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预拌混凝土_第1页
2021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预拌混凝土_第2页
2021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预拌混凝土_第3页
2021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预拌混凝土_第4页
2021绿色建材评价标准预拌混凝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材评价标准 预拌混凝土PAGEPAGE3绿色建材评价预拌混凝土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预拌混凝土绿色建材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要求和评价方法。本标准适用于C2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预拌混凝土的绿色建材评价。GB4915 GB6566 GB8978 GB12348 GB/T14902 GB16297 GB18597 GB18599 GB/T19001 GB/T24001 境体系要及用GB/T28001 业安全理系要求GB/T23331 源体系要求GB31893 (Ⅵ)GB/T33000 GB/T50081 GB/T50082 GB50164 GB50178 GBZ2.1 工场空气粉测定第部分总粉浓度GBZ2.2 工场有害素业触值2部分物因素HJ/T412 境产品术求预混土JGJ/T193 JGJ/T328 JTJ270 GB/T1490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绿色材 greenbuildingmaterials是指在全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3.2绿色建材评价greenbuildingmaterialsassessment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符合绿色建材标准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3.3评价等级assessmentlevel产品评价结果所达到的绿色建材级别,由低到高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3.4环境产品声明environmentalproductdeclaration提供基于预设参数的量化环境数据的环境声明,必要时包括附加环境信息。3.5碳足迹 carbonfootprint用以量化过程、过程系统或产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参数,以表现它们对气候变化的贡献。3.6预拌凝土 ready-mixedconcrete(楼生如GB16297GB4915GB8978GB3GB18599GB18597GBZ2.1和GBZ2.21生产企业应按照GB/T19001GB/T24001和GB/T28001GB/T14902111具体规定不同评价等级符合项数要求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安全生产标准化满足GB/T33000要求至少符合1项至少符合2项至少符合3项按照GB/T23331建立并运行能源管理体系具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产品声明(EPD)和碳足迹报告申请一二星级绿色建材的企业生产和管理达到JGJ/T328的一星级或更高要求;申请三星级绿色建材的企业生产和管理达到JGJ/T328的二星级或更高要求。绿色混凝土外加剂使用率*不小于90%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取得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或厂区内配套有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生产线。注:*绿色混凝土外加剂使用率=满足绿色建材评价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剂使用量/外加剂使用总量。2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基准值判定依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资源属性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利用率%100附录A.1能源属性单位产品生产能耗kgce/m3≤1.1≤0.7≤0.4附录A.2单位产品运输能耗kgce/m3≤2.9≤2.65≤1.85附录A.3原材料运输能耗%运输距离不大于300km或采用铁路、船舶运输的主要原材料使用率≥95附录A.4环境属性水溶性六价铬含量mg/t≤200HJ/T412氨释放量mg/m3≤0.2单位产品工业废水排放量kg/m30附录A.5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1kgCO2/m3符合附录B的要求附录B放射性比活度IRa——≤0.6GB6566Ir——≤0.6品质属性实测标准偏差与该强度等级标准偏差上限的比值——≤1.0≤0.8GB50164表2(续)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单位基准值判定依据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品质属性实测强度与设计强度的比值——≥1.0且≤1.3≥1.15且≤1.25GB/T50081水溶性氯离子含量%6JTJ270耐久性*2抗渗等级——P8级P10级P12级GB/T50082、JGJ/T193抗氯离子渗透等级——II级III级IV级抗碳化等级——III级IV级抗冻等级*3——F300F400注:*1本条款适用于C20-C60级预拌混凝土,C60(不含)以上强度等级的预拌混凝土不参评。*2本条款评价企业按照工程需要试配、生产相应耐久性能产品的能力,不要求所有出厂产品均符合本条款规定的耐久性要求。*3本条款适用于主要应用范围在第I、II、VI、VII建筑气候区内的产品,应用于其他建筑气候区的产品不参评。建筑气候区的划分按照GB50178进行。4.1EPDAAHJ/T412ABGB656610GB50164GB/T5008110JTJ270检验报告或按照GB/T50082JGJ/T1934.14.2PAGEPAGE9附录A(规范性附录)预拌混凝土产品部分评价指标计算方法1212(A.1)PMj100%

(A.1)MjMc式中:——(kc(kPj——%。原则上应以近12个月作为统计期计算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平均值。企业正式投产不足12个月时,统计期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6个月。按公式(A.2)计算:EDN

