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1"\h\u11945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介自然环境简介(地形、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2.1地理位置本项目区位于马龙县城东北部昆曲高速公路以北的龙湖新区,马龙县位于103°16′~103°45′E、25°08′~25°37′N之间,东及东北与曲靖市麒麟区、沾益县接壤,南与曲靖市陆良县山水相连,西南与昆明市宜良县毗邻,西及西北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交界。龙海路呈南北纵向分布,南起于昆曲高速(让田),北止于龙东路,道路全长3.033km,G320以北道路红线宽40m、G320以南道路红线宽50m。项目起点坐标为:103°35′18.35″、25°26′49.99″,终点坐标为103°35′33.07″、25°28′20.68″。项目周边关系图见附图2。2.2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马龙县属云贵高原滇东北丘陵区,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岭上,地形为扫帚形,属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基本上是北高南低,地势起伏变化小,海拔在1775m至2496.8m之间,相对高差小。山岭走向及排列与流域区主干构造线基本一致,多呈北东—南西平行展布。东部有牛头山(海拔2496.8m);西部有钱家后山(海拔2224.8m);北部有老熊山(海拔2359m);南部有老黑山(海拔2032m);中间有象头山﹑营盘山﹑马龙山等,其中最高海拔2320m。整个地势形成山高谷不深﹑河流弯曲﹑河床较陡﹑水流湍急的特点。龙湖新区总体北高南低(湖区范围南北高差约9m,道路中间高南北两侧低,中-北高差20m,中-南高差28m);东西向:两侧高中间低(道路区域高差约45m;地形高差约106m)。马龙县位于在区域上属滇东台褶带(二级构造单元),小江断裂带东侧,其主要构造形迹,呈北北东或北东向,平行展布,由压扭性断层及同向褶皱组成,北东角沾益山字形构造西翼复合,西部与小江断裂弹复合。本项目周边地势起伏不大,地形较为平坦,周边地貌为平原和丘陵。2.3气候、气象马龙县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性气候,冬春干旱,夏秋湿润,季节干湿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据气象部门统计资料:马龙县平均气温13.6℃,极端最高气温31.7℃,极端最低气温-12.6℃,日温差1.5℃。年均日照2148小时,最高年日照2465.8小时,最低年日照1608.9小时,日照百分率62.64%。无霜期239天。平均年降水量980.3毫米,最大年降水量1323.5毫米,最少年降水量656.9毫米。风向多西南风,年均风速4.3米/秒。气象灾害主要有倒春寒和八月低温。2.4水文马龙县地处长江水系的牛栏江支流和珠江水系的南盘江分水岭地带,县内水系全部为源头型小溪河,无较大的径流性河流。河床陡而多弯,年均径流量5.2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马龙河,流域面积850.4平方公里,属牛栏江支流。其它河流均较小,主要有龙洞河、咨卡河、红桥河、马蒂河、西河、响水河等,成为珠江及长江上游支流的源头。水资源总体较为贫乏,全县水资源总量7.0亿立方米,占曲靖市5%。其中地表水5.88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84%。目前全县共有水库塘坝481座,总库容9298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91.88平方公里,全县水利化程度达55%以上。本项目的地表水体为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经横山河,汇入马龙河,最终进入牛栏江。2.5自然资源2.5.1动植物资源马龙县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荞、马铃薯等。境内地形平缓,相对高差较小,属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大片的次生产云南松林与栎类,早冬瓜、白杨、杉松混交林组成了典型的高原云南松植被类型。有穿山甲、水獭、斑头雁、白腹锦鸡、白花蛇、梅花鹿、鲤鱼、田蛙、深沟鸡、黑山羊等几百种野生和家殖动物,有鸡枞、松茸、草乌、桔梗、杜鹃、山茶、兰花等数百种菌、药材及小灌木。2.5.2矿产资源马龙县主要有铁矿、铅、锌、铜、钴、重晶石、陶土、泥炭、石英沙、磷矿等。铁矿石已探明储量3000多万吨,重晶石储量2000多万吨,泥炭储量3000余万立方米。2.5.3水能资源马龙县有水域面积8.5万亩,中型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19座,小(二)型水库131座,塘坝340座,总库容8550万立方米。境内河流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纵横错落,落差较大,纵贯全境的马龙和是金沙江的重要支流,主河长59公里,流域面积737.2平方公里,水量丰富,多年平均径流量25802万立方米,珠江水系的河流主要有龙洞河、咨卡河、马蹄河、西河、深沟河、响水河等。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2.6行政区划及人口马龙全县辖5街道2镇3乡,即通泉街道、鸡头村街道、王家庄街道、张安屯街道和旧县街道,马过河镇、纳章镇和大庄乡、月望乡、马鸣乡。共37个村(居、社区),433个自然村,522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通泉街道。全县总户数50271户,其中农村户数44000户,总人口194665人。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21340人,占11.0%;少数民族人口14937人,占7.7%(其中彝族7596人、苗族3915人、回族3187人)。在总人口中,男性100791人;女性93874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7.4:100。年内出生人口2073人,年内死亡89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1‰,人口密度为120人/平方公里。2.7社会经济201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达64.4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是2010年的2.1倍、1.9倍、2.1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2010年净增36亿元,是2010年的2.5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倍和2.5倍;粮食实现“十三连增”,总产量达11.45万吨,烤烟产值突破5.65亿元,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迈上2万元台阶,达23073元,县域经济总量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实现翻番。农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1.8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2.1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10年的2.3倍。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24:46:30调整为2015年20.4:46.9:32.7。建成农田水利工程432件;实现了35千伏电网和4G网络全覆盖;建成9万千瓦对门梁子风力发电站;改造中低产田地6.6万亩,建成1.3万亩高标准农田;编制完成了县城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历史风貌保护等专项规划,划定了城市绿线、蓝线、紫线,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4亿元,人居环境大幅提升。2.8教育和科学技术2015年,马龙县内有各类学校150所(含小学校点),在校学生40275人,教职工2495人,其中专任教师2230人,占89.4%。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7%,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99.97%,初中升学率90.44%,其中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45.48%,高考上线率100%。全县2.6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食用营养餐。投资4116万元,完成2.6万平方米校安工程建设。年末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04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36人,农业技术人员282人。全县共有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33个。2.9文化与卫生2015年,马龙县全县有农村文化户(文艺队)180户(支),其中农村文艺队60支。文化馆1个,文化站8个,图书馆1个,藏书量13000册。档案馆1个,馆藏总量3.85万卷(册),开放档案9169卷(册)。广播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节目34套,有线电视用户1101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5600户。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51%和96.23%。各类学校藏书557977册。