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第1页
21世纪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第2页
21世纪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第3页
21世纪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第4页
21世纪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世纪中国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1.公示语的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公共关系中的翻译是一个翻译问题之一。公示语翻译质量对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形象至关重要。不良公示语既会引起人们的误解,不利于城市文化建设和发展,又会危害国家语言规范化建设,甚至造成国际影响。因此公示语翻译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黄友义2005:31)。21世纪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业已取得重大突破,呈现出不少亮点。2.相关知识的界定我国公示语研究由来已久,但直到上世纪末,公示语的定义及其相关知识的界定仍较模糊,公示语翻译研究也只能算是处于萌芽阶段。严格来说,我国公示语翻译有规模、有组织、比较正式的研究应该从2005年北京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算起。2.1公示语的定义公示语一词与其它同义词,如标识语、标语、标示语、标志语、标牌语、揭示语、牌示语、标记语、警示语等共生共用,直到目前这种现象仍然存在。不过,从中国三大翻译学术期刊1检索情况来看,“公示语”一词较为常用,现在已经基本取代其它同义词,成为新的统一运用的流行语。一直以来,公示语的定义也基本处于一种较游移的状态。国际图形标志委员会主席BarryGray给公示语的定义最泛:“Signsareanythingfromasimplestwayfindingorinformation‘marker’tothetechnicallysophisticatedcommunicationofamessage.”我国公示语研究专家丁衡祁(2006)认为“公示语是在公共场合向公众公示须知内容的语言,它包括标识、指示牌、路牌、标语、公告、提示语等等”。罗选民、黎土旺(2006)认为“公示语是指在公共场所展示的文字,包括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告示等”。另两位专家戴宗显、吕和发(2005)给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公示语——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显示、警示、标志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这一定义综合了前面几个定义,也得到绝大多数研究者及编辑的认可。总的来说,戴、吕的定义完全可以成为公示语的权威定义。公示语的英文译名也同样有不少表达手段,常见的有notices,signages,signs,pubicsigns等不同词语。综合来看,我国目前许多核心期刊、相关著作、网络均趋向于用publicsigns。2.2英语公示语的风格特点公示语作为一种我国当前语言生活中非常活跃的语言事实,其语言特点的研究自然重要。《现代实用英语例解》就指出了英语公示语的五大特征,即往往全部用大写字母,不加句点;字数通常很少,最少的只有一个词;语言精练,常用名词,动词或名词短语;有时使用祈使句;有时采用十分正式的文体(胡文仲1987:1)。也有人认为英语公示语的特点可以总结为5C,即Concise(简洁),Conventional(规范),Consistent(统一),Conspicuous(醒目),Convenient(方便)(丁衡祁2006:42)。更有学者详细地总结出了英语公示语的十大语言风格,一是名词的大量使用;二是动词、动名词的使用;三是词组、短语的使用;四是缩略语的运用;五是严格禁用生僻词汇;六是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七是现在时态的运用;八是祈使句的使用;九是规范性和标准性语汇;十是简洁语汇、精确措辞(戴宗显、吕和发2005:40-41)。汉语公示语也有其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字义浅显,文字简约,文体恰切。从风格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简洁、规约和互文的特点,并具有意动和“收言后之力”的特点(罗选民、黎土旺2006:66)。公示语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国外一般把公示语分成四大类,即提示性(information)、指示性(instruction)、告示性(notices)、警告性(warnings)。国内有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加入了劝导性、宣传性等内容(牛新生2008:90)。还有人从信息状态区分了静态公示语和动态公示语,并提出了新功能性特点公示语——生态环保公示语的概念,并从公示语受众的角度还指出了公示语的七大应用功能,如引发兴趣、提供信息、加深理解、促进行动、巩固形象、服务社会、防止犯罪(戴宗显、吕和发2005:38-39)。3.发表与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我国公示语翻译在新世纪呈现出了繁荣兴旺的景象。新世纪我国公示语翻译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表现。3.1公示语翻译现状研究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最多的就是城市公示语翻译的英译失误、错误分类、规范公示语的枚举等。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不少,他们都侧重对某一城市进行语言事实的分析,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李克兴(2000)调查了深圳公示语翻译现状,尖锐地指出深圳的英文垃圾和翻译谬误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既有损开放城市的声誉,又损害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形象。万正方等人(2004)对上海南京路、淮海路及陆家嘴和徐家汇商业区公示语翻译情况进行了摸底,分析列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参考改进意见。王银泉、陈新仁(2004)研究了我国许多城市公示语翻译中的不足,还专门把脉南京旅游景点、地铁车站等公共场所,指出南京旅游景点公示语译文错误遍地开花,多次批评南京各处的公示语翻译错误。戴宗显、吕和发(2005)以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伦敦为例,全方位探讨公示语及其汉英翻译,供国内研究借鉴之用。