至今不见一篇留传。由中原入辽的李澣曾任翰林学士,有《丁年集》,人称“富于文学,方今少有伦比”,但其诗歌作品亦遗失殆尽。今人阎凤梧、康金声主编《全辽金诗》收录辽诗实不足百篇(偈语不计)。如果据今存辽诗论辽诗,寺公大师《醉义歌》诗艺成熟,但原作为契丹文,今存只有汉译,当有译者耶律楚材的润色。耶律弘基和萧观音的诗作虽可称今存辽诗佳作,早期的耶律倍与赵延寿留存诗歌也获后人称道,但与辽诗整体实际面貌当有很大差距。同辽朝相比,金朝历时较短,只有一百多年,但留存文献相对较多,能从中览视其文学特点。公元1115年,即辽天祚帝天庆5年,原曾接受辽朝授予节度使称号的女真完颜部联盟长(实为女真各部联盟长)阿骨打,立国称帝,即皇帝位,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金王朝曾经称霸北方,先后灭掉辽朝和北宋,后在蒙古军队压迫下,国势日衰,其间还经历了政权南迁,前后历时119年,最终被蒙古所灭。金人诗文集,自元代中叶流传已少,在很大程度上,金人诗歌得元好问所编《中州集》以传。清人郭元釪为《中州集》作增补,卷数从10卷增至74卷,作者从251人增至358人,诗篇从2060首增至5544首。书成进呈,由康熙帝作序刊行,书的全名是《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世称《全金诗》。今人薛瑞兆新纂《全金诗》和上述《全辽金诗》,又从《道藏》和《永乐大典》等文献中录出大量金诗。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金诗数量难有一致认同的统计,但在一万首以上,当无疑义。金代文章汇辑成集,自清代始趋大备,张金吾所编的《金文最》是较完备的金文总集,庄仲方编的《金文雅》诗文并录,但以录文为主。今人编《全辽金文》,收录金代558位作者各类文章2546篇,较之《金文最》,多有增补。金代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金初(金世宗大定以前),这一时期文坛的构成与特点,上述《金文雅》的编者庄仲方有“借才异代”说,他在序文中说:“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而言始文;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后先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其实在金太祖建国后第四年,即天辅3年(1119年),已颁行女真字,太祖之孙合剌(即金熙宗)自幼随学习汉文化,又造新文字,笔画简省,称女真小字,但汉字同样也是官方的通用文字。熙宗还进行一系列改革,韩企先、和宇文虚中等人都参与谋议。庄仲方把那些由辽入金和由宋入金的文士在金初文坛的作用与意义,说成是“借才异代”,实际上道出了这些文士在金代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基本上符合历史实际的,所以当今学人即使不再沿用这一名称,却大都接受这一名称的涵义,用来作为金代文学分期的重要根据,并认同为第一期文学的主要特征。第二时期自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到金室南迁(1214年)。对这个时期文坛的构成与特点,元好问有“国朝文派”之说(《中州集》卷一),元好问所撰的蔡珪小传中说:“国初文士如宇文太学、蔡丞相、吴深州之等,不可不谓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故断自正甫为正传之宗,党竹溪次之,礼部闲闲公又次之。自萧户部真卿倡此论,天下迄今无异议云。”(《中州集》卷一)所谓“之等”,或是“比等”之意,按照“创业垂统”的传统习惯,元好问这番话实际涉及的是金代文统始于何时何人的问题。金代早期的诗家文人都来自北宋,所以元好问文中说宇文虚中(即宇文太学)、蔡松年(即蔡丞相)、吴激(即吴深州)等人“皆宋儒”。至于蔡珪(字正甫),他虽是蔡松年之子,但却是在金朝成长起来的文士,也就是所谓“正传之宗”,是名正言顺的金朝文人,才是文统之始,文统之宗。元好问说明这个“正传之宗”说的始倡者是萧贡(字真卿),萧贡在金世宗大定年间即已出仕,经历了金室南渡,于金亡前12年去世。第二时期的始初为世宗大定年间(1161年—1189年)和章宗明昌、承安年间(1190年—1200年),这本也是金代文士们最值得骄傲的时代。如党怀英说过,大定间“旷然欲以文治太平”(《重建郓国夫人殿碑》),元好问则说章宗明昌、承安间“文治已极”(《通玄大师李君墓碑》)。元代初年,王磐甚至在《大定治绩序》中说大定时代“有周成康、汉文景之风”。按诸史实,这时确实是金代文坛的繁盛时期,代表性人物当数蔡珪和党怀英,他们都是诗文兼擅的作家。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还有赵沨、尹拓、王寂、刘迎、王庭筠和周昂等,其中二王诗文并擅,赵、尹、周则主要以诗歌见长。