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_第1页
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_第2页
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_第3页
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0例疗效观察

椎动脉病(csa)是指由椎动脉退行性变压引起的头晕,是由椎动脉血液不足引起的。同时,还有恶心、呕吐、颈部和肩部疼痛、头痛、视觉异常、肢体无力、记忆力低下、睡眠障碍和其他症状。也可能导致突发性昏迷和昏迷,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健康。它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仅次于神经根疾病,发病率约为17.3%,占颈椎病的10%15%。约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炎。随着生活及工作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探究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方法,显得尤为迫切。本文采用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数据和方法1.1纳入研究对象观察病例均来源于我科2012年10月-2013年11月门诊就诊的患者,共70例。该试验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实施,受试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后纳入本试验。根据完全随机化设计原则,将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其中,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龄45~64岁,平均年龄51.5岁;发病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者2.4年。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0例;年龄46~62岁,平均年龄50.5岁;发病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者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TCD观察指标Vp、Vm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颈内患者或头颈部异常表现为根据1992年青岛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及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1)均有颈椎病病史,局部触诊时可见患椎移位,相应部位压痛,颈椎活动受限;头颈部突然变换体位时,特别是向一侧转动或头上仰时出现眩晕、恶心、头痛、心慌心悸、倦怠乏力等症状;(2)影像学检查有与本病相应的异常表现,通过颈椎正侧位片X线片、颈椎CT、颈椎MRI等影像学检查,示颈椎退行性改变,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3标准物质的包含年龄45~65岁,符合诊断标准,自愿接受本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观察病例。1.4ct、mri检测(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伴有颈椎骨折、脱位者,有脊髓型颈椎病、脊髓肿瘤、颈椎肿瘤结核、骨质疏松、颅内肿瘤等病变者,通过颈椎CT、MRI进行排除;(2)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合并严重高血压病及严重内脏器官病变者。1.5方法1.5.1正骨手法治疗颈炎的治疗方法和一般事项龙氏治脊疗法:采用龙氏治脊疗法中的正骨推拿疗法四步手法(即放松手法、正骨手法、强壮手法、痛区手法)进行治疗。(1)放松手法:一般范围以疼痛颈椎为中心,含其上、下6个椎体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肉疼痛敏感区采用按法或震法,手法宜柔和、轻松。每侧放松约3min.(2)正骨手法:包括摇正法、扳正法、推正法、拔伸法和反向运动法,根据颈椎的生理解剖特点和颈椎关节错位的类型不同,选择不同正骨手法,枕寰、寰枢关节错位采用仰头摇正法,颈2~6椎体后关节旋转式错位采用低头摇正法,颈2~6椎体钩椎关节旋转式错位采用侧头摇正法,颈5-胸2椎体旋转式错位采用侧卧摇肩法,颈2~6椎体侧弯侧摆式错位采用侧向扳按法,椎间盘变性并发椎体及关节各类型错位采用牵引下正骨法。每次治疗时间约20min.(3)强壮手法:包括拿捏法、弹拨法、拍打法和点穴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受用,其中拿捏法和弹拨法主要用于棘旁软组织硬结,具有分筋理筋、松解粘连的作用,拍打法用于脊柱深层软组织,具有一定正骨作用;点穴法以颈肩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局部取穴,如颈百劳、天宗、肩井、颈夹脊穴等。每次治疗时间5min。(4)痛区手法:根据不同症状选择兴奋或镇静的手法,镇静、镇痛类手法有抚摩、揉捏、震颤等,兴奋、刺激类手法有弹拨、拿捏、捶拍等。痛区手法作为治疗的结束手法,每次治疗时间3min.每周3次,每次治疗时间30min,2周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给予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天津天力士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60082),每次1袋,每日3次,共服用2周。1.5.2对照组1.6治疗后症状及阳性体征根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显效:治疗后症状及阳性体征基本消失,颈椎功能恢复,未再有眩晕、呕吐恶心等症状发作,TCD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及阳性体征有一定改善,眩晕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减轻,TCD检查有改善;无效:治疗后原症状体征无改善,因头位改变仍有眩晕发生,TCD无明显变化。1.7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差异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2结果2.1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2.2两组治疗前后腰椎动脉vp、vm值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TCD观察指标Vp、Vm比较,经t检验,t值分别为左Vp3.688,Vm2.598;右Vp2.928,Vm2.79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椎动脉Vp、Vm值;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动脉TCD观察指标Vp、Vm比较,经t检验,t值分别为左Vp2.871,Vm2.928;右Vp2.273,Vm2.07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可降低椎动脉Vp、Vm值;两组治疗前后椎动脉TCD观察指标Vp、Vm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在降低异常升高的椎动脉TCD观察指标Vp、Vm的作用优于对照组。3csa的发病机制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颈椎静力平衡(由颈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等维持)和动力平衡(通过颈部肌肉的调控来维持)遭到破坏,致使颈椎生物力学失衡,椎动脉机械受压、颈交感神经激惹而引起椎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以眩晕为主的一系列症候群的一种常见疾病[7、3、8],因此在治疗上主要从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着手,从根本上解除椎动脉机械受压及颈交感神经激惹,同时配合药物的综合治疗,达到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情况及治愈CSA的目的。TCD能客观评价CSA患者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关研究表明椎动脉血流TCD检查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依据之一,有关研究结果显示,CSA患者TCD异常率高达95.4%,在椎动脉异常情况中,椎动脉血流速度既有低流速,又有高流速,以高流速多见,约占74.5%,另有16.4%存在椎动脉供血失衡的情况,总体表明,椎-基底动脉供血异常是CSA的发病基础,TCD检查是临床诊断CSA的常用客观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我们采用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CSA,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82.9%,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代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通过龙氏治脊疗法可有效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缓解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恢复或增强颈椎动静力平衡,从而减轻椎动脉受压及颈交感神经激惹,恢复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改善颈及脑部缺血,起到治疗CSA的目的,根据病情不同,选用相应的复位正骨手法,纠正、改善因椎间孔狭窄对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的骨性刺激或压迫,恢复颈椎的内源性稳定,即静力平衡;辅以放松手法、强壮手法及痛区手法,运用杠杆力纠正小关节错位,恢复椎间孔大小,分筋理筋,从多角度减轻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压迫刺激,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阻断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衡的趋势,从而重新恢复颈椎动静力平衡;通过采用龙氏治脊疗法,将运动手法与理筋手法相结合,重建颈椎的动态和静态生物力学平衡,恢复颈椎的稳定性,提高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愈率。祖国医学认为CSA多因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或颈部慢性软组织劳损,病机在于肝肾精血不足,筋脉骨与关节失去濡养,加之气血亏虚则筋脉失养而致韧带退化,颈肌痉挛结节,气机阻滞,血不上行,脑髓失养所致;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肾不足,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而发为眩晕。治疗多以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养血清脑颗粒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进行组方结合现代制药工艺萃取而成,主要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细辛等药物组成,当归、白芍养血滋阴平肝,川芎通络化瘀,熟地滋肝养肾,夏枯草、决明子清肝平肝,全方具有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止眩之功效,能够明显缓解颈部及头部血管痉挛,降低外周阻力,具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部血循环及脑供血不足的作用[17~19]。综上所述,龙氏治脊疗法配合药物治疗CSA,不仅可以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还可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止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