罗选民、黎土旺(2006)考察了北京“脏乱差”的语言环境,指出公示语翻译的治理和整顿已成为翻译界一个严峻的课题,同时也呼吁翻译理论要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牛新生(2007)以宁波公示语为例,进行了大量的错例分析,探讨了汉语公示语英译方法,提出了借译、仿译和创译的主张。最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中心的贡献。从2006年5月以来,该中心对全国公示语翻译与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全面了解了全国公示语翻译与使用现状,比较了中外公示语翻译与使用方面的异同,指出了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重点、难点。以王颖教授为首的研究组采用了样本研究、外籍人士问卷调查分析、外籍人士对公示语误译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评估等多种手段,提出了改进和研究公示语翻译六大对策,即服务“信息接受者”、翻译人员职业化、公示语翻译最佳工作组合、国家公示语翻译标准建设、破解翻译难题、实现翻译理论创新。我国公示语翻译现状研究其实并不只是在以上少数几个大城市进行。赵平、吴彬(2007)就探讨了武汉市园林景点公示语翻译现状与对策;张晓婷(2006)探讨了义乌市公示语的英译问题;杨永和(2008)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商品名称、店名、电视报刊广告语;林志萍(2007)探讨了福建宁德市旅游公示语翻译现状及对策,等等。对公示语翻译现状,几乎所有研究与探讨者都用了“不容乐观”来形容,也提出了相应对策。可以这么说,我国公示语翻译在2005年以前问题多多,情况严重,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硬性问题,即拼写错误、语法错误、字母颠倒等问题;第二类是软性问题,包括语言知识、文化差异、翻译水平方面的问题;第三类是隐性的问题,包括“矢不对的”、语气不当等方面的问题(丁衡祁2006:46)。经过近三年不懈努力,目前主要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公示语翻译已经走上了规范、有序的良性发展的轨道。3.2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如果说20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过分注重错误分析的话,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就在此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有了新的突破。我国公示语翻译专家既坚持已有的指导原则,又紧紧围绕国内传统翻译理论,还借鉴国外理论。新世纪伊始,爱泼斯坦、林戎荪、沈苏儒(2000)等译界前辈就在《中国翻译》撰文,呼吁重视对外宣传中的外语工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知名学者丁衡祁(2002)也撰文指出我国对外宣传的英语质量亟待提高。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2004)更是强调李长春同志提出的“外宣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这一原则实际上成为我国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的指导性原则。贺学耘(2006)研究了我国汉英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并在探讨公示语文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示语翻译的交际翻译策略。时晓莹、时晓婷(2007)从翻译的美学理论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美学特征以及对译者的要求。袁晓宁(2005)综合了英国当代翻译理论家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交际翻译法以及德国翻译理论家诺伊贝特的文本翻译理论,提出外宣翻译主要或完全以译文为重点,译者在具有扎实和渊博的汉英语言文化、社会背景知识前提下,还应有正确的翻译策略。牛新生(2008)也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出发,主张公示语属于感召型文本,公示语翻译应以译出其感召功能为首要任务,以使译文取得公示语文本的预期效果。刘美岩,胡毅(2009)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公示语的翻译错误。在中国期刊网中优秀硕博论文库检索时,我们还欣喜地发现莘莘学子们从更多独特视角来研究公示语翻译。有接受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公示语英译研究;有跨文化视野下的公示语翻译;也有功能翻译论指导下的汉英公示语翻译;还有社会符号学角度下的公示语翻译,以及语用学(包括关联理论、语用失误、语用等效、语言顺应论等)视角下的公示语翻译(王康金2007;张苇2007)。3.3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余富林主编《英汉汉英揭示语手册》,其内容涉及安全、交通、旅游、机械、天气等,同时还附有一些英汉警语图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公示语翻译研究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04年该校教师吕和发、单丽平就编撰了《汉英公示语词典》,该词典从旅游公示信息的角度,收编了近10000条相关公示语,内容涉及十一大项,为我国诸多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了参考对照样本,也为译者及职能部门提供了参考标准和词目检索的方便。200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王颖、吕和发编写了《公示语汉英翻译》一书,内容涉及二十四大项。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详尽、得当的可参照性、可操作性的翻译实例,应用价值非常广。此外,我国有几位学者就全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进行了阶段性总结。赵湘(2006)的《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研究范围是1990—2005之间近20篇相关论文。作者肯定了我国专家学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公示语翻译研究的成绩,同时还提出我国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还存在着诸如术语不统一、题材及体裁单一化,缺乏创新性等缺陷。龙江华(2007)的《国内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述评》,研究范围是1997—2007年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成果。