王寂、刘迎和王庭筠等的诗歌路数大抵宗宋,与当时推崇宋诗的风气趋于一致,尹拓则不同,他是开宗唐先声的人物之一。金代诗人推崇宋诗,主要是推崇苏轼和黄庭坚。王庭筠就是以继承苏、黄传统为己任的人物,他诗作崇尚险工,尤尊黄庭坚,为此还菲薄白居易的诗艺。时人几乎把他看作是金代的黄庭坚,但同时的周昂却说黄庭坚诗歌“偏仄”,并且还把论诗标榜杜甫的黄庭坚说成“然于少陵初无关涉”。周昂是崇杜学杜的,史舜元却又说周昂是“由山谷而入”来学杜的(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凡此种种,从不同角度说明了一个事实:金代诗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尊奉宋诗,尤其尊奉苏、黄。像尹拓和周昂那样呼唤唐韵的声音是微弱的,真正的转折要到金室南渡之际,由赵秉文来完成。大定、明昌之际进入政坛,一生历仕五朝的赵秉文是在金代文坛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金史》本传中称他是“金士巨擘,其文墨论议以及政事皆有足传”。他是王庭筠的学生,早年继承其师衣钵,主宗宋诗,崇拜苏轼,所以元人说他“崇尚眉山之体”,乃至把他说成“金源一代一坡仙”。但他后来发生变化,在坚持文宗欧、苏的同时,于诗歌方面转而提倡学唐,这时正逢金室南渡之际,到了南渡以后,诗界学唐之风就越发盛行了。第三时期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是诗坛宗唐之风大盛;二是出现了元好问、王若虚两位重要作家,他们是金代文学的殿军,也是金代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金朝南渡后诗风有变,元初的北方诗家大抵持这种看法,如王恽在《西岩赵君文集序》中说:“金自南渡后,诗学为盛,其格律精严,辞语清壮,度越前宋,直以唐人为指归。”其实,南渡后的金诗诗坛,依然有宗苏、黄的现象,李纯甫和他的弟子雷渊就是推崇黄庭坚,维护南渡前王庭筠这一诗歌传承系统的人物。只是当时赵秉文的影响远远超过李纯甫,追随赵氏的诗家有麻九畴(字知几)和李汾(字长源)等,麻九畴的律诗言近旨远,足有唐风。李汾的七言也直逼唐韵,他与元好问同里,元好问曾引其为知己之一。元好问是赵秉文最欣赏的学生,他最终完成南渡后金诗风气的转变。王若虚则受其舅父(也是老师)周昂的影响,论诗宗唐宗杜甫,他在金亡后撰著的《滹南遗老集》中斥黄庭坚假学杜,并斥其诗“穿凿”和“太好异”。元好问则在金亡后所写的《自题〈中州集〉后》诗中宣称:“北人不拾江西唾。”这个名句最终宣告了金诗从一开始就沿袭着宋诗风韵的这一历史格局在金亡之前20年的结束,而非否定南渡以前“诗人多学坡、谷”这个历史事实。王若虚的《滹南遗老集》于学问艺文诸方面多有卓见,清代四库馆臣对之评价极高:“然金、元之间学有根柢者,实无人出若虚右。”(《四库全书总目》)实际上,元好问在《中州集》王若虚小传中早就把王若虚尊为金源一代的大学问家。在金朝覆灭之际,出现了一位王若虚,可说是金源文坛学界之幸。但就文学声名和实际影响来说,元好问却又远远超过王若虚,作为一位诗人,元好问在言论上宗唐,在实际上却是参会唐宋名家,卓有成就,自是金代第一诗人,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家之一。作为一位文化名人与文坛领袖,他对元初(蒙古国时期)的北方文化也有巨大影响。前文所说宗唐、宗宋,主要就诗歌而言。在散文领域,也有相异见解,出现了宗唐文和宗宋文的不同倾向。前文说到赵秉文主张诗追唐,文宗宋,但李纯甫却欣赏韩愈文的刚古之气,并由此主张直追先秦的雄奇简古文风。他的弟子雷希颜追随老师的主张,还有宋飞卿、李经和王青雄等人先后附和,时人谓之“一扫辽宋馀习”。关于散文方面争论的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雷希颜和王若虚论文的对立,王若虚认为“散文至宋人始是真文字,诗则反是矣”(《滹南遗老集》)。表明他与赵秉文一样,诗宗唐,文宗宋,他又特别推崇苏轼,尊之为“雄文大手”、“文中龙也”(《滹老遗老集》),这与赵秉文的尊苏也趋一致。而雷希颜则由宗韩愈而直追先秦,他与王若虚共同参与纂修《宣宗实录》时,常有争论,雷希颜甚至说:“请将吾二人所作令天下文士定其是非。”(《归潜志》)金代诗文领域的纷争直接影响到元代文坛,元代诗坛“举世”宗唐,散文领域则宗宋成风,这与金代文坛的风尚有着渊源关系。金人诗文集流传不多,是金代文学的不幸,而金代院本杂剧竟无一个完本传存,更属不幸。金院本即金杂剧,又称院本杂剧,据文献记载,它的体制同宋代官本杂剧基本一致。元末陶宗仪《辍耕录》记载金院本名目有700多种,今无一个整本流传,只能从寄附在元明杂剧剧本中的若干片断(如《降桑椹》中的“双斗医”和《花月神仙会》中的戏中戏《献香添寿》院本等)窥知一二。