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云县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位于云南省临沧市云县茂兰镇南部、晓街乡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0°12′07″~东经100°16′40″、北纬24°29′04″~北纬24°34′57″、海拔高程在1130m~1675m之间。本工程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组成及规模工程任务云县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安装容量121.757MWp,额定容量100MWac。工程概况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项目名称: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2.建设单位:华能澜沧江(云县)新能源有限公司3.建设地点:茂兰镇(忙卓村、牛圈箐村)和晓街乡(月牙村)附近。4.工程性质:新建5.占地面积:本项目占地面积为191.64hm2(2874.46亩)。本项目备案证(附件2)上面积为2600亩(1733.42hm2),备案时为规划用地范围,可研阶段在规划范围内进行了局部调整,本项目有部分地块为爱华光伏电站项目规划用地,因此,本项目实际用地范围比备案证上的大。6.工程规模:云县阿柱田光伏电站额定容量100MWac,安装容量121.757MWp,全部采用535Wp单晶硅双面组件,共建设43个方阵,其中7个2.5MWac的方阵,9个2MWac的方阵,15个3.15MWac,8个1.6MWac的方阵,1个1MWac的方阵和3个1.25MWac的方阵。整个电站共采用光伏组件227584块,采用196kW型组串式逆变器,最大输入路数16路。拟采用508个组串式逆变器。本并网光伏电站每个光伏子方阵经逆变升压后输出电压为35kV,在适当位置设置35kV电缆分接箱。每个光伏方阵电力经箱变升压至35kV后,通过35kV电缆分接箱并联至35kV集电线路,集电线路汇集电力后输送至220kV升压站。本工程拟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同时将附近爱华光伏项目及石门坎光伏项目接入该升压站后统一送出,主变规模为2×180MVA。暂定接入系统的初步方案为:新建1回220kV线路,将电力送至漫湾联变,新建线路长度约为39km,导线截面暂按2×240mm2考虑。送出最终接入系统方案将在下阶段设计中进一步研究,并服从于电网整体规划,接入工程不在本次评价范围。6.工程等级:本项目为大型光伏发电系统。光伏支架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建(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安全标准为:二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50年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7.工程总工期:总工期12个月8.工程总投资:57593万元9.工程特性:本工程特性详见表2-1。表2-1工程主要技术指标工程名称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组
设备价格元/W
1.85建设地点临沧市云县光伏组件支架(镀锌型钢Q355
)元/t9200设计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昆明院光伏组件支架(
锌型钢Q235B)元/t9100建设单位华能澜沧江(云县)新能源有限公司升压变电站万元/座5000装机规模MWp121.757主要工程量组件块227584组件容量Wp/块535支架个8128年平均上网电量万kW·h16079.41逆变器台508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hr1320.61箱式变电站台43工程总投资万元57593土石方开挖万m333.62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kWp4634土石方回填万m331.10上网电价元/kW·h0.3358建设用地面积永久用地hm22.30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5.62临时用地hm2189.34生产单位定员人15总工期月12工程组成工程主要由主体工程光伏阵列、逆变器、升压站、集电线路和公辅工程、环保工程组成。详细组成见表2-2。本项目升压站容量为220kV编制了辐射环境影响评价专章。表2-2阿柱田光伏电站工程组成表类别名称特征主体工程光伏阵列场址共布置43个光伏发电子方阵。光伏发电系统本项目推荐采用容量为535Wp的单晶硅光伏组件,采用固定倾角运行方式,光伏阵列面倾角采用22°,并网逆变器选择196kW组串式逆变器;本工程采用容量为535Wp光伏组件227584块,工程额定容量100MWac,安装容量121.757MWp。逆变器本工程逆变器容配比采用1.22,即每台196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16路光伏组串,直流侧容量为239.68kWp。升压站升压站位于牛圈箐村西北侧约120m处,场地相对较为平整,土建工程量较小。升压站生产区长136m,宽86m。35kV进线经35kV电缆引入,220kV线路向东北侧出线。主变为2×180MVA。集电线路本工程采用架空线路和直埋电缆相结合的方式,采用4回集电线路汇集电力送入升压站,1UL~4UL集电线路分别汇集光伏电力,1UL线路:连接1#~11#光伏方阵箱变,共11个方阵,汇集26.35MW电量,2UL线路:连接12#、13#、22#~29#、31#、32#光伏方阵箱变,共12个方阵,汇集22.25MW电量,3UL线路:连接30#、33#、36#~43#光伏方阵箱变,共10个方阵,汇集26.25MW电量,4UL线路:连接14#~21#、34#、35#光伏方阵箱变,共10个方阵,汇集25.45MW电量。其中架空线路约27.56km,直埋电缆长度22.08km。公辅工程交通工程场内道路局部为原有路面加宽,长度约31.2km,新建施工道路3.0km,进站道路0.1km。合计道路长度34.3km。弃渣场本项目设渣场一处,位于升压站西南侧,占地面积6655m2,在渣场坝脚设置浆砌石挡土墙,
渣采用分级放坡堆放
堆渣坡率1:2.0,由下至上,各台堆高为10米;每堆高一台设置一道1m的马道;渣场堆
横向外坡按1:2.1放坡。马道及坝顶设置0.4mx0.4m的排水沟,坝体四周设置设置0.5mx0.5m的截水沟,马道及坝顶排水沟汇入坝体四周排水沟,排水统一引至坝外低洼处。堆渣完毕后需植草恢复或复耕。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组成,本工程施工用水均取自站址附近的小河、小型水库取水;施工场地内设容积为150m3临时水池一座,供施工用水。直饮水采用桶装矿泉水。施工电源估算本工程施工用电高峰负荷约350kW。场址附近有农网10kV线路,施工用电可由该10kV线路引接作为电源,长度约2km。对外通信施工现场有中国移动、联通等信号覆盖,对外通信主要采用移动通讯方式。必要时也可采用有线方式。施工临建设施临建设施共布置三处,每处包括施工生活区、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综合仓库:电池组件、支架、机电设备等堆放;综合加工厂:钢结构加工、机械修配、机械停放。环保工程绿化工程结合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植物措施,升压站绿化面积为800m2。生态恢复临时建设区施工结束后进行场地恢复,对场地进行绿化或复垦。弃渣场堆渣完毕后立
进行绿化或复垦。污水处理施工期主要为施工场地临时沉淀池3个,弃渣场下游设置一座临时沉砂池(5m3)。运营期主要包括化粪池1个(4m3),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1套(处理能力3m3/d),升压站污水收集池(5m3),隔油池(0.5m3),阵列区蓄水池共设置7个,每个容积20m3。标识牌分散在项目周围设置环保宣传牌及环境保护警示牌垃圾桶区内设置10个垃圾桶,产生的垃圾分类收集,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
,不能回收利用的集中收集后委托
卫部门