其中:幼儿园藏书7105册,小学藏书341658册,初中藏书154159册,高中藏书38800册,职业高中藏书16255册。2015年,全县医疗机构97个,其中诊所、医务室15个。拥有床位总数699张,共有卫生工作人员647人,卫生技术人员362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222人,注册护士84人。年内传染病发病率为141.27/十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65291人,参合率为96.36%。累计门诊减免补偿702393人(次),金额864.5万元。累计住院减免补偿21408人(次),金额4097.82万元。其中:县内住院补偿2732.31万元,占66.7%;县外住院补偿1365.51万元,占33.3%。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本工程位于马龙县东北部,处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属商业、居民混合地区,根据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原则,项目区周围环境,项目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根据马龙县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马龙县环境保护局楼顶)7月份的马龙县空气质量日报可知,马龙县的空气质量指数级别均大于等于一、二级,空气质量指数类别均为优、良;年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6.69%,达到优良率95%的考核指标。本项目位于马龙县城东北部昆曲高速公路以北的龙湖新区,在马龙县城周边,项目周围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项目区200米内无明显的空气污染源,环境空气质量优于马龙县城,预计环境空气质量可达《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质量根据《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牛栏江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按照支流水环境功能不低于干流水环境功能的原则,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横山河水环境功能区划类别为Ⅲ类。根据小田冲断面的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地表水监测数据可知,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的水温(℃)、溶解氧、pH(无量纲)、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砷、六价铬、铜、锌、铅、镉、*铁、*锰达到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说明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水质状况良好。3声环境质量由于项目区位于马龙城市规划区,属于规划建设的以居住、商业、工业混杂的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道路红线两侧30±5m范围内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根据现场踏勘,由于区域人口密度低,工业企业数量不多,由此判断声环境质量良好,预计道路红线两侧30±5m范围内的区域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其余区域声环境质量可达2类标准。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位于马龙县城东北部昆曲高速公路以北的龙湖新区,地块尚未开发,属于农村地区,区域植被以于农田植被、林地为主,生态环境较好。规划用地范围内仅有局部有村庄。项目区植被类型属于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分布最为典型的是云南松。经调查,项目区小田冲村西面有云南松林分布,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两岸有河提防护林分布,耕地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田边地头分布着火棘、蔷薇、针叶铁仔、狗筋蔓、五叶草等灌木草丛。施工范围内未见列入国家和地方的珍稀濒危及保护植物及名木古树分布。项目区地形相对平坦,水土流失不严重,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不发育。总体分析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良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和保护级别):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级别见表3-1。表3-1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敏感点名称桩号方位与路面高差与首排建筑物的最近距离基本情况介绍拟建项目与敏感点关系平面图实景照片距道路中心线距离距道路边线距离大气、声环境东郡明珠K0+00南道路东南面-588m83m该建筑面向道路一侧底层建筑有7层,一层有10间,面向道路一侧有窗户马龙县环保局等行政区K0+000以南道路西南面-1168m158m该行政区域建筑共6层,一层有10间,面向道路一侧有窗户;周边的高层建筑有17层,面向道路一侧有窗户小田冲K0+100-K0+800道路两侧-123m43-48该村主要为1-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单层土木结构建筑物和单层简易房,面向道路一侧有7户保家营K0+800-K1+260道路西面-14446m421m该村主要为1-3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单层土木结构建筑物和单层简易房地表水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K2+900道路南面-2穿越跨越河流宽度为8m生态环境道路全线的永久占地、道路施工破坏的植被(注:以上保护目标为450m范围之内)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为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4-1。表4-1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浓度限值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10µm)年平均70日平均150颗粒物(粒径小于等于2.5µm)年平均35日平均75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200日平均300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日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一氧化碳(CO)日平均40001小时平均10000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日平均801小时平均200氮氧化物(NOx)年平均50日平均1001小时平均2504.2水环境质量标准项目附近的地表水为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经横山河,汇入马龙河,最终进入牛栏江,牛栏江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根据支流不低于干流的原则,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4-2。表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摘录)单位:mg/L项目Ⅲ类单位pH6-9无量纲CODCr≤20mg/LBOD5≤4NH3-N≤1.0石油类≤0.05TP≤0.2DO≥54.3声环境质量标准项目建成运营后,相邻区域为2类区距离为35m±5m以内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余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标准限值详见表4-3。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适用区域类别昼间夜间本项目相邻区域为2类区,35m±5m以内区域4a类标准7055相邻区域为2类区,35m±5m以外的区域2类标准6050污染物排放标准4.4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根据本工程施工期的污染特性,按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计,详见表4-4。表4-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污染物TSP(mg/m3)NOx(mg/m3)SO2浓度限值1.00.150.404.5噪声排放标准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值见表4-5。表4-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值70554.6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所产生建筑垃圾属一般固体废弃物。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城市道路建设项目,不属于排污责任主体,因此本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设计方案1、1道路工程1.1.1道路平面设计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龙海路红线宽度40-50m,北段(G320改扩建道路~道路止点)双向6车道,道路红线宽40m;南段(道路起点~G320改扩建道路)双向8车道,红线宽50m。