宋代出现的诸宫调,在金代继续有创作并流传,今存《刘知远诸宫调》和《西厢记诸宫调》,堪称珍贵。元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重要部分,它的起讫期并非就是元王朝的起讫时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8年(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但明初官修《元史》,把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06年)到元惠宗(即顺帝)退出中原(1368年)这个历史时期通称元朝。明清人研究元代文学,则大抵始于金亡、大蒙古国统一北方,讫于明王朝的建立,几乎约定俗成。元代文学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自宋代开始明显的新兴俗文学和传统雅文学的分裂局面继续发展;二是雅文学即传统的诗文领域内出现新变现象。作为俗文学的元杂剧的产生、完备和盛行,不仅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表演艺术奠定了基础,而且还在实际上争得了与传统的文学形式——诗词歌赋文相颉颃的地位。和元杂剧同时流行的散曲,其格式、体制和杂剧中的剧曲一样,它的出现较杂剧为早,金末已被文士们采用,到了元代,更加盛行,乃被看作是“新乐府”,又由于宫廷朝会大合乐时采用散曲,并且由翰苑人物撰词,皇帝嘉赏,散曲地位越发提高。这一情况与词的发生、发展情况相类似。杂剧和散曲统称元曲,由于它们是新兴文体,向来被看作元代文学基本成就的代表。唐诗、宋词、元曲三者并列之说,正是始于元代。杂剧这种戏剧样式的最初出现大致是在金末到元初,也就是13世纪初叶到中叶这个时期内,其间它经历了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阶段;杂剧体制的完备、成熟并开始兴盛起来是在蒙古王朝改称元王朝以后,也就是13世纪60年代以后。元人周德清编《中原音韵》,把杂剧中的唱词(剧曲)和散曲合称为“北乐府”,《自序》中说“北乐府”的完备始自关汉卿、白朴等作家,“其备则自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杨维桢《沈氏今乐府序》中说关汉卿、庾天锡(一作天福)是首先创作杂剧之人:“其于声文,缀于君臣、夫妇、仙释氏之典故,以警人视听,使痴儿女知有古今美恶成败之观惩,则出于关、庾氏传奇之变。”元末明初贾仲明为《录鬼簿》增补的吊关汉卿词中尊之为“杂剧班头”,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中说关汉卿“初为杂剧之始”,关汉卿无疑是使元杂剧形式最后定型的作家之一。《录鬼簿》的撰者是元人钟嗣成,这本目录著作的作者小传中也时有评论,今存多种版本,天一阁藏本著录作家152人(其中有散曲作家),作品450余种。贾仲明(一说无名氏)《录鬼簿续编》补充著录元明之际的作家51人(其中有散曲作家),作品150余种。到了明代中后期,杂剧剧本还保留很多,李开先说他藏有杂剧千余种,略晚于李开先的汤显祖收藏元剧也达千种。自那时以来,大量散佚,现在对元杂剧作家、作品作统计,各家说法相异。大致可统计为:姓名可考的元代作家的作品500种,元代无名氏作品50种,元明之际无名氏作品187种,共737种。至于今存作品,约计247种,只有“千种”的四分之一。元杂剧的内容异常丰富,创作名家纷起,优秀作品迭出,影响十分深远。上述杨维桢文中“关、庾氏”云云,意谓关汉卿、庾天锡是著名杂剧作家,上述周德清“关、郑、白、马”云云则是后世“元曲四大家”的最早依据。明人又提出“元曲六大家”之说,其中包括王实甫和乔吉。在诸多佳作中,关汉卿的《窦娥冤》和《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不仅堪称为一代名作,并且已成为国际闻名的作品,有各种译本流传。元杂剧的发展,约可分为前后两期,大致以元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历来认为,前期趋向鼎盛,后期渐见衰微。从名家名作大抵出现在前期这一现象看,这种看法当符实际。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元代散曲小令3800多首,套数478套,散曲作家约200余人。和杂剧一样,元散曲的创作也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正逢散曲从民间转到文人手中,走向全面繁荣。此时从事散曲创作的主要是杨果、卢挚等兼作诗文和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兼写杂剧的作家,专攻散曲的情况还不多见。作品的题材最初多写男女恋情,歌咏四季风光,带有刚从民歌俚曲脱胎出来的明显印记。