期清运。事故油池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19),事故油池接入设备油量最大的为主变压器,主变最大油量约为45m3,因此,可研提出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不小于50m3,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危废暂存间升压站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GB18597-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设置一个10m2的运营期危废暂存间,危险废物统一收集于暂存间后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该危废暂存间兼顾暂存爱华和石门坎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废物储存间升压站内设置一般固体废物储存间,用来暂存太阳能废弃电池板。2.2.1光伏阵列区1、光伏阵列平面布置云县阿柱田光伏电站全部采用535Wp单晶硅双面组件227584块,项目场区布置43个光伏子方阵,其中7个2.5MWac的方阵,9个2MWac的方阵,15个3.15MWac,8个1.6MWac的方阵,1个1MWac的方阵和3个1.25MWac的方阵。每个组串由28块组件组成,17个组串接入一台196kW组串式逆变器,再由逆变器汇至35kV箱变。光伏阵列在结合用地范围和地形情况,在尽量避免子方阵的长宽度差异太大的前提下进行布置,以达到用地较优、节约连接电缆、日常巡查线路简便的最佳布置方案,整个布置避让了基本农田、公益林等敏感因素。本工程主要利用各片区南向坡地,总体地形均较平缓,局部地形坡度较陡,地形坡度在0°~45°之间,场址区主要地类为一般耕地,场址周边无高大山体遮挡,有布置光伏阵列的地形地貌条件。本工程拟采用固定式支架的建设方案。2.光伏组件选择经比选,本工程推荐选用为535Wp的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3.逆变器选择本工程逆变器容配比采用1.22,即每台196kW组串式逆变器接入16路光伏组串,直流侧容量为239.68kWp。4.光伏阵列运行方式设计本阶段根据项目地形地貌条件、项目地理纬度,推荐本工程采用固定倾角式运行方式。图2-1固定式安装运行方式5.光伏方阵设计(1)子方阵设计本工程额定容量100MWac,安装容量121.757MWp,主要设备采用535Wp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组串式逆变器。本项目地处山地,考虑场址地形地貌特点,子方阵设计容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根据电缆压降要求,光伏子方阵采用的逆变器交流输出电压为800Vac,交流汇流距离不宜超过600m,对于复杂山地需考虑地形影响,组串式逆变器至箱变汇流直线距离按不超过500m考虑,确保电缆压降超过2%,降低线缆损耗。本阶段根据光伏阵列布置图分析,受地形地貌及敏感因素影响,光伏子方阵分布不均,在满足逆变器至箱变汇流距离不超过500m的前提下,本工程共划分43个子方阵,其中7个2.5MWac的方阵,9个2MWac的方阵,15个3.15MWac,8个1.6MWac的方阵,1个1MWac的方阵和3个1.25MWac的方阵。本工程采用196kW型组串式逆变器,最大输入路数16路,拟采用508个组串式逆变器。(2)光伏组串设计根据可研计算结果,本工程组件串联数量14≤N≤28。为了节省空间与减少成本,因此,本工程以28块组件为一个组串。(3)光伏组串单元设计布置在一个固定支架上的所有光伏组件串联组成一个光伏组串单元。本工程的组件排列方式为纵向排列。单支架并联组串数目为1串。本工程每个支架按2排、每排14个组件进行设计,即:每个支架上安装28块单晶体硅光伏组件,构成1个组串,平面尺寸约为16122mm×4532mm,如图2-2所示。图2-2单支架组件排列示意图(4)光伏支架距离及高度为符合云南省光伏电站占用一般耕地或其他农用地的光伏复合项目土地政策,要求光伏组件最低沿应高于地面2.5m;桩基间列间距大于4m,行间距应大于6.5m,不得破坏原有土地生产条件。(5)光伏组串单元间距设计根据优化设计,本工程确定光伏组件南北向倾角为22°,以太阳高度角最低的冬至日保证各组件之间无遮挡日照时间不低于6h为计算原则。场址内微地形复杂,坡度及坡向多变,根据地形的变化设计各支架组串单元间的间距,尽量节约用地和节省电缆用量,共43个方阵,其中7个2.5MWac的方阵,9个2MWac的方阵,15个3.15MWac,,8个1.6MWac的方阵,1个1MWac的方阵和3个1.25MWac的方阵。整个电站共采用535Wp光伏组件227584块。工程安装容量121.757MWp、额定容量100MWac。6、支架基础根据现场地勘揭露,本工程场址属于硬地质区域,且地形较陡,独立扩展基础、螺旋钢桩基础及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均不适应于本工程,而钻孔灌注桩基础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因此,本工程光伏支架基础初拟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光伏支架基础采用钻孔钢管灌注桩基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钻孔机械成孔施工,灌注桩采用现场浇筑的C30钢筋混凝土,桩径300mm,每个光伏支架采用4根桩,初拟桩长为2800mm,桩顶高出地面1000mm。光伏支架立柱与钻孔灌注桩基础采用地脚螺栓连接,确保立柱与基础可靠连接。7、组件清洗太阳电池组件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灰尘及杂物随着空气的流动,会附着在电池组件的表面,影响其光电的转换效率,降低其使用性能。如果树叶和鸟粪等粘在其表面还会引起太阳电池局部发热而烧坏太阳电池组件。据相关文献,此因素会对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产生约7%的影响。因此,需对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太阳能电池表面是高强度钢化度钢化玻璃,易于清洁。在每年雨季的时候,降雨冲刷太阳能电池组件表面达到自然清洁的目的。在旱季的时候,为保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常工作,可通过人工擦拭,减少灰尘、杂物对太阳电池组件发电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在旱季需要清洁一次。由于并网光伏电站工程占地面积较大且场区地形复杂,距离道路较远处不利于机械清洗,故本光伏电站工程的清洗方式考虑靠近道路及方便清洗车辆进入的区域采用机械清洗,其他区域采用人工清洗。8、围栏为了便于管理,沿光伏发电场阵列外侧设置钢丝网围栏,围栏高度1.8m,采用直径4mm的浸塑钢丝,网片间距为150×75mm,立柱采用直径50mm的浸塑钢管,立柱布置间距为3m,其上布置安全监控设备。在入口处(场内施工道路接入点)设置对开钢大门。9、防腐设计钢构件采用金属保护层的防腐方式。钢结构支架、钢管桩上部、连接板及拉条均采用热浸镀锌涂层或镀镁铝锌防腐,热浸镀锌须满足《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GB/T13912-2002)的相关要求,镀锌层厚度平均不小于65μm。镀镁铝锌防腐涂层平均厚度满足双面275g/m2。防腐前需对钢结构除锈处理,除锈等级应达到Sa2.5的质量要求。10、构筑物设计(1)组串式逆变器根据电气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196kW型组串式逆变器进行开发。组串式逆变器不单独做基础,逆变器托架采用连接件及抱箍固定于光伏支架立柱上。(2)箱变基础根据电气要求,每个方阵布置箱式变压器一台,共43台。基础为砌体结构筏板基础,基础长5.6m,宽2.45m,高2.0m,埋深1.7m,基础露出地面0.3m。基础底板厚300mm,侧壁为厚240mm的砌砖墙,四角设构造柱,顶部设圈梁,顶板设进人孔及钢盖板。箱变与基础顶部预埋钢板焊接,朝向箱变开门一侧砌筑踏步及操作平台,侧壁开电缆孔。为满足环保要求,在箱变基础靠油箱一侧设事故油池。箱变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较密实的坡残积层即可作为基础持力层。(3)电缆分接箱基础为方便管理,本工程设电缆分接箱6台。基础为砌体结构筏板基础,基础长4.76m,宽2.44m,高1.75m,埋深1.45m,基础露出地面0.3m。基础底板厚250mm,侧壁为厚240mm的砌砖墙,四角设构造柱,顶部设圈梁,顶板设进人孔及钢盖板。电缆分接箱与基础顶部预埋钢板焊接,朝向电缆分接箱开门一侧砌筑踏步及操作平台,侧壁开电缆孔。电缆分接箱基础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较密实的坡残积层即可作为基础持力层。11、林(农)光互补本项目采用“畜牧+种植+光伏”的模式。后期通过有资质相关单位为电站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每年定期进行培训,并派专人解决饲草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项目兼顾光伏发电、养殖业,将实现土地立体化增值利用,提高土地空间的经济价值,建成后将成为云南省“畜牧+种植+光伏”示范项目。针对场区自然条件和草原植被状况,拟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免耕种草技术开展建设,结合项目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标准。在一些地方也可采取冬圈夏草的模式开展人工种草。在牧草播种前进行土地翻耕、施肥、平整、灌溉,待墒情适宜时,及时耕地,有利于出苗。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3-5厘米,播种量主要是根据发芽率而定。结合近几年开展的人工种草实验,重点推广种植产量高、品种优、适应性强的鹅观草、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菊苣等牧草。2.2.2升压站综合考虑本项目及附近两项目(爱华和石门坎)需汇集电力至该升压站的情况,同时考虑光伏阵列布置及地形地质条件等,升压站位置选在距三个项目较为中心的阿柱田项目场址内,靠近牛圈箐村,整个站址地形坡度较为平缓,靠近道路便于运输,有利于工程的建设。在场址东南部牛圈箐附近坡地建设220kV升压站一座,建设场地长136m,宽86m,占地面积(不含边坡)12029m2。升压站四周采用高度为2.2m的砖砌围墙,大门采用6m宽的电动伸缩大门,在入口墙面醒目位置设置建设单位企业LOGO。