设计时速均为40Km/h。道路平面线型指标见表5-1。表5-1道路平面线形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本项目1道路类别城市主干路2设计速度km/h403车道数条双向6-84圆曲线最小长度m141.845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406平曲线最小长度m141.847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m3508不设缓和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m5009路面结构计算轴载标准BZZ-10型标准车10路面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1511荷载标准城市-A级1.1.2道路纵断面设计本项目全线共设置平曲线5处,最小圆曲线半径350m,最大坡度取3.978%,道路最小纵坡取值0.316%。道路纵断面技术指标见表5-2。表5-2道路纵断面技术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本项目1道路类别城市主干路2设计速度km/h403最大纵坡%3.9784最小纵坡%0.3165最大坡长m583.26最小坡长m1207竖曲线最小长度m1068凸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17009凹型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25001.1.3横断面布设本项目的横断面布设包含北段和南段的横断面布设,本项目的横断面布设详见图5-1、5-2。龙海路(北段):3.0米(人行道)+2.5米(非机动车道)+3.5米(绿化带)+11米(机动车道)+11米(机动车道)+3.5米(绿化带)+2.5米(非机动车道)+3.0米(人行道)=40米。机动车道横坡采用双向路拱横坡,坡度为1.5%,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单向路拱横坡,坡度为2%,绿地率25%。图5-1龙海路(北段)横断面布设龙海路(南段):3.75米(人行道)+3.5米(非机动车道)+3.25米(绿化带)+14.5米(机动车道)+14.5米(机动车道)+3.25米(绿化带)+3.5米(非机动车道)+3.75米(人行道)=50米。机动车道横坡采用双向路拱横坡,坡度为1.5%,人行道、非机动车道采用单向路拱横坡,坡度为2%,绿地率25%。图5-2龙海路(南段)横断面布设1.1.4主要交叉口设计平面交叉口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道路与现状路交叉口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沿线交叉口通过设置车行信号灯,对交叉口进行控制、管理。人行采用单独信号灯控制,利用车行信号灯中的直行相位穿越交叉口。非机动车在路口随左转信号灯通过交叉口,拟建道路与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进出口均展宽1条车道,进口道展宽段90m,渐变段35m。出口道结合公交停靠站设置展宽段,站台设置于交叉口转弯缘石止点后50m,站台长30m,渐变段25m。1.2路基、路面、主要附属工程设计方案1.2.1路基设计1.2.1.1路基表层处理1)路堤填筑前,对基底表层碾压密实,在一般土质地段,基底压实度(重型)不小于90%。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应将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并分层回填压实,压实度按挖方标准执行。2)本道路有许多为填方,填筑路基之前先清除50cm耕植土等,然后用合格土分层碾压使压实度K≥90%作为道路基层。3)在水塘等地段,采取排水,抛石挤淤等措施,然后再依次铺筑路基(路床)及路面结构层。4)地基顶面存在滞水时,应排水疏干,并根据现状情况考虑挖除原土,换填砂砾石等。5)路基施工过程中,若路堤基底范围内地表水或地下水影响路基稳定时,应采取拦截、引排等措施,或在路堤底部填筑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碎石或砂砾等透水性材料。清除的表层不得用于路基填筑,应结合附近地形进行集中堆放,以备后期绿化用。1.2.1.2特殊路基处理1)在有鱼塘和地下水位高的路段,采用填筑片石浅换填处理。2)于埋深小于3m浅薄层软土,优先考虑换填,弃淤困难时考虑采用抛石挤淤。3)地下水位较高则路基需要具有一定的高度,以避免地下水沿路填土形成毛细水对路基形成病害。4)片石厚度一般取为80cm~100cm,土质条件好的地段取小值,土质条件差的地段取大值,片石粒径大小不宜小于150mm,且小于150mm粒径的片石含量不得超过20%。片石抛填顺序:先从路堤中部开始,中部向前突进后再渐次向两侧展开,片石抛出水面后用重型压机反复碾压,以使抛石压实。1.2.2路面设计本项目的路面包含:机动车路面、公交站台前路面、非机动车道路面、人行道路面。各路面设计如下: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4cmSMA-13+5%SBS改性剂+0.3%木质素纤维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约1cm玻纤格栅+稀浆封层+透层38cm水泥稳定碎石(水泥含量5.5%)15cm级配碎石沥青面层间喷洒型乳化沥青PC-3粘层。2、公交站台前路面结构4cmSMA-13+8%高黏度添加剂+0.3%木质素纤维5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0.4%抗车辙剂7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1cm橡胶碎石封层+玻璃纤维格栅38cmC25混凝土基层15cm级配碎石沥青面层间喷洒型乳化沥青PC-3粘层3、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彩色)沥青路面形式,路面结构层厚度:4cm高粘彩色排水混凝土(PAC-10)6cm中粒式高粘透水沥青混凝土(PAC-16)25cm水泥稳定石屑(水泥掺量5.5%)15cm级配碎石沥青面层间喷洒型乳化沥青PC-3粘层。4、人行道路面结构人行道采用透水转形式,其结构层厚度:第一层为:透水砖,厚度为6cm;第二层为:1:6干性水泥砂浆,厚度为3cm;第三层为:透水混凝土,厚度为15cm;第四层为:级配碎石,厚度为15cm;1.2.3附属工程1.2.3.1公交车站设计方案本项目位于马龙县城东北部昆曲高速公路以北的龙湖新区。道路为通过性交通功能为主,沿线设置公交站台间距取较大值(500-800m)。具体站台设置详见表5-3、图5-3。表5-3公交站台设计拟建道路站台设置位置(处)站台数量(座)平均站间距(m)龙海路59750图5-3龙海路公交站台设计1.2.3.2无障碍设计方案本项目龙海路在在十字路口设4对共8座,丁字路口设3对共6座缘石坡道。缘石坡道坡度为1/10~1/12,正面坡的宽度不得小于1.20m,坡面要做到平整而不光滑,正面坡中缘石外露高度不得大于20mm,以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但彼此应相距20~30cm。本项目将盲道分为行进盲道(导向块材)和提示盲道(停步块材)两种。1.2.3.3道路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交通标志:交通标志的颜色、图案、文字、数字等,严格按照国标GB5768-2009规定执行。·交通标线道路交通标线是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可以与标志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标线主要有车行道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车行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导流标线、停车线等。标线材料采用冷涂氯化橡胶反光标线漆。车道中心线采用单黄线、双黄线、单黄虚线。车道分界线采用白色虚线。导流线为倾斜平行实线。人行横道线为条线式白色实线。导向箭头为白色。·交通安全设施设计1)防撞桶快速路主线分流端、匝道出口的护栏端部应设置防撞桶。主干路主线分流端、中央分隔带护栏端部、匝道出口的护栏端部宜设置防撞桶;快速路与主干路的路侧构造物前端、收费岛前端宜设置防撞桶。防撞桶设置在导流岛分流处,每处1个。2)护栏护栏设置应严格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的要求设置。·信号控制系统设计信号控制设施的安装包含信号灯、电子警察设施的安装。信号灯的安装,要求信号灯横臂尽量与进口道停车线平行,要设置在驾驶员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视线不能受到干扰,信号灯的选型和运行能正确反应道路的通行信息,不会产生任何误导驾驶员的可能。信号控制系统设计将严格按照当地交警支队的要求,对各交通电子设备提出明确的性能指标要求,满足交通管理部门的需要。1.2.4道路照明本项目的龙海路采用双臂路灯双侧布灯方式,布置于机动车道绿化带内,安装功率LED-1X180W(机动车侧)+LED-1X100W(非机动车侧),安装高度为12m,悬臂长度2.5m(机动车道侧),灯具仰角为12°,理论杆距为35米,灯杆距路缘石为0.7m。1.2.5道路绿化工程本项目的道路绿化包含路侧绿化和路中绿化、独立行道树等,具体的绿化工程详见表5-4。表5-4道路绿化工程量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龙海路1路侧绿化面积m219828.002独立行道树棵2093.001.3排水工程1.3.1雨水排水工程本项目雨水管径为:DN400-DN1400,采用直埋敷设的形式,在路面机动车道外侧设雨水口,雨水由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通过雨水系统排入河道。为迅速排除路面雨水,路面设横坡。项目道路机动车道采用双向横坡,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向雨水口。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坡度为1.5%,人行道坡度为2%。