卢挚、张养浩和冯子振诸人,以散曲写景怀古,扩大了散曲的表现内容,马致远的作品更以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大大地强化了散曲言志遣怀的功能。前期作品更多地带有民间文艺那种自然通俗的特点,以词法绳曲,不脱诗词窠臼的创作不占主流,如果说从卢挚、张养浩和冯子振等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散曲这种民间歌曲的写作技巧已经基本上被文士掌握,那么在关汉卿、白朴和马致远等兼写杂剧的作家的作品中显示的民间文艺通俗平易的特色和质朴自然的意趣,就更加明显了。元仁宗皇庆、延祐年间前后,散曲作家活动的中心逐渐南移至杭州。随着散曲创作的繁盛和发展,这一领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出现了张可久、贯云石、徐再思、杨朝英等一大批几乎专攻散曲的作家;二是散曲创作出现趋向诗词化的倾向。这时候散曲总集也纷纷出现,流传至今的有《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乐府新声》四种。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散曲创作兴盛、繁荣的实际情况。元诗数字目前尚难精确统计,估计在十万首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在元诗的发展过程中,宗唐得古(即古体宗汉魏两晋、近体宗唐)成为潮流和风气,其间经历了对前朝诗风的反思和扬弃,经历了南北复古诗风的影响和汇合,这是元诗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元诗的发展也可以仁宗延祐年间为界,分作前后两期,延祐以前宗唐得古诗风由兴起到旺盛,延祐以后宗唐得古潮流继续发展。前期诗人中成就显著的有耶律楚材、刘因、姚燧、方回和赵孟頫等。在很大程度上,后期的成就超过了前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出现了更多的名作家,除了时称“四大家”的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以外,还有杨维桢、萨都剌和张翥、王冕等;第二,在诗歌体貌上有“新变”,如“古乐府”、竹枝词等;第三,诗歌风格更趋多样,打破了宋人诗词在题材情调上判然有别的格局,出现了不少爱情诗和艳体诗。如果就局部而言,元代的作家中,有继续坚持江西诗派的创作之风的,也有主张兼学唐宋的,但就整体而言,宗唐得古成为支配有元一代诗坛的潮流,因此元末人有“举世宗唐”之说。元人学唐的结果,使元诗也像唐诗那样万木千花。到了元末,杨维桢和他的“铁崖派”,还有一批浙东诗人如陈樵、项诇和李序等,掀起一股学李贺之风。唐代刘禹锡仿民歌而写的竹枝词,在元末也大放异彩,竞写竹枝词成为一时风尚,或叫“西湖竹枝词”,或叫“海乡竹枝歌”,不一而足。元代的宗唐得古潮流主要针对的是宋诗的弊病,也是为了纠正宋代理学家鄙薄诗艺的偏颇,因此也就具有以复古为“新变”的性质,而不是消极意义上的复古。就元诗的题材而言,前期诗歌不乏关怀苍生、感叹禾忝的悲愤之辞,后期诗歌长于文词体貌的翻新,杨维桢的“古乐府”在体貌上有若干“变化”,延祐以后出现的竹枝词也呈现出一些新貌,更具有“风俗画”的特点,进一步丰富了文人诗的内容,而且一直影响到清末。总的来说,元诗宗唐的结果,给它带来了区别于宋诗的也有别于唐诗的若干特色,出现了一个相对繁荣的局面,使它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元词流传下来的有3700多首,作者200多人。上继宋、金传统,元词在词风上大致可分为两种倾向:宗苏(轼)、辛(弃疾)和宗周(邦彦)、姜(夔)。如果按照明人张诞始倡,后人相沿成习的分宋人词为“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两分法,也可以说元词大致存在这两种词派的余风。元代前期(包括蒙古王朝时期)的北方词人,直接继承着金代词坛的传统,大抵宗苏、辛,前期南方词人的主要特点是宗周、姜,这两种现象十分明显。延祐以后,尽管在词人的作品中还可看出风格、情调的相异,但针锋相对的词论上的对立和议论却趋向淡漠。更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了两种词风相互渗透的现象,而且渐趋明显。元代前期作家中以写词著称的有白朴、刘因、刘敏中、张之翰、袁易和陆文圭等,后期有张翥、萨都剌、虞集、许有壬、张野和周权等。张翥的词作最受后人称赞,虞集、萨都剌作词较少,但也有著名的佳作。上继繁荣的宋词,元词几乎一落千丈,近代词学家大抵认为,词到元代趋向衰落,直到清代,才出现“中兴”现象。元代散文的发展有两个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