为利于生产、便于管理,在满足工艺要求、自然条件、安全、防火、卫生、运行检修、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站区的总体布置,整个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办公区两部分。进站大门布置在生活区,生活区内布置综合楼和附属用房。生产区布置出线构架、GIS设备、主变压器、事故油池、接地变、站用变、无功补偿装置及生产楼,各电气设备之间由电缆沟连接。生活区内可种植低矮乔木和灌木,做适当绿化以美化环境。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之间设有隔离栅栏。升压站进口道路路宽为6m,其余道路宽4~6m。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可车行到达各建筑物及设备,并形成环形通道,道路净空高度大于4m,转弯半径为9m,满足消防通道要求。1、竖向布置升压站建设场地为场址西南部的坡地。场地开挖成一个平台,为便于排水,场地由中部向四周找坡,坡度为0.5%。场地平整中,场区的中部为挖方区,挖方边坡较缓,形成最高约4m的边坡,拟采用2m高浆砌石挡墙支护,超出挡土墙部分按1:1.5放坡,北侧和南侧为填方区,最大填方深度4.9m,填方区内布置荷载较轻的构筑物以及道路,回填土处理较为简单。回填土必须分层压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4,填方区采用俯斜式重力挡土墙支护。2、建筑设计综合楼长35.3m,宽15.1m,为一层建筑,建筑面积为536.05m²,层高3.6m。一层室内布置值班办公室8间、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厨房、餐厅、门厅及男女厕所,每个值班办公室内设卫生间,方便员工生活。建筑物中部和端部设疏散通道。附属用房地下一层长19.9m,宽10.9m,布置消防水池和设备间,深4m;地上一层为框架结构建筑物长19.9m,宽9.4m,层高4.2m,设置备品备件间和设备吊装平台。生产楼长36.5m,宽16.5m,为单层建筑,层高5.4m,建筑面积为602.25m²。楼内布置主控室、通信室、配电装置室、保护屏室及工具间。建筑的装修均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满足消防要求。生活区建筑装修:地面为灰色地砖,内墙面为双飞粉刮白乳胶漆罩面,办公室、会议室、餐厅顶棚做石膏板吊顶,其余房间顶棚为双飞粉刮白。外窗为浅灰色铝合金窗,门为浅灰色复合钢板门。建筑物外墙面采用灰蓝色、灰白色涂料刷涂,色彩简洁明快,风格统一。屋面:为云南省临沧市云县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土建工程160柔性卷材防水上人屋面,现浇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内加3%防水剂),厚20mm,上辅柔性卷材防水层、保温层。房间内装修材料均满足《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的要求。3、电气设备构筑物升压站内根据电气要求布置出线构架,构架采用人字形钢管加角钢焊接桁架形式,基础埋深2.5m,满足抗倾覆验算要求。角钢桁架跨度为16m、14m,经计算确定角钢肢长和厚度,在节省钢材的前提下满足导线张力下杆件强度、挠度和稳定性的要求。站内设备支架主要用于无功补偿装置。根据设备安装的高度要求,选用3m或4.5m水泥环形杆,上端焊接钢板便于与设备连接,下端埋入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杯口。GIS基础为C30素混凝土墩,基础表面预埋钢板或地脚螺栓,与设备钢管支架焊接或螺栓连接。升压站生产区内设主变压器基础。主变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整体浇注,混凝土强度为C30,下设C15混凝土垫层。主变基础对地基要求较低,场平开挖后坡、残积层粉质粘土即可满足承载力要求。主变基础表面预埋钢板便于主变设备安装。主变上层设钢筋网,上铺250mm厚卵石。主变靠事故油池一侧设集油坑,内接直径200mm钢管,通向事故油池,排油坡度不小于2%。事故油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19),事故油池接入设备油量最大的为主变压器,主变最大油量约为45m3,因此,可研提出事故油池有效容积不小于50m3,满足设计规范要求。站内电缆沟采用砖砌,净宽一般为0.6m~1m,盖板为复合盖板,沟道侧壁高出地面0.1m,向场地低点找坡0.5%,便于排水。局部穿道路电缆沟为承受车辆荷载,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型式,盖板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盖板四周用角钢包边。4、采暖、通风云南省临沧市为南方非采暖区,常年气温舒适,冬季寒冷天气短暂。升压站内不设集中供暖设备,办公室、休息室等房间在冬季需要考虑采暖,采用新型电暖气采暖。卫生间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少于7次/小时计算,厨房部分采用专业的厨房设备来排除油烟。其余房间通过门窗等进行自然通风。本工程采用设备预制舱采暖通风由设备厂家设计,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库房、泵房通风机选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兼事故通风,保持室内负压,进风量为排风量的80%。会议室、办公室、休息室、阅览室、宿舍及餐厅等人员工作生活比较密集的,拟采用单元式分体空调机,以维持室内温度在人体舒适温度范围内(夏季:26℃,冬季:18℃)。各个房间的空调负荷按照单位面积的冷负荷指标来进行计算,根据房间的格局分别布置1~2台分体式空调。5、给水、排水升压站用水量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9)按人均综合用水量55L/人·d,15人计,日用水量为0.825m3/d,生活水池容积取5m3,满足6天用水量要求。生活用水采用变频泵加压,以枝状管网供水到升压站各用水点。生活用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如不满足需设净化处理系统。生活供水采用罐车拉水至升压站水箱供水。升压站采取雨污分流排水方式。污水汇集后流入化粪池,经化粪池澄清过滤后排入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处理量为3m3/d。处理后用于升压站厂区绿化。2.2.3集电线路本工程采用架空线路和直埋电缆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架空线路约27.56km,直埋电缆长度22.08km。直埋电缆典型剖面如下图所示,开挖尺寸为顶宽1.6m,底宽1m,深1m。铺砂垫层后放置电缆,再铺一层细沙后覆盖红砖,然后进行回填。直埋电缆沟开挖长度约22.08km。在电缆接头处设砖砌电缆井,电缆井尺寸为长×宽×高:1.2m(1.6m)×1.2m(1.6m)×1.0m。图2-3直埋电缆典型横剖面图(单位:mm)总平面及现场布置光伏阵列区布置本项目光伏阵列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北片区位于茂兰镇忙卓村和牛圈箐村附近,南片区位于晓街乡月牙村附近。云县阿柱田光伏电站全部采用535Wp单晶硅双面组件227584块,项目场区布置43个光伏子方阵,其中7个2.5MWac的方阵,9个2MWac的方阵,15个3.15MWac,8个1.6MWac的方阵,1个1MWac的方阵和3个1.25MWac的方阵。每个组串由28块组件组成,17个组串接入一台196kW组串式逆变器,再由逆变器汇至35kV箱变。光伏阵列在结合用地范围和地形情况,在尽量避免子方阵的长宽度差异太大的前提下进行布置,以达到用地较优、节约连接电缆、日常巡查线路简便的最佳布置方案,整个布置避让了基本农田、公益林等敏感因素。光伏整列布置见附图2。升压站布置在场址东南部牛圈箐附近坡地建设220kV升压站一座,建设场地长136m,宽86m,占地面积(不含边坡)12029m2。升压站四周采用高度为2.2m的砖砌围墙,大门采用6m宽的电动伸缩大门,在入口墙面醒目位置设置建设单位企业LOGO。为利于生产、便于管理,在满足工艺要求、自然条件、安全、防火、卫生、运行检修、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站区的总体布置,整个场区分为生产区、生活办公区两部分。进站大门布置在生活区,生活区内布置综合楼和附属用房。生产区布置出线构架、GIS设备、主变压器、事故油池、接地变、站用变、无功补偿装置及生产楼,各电气设备之间由电缆沟连接。生活区内可种植低矮乔木和灌木,做适当绿化以美化环境。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之间设有隔离栅栏。升压站进口道路路宽为6m,其余道路宽4~6m。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可车行到达各建筑物及设备,并形成环形通道,道路净空高度大于4m,转弯半径为9m,满足消防通道要求。升压站布置见附图3。道路布置场区内的道路根据地形及光伏板矩阵布置设置,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其它道路设置满足厂区交通运输需求,且坡度不宜过大。考虑到光伏设备组件整体尺寸不大,对运输道路要求不高,为节约投资,对道路范围内的场地稍作平整硬化处理,场区内道路纵坡坡度不大于12%,横向坡度为1.5%~2%,道路路基宽度为4.5m,路面宽度为3.5m,转弯半径为15m,个别位置半径设9m,路面采用20cm山皮石面层。