雨水口布置间距为25-50m,在道路交叉口汇水点、低洼路段均应设置雨水口,及时收集地面径流。雨水口的布置,与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布置相结合。1.3.2污水排水工程本项目污水管道管径为DN400,采用直埋敷设的方式,沿道路两侧敷设污水管道,污水最终进入县城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在龙湖东西两侧设计有环湖截污管道,沿龙湖四周污水就近排入龙湖截污管,最终龙湖东侧污水通过环湖截污管排入横山河截污管,龙湖西侧污水排入现状道路污水管。1.4给水工程本项目的给水工程如下:(1)给水管道布置方案本项目道路给水管道采用直埋敷设的形式,给水管道敷设需满足规划要求,与城区规划给水管道形成环状管网。(2)给水管网设计根据平差计算,本项目给水管管径DN400即能满足远期需水量,并且按照相关上位规划,龙海路给水管管径为DN400,布置于东侧。(3)室外消火栓布置要求本项目给水支管管径采用DN400,单侧布置。市政消火栓采用地上式消火栓,宜靠近十字路口,市政消火栓服务半径不应超过150m,间距不应大于110m。1.5再生水工程本项目再生水管线采用直埋敷设,位于道路西侧机非隔离带内,采用DN400mm的球墨铸铁管,间隔200m引出支管采用DN150mm的球墨铸铁管。1.6道路综合管线工程本项目的综合管线包含电力工程、弱电工程、燃气工程、再生水工程。电力工程:1、本项目强电电力线路采用缆线型综合管廊形式,管廊尺寸为2500x2500mm(净空2000x2000mm),管廊内电力线路层架数不小于8层,其中10kv电力线路层架间距按不小于300设计,35kv电力线路层架间距按350设计;2、路层架间距按350设计;过路及特殊地段采用热镀锌钢管敷设,埋设深度不小于1.5米;3、各交叉路口布设预留分支管线与各交叉路口电力管线贯通,形成电力环网,并每隔150m左右预埋4根/组用户下户管,各分支管线从简化、防腐、抗耐压采用承接接续式玻璃钢电缆保护管;4、每间隔50m左右和道路交叉口,下户管出线口设人孔检查井。用于电缆敷设时牵拉、盘留、制作和容纳中间对接头,并为以后电缆检修提供方便;5、电力管线与其它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距离。弱电工程弱电工程含电信、移动、联通、交警及有线电视等光缆,龙海路弱电电力线路采用缆线型综合管廊形式,管廊尺寸为:2500x2500mm(净空2000x2000mm)各交叉路口布设预留分支管线与各交叉路口弱电管道贯通,形成城市电信环网,并每隔300m左右预埋6根/组用户下户管。各分支管线从简化、防腐、抗压采用承接接续式双壁波纹管HDPEφ110管。3、在转角、分支或者变更敷设方式时、道路交叉口,下户管出线口设人孔检查井。用于线缆敷设时牵拉、盘留、制作和容纳中间对接头,并为以后电缆检修提供方便。在直线段上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检查井,检查井的距离不宜大于100米。4、弱电管线与其它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距离。5、弱电管线应可供电信、广电、通讯运营商共同使用。燃气工程本项目燃气埋设采用直埋敷设,G320线北段燃气管道敷设于道路西侧机非隔离带下,G320线南段燃气管道敷设于道路西侧非机动车道内,采用DN250mm的焊接钢管,间隔200m引出支管采用DN150mm的焊接钢管。2占地与拆迁2.1占地本项目占地409.17亩,红线内征地面积:227.68亩,红线外征地面积:181.49亩。2.2拆迁本项目的拆迁为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土木结构、简易结构、钢结构的房屋,具体详见表5-5。表5-5项目拆迁量拆迁房屋类型面积龙海路砌体结构m24023混凝土结构m25291土木结构m2255简易结构m2209钢结构m2863项目管理机构组织方案为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建议成立建设工程指挥部,主要负责资金筹措、征地拆迁、三通一平、地方协调等工作,并负责招标及合同管理指挥部。组成详见图5-4。图5-4建设工程指挥部组成4预测交通量4.1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可研可知,项目特征年的交通量详见表5-6。表5-6预测特征年交通量拟建道路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2018年2023年2028年2033年2038年龙海路(G320以北)476852121719262457龙海路(G320以南)5241008141921832799根据插值法,本项目运营近期第1年(2019)、中期第7年(2025)和远期第15年(2033)的高峰小时交通量详见表5-7表5-7插值之后交通结果单位:辆/h拟建道路预测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2019年2025年2033年龙海路(G320以北)55110021926龙海路(G320以南)620117221834.2交通流量分析交通车型比现状车型分为小车、中车、大车3类。小、中、大车型比为小:中:大=85%:10%:5%。昼夜比系数该区域白天16小时,流量占全天的90%,夜间8小时,流量占全天的10%。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化设计规范》(GB50220-95)附录A1.02,本项目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如表5-8。表5-8当量小汽车换算系数车型换算系数小型车1.0中型车1.5大型车3.0注: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本项目中的大型车特指工程车和40座以上的客车。根据车型比和昼夜比换算出近期、中期、远期的交通量,详见表5-9。表5-9换算之后的交通量路段预测年2019年225年2033年车型昼间夜间高峰昼间夜间高峰昼间夜间高峰龙海路(G320以北)小型车22951407417937418011781424中型车276484911879421167大型车1332425544471084龙海路(G320以南)小型车258574584871088669082021614中型车30754571310210724190大型车15327296515312955工程分析5.1施工期工程分析本项目建设的主要污染产生于建设施工期、施工准备期和运营期,本项目建设的工艺流程详见图5-5,报告工程分析将针对施工期、施工准备期和运营阶段产生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扬尘噪声尾气废水扬尘噪声尾气废水噪声扬尘扬尘、固废、噪声征地拆迁路基工程管线工程噪声扬尘噪声扬尘废水沥青烟路面结构施工交通设施施工竣工验收营运期噪声扬尘汽车尾气固废绿化工程图5-5项目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节点示意图5.1.1固体废物产生量及土堆场设置情况5.1.1.1土石方开挖量及建筑垃圾(1)拆除工程根据可研资料,本项目共需拆除建构筑物9864m2,产生建筑垃圾0.39万m3运往片区统一规划的杨官田弃土场集中堆放。(2)表土剥离主体工程设计本项目剥离表土1.90m3,剥离表土堆存于本方案规划的表土堆场,后期用作绿化覆土。(3)路基工程根据可研资料,k0+420~k0+920、k1+320~k1+540、k1+800~k1+960、k2+080~k2+280主要为挖方段,最大挖深11.4m;k0+000~k0+460、k0+920~k1+320、k1+540~k1+800、k1+960~k2+080、k2+280~k3+033.255主要为填方段,最大填高8.5m。本项目路基挖方34.28万m3,路基回填土石方28.98万m3,弃方5.30万m3运往该片区同期建设的“马龙县龙湖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G320扩建道路工程”回填。(4)管线工程包括3336m给水管,6395m雨水管,5280m污水管,3336m中水管,3762m燃气管。其中给水、中水管道沟槽开挖标准断面尺寸l*h=1.0m*1.0m,雨水管沟槽开挖标准断面尺寸l*h=2.0m*2.0m,污水管沟槽开挖标准断面尺寸l*h=1.5m*2.0m,燃气管线沟槽开挖标准断面尺寸l*h=1.5m*1.5m。管线工程累计开挖土方6.49万m3,沟槽回填土方5.19万m3,弃方1.30万m3。回填土方临时堆存在沟槽一侧,待管道铺设完成后回填,弃方运往该片区同期建设的“马龙县龙湖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G320扩建道路工程”回填。综合管廊根据主体工程设计,龙海综合管廊基坑采用明沟开挖,主体设计综合管廊净尺寸2.0m*2.0m(外轮廓尺寸:2.5m*2.5m),长度2394m,基坑开挖深度3.5~4.5m,开挖宽度4.0~4.5m。综合管廊共开挖土方总量约4.07万m3,用于顶板回填2.34万m3,弃方1.73万m3,回填土方沿综合管廊堆存,待管廊浇筑完成后回填,弃方运往该片区同期建设的“马龙县龙湖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G320扩建道路工程”回填。根据以上土石方平衡分析,本工程挖方总量为47.13万m3(含表土1.90万m3,建筑垃圾0.39万m3),回填38.41万m³(含表土1.90万m3),弃方8.72万m3(含建筑垃圾0.39万m3)。剥离的表土临时堆存于表土堆场,后期进行绿化覆土,弃方中8.33万m3运往该片区同期建设的“马龙县龙湖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G320扩建道路工程”回填综合利用。建筑垃圾为永久弃方,全部运往片区统一规划的杨官田弃土场集中堆放。5.1.1.2生活垃圾道路施工过程中大量施工人员进入,排放的生活垃圾将对生态环境、水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施工期26个月,按施工期施工人数为40人/日计,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产生0.5kg计算,则施工期平均每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20kg,道路建设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15.6t/施工期。