并指出我国公示语研究起步较晚,缺乏体系性与规范性。且多以实证为主,重复研究现象普遍,文化主管部门对公示语翻译重视不够,相关法律不健全。林庆扬(2007)的《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述评》,研究范围是1989—2007年我国三大权威翻译学术期刊以及其他刊物的相关成果,分析了成果特点和存在的问题。4.公示语翻译研究的社会意义公示语翻译既然是城市语言环境的直接写照,公示语翻译研究就注定不仅仅是语言文字及翻译工作者的专门任务,它应该是一个社会事务,也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4.1环境设立,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成为新的亮点在新世纪公示语翻译研究中,中国翻译协会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中国翻译》还开辟了“公示语翻译”专栏,引领全国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国翻译协会还进行了的一系列重大活动。2005年9月在国际翻译日之际,中国译协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举办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学联盟副主席黄友义作了主题发言,特别强调了翻译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宣传中的作用,以及公示语翻译问题。研讨会涉及内容广泛,既有公示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翻译质量控制、双语标准化的建立,又有整顿语言环境的见解。译协还计划推出“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系列公益活动,首批选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几个城市作为试点,重点考察其英文标识。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标志着我国公示语翻译研究已经初具规模,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7年7月,第二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主题为“公示语翻译与语言环境建设”,其内容涉及公示语翻译与跨文化交际、城市与公示语翻译、公示语翻译理论探讨、旅游与公示语翻译。与会代表呼吁尽快出台国家公示语翻译标准,加强翻译职业化建设,促进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4.2园林景观合作方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2006年3月成立时,就举办了“公示语翻译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学术报告会,邀请权威专家做学术报告。该中心还著书立说(见3.3),开展全国性的实证研究(见3.1),组织动员本校不同院系学生加入到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工作中来。2006年由中国翻译协会倡导的“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活动,在深圳、上海两地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深圳市外事办与深圳翻译协会起草《关于成立“完善公示语翻译”领导小组的指示》和《关于“完善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实施方案》,并获准执行。上海市扬浦区已将规范公共场所公示语翻译列为当年该区评议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实施计划与措施,该区还邀请中国翻译协会与同济大学外语学院的专家,一起参与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及公示语双语标识的标准。2008年5月,无锡市翻译协会在庆祝市译协成立20周年之际,邀请包通法教授做了“公示语翻译及其管理”的公益讲座。值得称许的还有高校社团的积极参与。从2004年年底开始,上海外国语大学“啄木鸟”公益社团就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先系统调查了上海各大银行的公示语现状,后又在上海几十处公共场所纠错,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公众的热情支持。上海的主流媒体,如东方卫视、《新民晚报》等相继作了报道。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40多位同学与参与了金其斌老师组织的深圳市医疗卫生行业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南京农业大学王银泉教授带领英语系学生利用暑假开展了“我为奥运做贡献——公示语翻译纠错活动”。北京市政府几乎为所有的公共场所统一了译名,并于2006年底推出了《公共场所双语标准英文译法》的地方标准2,2007年初又推出了更详细的实施指南,为几千个常见名词规定了标准的英文译名。北京市外办,口岸办还组织市规范公共场所英语工作委员会中外专家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专家检查首都机场航站楼公共英语标识。近5年来我国不少地方的人大、政协等组织也高度关注公示语翻译问题。2003年杭州市政协委员骆燕宁就提交了《尽快营造国际语言环境,把杭州建成名副其实的国际化旅游城市》的议案;2004年昆明市政协委员饶曙民提交了《关于在昆明尽快设立双语公共标识的建议》;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向人大秘书处提交了《关于规范使用国际通用公共标识语的建议》;2006年北京市人大代表张洪仪向市人大秘书处提交了《成立专门部门管理公示语使用和组织专家编写〈北京规范公示语〉的建议》。此外,江西民盟省委也递交提案,呼吁完善南昌市公示语翻译;广东省肇庆市政协也采纳专家意见,立案规范旅游公示语英译,等等。4.3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早在2003年7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就向全社会推出了“公示语翻译研究在线”,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公示语翻译网络学术平台。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该校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由王颖主任牵头研发的全国公示语翻译语料库一期工程开始服务社会。该语料库收录了汉英公示语5万余条,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语料、图形、图片丰富,为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