根据光伏电站的总体布局,场内道路应尽量紧靠电池组件,以满足设备一次运输到位,方便支架及电池组件安装。设备运输按指定线路将大件设备如箱变等按指定地点一次运输并安装到位,尽量减少二次转运。场内道路设计标准为参考露天矿山三级。并综合考虑本工程实际地形条件,设计最大纵坡度不超过12%。路基与路面按以下设计原则设计。施工场地布置本工程工期较短,且工程区距离云县较近,交通方便,不考虑在现场设业主营地、承包商营地、机械修配间等。施工所需的这些设施,拟利用当地资源。施工期间设置3处临建场地,分别位于17号方阵附近、32号方阵附近和42号方阵附近。临建场地包括施工生活区、综合加工厂及仓库。具体位置见附图3。在施工现场主要设置的临时建设施有:施工生活区、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从安全及环保角度出发,在与光伏电池组件相邻的地势较平坦区域设置,同时生活区靠近仓库。(1)砂石料生产系统本工程砂石骨料考虑外购,不新建砂石料生产系统。(2)混凝土生产系统本工程混凝土主要为箱式变压器、电缆分接箱基础及施工临时设施等混凝土,设置3处。(3)施工生活区、综合加工厂及仓库型钢、钢筋等可露天堆放,电池板组件、缆线、主要发电和电气设备等需仓库存放。电池板组件存放场地应采取防水、防倾倒等措施。通过提高对外运输效率以减少现场库存量,考虑现场零星的机械修配。本工程混凝土拌和区、施工生活区、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建筑面积约为3100m2,占地面积约为4800m2,具体见表2-3。表2-3施工临建设施工程量表名称建筑面积(m2)占地面积(m2)备注施
生活区13001500包含施工办公区,设置3处。混凝土拌和/1000混凝土拌和,设置3处。综合仓库12001000电池组件、支架、机电设备等堆放,设置3处。综
加工厂6001300钢结构加工、机械修配、机械停放,设置3处。合计31004800弃渣场布置及土石方平衡弃渣场布置本项目设渣场一处,位于升压站西南侧,占地面积6655m2,在渣场坝脚设置浆砌石挡土墙,渣采用分级放坡堆放堆渣坡率1:2.0,由下至上,各台堆高为10米;每堆高一台设置一道1m的马道;渣场堆横向外坡按1:2.1放坡。马道及坝顶设置0.4mx0.4m的排水沟,坝体四周设置设置0.5mx0.5m的截水沟,马道及坝顶排水沟汇入坝体四周排水沟,排水统一引至坝外低洼处。土石方平衡(1)升压站区升压站区土石方量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及基础开挖两部分,根据地形条件升压站区场地平整及基础开挖土石方量为3.22万m3,表土剥离收集0.11万m3,根据场地标高场地回填及基础超挖回填0.70万m3,景观绿化覆土0.04万m3,多余的土石方2.52万m3运至渣场进行堆放,多余表土0.07万m3运至施工生活区(0.02万m3)和弃渣场区(0.05万m3)后期植被绿化,增加林业、农业条件。升压站自身利用表土临时堆存于升压站一角后,后期全部用于升压站景观绿化覆土。(2)光伏板阵列区光伏板阵列区土石方开挖主要包括支架基础灌注桩基础开挖,箱变、逆变器及电缆沟基础开沟。光伏板阵列区表土剥离0.52万m3,开挖土石方1.29万m3,土石方全部就地回填地光伏板下及基础周边,另外需表土0.14万m3由道路施工区调入。(3)道路工程区场内道路局部为原有路面加宽,长度约31.2km,新建施工道路3.0km,进站道路0.1km。本项目场内道路以利用现有乡村道路为主,最大程度减少土石方开挖回填。道路工程区表土剥离2.79万m3,土石方开挖量25.62万m3。其中土石方回填利用25.62万m3,表土本区利用2.62万m3,剩余表土0.14万m3调至光伏阵列区,0.03万m3调至施工生活区。(4)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于光伏板阵列区内临时区域,平缓区域,仅需进行简单场地平整。施工生产生活区表土剥离0.09万m3,场地平整土石方开挖量为0.41万m3,场地回填平整0.41万m3,另需表土0.05万m3从升压站区(0.02万m3)和道路工程区(0.03万m3)调入。(5)弃渣场区弃渣场区表土剥离0.09万m3,用于后期复垦,另需0.05万m3表土由升压站区调入。本工程实际土石方开挖总量为33.26万m3(含表土剥离收集量3.60万m3),回填利用量31.10万m3(其中绿化覆土3.60万m3),弃渣2.52万m3,堆存于渣场。表2-4土石方平衡分析表单位:m3图2-4土石方流向图工程占地本工程总占地面积合计为191.64hm2,其中升压站区1.20hm2,光伏板阵列区155.56hm2,箱式变压器、分接箱区0.11hm2、电缆井铁塔区0.98hm2场内道路区30.91hm2,电缆区2.21hm2,渣场占地0.67hm2,施工生产生活区0.48hm2(利用阵列区,不单独计算),其中永久占地2.30hm2,临时占地189.34hm2。本项目占用耕地160.30hm2,灌木林地4.95hm2,交通运输用地26.39hm2。工程占地情况见下表。表25工程征占地统计表项目占地类型及面积(hm2)合计占地性质耕地灌木林地交通运输用地升压站区0.940.261.20永久渣场区0.320.350.67临时光伏板阵列区153.791.77155.56临时箱式变压器、分接箱区0.110.11永久电缆井铁塔区
.860.120.98永久电缆区1.121.092.21临时场内道路区3.161.3626.3930.91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0.480.48临时(不单独计算)合计160.304.9526.39191.64永久占地2.30hm2,临时占地189.34hm2拆迁(移民)安置与专项设施改(迁)建本工程不涉及移民搬迁人口,永久占地进行征地,临时用地进行租用。施工方案施工交通对外交通本项目场址位于临沧市云县茂兰镇(忙卓村、牛圈箐村)和晓街乡(月牙村)附近一带的平缓山坡上。场址周边均有乡村公路通过,场址区有数条简易公路通过,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本工程对外交通运输拟采用公路运输,具体线路如下:昆明市→G56高速→祥云县→G214→南涧县→G214→乡道→光伏场区。场内道路场区内的道路根据地形及光伏板矩阵布置设置,尽量利用现有道路,其它道路设置满足厂区交通运输需求,且坡度不宜过大。考虑到光伏设备组件整体尺寸不大,对运输道路要求不高,为节约投资,对道路范围内的场地稍作平整硬化处理,场区内道路纵坡坡度不大于12%,横向坡度为2%~3%,转弯半径一般为25m,极限最小半径为15m。进场道路及场内道路标准为路基宽4.5m,路面宽3.5m,采用泥结碎石路面。升压站进站道路路基宽5.0m,路面宽4.0m,水泥混凝土路面。道路设计标准场内道路设计标准为参考露天矿山三级。并综合考虑本工程实际地形条件,设计最大纵坡度不超过16%。(1)路基路基横断面为0.5m(路肩)+3.5m/4.5m(车行道)+0.5m(路肩);路基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标高;路拱坡度:2%;路肩横向坡度:3%;路基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路基挖方边坡:1:0.5。填方地段土质基底横坡大于1:5者,路基基底应挖台阶,台阶应设置内倾斜坡度,以保证路基稳定。(2)路面路面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的原则比选路面结构。根据当地的建筑材料实际供应条件,改扩建道路及场内新建施工道路拟采用20cm泥结碎石路面,升压站进站道路拟采用20cm级配碎石基层+15cm水泥混凝土面层。。(3)道路排水道路边沟采用40cm×40cm混凝土形式。主要材料及来源本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为砌石料、砂石骨料、水泥、混凝土、钢材、木材、油料等,拟采用以下方式供应:(1)砌石料、砂石骨料本工程所需的砌石料、砂石骨料初步考虑从场址附近砂石料场采购。(2)水泥从云县采购。(3)混凝土本工程混凝土拌合区主要供应生产区建(构)筑物混凝土,混凝土总量少、部位分散,在现场采用小型搅拌机就近拌制供应,零星布置。(4)钢材、木材、油料从云县采购。水、电、通讯系统施工用水:本工程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组成,施工用水从本工程施工用水均取自站址附近的小河、小型水库取水。直饮水采用桶装矿泉水;施工场地内设容积为150m3临时水池一座,供施工用水。施工用电:估算本工程施工用电高峰负荷约350kW。场址附近有农网10kV线路,施工用电可由该10kV线路引接作为电源,长度约2km。通信:施工现场有中国移动、联通等信号覆盖,对外通信主要采用移动通讯方式。施工工艺及方法本建设项目综合性强,在此仅介绍与水土保持有关的施工过程,主要指土方开挖回填、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浇注、浆砌块石砌筑、塔架安装、光伏支架基础开挖、线路埋设等。光伏阵列基础施工光伏阵列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形式,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施工包括钻孔、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混凝土浇筑。(1)钻孔①根据施工现场坐标控制点首先建立该区测量控制网,对桩位准确定位放线。②采用钻孔机械进行钻孔,钻孔应保证桩孔竖直。③钻孔完成后,进行钻孔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钢筋笼所用为钢筋HRB400钢筋,通过计算拟定桩长和桩基础埋深,通过实验验证后确定;安装时应严格把控钢筋笼放入,使钢筋笼位于钻孔中心位置。