5.1.2噪声污染源道路工程施工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路面摊铺机等施工机械噪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本评价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GB3-2006)表C.3.1核定公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源强,结果见表5-10。5-10道路工程施工机械噪声源强结果序号机械类型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Lmax(dB)备注1轮式装载机5902平地机5903振动式压路机5864双轮式振动压路机5815推土机5866挖掘机5847摊铺机587VOJELE(德国)8混凝土搅拌机1799混凝土振捣器59510运输车辆585大型5.1.3大气污染源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程施工大气污染源包括施工扬尘,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生产的燃油尾气,沥青混凝土摊铺生产的沥青烟气等。5.1.3.1施工扬尘以下施工活动产生施工扬尘:·进场道路修筑、土地平整、路基开挖及路基填筑、管道工程等施工过程,如遇大风天气,会造成粉尘、扬尘等大气污染;·砂石、土方等建筑材料,如运输、装卸、临时堆存方式不当,可能造成泄漏、流失而产生扬尘污染;·物料运输车辆在道路及施工场地运行过程中产生扬尘。施工扬尘为无组织排放,排放强度与施工内容、空气湿度、风速、地形条件有关。根据有关资料,在施工现场,近地面的PM10浓度一般为0.30~1.50mg/m3,随地面风速、开挖土方和淤泥弃土的湿度而发生较大变化。在干燥和风速较大天气情况下,施工现场近地面PM10浓度会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12)二级标准中日平均值0.15mg/m3的1~10倍,污染较严重。从本项目施工内容分析,扬尘几乎产生于整个施工过程,特别是路基施工时由于场地未进行硬化,施工扬尘产生强度较大。车辆扬尘扬尘时施工期的另一个扬尘污染源,运输车辆在为经硬化的道路沿线扬尘量为0.64kg/(km·车辆),在工程开挖区、弃土堆放现场附近的道路扬尘量达到2.46kg/(km·车辆)。5.1.3.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本工程使用的装载机、平地机、推土机、挖掘机等施工机械以柴油机械为主,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燃油尾气,污染物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尾气均为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空气造成的影响大小取决于排放量和气候条件,影响面主要集中在施工场地100~150m范围内。5.1.3.3沥青混凝土摊铺烟气本项目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但不设沥青混凝土搅拌站,沥青烟气产生于沥青混凝土摊铺。苯并(a)芘和烃类是沥青烟中的主要污染物,对环境空气的危害大。据国内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实测结果,公路集中沥青拌和站场界下风向苯并(a)芘监测日均浓度在0.13×10-3-2.11×10-3μg/m3,下风向苯并(a)芘浓度均高于对照点浓度。根据交通部在京津塘大羊坊沥青搅拌站的测定,采用先进的(意大利MV2A)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正常运行时,沥青烟排放浓度为22.7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沥青烟排放标准(75mg/m3)的要求。在沥青搅拌机下风向100m处,苯并[a]芘浓度为0.0013µg/m3,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0.0025mg/m3)的要求。本项目不设置沥青混凝土搅拌站,仅进行沥青混凝土搅摊铺,因此沥青烟气排放强度低于上述沥青混凝土搅拌站。资料表明,在使用德国VOJELE摊铺机、英国fifondABGCO摊铺机等先进设备时,日摊铺里程达1.2—1.5km(单幅路面)。本项目道路全长3033m,从下至上需铺设玻纤格栅+乳化沥青稀浆封层、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各一层,每次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间不超过3日,三层沥青混凝土摊铺时间不超过9日。由于沥青混凝土摊铺间短,沥青烟气排放频率较低。5.1.4废水污染源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人员盥洗生活废水以及雨季地表径流水。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盥洗生活废水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不在现场住宿,施工期施工人数按40人/日计,用水量按5L/人计,则用水量0.3m3/d,排水率按0.8计,废水产生量为0.24m3/d。盥洗生活废水用于项目内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不外排。(2)施工废水项目施工废水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清洗水。施工机械产生的清洗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泥沙,若直接排入水体,将对地表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类比同类型项目,生产废水量(冲洗废水)为3.0m3/d,其主要污染物为SS和石油类,SS浓度可达到3000-5000mg/L,石油类40mg/L。(3)地表径流项目雨季施工过程,雨天会产生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将使水体浑浊、水体中总悬浮物固体和溶解性总固体增加,从而降低地表水水质,影响地表水水体功能。5.1.5生态影响因素5.1.1.1土地占用面积合类型本项目占地27.98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水田、梯坪地、林地、草地、园地、建设用地及交通运输用地,工程占地类型及面积统计见表5-11。表5-11工程占地类型及面积统计表项目组成工程占地类型及面积(hm2)小计备注水田梯坪地林地草地园地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道路工程区0.764.175.580.750.780.520.3412.90永久边坡工程区0.663.705.500.880.670.410.2812.10绿化工程区0.080.790.700.250.360.050.052.28表土堆场0.000.700.000.000.000.000.000.70临时合计1.509.3611.781.881.810.980.6727.985.1.1.2占地占用工程植被占地情况如下:农田植被(水田、旱作):10.86hm2有林地(云南松、桉树、果树):11.78hm2灌木草丛:1.88hm25.1.1.3水土流失根据《云南省2004年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结合实地调查,综合工程占地和当地水土流失现状,各原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5-12。表5-12项目区原生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表编号占地类型自然因素原生侵蚀模数(t/km2·a)侵蚀分级1水田无灌溉设施,种植水稻等460微度侵蚀2梯坪地坡度<5°耕地480微度侵蚀3林地乔木、灌木覆盖420微度侵蚀4草地杂草覆盖400微度侵蚀5园地果园450微度侵蚀6建设用地砖房、混凝土房50微度侵蚀7交通运输用地泥结石、混凝土地面650轻度侵蚀结合预测时段划分,预测范围在预测时段内的原生水土流失量为797.55t。扰动后各预测分区的土壤侵蚀模数见表5-13。表5-13扰动后各预测分区土壤侵蚀模数取值预测分区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a)或流弃比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t/km2·a)道路工程区7500——边坡工程区90001000绿化工程区6000800表土堆场流弃比0.05800道路工程区7500——边坡工程区90001000绿化工程区6000800表土堆场流弃比0.05800扰动后水土流失总量见表5-14。表5-14扰动后水土流失总量预测表预测分区建设期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t水土流失面积hm2预测时段a土壤侵蚀模数t/km2·a小计t水土流失面积hm2预测时段a土壤侵蚀模数t/km2·a小计龙海路道路工程区13.423.257500.003271.130.000.000.000.003271.13边坡工程区11.453.259000.003349.136.981.001000.0069.803418.93绿化工程区2.533.256000.00493.352.531.00800.0020.24513.59表土堆场0.703.252191.840.701.00800.005.602197.44合计28.109305.4410.2195.649401.085.2运营期分析5.2.1大气污染源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道路里程短,工程不附设服务区、加油站等设施,道路本身不产生和排放生活废气、加油废气、饮食油烟等。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车辆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及扬尘。尾气主要含有NOx、CO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扬尘主要为通过车辆携带的散落泥土。