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澳哨所,走走走的女军民_第1页
三澳哨所,走走走的女军民_第2页
三澳哨所,走走走的女军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澳哨所,走走走的女军民

这是一个普通的渔夫女孩。她走在人们中间,诚实地看不见,但当她的名字与英雄相连时,她就会有鲜艳的花朵,用自己毫无准备的光芒装饰着大海的美丽。他们用自己无法忍受的荣耀来装饰大海的明亮和荣耀。他们是独立的眼睛,用青春的岁月来维护祖国的海防线。她们是——福建省霞浦县三澳哨所的女民兵。三澳哨所位于闽东的霞浦县三沙港,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三沙港是福建省第一批对台开放的港口,距台湾基隆港仅有126海里。两岸民间交往频繁,社情比较复杂。1976年,三澳哨所组建成立,长年有10名基干民兵住所执勤,是闽东惟一的一类民兵哨所,曾被南京军区评为“先进哨所”。20余年来,一茬茬民兵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备执勤任务。1998年,该哨所由清一色的男民兵改为女民兵执勤。6年来,女民兵们牢记神圣使命,严守岗位职责,苦练军事本领,巾帼不让须眉,以出色的业绩续写着哨所的辉煌历史。今年2月,三澳哨所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在荣誉面前,姑娘们羞涩得不知说什么好,她们似乎想不起来当女民兵的日子里有过怎样的辛苦和不被人理解的委屈,正值妙龄的岁月承受了多少的寂寞,耐住了多少的诱惑。但澳口那片杂草丛生的碎石滩记得,炎炎烈日下,她们是如何摸爬滚打苦练军事本领的;哨所门前那条陡峭的小路记得,狂风暴雨中,她们是怎样顶风冒雨巡逻站岗的;哨位上那台姑娘们紧握过无数次的望远镜更记得,有异常情况和特殊任务时,她们是怎么度过那一个个不眠之夜的。在全县民兵集训中,当三澳哨所的女民兵出现在射击场上时,几百号男民兵很不把她们放在眼里,但5发子弹射中48环的优异成绩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要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民兵,就必须有较高的军政素质。要熟练掌握武器装备和军事技能,熟悉海上动员预案,严格的训练是惟一也是最佳的途径。哨所地处山腰,没有正规的训练场,澳口的一块沙质硬地就成了姑娘们练军姿、走队列、瞄靶投弹的地方。一年四季,除了平常的训练外,15天的民兵整组训练都安排在盛夏时节。刺目灼人的强光下,练瞄准,一瞄就是个把小时。手酸了,肘部的皮磨破了,汗水流下来,眼泪也伴着下来了。练队列动作,穿着仅有的一套不合体的男兵迷彩冬装,在又热又潮的海风中来回走了一遍又一遍。晚上回到哨所,对武器分解组合、单兵队列动作还要来来回回“折腾”上一阵。刚入哨的“小兵”们有时也会犯嘀咕:这么辛苦,不练不练了。“老兵”们一边指导,一边耐心劝: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习惯了,就没事了。有时候,练着练着,就会有人中暑。去年入伍的18岁的黄薇,第一次训练就中暑了,被架回哨所后,一缓过劲又上了训练场。每次训练下来,10位女民兵就成了10个“黑妹子”,又瘦又黑又难看。村里同龄人有时也会笑她们:“这么热的天,跟傻子一样在沙滩上走来走去,有病。”这样的时候,她们也会觉得委屈:晒黑了脸,晒脱了皮,还要被人嘲笑,何苦来着?但是当射击场上的掌声响起时,她们的委屈就会被光荣和自豪所代替。在全县民兵集训中,三澳哨所的女民兵出场了,几百号男民兵很不以为然,有的甚至发出了“比一比”的“挑战”。“比就比!”女民兵曾国珠上了靶位,装弹、瞄准、射击,动作娴熟,弹无虚发,5发子弹打出了48环的优异成绩。报靶员话音刚落,场上掌声响起。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虽然女民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不怕苦、不怕累、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没有变。今年又有4位18岁的姑娘走上了哨位,第一次军事训练就让她们感受到了当一名优秀女民兵的不易,她们说平生从没这样累过。但是她们又说,从来也没有这样自豪过,因为她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不上女兵当个女民兵也不错。每天24小时全天候执勤,很多时候,女民兵们睡不了一个整觉,而每天只有一元钱的补贴,还不够买一个普通的发卡。但她们6年如一日,坚守着哨所,有的一家俩姐妹都是哨所民兵,有的结了婚还“赖”着不走……哨所有着严格的执勤制度和武器保管保养制度。白天由值班员、观察员两个民兵固定值班,每天做好记录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晚上全体民兵住哨轮流上岗执勤。遇上特殊任务,就必须到澳口彻夜巡逻。10个女民兵中,有5人是1998年入伍的,班长陈金花就是其中之一。24岁的她,是执勤任务最多的一个。无数个日夜的锤炼,使她拥有了过硬的军政素质,只要扫一眼,就知道哪艘台轮船号是多少,船名是什么,什么时候进港什么时候出港。2002年11月初的一个晚上,正在执勤的陈金花发现偏僻的澳口停着一只小船,在这样风狂雨骤、海涛惊岸的夜晚,小船停在那里干什么?陈金花迅速向上级报告,留下两位在哨位执勤,其他的女民兵下哨巡逻。在漆黑的夜幕中,姑娘们埋伏在礁石后,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后来发现是邻村一个渔民放蟹笼子的船,由于机器故障停靠在这里。下哨后已是天色渐亮,姑娘们全身都湿透了。每天24小时全天候执勤,“享受”的是一天一元钱的补贴,还买不了一个普通的发卡。越是节假日,女民兵们执勤的任务越重,要加人加岗值勤。哨所位于村头,地势较高。每当夜色降临,站在哨位上,就可以看到整个港区万家灯火,霓虹闪烁。姑娘们有时也会想:如果不当女民兵,她们也可以和村里的同龄人一样,偶尔到镇里的舞厅跳跳舞,到卡拉OK厅唱唱歌,到茶座喝喝茶什么的。可是,她们现在连舞厅在什么方向都不知道。就是这样,姑娘们还是无怨无悔,她们说:“哨所呆长了,在家里反而不习惯。”哨所伴随着她们走过了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也许是从小就有崇拜军人的情结,也许是天长日久形成的一种自觉,她们就是喜欢去哨所,“要是不喜欢,呆不下去的”。是的,要不是因为“喜欢”,姑娘们就不会甘于这样的艰苦;要不是因为“喜欢”,她们就不会姐妹同上哨所,结婚后还“赖”在哨所。陈小燕和陈小丽是一对亲姐妹,父亲长年生病,欠债几万元,母亲也上了年纪,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书的弟弟。一家人就指望着两姐妹打工养家。1998年,姐姐陈小燕当上了女民兵;一年后,妹妹陈小丽也跟着姐姐走进了哨所。当了女民兵打工的时间明显少了,在渔村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