(3)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把控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时速度不宜过快,防止集料离析、分离。场内道路施工(1)路基土石方工程首先,由人工配合机械设备砍树木、挖树根,清除表土,原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地段,由机械挖台阶,并将原地面翻挖压密实,对于存在不良土质的原地面层,一律作为弃渣处理;然后,及时施工下挡墙、护脚墙,为路基填土做准备。挖方地段要按设计要求,提前施工作好坡顶截水沟,以防止雨水损坏边坡。①土石方施工原则施工前先复核原地面线,测定坡口线。对地质条件差、容易产生坍方的高边坡应顺路线方向间隔跳槽开挖,间隔距离不大于开挖长度的70%,以利于边坡的稳定,尤其是高度大于25m的边坡,必须间隔跳槽开挖,土石方开挖严禁放大炮开挖。边坡开挖高度每下降3m~4m后,测量一次坡脚位置及坡比,并用机械配合人工及时修整边坡坡面。每一台开挖到位后立即施作边坡防护工程。②土石方开挖方法a、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挖掘机修整边坡。当土方开挖接近路基标高时,鉴别校对土质,然后按基床设计断面测量放样,开挖修整或按设计采取压实、换填等措施。土方采用挖掘机开挖,大型推土机配合推运土,分段自上而下地进行。对于高边坡地段,开挖要与防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开挖一台,防护一台,地质特别破碎地段,必须采用跳槽开挖、分块防护的方法施工,以确保边坡稳定。b、石方开挖:本工程石方单块强度高,但节理、裂隙十分发育。软石采用大马力推土机松动,其施工方法及工艺与土方基本相同。对于机械无法松动的坚石,采用小型控制爆破的方法开挖。爆破开挖方法可采用两种,第一种是在开挖坡面处首先实行4m~5m孔深的预裂光面控制爆破,使需开挖的石方与山体分离,再实行普通方法爆破进行开挖;第二种开挖为分层剥离开挖法,采用宽孔距,小抵抗线炮孔布置,起爆采用非电起爆,用普8#火雷管和导火索现场加工而成。对于次坚石、坚石,采用浅孔微差爆破、大型推土机推运土石、人工配合整修边坡的方法施工,严禁大中型爆破。浅孔微差爆破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开凿台阶作业面:先清除地表覆碴,施做浅孔微差控制爆破形成台阶作业面。②炮孔采用宽孔距、小抵抗线炮孔布置,采用非电起爆,用普通8#火雷管和导爆管现场加工而成,孔外微差用非电毫秒雷管1、3、5、7段。③在施工中,根据地质条件和石质的变化,随时调整爆破参数,确保爆破的最佳效果。④在地质不良地带或雨季施工,应加强对既有边坡的观测,重要地段要设置观测桩,专人防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2)路基填筑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在路堤填筑前,填方材料每5000m3以及在土质变化时取样,按JTJE40-2007标准方法进行一次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和击实试验;用重型击实仪确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集电线路施工本工程35kV集电线路采用直埋和架空结合的形式。(1)架空线路架空线路施工主要包括基础开挖与浇筑、杆塔组立、架线,其主要内容如下:①基础开挖与浇筑集电线路基础开挖与浇筑基础施工。基础开挖:土石方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从上至下分层进行。石方采用小药量爆破,自上而下逐层开挖,推土机集渣,开挖渣料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出渣。开挖渣料除用于回填外,多余部分用于平整场地和做弃渣处理。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把控混凝土浇筑质量,插入式振动器振捣密实。②杆塔组立铁塔组立采用小抱杆,散装方式,电杆采用独脚、倒落式单抱杆或人字抱杆方法。搬运塔材时应步调一致,螺栓扳手使用前应检查是否打滑;安装螺栓时严禁用手指插入螺孔找正;抬装塔材时应防砸脚;传递工具和材料不得抛扔;撬动塔材时防止撬杠商人;螺栓安装困难时严禁用锤硬砸。现场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规定的几何尺寸布置以进行铁塔起吊作业。地锚的埋深及马道角度符合要求;施工工器具规格按方案执行,严禁以小代大;施工连接部分确保无误,符合规定;锚具规格必须符合方案要求;进入起吊现场一切行动听指挥;所有工器具已作安全检查并且外观检查良好。杆塔组立高处作业前带好工器具,拉线未打好不得上塔高处作业。高处作业应系牢安全带、二道防线,带好安全帽;高处作业一定要分清先后次序,拿好工器具防止坠落伤人;塔上不留活铁防止坠落伤人。③架线集电线路架线由放线、紧线、附件安装组成。导、地线展放采用牵引绳牵引放紧,采用机动绞磨紧线施工工艺。耐张塔采用高空划印、地面制作线夹的施工工艺,直线塔采用特制双勾或链条葫芦提线器安装附件。导线的接续采用钳压,底线采用液压的施工工艺。(2)电缆敷设电缆敷设要先开挖电缆沟,将沟底用沙土垫平整,电缆敷设后填埋一层沙土,再用红砖压上,上部用碎石土回填夯实。电缆沟采用0.2m3~0.5m3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开挖土石就近堆放,用于后期回填。砂土回填为人工回填,压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电缆沟土石方挖填可自身平衡。电缆在安装前对电缆进行质量验收。电缆在安装前,应根据设计资料及具体的施工情况,编制详细的电缆敷设程序表,表中应明确规定每根电缆安装的先后顺序。电缆的使用规格、安装路径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并满足相关规程规范的规定。升压站施工升压站场地清理,采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清理。然后用10t振动碾,将场地碾平,达到设计要求。升压站内所有建筑物的基础开挖,均采用小型挖掘机配人工开挖清理(包括基础之间的地下电缆沟)。人工清槽后、经验槽合格方可进行后序施工。基础混凝土浇筑和地下电缆沟墙的砌筑、封盖及土方回填施工。当升压站内所有建筑物封顶、大型设备就位后,进行围墙施工。围墙为240mm厚的砖体砌筑墙,采用人工砌筑。房建施工顺序大致为:施工准备→场地平整、碾压→基础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框架浇筑→地板及顶板混凝土浇筑→砖墙垒起→电气管线敷设及室内外装修→电气设备入室→室内外装修及给排水系统施工。施工总进度本项目预计2022年4开工,预计2023年4月完工。工程总工期12个月。本工程施工建设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施工准备、施工设施、交通工程(进站道路修建、场内施工道路修建)、土建工程(升压站土建工程、逆变升压单元土建工程)、光伏阵列支架工程(支架灌注桩工程、支架安装、集电线路基础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光伏阵列设备安装及调试、逆变升压单元安装及调试、集电线路安装及调试、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联动调试及试运行、收尾工作及竣工验收。本工程施工进度的关键线路为:场内交通工程→土建工程→光伏组件基础(钻孔灌注桩)和支架施工→光伏阵列设备安装及调试→光伏阵列发电。其中控制性因素为光伏组件基础桩和支架施工以及光伏组件安装。其他无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生态环境现状自然环境现状1、地形地貌本工程主要利用各片区南向坡地,总体地形均较平缓,局部地形坡度较陡,地形坡度在0°~45°之间,场址区主要地类为一般耕地,场址周边无高大山体遮挡,有布置光伏阵列的地形地貌条件。图3-1场址区地形地貌2、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场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印支-燕山期及第四系(见图3.2-1)。地层从新到老分述如下:第四系残坡积(Qedl):主要为碎石质粘土,厚度一般不足1m,山顶部位多缺失,山坡、山脚部位一般较厚,局部超过5m。山坡地带黏性土多呈硬塑状态,沟谷内多呈硬塑、可塑状态。三叠系中统忙怀组(T2m):砂岩、流纹岩,流纹英安岩,凝灰岩夹凝灰质板岩。厚度118.8m~2739.6m,主要分布于东西场址部分区域。印支-燕山期(γ51-2):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场址主要出露岩性,分布于整个场址区。(2)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岩体中结构面主要为层面及风化裂隙,近地表风化裂隙较发育,风化裂隙多垂直于地表或岩层层面发育,深度大部分不足2m,裂隙中多充填有褐色膜,少部份裂隙闭合、无充填。(3)水文地质场地位于山坡地带,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地面向山脊两侧地表沟谷排泄或沿山坡下渗。