EZNP

(A.2)式中:EDNkcemEZN——计量搅拌(kgcP统计期内符合相关标准的合格产品产量,单位为立方米(m。统计期内计算素修正系数按附表A.1A.1季节因素修正系数冬期施工常温施工a1.11.0原则上应以近12个月作为统计期计算单位产品运输能耗平均值。企业正式投产不足12个月时,统计期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6个月。按公式(A.3)计算:EDN

EZNP

(A.3)式中:EDNkcemEZN——gcP(m。300km12126(A.4)MjMPjMc

100%

(A.4)式中:Pj——300km或采用铁路、船舶运输的原材料使用率,%;Mj——300kmc126个月。每生产1m3预拌混凝土产品排放的废水(A.5)VgVjP

100%

(A.5)式中:Vj13kg3Vg(kgP (。附录B(规范性附录)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值及计算方法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应满足表B.1的规定。表B.1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CO2排放量限值强度等级排放量限值(kgCO2/m3)C20≤187C25≤217C30≤240C35≤267C40≤295C45≤306C50≤330C55≤342C60≤371从原材料生产、运输,进厂进行生产直至预拌混凝土产品出厂等整个生产过程。B.2。表B.2计算单元项目符号计算单元G1外购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CO2G2外购原材料厂区外运输过程产生的CO2G3厂区内移动源运输过程产生的CO2G4固定源设备产生的CO2G5外购电力消耗产生的CO2G6外购热力产生的CO2CO2单位产品CO2排放量按式(B.1)计算:F=(G1+G2+G3+G4+G5+G6)/Q (B.1)F——生产单位立方米预拌混凝土产品产生的CO2排放量,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立方米kO23G1COkgG2O2kG3COkgG4O2(gG5O2(kG6O(k3CO2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生产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式(B.2)计算:G1=ΣQi×EFi (B.2)式中:i——原材料的种类,预拌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矿粉、粉煤灰、砂(QkE——单位(kOkgCC.1。CO2外购原材料厂区外运输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式(B.3)计算:G2=ΣQi×Di×EFij j——DkEFij——单位i类原材料的j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单位为千克二氧化碳每千克公里kCO2kkCC.。CO2厂区内移动源运输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式(B.4)计算:G3=ΣQf×HVf×EFf×10-9 (B.4)f——燃料种类,主要为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Q——(㎏;HVf——fJ3CC.;E——单位第(kgJCC.4。CO2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固定源设备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式(B.5)计算:G4=Σ(Mf×HVf×Cf×OXf×44/12)×10-6 (B.5)式中:——(Cf——单位热值含碳量,表示某单位热值的燃料f所含碳元素质量,单位为吨碳/太焦CJC.5;OXf——氧化率,表示某燃料f中的碳在燃烧中被氧化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可采用附录C提供的缺省值,缺省值见表C.6。CO2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外购电力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式(B.6)计算:G5=Ep×EFp (B.6)式中:EpWEp——O2(kO2k,缺省0.86kgCO2/kWh。CO2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外购热力产生的CO2排放量按式(B.7)计算:G6=AD购入热×EF购入热×1000 D购入—计内的热,位吉JE购入热——(CO2GJ附录C(资料性附录)预拌混凝土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相关参数缺省值相关参数缺省值见表C.1、表C.2、表C.3、表C.4、表C.5、表C.6。表C.1单位原材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序号原材料品种单位原材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kgCO2/kg)1水泥a0.7322矿粉0.06243粉煤灰0.03454天然砂0.003985机制砂0.04176混凝土用再生骨料07石0.003988减水剂0.729水0.00014810其他(石灰石粉、钢渣粉、磷渣粉)0.0442a水泥品种为P•O42.5注:数据来源:国家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在表格里边)表C.2单位原材料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序号原材料运输方式碳排放因子(kgCO2/kgkm)1铁路货运综合4.00E-062内河水运2.20E-053城市货运1.37E-044公路-汽油1.49E-045公路-柴油1.29E-04注:数据来源:国家材料科学数据共享网表C.3单位燃料平均低位发热量序号燃料类型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1汽油43070MJ/t2柴油42652MJ/t3天然气38.931MJ/m34液化石油气50160MJ/t5煤油43070MJ/t6原煤20908MJ/t7原油41816MJ/t8焦炭28435MJ/t表C.3(续)序号燃料类型平均低位发热量单位9炼厂干气45998MJ/t10焦炉煤气17.354MJ/m3注: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15表C.4单位燃料燃烧的碳排放因子序号燃料类型碳排放因子(kg/TJ)1汽油693002柴油741003天然气561004液化石油气63100注:数据来源:《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表C.5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序号燃料种类含碳量(tC/T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