(1)汽车尾气根据《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B03-2006),行驶汽车排放的尾气产生的污染可作为线源处理,源强Q可由下式计算:式中:QJ—第n年、单位时间、长度,车辆运行时j类排放物的质量(mg/m•s);B—NOx排放量换算成NO2排放量的校正系数,取0.8;Ain—i型车评价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n—i型车j类排放物在评价年n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mg/(辆·m)。表5-15单车排放因子单位:g/(km·辆)阶段名称污染物名称在用车综合排放因子(g/km·辆)小型车中型车大型车第三阶段(新车国Ⅲ)NOx0.150.180.21CO2.304.175.22第四阶段(新车国Ⅳ)NOx0.080.100.11CO1.001.812.27第五阶段(新车国Ⅴ)NOx0.060.0750.082CO1.001.812.27汽车排出的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总称氮氧化物。汽车气缸内主要形成的是NO,汽车尾气排放后,在空气中会有相当部分转化为NO2,NO/NO2的转化过程很复杂,根据两者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比例关系为0.8,取NO2/NOx比值为0.8。我国自2001年4月16日起开始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Ⅰ)》(GB18352.1-2001);自2004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Ⅱ)》(GB18352.2-2001);自2007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的第Ⅲ阶段标准;自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352.3-2005)的第Ⅲ阶段标准;自2009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重型车用汽油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III、IV阶段)》(GB14762-2008)的第Ⅲ阶段标准;参照《云南省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2014年底前全面供应符合国家第四阶段标准的车用柴油。根据以上文件要求,结合马龙县的实际情况,考虑现有旧的车型还有一段时间的服役期,在近期内还难以完全实现达标排放,近期2019年可按国Ⅲ40%,国IV60%,中期2025年可按国IV50%,国Ⅴ50%,远期2033年全部按国标Ⅴ执行。根据上表计算出运行期的高峰小时污染物排放源强,见下表5-16。表5-16CO、NO2排放源强(单位:mg/m•s)路段污染物2019年2025年2033年日均高峰日均高峰日均高峰龙海路CO0.1030.3620.1250.3010.2370.568NO20.0050.0190.0060.0150.0100.025扬尘项目运营期通过的车辆会携带少部分泥土,散落在路面,进而形成扬尘。5.2.2噪声污染源本项目交通噪声按《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JTJ005-96)推荐的单车行驶辐射噪声级公式核算:各类型车在距行车线7.5m处的参照平均辐射声级值LOi小型车:LOEL==12.6+34.73glVL(适用车速范围:30km/h-140km/h)中型车:LOEM=8.8+40.48glVm(适用车速范围:30km/h-100km/h)大型车:LOEH=22.0+36.32glVm(适用车速范围:20km/h-90km/h)根据交通量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噪声平均辐射声级详见表5-17表5-17单车辐射声级源强(dB)(各种车型、各预测年限)路段预测年车型2019年2025年2033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龙海路(G320以北)小型车65.7265.7865.6365.7665.3965.74中型车64.3464.0464.6064.1164.9964.26大型车71.8671.6772.0471.7172.3171.81龙海路(G320以南)小型车65.7365.7865.6665.7765.4865.75中型车64.2864.0264.5464.0964.8964.21大型车71.8371.6671.9971.7072.2471.785.2.3地表水环境道路建成后降雨产生的路面径流,特别是初期雨水形成的路面径流主要污染因子有SS、CODcr、石油类等,排入道路雨水管,进入横山河汇入马龙河,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5.2.4固体废物·生活垃圾本项目本身不产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于道路周围居民。本工程按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按《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中规定设置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方便居民使用。经收集的生活垃圾由马龙县环卫部门负责清运、处置。·运输撒落固废运输车辆行驶、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的撒落运载物,产生情况具有随机性,产生量与车流量、经济区道路交通管理水平关系密切。撒落的运载物有回收价值的进行回收利用,无回收价值的撒落运载物纳入道路环卫系统处置。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处理后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活动扬尘少量无组织排放,短期内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机械燃油机械尾气少量沥青混凝摊铺沥青烟气少量运行期汽车汽车尾气CO:最大0.362mg/m•sNO2:最大0.019mg/m•s对环境影响小扬尘少量少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活动施工废水水量:3.0m3/dSS:3000-5000mg/L石油类:40mg/L沉淀处理后由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盥洗生活废水0.24m3/d噪声施工期施工设备设备噪声79-95dB(A)79-95dB(A)运行期汽车交通噪声64.11—72.31LOidB64.11—72.31LOidB固体废物施工期场地平整、道路建设弃方8.33万m3同期建设的G320改扩建项目回填拆迁建筑垃圾0.39万m3龙湖湿地统一规划的杨官田弃土场运营期生活垃圾收集后由马龙县环卫部门清运、处置。主要生态影响施工期铲除植被、造成地表裸露,增加水土流失和诱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运行期对生态环境无影响。七、环境影响分析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经查阅资料和现场调查,评价区域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施工区涉及于生态敏感区,施工活动对生态敏感区无影响。1.1.1土地占地影响分析工程占地面积和类型见表5-11。从表中可以看出,工程占地面积(含临时占地面积)27.98hm2,其中占用水田1.5hm2,梯坪地9.36hm2,林地11.78hm2,草地1.88hm2,园地1.81hm2,建设用地0.98hm2,临时占地0.65hm2。由于工程占地面积大,将对小田冲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项目在征地工程中应严格按国家要求办理手续,对农田的占用应按“占一补一”的要求进行用地复垦,减缓受到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工程用地已纳入马龙县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马龙县城市总体规划已经批准实施。项目按照经批准实施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可行。但由于项目占地面积大,因此在土地征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办理、完善相关征地手续。1.1.2植被及植物影响分析(1)道路占地对植被的影响本项目全线占地面积27.98hm2,其中农田植被(水田、旱作)12.31hm2、有林地(云南松、桉树、果树)11.78hm2、灌木草丛1.88hm2,合计为25.97hm2。评价区域植被类型属于农田植被和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属于滇中、滇东常见植被类型;现状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种植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经调查评价区域无列入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物种和名木古树,生物多样性不丰富。道路的建设对区域生物多样性无影响,对植被占用的影响不大。本项目将在道路两侧进行全线绿化,绿化面积达19828m2,这将可以部分弥补施工占地所造成的生态损失。(2)地表覆盖层改变由于项目的建设,增加了对地表的人工覆盖,使原有可渗透的耕地、林地变为不可渗透的人工沥青混凝土和方砖铺装路面。一方面地表的覆盖能减少地面扬尘,另一方面,由于地表覆盖层的改变,将会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该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对水文环境产生一定影响。1.1.3水土流失本项目在施工期时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将不可避免的对原生微地貌、地表植被产生碾压、破坏,导致植物干枯死亡,丧失了固定地表土壤的能力,受风蚀和水蚀的影响,土壤将流失,肥力降低。工程结束后,如果对弃料、弃渣不及时处理,还将会为风蚀提供物质来源。