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特点,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基岩节理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沿各类节理所组成的裂隙网络运动,向附近冲沟、山间盆地排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一般埋藏较深。(4)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未发现较大规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工程区Ⅱ类场地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差。4、气候气象(1)云县气候特征云县属于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其主要气候特征如下:①四季温差小云县多年平均气温19.9℃,夏无酷暑,夏季(5月~9月)多年平均气温不超过24℃,极少出现33℃以上的高温,沿澜沧江河谷地区夏季温度相对较高;除少部分高山地区之外,全县多数地区冬无严寒,最冷月多年平均气温在14℃以上,很少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情况。②雨量较少,干湿季节分明云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4.9mm,在全省范围内属于降雨较少的地区;全县气候特点表现为干湿较为分明,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降雨占全年降雨的16.7%,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5月~10月份总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3.3%。③光热充足、太阳辐射强云县年均日照时数为2227.7h,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5705.02MJ/m2;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大。④垂直差异显著云县具有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的气候特征,全县境内垂直差异显著。(2)多年气象特征值云县气象站地理位置为东经100°8′,北纬24°27′,海拔1108.6m。其观测资料对于云县全县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云县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的多年气象特征值见表。表3-1云县多年气象特征值项目数值年平均雨量(mm)914.9年平均气温(℃)19.9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2227.7年最大日雨量(mm)91.8极端最高气温(℃)38.7极端最低气温(℃)-1.3最多风向(C为静风、SW为西南风)C、SW极大风速(m/s)33.0平均风速(m/s)1.8太阳辐射总量(MJ/m2)5705.0年平均雷暴日数(天)51.8年平均冰雹日数(天)0.6年平均霜日数(天)
5年平均雾日数(天)28.6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本站气压(百帕)888.7年平均可照时数(小时)443
.65、河流水系项目区周边主要水体为罗闸河。罗闸河为澜沧江一级支流,起源于保山昌宁县,流经临沧凤庆县、位于云县忙怀彝族布朗族乡忙坏村汇入澜沧江。流域规划河段为罗闸河流入云县处下寨村断面至汇入澜沧江处干流河段,规划河段长70.5km。6、水土流失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工程所在的云县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37.71%,所占比重相对较小,水土流失面积中,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极强度和剧烈侵蚀所占比重很少。工程区地处澜沧江南岸,根据水利部办公厅文件〔2013〕188号公告《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士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本项目所在的云县不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同时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云政发〔2007〕165号),项目区属云南省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故水土流失防治执行二级标准。生态环境现状植物植被现状调查本次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方法主要包括:收集现有资料法、现场调查和收集遥感资料等。项目区植被类型及分布情况通过收集资料和现场勘查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项目区植被在植被区划中属于Ⅱ高原亚热带南部常绿阔叶林生态区-Ⅱ3澜沧江、把边江中游中山山原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生态亚区-Ⅱ3-1澜沧江干流中山峡谷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本此调查范围海拔在1100m~1800m之间,在海拔1100m~1500m之间的沟谷区域主要以灌木林地和人工植被区为主,主要以云南松、刺芒野古草群落为主。本次调查范围内植被类型以人工植被为主,周边分布有少量灌木林地和暖温性针叶林。评价区内植被类型特征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植被覆盖度较低,光伏阵列区主要为耕地,有少许灌木林地。评价区的优势植被类型为稀树灌木草丛。评价区内自然植被大致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2个植被亚型、2个群系、2个群丛。人工植被包括人工林和旱地。评价区植被类型见表3-2。表3-2评价区植被类型统计表类型植被型植被亚型群系群丛自然植被暖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云南松林云南松、黄毛青冈群
稀树灌木草丛暖温性稀树灌木草丛含云南松、珍珠花的中草草丛云南松、白健秆、刺芒野古草群落人工植被旱地玉米、土豆、烤烟人工林桉树、核桃树林暖温性针叶林:在评价区内主要是以云南松为优势种组成的暖温性针叶林,其在云南主要分布于云南亚热带北部地区,以滇中高原为主体。评价区内群落类型:云南松群落。该群落在评价区主要分布于本项目占地范围外,项目区内不涉及。主要位于项目区北部和中部山脊区域,分布面积较少。群落高约12m,总盖度约50%,乔木层以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为优势种,伴生乔木有高山栲(Castanopsisdelavayi)、黄毛青冈(Cyclobalanopsisdelavayi)、滇石栎(Machilusyunnanensis.)等;灌木层高1.5~2.0m,层盖度30~50%,主要有珍珠花Lyoniaovalifolia、野拔子Elsholtziarugulosa、大白杜鹃Rhododendron、鸡爪刺RubusdelVyi、马缨花Rhododendrondelavayi、小铁仔Myrsineafricana、地檀香Gaultheriaforrestii、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等;草本层层高约0.3~1m,层盖度约20%~30%,草本植物主要有云南兔儿风Ainsliaeayunnanensis、紫柄假瘤蕨Phymatopsiscrenato-pinnata、紫茎泽兰Eupatoriumcoelestinum、毛蕨菜Pteridiumrevolutum、蜈蚣草Pterisvittata、三叶悬钩子Rubusdelavayi、滇龙胆草Gentianarigescens、猪殃殃Galiumasperifolium、白果草莓Fragarianilgeerensisvar.mairei、云南鸡足兰Satyriumyunnanense、西南野古草Arundinellahookeri等。稀树灌木草丛:稀树灌木草丛是一类分布较为广泛的植被类型。目前所见较大面积的稀树灌木草丛,都是在原有森林长期不断地受到砍伐或火烧下所形成的一类次生植被。群落以草丛为主,其间散生灌木和乔木。灌木一般低矮,有时高度不及草丛。散生的乔木一般生长不良,不规则地在成片草丛上散布着。稀树灌木草丛所具有的明显的次生性质,首先表现在群落结构并不稳定,乔木、灌木和草丛三者的比例常随地而异。有时,甚至有灌木而无乔木,或有乔木而少见灌木,或局部地区乔灌木均无而为一片草丛等。所有的草本、灌木、乔木都为喜阳耐旱的种类,而且在耐土壤贫瘠、耐放牧、耐践踏、耐火烧、萌发力强等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该类型主要分布于项目区周边区域及项目区内(5hm2,主要是项目区西部区域光伏版阵区涉及),群落高约0.8~1.5cm,盖度为30%,群落层乔木层不发达,偶见有云南松。灌木层总盖度约30%,主要有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大白杜鹃Rhododendron、马桑Coriariauralum等。草本层高0.2~1.0m,层盖度30%,主要植物有刺芒野古草Arundinellasetosa、紫茎泽兰Eupatoriumcoelestinum、旱茅Eremopogondelavayi、细柄草Capillpediumparviflorum、四脉金矛Eulaliaquadrinervis、棕矛E.phaeothrix、白茅Imperatacylindrica、白草Pennisetumflaccidum、小菅草Themsdagiganteanhokeri、云南兔儿风Ainsliaeayunnanensis、黄背草Themedatriandrawar.japonica、滇丹参Salviayunnanensis、毛蕨菜P.revolatum、蕨菜Pteridiumaquilinumvar.latisculum等。农耕作物:种植玉米、稻谷、小麦、蚕豆、烤烟、豌豆、荞麦等农作物。②经济植物保护区内经济植物有茶叶、核桃、李子、梨、桃、杏、梅、苹果、攀枝花、棕榈、芭蕉、柿子、大麻、红花、云南松、华山松、香樟、红椿、紫胶、麻等。2、陆栖野生脊椎动物现状调查评价区动物种类相对贫乏。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动物资源较少,且绝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大小低下。野外调查表明,雀形目鸟类和鼠类等少数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多。①两栖类在评价区的农田和村落,属无尾目Anura,分属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角蟾科Megophryidea、蟾蜍科Bufonidae、蛙科Ranidae、树蛙科Rhacophr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其中,蛙科Ranidae有4种,角蟾科Megophryidea,树蛙科Rhacophridae,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其他的种类较少见。②爬行类项目区沿线分布有爬行类壁虎科Gekkonidae、鬣蜥科Agamidae、石龙子科Scincidae、游蛇科Colubridae、蝰科Viperidae和眼镜蛇科Elapidae,其中壁虎科Gekkonidae有1种、鬣蜥科Agamidae有1种、石龙子科Scincidae有2种、游蛇科Colubridae有5种、蝰科Viperidae有2种、眼镜蛇科Elapidae有1种,评价区内又以壁虎科Gekkonidae的原尾蜥虎Hemidactylusbowringii较为常见,此外石龙子科Scincidae的铜蜓蜥Sphenomorphusindicum和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也有一定数量。③鸟类在评价区内记录得鸟类约有数十种,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种类有黄臀鹎Pycnonotusxanthorrhous、树麻雀Passermontanus等。反映了当地鸟类群落以林栖雀形目的小型鸣禽为主要成分的特点,符合当地以阔叶林为主,兼有草地和农业植被的生境状况。常见的种类有山斑鸠Streptopeliaorientalis、八声杜鹃Cuculusmerulinus、星头啄木鸟Dendrocoposcanicapillus、家燕Hirundorustica、灰鹡鸰Motacillacinerea、白鹡鸰 Motacillaalba、田鹨Anthusnovaeseelandiae、树鹨Anthushodgsoni、黑鹎Hypsipetesmadagascariensis、黄臀鹎、、棕背伯劳Laniusschach、黑卷尾Dicrurusmacrocercus、白喉噪鹛Garrulaxalbogularis、鹊鸲Copsychussaularis、棕腹柳莺Phylloscopussubaffinis、树麻雀、山麻雀Passerrutilans、灰头灰雀Pyrrhulaerythaca、灰眉岩鹀Emberizacia等。根据调查,项目评价区偶有普通鵟Buteobuteo、红隼Falcotinnunculus、斑头鸺鹠Glaucidiumcuculoides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活动。④兽类评价区农耕地和村落周边活动的鼩鼱科、鼠科,以及在云南松等次生林地活动的云南兔、树鼩和松鼠科的种类较常见。其余在评价区均属少见物种。环境质量现状1、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澜沧江流域,项目区周边地表水为罗闸河,根据《临沧市水功能区划(2015修订)》,罗闸河为云县农业、工业用水区,规划水质目标为Ⅲ类。根据《2020年临沧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罗闸河Ⅰ~Ⅱ类水质占比为100%,水质状况为优,水质状况满足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Ⅲ类要求。2、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2020年临沧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0年,云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所述,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根据临沧市生态环境局云县分局公布的《云县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信息》,2020年云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污染物评价指标现状浓度(µg/m3)标准值(µg/m3)占标率(%)达标情况SO2年平均质量浓度256041.67达标NO2年平均质量浓度1540
7.50
达标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397055.71达标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183551.43达标CO第95百分位数24小时平均质量浓度
100400027
50达标O3第90百分位数日最大8小时平均质量浓度12116075.63
达标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云县的环境空气质量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要求。根据现场勘查,工程区域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无大气重污染工业分布,且独立于城镇之外,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县城,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建设单位委托云南天倪检测有限公司和云南云南鑫田环境分析测试有限公司对升压站及光伏阵列周边的村庄进行了声环境质量监测,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环境噪声监测数据企业(项目)名称爱华农牧光伏发电项目环境现状检测备注检测日期2021-
2-19时段Leq点位昼间夜间升压站中心48.835.4下老董山52.737.0空空村53.445.6三家村52.544.2新村49.835.5下村52.036.7小忙卓49.239.5邵家地51.643.3长田坝53.336.4坡脚54.040.4牛圈箐村55.241.2牛圈箐村散户15
.035.7牛圈箐村散户249.140.3检测日
2022-3-9白虎山53.037.0梅树山54.035.0罗家55.038.0范家山47.034.0根据现场调查和踏勘,工程区域属于典型的农村地区,区域无工矿企业分布,无工业噪声污染源,仅有极少量的当地居民社会生活噪声。根据监测资料,项目区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因此,工程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占地范围内植被覆盖度较低,项目区内占地主要为耕地,周边分布有少许灌木林地,工程区域植被单一,生物多样性单调,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级和省级保护植物。拟建项目区内无狭域特有动物和植物。评价区动物种类相对贫乏。可供直接经济利用的动物资源较少,且绝大多数物种的种群大小低下。野外调查表明,雀形目鸟类和鼠类等少数动物的种群数量较多。综上,项目区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环境敏感区1、环境敏感区根据“临沧市生态环境局云县分局关于石门坎光伏发电项目、爱华农牧光伏发电项目、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意见”,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区。2、公益林根据临沧市林业和草原“爱华农牧光伏发电项目、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石门坎光伏发电项目选址意见”,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选址用地范围不涉及国家和省级公益林。