所以,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应进行回填、平整处理,对于植被易成活地段,必要时以人工种植被进行绿化,保证一定的植被覆盖度,减少发生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建设单位委托云南兴禹生态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编制了《龙海路道路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下称水保方案),水保方案提出的水土保持防治目标见表7-1。表7-1水土保持防治目标值目标规定的防治标准按降雨量调整按土壤侵蚀强度调整采用的防治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5%00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097%土壤流失控制比0.80+0.21.0拦渣率95%00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2%099%林草覆盖率25%+2%027%水保方案提出的临时防治措施见表7-2。本评价认为在实施水保方案提出的防治措施后,可达到表7-1的防治目标,在工程施工中严格实施水保方案提出的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工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接受。表7-2方案新增临时措施工程量统计表防治分区措施类型单位数量工程量土方开挖(m3)M7.5砌砖(m3)C15砼(m3)冲洗系统(套)钢板(块)土工布(m2)编织袋装、拆土方(m3)狗牙根(kg)高压冲洗设备(套)潜水泵(台)排水软管(m)道路工程区车辆清洁系统套17736.512临时遮盖hm20.888800临时排水沟m62001289.6临时沉沙池口814448.244200洒水降尘套22边坡工程区临时遮盖hm20.505000表土堆场临时挡墙m370582.75临时撒草绿化hm20.7056临时排水沟m38079.04合计1589.6448.2436.51213800582.7556242001.1.4地表覆盖层改变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建设项目,项目占地现状用地类型主要为耕地、林地,项目的建设将使原有地表覆盖层由农田植被、林地、灌木草丛改变为不透水的人工覆盖层。一方面地表的覆盖能减少地面扬尘,另一方面,由于地表覆盖层的改变,将会增加地表径流量,减少该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同时将原有自然生态系统变更为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对评价区域生态环、水文条件产生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但由于工程占地面积不大限,对地表覆盖层的影响有限。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短时可恢复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消除。本工程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恢复影响,因此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可以接受。1.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道路工程运行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景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内部景观影响和外部景观环境影响。1.2.1内部景观影响分析本工程按城市主干道标准建设,从工程建设内容分析,内部景观工程包括照明工程、绿化工程、管线工程。(1)照明工程本项目按城市主干路照明标准设计,设计地面道路平均照度为Er30LX,照度均匀度为0.3,照明功率密度值为LPD0.1.05W/m²,维护系数0.7。满足CJJ45-200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道路照明采用~380/220伏三相四线制放射式配电方式。每回路设断路器作过载、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单灯安装一个熔断器作为末端保护,熔断器安装在灯头内。路灯照明电源均由户外式景观型路灯专用美式箱变提供。本项目设计道路总长约为3033m,红线宽40-50米,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整个路段共设灯杆180套,路灯照明计算负荷为65KW。龙海路沿线共设置路灯箱式变压器2台,供电范围为:龙海路全线,计算负荷为:65KW;全线供电电源采用两套容量为100KVA的户外式景观型路灯专用美式箱变提供。每台箱变内留有交警备用、景观亮化、广告备用等用电容量各32.5KW+5KW+5KW,每台箱变总负荷计算为42.5kw。按道路照明设计标准规定,LED灯是道路照明的首选光源,应该采用符合节能标准值的高光效LED灯(比普通高压钠灯节能40%以上),本次道路灯具要求采用高光效LED灯(半截光型),光源电器选用合资或独资厂家灯具,灯具综合效率应达到85%以上,光效不低于120lm/W,灯具寿命不低于32000h,防护等级≥IP65,带电容补偿装置,补偿后功率因素≥0.90。本评价认为,本工程照明在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的同时,可以营造优美的内部景观环境,同时本工程照明系统与马龙县城相邻道路照明系统相协调。(2)绿化工程本工程绿化主要集中在人行道两侧,设计龙海路行道树:分段采用广/百玉兰、小叶香樟、滇朴、樱花交替种植,间距4.5米。配置上做到四季有花、有叶,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景观带,平面布置上以自然曲线的布设为主;乔木可选用广/百玉兰、小叶香樟、滇朴、樱花、蓝花楹等交替种植;灌木可选用红叶石楠、海桐、叶子花等;地被可选用小叶清香木、金森女贞、时令花卉。在突出本工程绿化特点的同时,可与马龙县城相邻道路已有绿化景观形成互补,营造绿化的内部景观。(3)管线工程本工程管线包括电力工程、弱电工程、燃气工程、再生水工程等4种管线工程。工程设计提出根据各种管线性质、易损程度、建筑物对各种管线的安全距离要求以及各种管线相互间的安全距离要求,本着压力流避让重力流,易弯曲管线避让不易弯曲管线等原则,规划原则上对各种管线安排如下:雨水、污水管线安排在非机动车道上,给水管道、电力管沟、电信电缆块安排在人行便道下,路灯电缆放在缘石内侧,路灯杆安排在人行道上或绿化隔离带内。本工程全部管线采取地埋式铺设,全线无架空管线,不会破坏道路和城市景观。由于设计阶段充分考虑了道路景观环境因素,因此本工程内部景观优美整洁,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1.2.2外部景观影响分析本过程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和其他景观环境敏感区域,对景观敏感区无影响。龙海路新建道路工程均按照《麒沾马一体化总体规划(2015-2030)修编》规划的路网进行设计,道路平整、视野开阔、交通标志和信号系统设置符合规范,工程可与马龙县龙湖新区龙东路、麒马大道、320国道及其他道路景观融为一体,不会造成景观环境的不协调和破坏龙湖新区景观环境。1.2.3生态系统变化分析本工程线路短,对植物、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限,不会破坏评价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若无其他外部干扰因素,不会改变区域的生态功能。工程一方面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内部道路网络方便经济区的开发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通勤等出行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龙湖新区与外界的联络从而改善投资环境《马龙县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及相关道路交通专业规划建设,对促进马龙片区为成为曲靖大城市副中心、将马龙县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宜居的花园式新型城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马龙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和龙湖新区的建设,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将全部消失,取而带之的是不具备自身调节功能的人工生态环境。但这种变化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特定地区这种变化是可以接受的。2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2.1水环境制约条件项目区地表水为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项目区地表水经横山河、汇入马龙河、最终进入牛栏江。我省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已于2013年9月正式通水,该工程兼有在昆明发生供水危机时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远期为曲靖市生产、生活供水的功能,因此具有集中式生活饮用功能。为了加强牛栏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2012年9月28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会常务委员会第34次会议通过了《云南省牛栏江保护条例》。查阅牛栏江保护条例,马龙河流域属于牛栏江上游保护区中的重点污染控制区,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进行保。