3、基本农田根据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石门坎光伏发电项目、爱华农牧光伏发电项目、阿柱田光伏发电项目的选址意见”以及叠图结果,阿柱田光伏电站不涉及占用基本农田。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经调查,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珍稀物种集中分布区等环境敏感区,工程影响范围内也未发现古树名木分布。项目建设区周边500m范围内分布有下蚂蝗箐、罗家、大平田等敏感保护目标。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表3-5和表3-6。表3-5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类别保护目标名称坐标保护对象保护内容环境功能区相对厂址方位相对厂界距离XY大气环境罗家100.202124.5599居民12户43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西北侧40m范家山100.223924.5748居民13户42人东侧20m梅树山100.224924.5728居民23户79人东南侧30m白虎山100.231724.5653居民36户136人北侧20m蚂蝗箐100.228724.5405居民11户38人东北侧160m大平田100.202624.5626居民8户26人西北侧120m瓦窑村100.200424.5624居民4户11人西侧350m茶房村100.216824.5602居民24户86人东南侧120m高家庄100.231724.5669居民12户40人东北侧120m田心100.234124.5624居民18户73人东南侧150m小村山100.235724.5516居民9户26人东南侧200m田坝心100.245524.5396居民8户26人南侧180m回营100.247724.5690居民42户156人北侧230m新寨100.245124.5694居民86户315人西北侧360m大丙边100.260924.5687居民40户152人北侧230m长地方100.252924.5535居民25户89人西北侧110m田房100.254924.5555居民21户78人北侧320m粉团村100.263424.5499居民31户112人东北侧80m丁家山100.249924.5515居民7户25人西北侧350m代家庄100.241324.5449居民43户164人西北侧230m上半坡100.278924.5502居民15户57人东北侧380m长坝田100.240324.5240居民36户115人北侧40m坡脚100.236324.5217居民45户156人西侧220m邵家地100.235724.5139居民42户146人西侧140m小忙卓100.240124.5075居民28户93人南侧100m牛圈箐100.268324.5159居民35户115人东南侧10m团山100.258924.5104居民21户83人西南侧420m新寨100.250324.5038居民29户114人北侧340m岔河100.235124.4979居民86户415人西北侧400m表3-6项目区周边生态环境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
保护对象位置关系控制污染和生态保护目标影响途径水环境罗闸河与光伏板区最近距离30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要求生产生活污水排放,施工扰动茂兰河与光伏板区最近距离50m生态环境植被、植物、动物项目区内减少破坏面积,进行植被恢复施工占地,废污水排放水土保持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施工开挖、弃渣声环境罗家(12户43人)离项目光伏板区最近距离40m《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施工开挖、运输及光伏面板安装范家山(13户42人)离项目光伏板区最近距离20m梅树山(23户79人)离项目光伏板区最近距离30m白虎山(36户136人)离项目光伏板区最近距离20m长坝田(36户115人)离项目光伏板区最近距离40m牛圈箐(35户115人)离项目光伏板区最近距离10m施工人员项目区施
期扬尘
机械烟气及车辆尾气;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噪声工程施工工程运行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标准限值见表3-7。表3-7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值单位:μg/m³项目TSPSO2PM10NO2年值20060704024小时平
值300150150801小时平均值-500-2
0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所在区域为农村地区,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3-8。表3-8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效声级LeqdB(A)执行标准级别标准限值昼间夜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6050地表水环境质量本项目位于澜沧江流域,项目区周边地表水为罗闸河,根据《临沧市水功能区划(2015修订)》,罗闸河为云县农业、工业用水区,规划水质目标为Ⅲ类,故本项目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标准值详见表3-9。表3-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项目标
值项目标准值项目标准值水温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升≤2pH(无量纲)6~9高锰酸盐指数≤6DO≥5COD≤20BOD5≤4NH3
N≤1.0总磷≤0.2总氮≤1.0铜≤1.0锌≤1.0氟化物≤1.0硒≤0.01砷≤0.05汞≤0.0001镉≤0.005铬(六价)≤0.05铅≤0.05氰
物≤0.2挥发酚≤0.005石油类≤0.0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硫化物≤0.2粪大肠杆菌(
/L
10000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其他颗粒物“表2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排放限值详见表3-10。表3-1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
³颗粒物周界外
度最高点
.0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即昼间70dB(A),夜间55dB(A);营运期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水污染物排放本项目施工期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及洒水抑尘;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废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用于绿化,化粪池定期清掏作为周边林地的有机肥料。本项目无废水外排,故不设废水排放标准。回用水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演员证考试题及答案
- 火灾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施工(第3版)课件汇 杨连武 0-1 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78-3 防电源、火灾应急照明
- 数字智商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产品质量认证流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技术应用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检测数据的科学应用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 射击裁判员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技能试题及答案
- 实验力学考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中的全球化与考试考量试题及答案
- 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高清版)DB41∕T 2453-2023 煤矿带式输送机保护装置安装及试验技术规范
- 欧洲西部(西欧) 详细版课件
- 浅圆仓仓顶钢桁架结构监理实施细则
-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程序单端(自动版)
- 2022焊接大赛题库含答案
- 新建铁路晋豫段站前工程设计技术交底材料(站场)
- 物料管理入门练习作业答案
- 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表
- 1000MW机组锅炉本体检修规程
- 报考广东警官学院考生政审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