牛栏江保护条例三十一条规定: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城镇居民生活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加快配套污水管网的建设和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确保城镇生活污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一级A标准排放。牛栏江流域上游保护区内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逐渐在居民分散居住地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安全、有序排放。本工程位于牛栏江上游保护区中的重点污染控制区,地表水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因此污水必须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一级A标准排放成为项目建设的环境制约条件。此外,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流经马龙城区,是马龙县城的景观水体之一,若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受到污染,将影响县城的景观环境。2.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2.2.1施工废水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盥洗废水两方面。施工作业的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混凝土搅拌机清洗水,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Cr、BOD5、石油类等;施工废水未经处理或仅经简易处理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直接外排将最终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和县城景观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区域地表水环境制约条件分析,本评价认为施工废水应立足于回用、不外排。从工程施工组织内容可知,主要筑路材料如砂、石、水泥在本地市场采购,本项目不设置砂石料加工场,因此不产生沙石料清洗和堆存淋漓水;本工程除混凝土搅拌机械外,其他施工机械如推土机、挖掘机等不产生机械清洗废水,总体分析工程机械清洗废水产生量较小。工程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搅拌机清洗水,根据本评价的核算,搅拌机清洗废水3.0/d。此外施工机械漏失的石油类污染物随雨水进入地表水,土方等露天临时堆放、遇暴雨时将被冲刷进入水体。施工废水中悬浮物的浓度约为1000-3000mg/L,混凝土搅拌机清洗废水pH值在11-12左右,同时含石油类污染,污染物浓度远超过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一级A标,因此虽然该部分废水量不大,但若随意排放,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工程设置临时沉砂池8座,设置临时排水沟3250m。环境本评价的核算,施工期设备洗废水3.0t/d,而沉砂池总容积为40m3,可以储存非降水日的施工废水,然后由于场地洒水降尘,实现施工废水不外排。本工程降水日不施工,沉砂池作为水土流失防治设施利用。本评价认为,施工废水收集、处理设施可以充分利用临时沉砂池和临时排水沟收集和利用施工废水,不需要再重复建设。采取上述措施后,工程施工期无施工废水外排,对地表水无影响。2.2.2跨越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路段施工影响分析本项目跨越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可研报告提出由于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河面不宽,以涵洞工程跨越河流。跨越河流施工将扰动河床和河水,造成河流悬浮物剧增而污染水质。扰动河床产生的高浓度悬浮物河水其悬浮物粒径较大,在停止扰动后10-30min后水质可以恢复正常。因此河道工程影响可以接受。由于前进河(又称:鸡头村小河)流经马龙县城,是马龙县城的景观河流,若不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涵洞工程将影响县城景观环境。因此涵洞施工中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污染防治:·制定合理的跨越河流施工计划并在施工中实施,尽量减少扰动河床的施工时间,减缓施工期对河流水质和景观环境的影响频率。·采用预制涵管方式施工,避免在河道中进行混凝土浇灌扰动河床、污染河水。·严禁将施工材料、包装材料排入河流;·混凝土搅拌机清洗废水不能排入水体,应经收集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降尘。·对河流漂浮物进行及时打捞等措施减缓河流污染和对河流景观的不利影响。2.3运行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2.3.1路面雨水径流对水环境的影响本工程本项目属于市政道路建设项目,根据可以报告资料,本工程不配套建设加油站、收费站等配套服务设施,因此公路本身不产生和排放废水。但运营期路面径流雨水(暴雨冲刷路面,形成地面径流雨水污染水体)对路面油污及其他污染物的冲刷,致使路面径流雨水受到污染,同时道路车辆发生突发性事故时可能导致有毒有害物品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具体分析如下:暴雨径流(非引起洪涝的暴雨)是营运期道路产生的非经常性污水,主要是暴雨冲刷路面形成的。道路路面冲刷物的浓度集中在降水初期,降水15分钟内污染物随降水时间增加浓度增大,随后逐渐减小。国家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曾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进行过的实测试验进行分析,路面径流污染试验方法为:采用人工降雨方法形成路面径流,两次人工降雨时间段间隔为20天,降雨历时为1小时,降雨强度为81.6mm,在1小时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最后测定分析路面污染物变化情况,结果见表7-3。表7-3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测定值项目5~20分钟20~40分钟40~60分钟均值SS(mg/L)231.42-158.52185.52-90.3690.36-18.71100石油类(mg/L)22.30-19.7419.74-3.123.12-0.2111.25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主要来自道路表面聚集粉尘、运输车辆散落物、车辆滴洒的油污等,暴雨冲刷后进入水体,会对水体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上表可见,通常从降雨初期到形成径流的30min内,雨水中的SS和石油类污染物浓度比较高,30min之后,浓度随着降雨历时的延长下降较快,降雨历时40-60min之后,路面上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本评价根据下式计算降雨期间路面产生的径流量W=A×H×M×10-3式中:W——单位长度桥面径流量(m3/d);A——路面面积(m2)H——降雨强度(mm)M——径流深(m)马龙县城区年平均降水量为979.6mm,本工程路占地面积27.98hm2,本项目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对雨水的吸收作用较小,本评价按径流深0.9计算。经计算营运期拟建道路路面径流量为243976m3/a。地表径流浓度按表7-3中平均浓度计算,得到公路路面径流携带污染物的总量约为:SS:24.39t/a石油类2.74t/a可研报告提出本工程路面排水系统由雨水系统、污水系统等组成,雨水排入道路雨水管,最终进入横山河。根据国内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经验,路面径流进入水体后可能在局部狭小的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TR 22087:2025 EN 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 - Collection of agent behaviour information and sharing between ITS stations
- 2025复合材料制品采购合同
- 农村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协议
- 设计与用户体验的关联性试题及答案
- 2025浙江衢州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幼儿园年度年检工作自查报告
- 英2022版新课标试题及答案
- 框架合同协议书
- 校车司机合同协议书
- 稻谷购销合同协议书
- 居民企业资产股权划转特殊性税务处理申报表
- 高层建筑无地下室倾覆及滑移计算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填写模板)
- 有机无机复混肥生产职位操作规程
- ERP生产管理系统用户手册(共51页)
- 封条模板(A3纸)
- 无机化学 第18章 氢和稀有气体
- 湖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技术方案
- 供水公司组织机构配置
- JJG 852-2019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仪 检定规程(高清版)
- 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基础知识考试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