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外科学
第三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辩证李先强细目一辨病一、概念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辨病的重要条件
■扎实的理论知识
■详细、全面、认真的诊察
■积累临床经验
■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三、辨病程序
■详询病史
■全面体检
■注重局部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综合分析
细目二阴阳辨证一、概述
■阴阳是八纲辩证的总纲■外科辨阴阳的特点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和转归等各方面的相对性直接辨证二、辨阴证阳证■要点
阳证阴证发病缓急急性发作慢性发作皮肤颜色红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皮肤温度焮热凉或不热肿胀形势高肿突起平塌下陷肿胀范围根盘收束根盘散漫阳证阴证肿块硬度软硬适度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疼痛感觉疼痛剧烈、拒按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病位深浅皮肤、肌肉血脉、筋骨脓液质量脓质稠厚脓质稀薄溃疡形色肉芽红活润泽肉芽苍白或紫暗阳证阴证病程长短病程比较短病程比较长全身症状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时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舌苔脉象舌红苔黄脉有余舌淡苔少脉不足预后顺逆易消、易溃、易敛,多顺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注意
☆局部和全身相结合
☆辨别真假
☆消长与转化
细目三
部位辨证概念
所谓部位辨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一、上部辩证
■部位:头面、颈项、上肢
■病因:风邪、温热
■发病:来势迅猛
■表现:风热表证,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疾病:头面部疖、痈、疔等
颈项部痈、有头疽等
上肢部疖、疔等二、中部辨证
■部位:胸、腹、胁、肋、腰、背。■病因:气郁、火郁。■发病:多有情志不畅
■症状:多见消化道症状及肝郁气滞的表现:
呕恶上逆,胸胁胀痛,腹胀痞满,纳不化,大便秘结或硬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疾病:乳房肿物、腋疽、胁疽、背疽、急腹症、缠腰火丹以及瘕瘕积聚等。
三、下部辨证
■部位:臀、前后阴、腿、胫、足。■病因:寒湿、湿热
■发病: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症状:患部沉重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疾病:臁疮、脱疽、股肿、子痈、子痰、水疝等。细目四经络辨证一、目的
■探求局部与脏腑的联系
■从局部了解脏腑的病变
■指导用药二、归经
头顶:正中属督脉、两旁属足太阳经
面部:足阳明胃经乳部: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耳部前后: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心部:手心-手厥阴心包经;足心-足少阴肾经。
背部:阳经:督脉、太阳膀胱经
臀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腿部:外侧属足三阳经、内侧属足三阴经腹部:阴经其他:目-肝经;耳-肾经;鼻内-肺经;舌-心经;口唇-脾经
三、十二经之气血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
}多气多血多血少气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多气少血
四、引经药手太阳经——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羌活;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葛根;足阳明经——白芷、升麻、石膏;手少阳经——柴胡、连翘、地骨皮、青皮、附子
足少阳经——柴胡、青皮;手太阴经——桂枝、升麻、白芷、葱白;足太阴经——升麻、苍术、白芍;手厥阴经——柴胡、丹皮;足厥阴经——柴胡、青皮、川芎、吴茱萸;手少阴经——黄连、细辛;足少阴经——独活、知母、细辛。
细目五局部辨证一、辨肿■肿的性质
热肿色红热疼痛,皮薄光泽,肿势急剧。寒肿肿而不硬,皮色苍白或紫暗,皮肤清冷,常伴有酸痛,得暖则舒。风肿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
湿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
痰肿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形态各异,不红不热。气肿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或随喜怒消长。不红不热。瘀血肿肿而胀急,病程较快,色初暗褐,后转青紫,逐渐变黄至消退。
脓肿肿势高突,皮肤光亮,焮红灼热,剧烈跳痛,按之应指。实肿肿势高突,根盘收束,常见于正盛邪实之疮疡。虚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
■肿的病位与形色
表浅部位:色红、肿势高突、根盘收束、起病快、易脓、易溃、易敛皮肉深部:肿势平坦、皮色不变
组织致密:肿势不剧、疼痛剧烈
组织疏松:易于蔓延、
筋骨、关节:发病较缓、难脓、难溃、难敛
大腿:肿势甚、外观不明显
颜面疔疮、有头疽:由红肿转为暗红无光泽,高肿转为平塌下陷,为危象二、辨肿块、结节
■肿块:由肿块的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内容物来辨证。
■结节:大者为肿块,小者为结节。由结节的发生部位、形态、成因及转归辨证。三、辨痛
■疼痛原因
热痛-皮色焮红,灼热疼痛,遇冷痛减
寒痛-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痛缓
风痛-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遇风则剧
气痛-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
湿痛-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性水肿或见糜烂流滋
痰痛-疼痛轻微,或隐隐作痛,皮色不变,压之酸痛
化脓痛-痛势急胀,痛无止时,如同鸡啄,按之中软应指
瘀血痛-初起隐痛,胀痛,皮色不变或皮色暗褐,或见皮色青紫瘀斑
■疼痛类别:
卒痛-突然发作,病势急剧
阵发痛-时重时轻,发作无常,忽痛忽止
持续痛-痛无休止,持续不减,连续不断
■疼痛性质:
刺痛-痛如针刺,病变多在皮肤
灼痛-痛而烧灼,病变多在肌肤
裂痛-痛如撕裂,病变多在皮肉
钝痛-疼痛滞缓,病变多在骨与关节间酸痛-痛而酸楚,病变多在关节间胀痛-痛而紧张,胀满不适绞痛-痛如刀割,发病急骤,多在脏腑啄痛-痛如鸡啄,并伴有节律性痛,多在肌肉抽掣痛-痛时扩散,除抽掣外,并伴有放射痛
■肿痛结合先肿后痛-浅在肌肤先痛后肿-深在筋骨痛发数处,肿胀并起或先后相继-流注肿势蔓延,痛在一处-毒已渐聚肿势散漫,无处不痛-毒邪四散四、辨痒
■原因:
风胜: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抓破血溢,随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
湿胜: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传染性
热胜:皮肤瘾疹,焮红热痒,或只发于裸露部位露或遍布全身。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常不传染虫淫:浸淫蔓延,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
血虚:皮肤变厚、干燥、脱屑,很少糜烂流滋水■病变过程:
肿疡作痒:可见于不同疾病的发展或消散阶段,较为少见。
溃疡作痒:多见于疾病后期或护理不善、或用药不当、或趋于痊愈之时五、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失调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气血不达而成。六、辨脓脓是皮肉之间热胜肉腐蒸酿而成,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成脓的特点:
疼痛:阳证-疼痛剧烈阴证-痛热不甚,酸胀明显
肿胀:皮肤-皮薄光亮深部-皮肤无变化,有胀感
温度:阳证脓疡则局部温度较高
硬度:较软■确认成脓的方法:
按触法-应指者为有脓
透光法-有阴影者为有脓
点压法-局限性压痛点
穿刺法-可采集标本以供培养、实验
B超-简单,无损伤■辨脓的深浅浅部脓疡:高突坚硬,中有软陷,皮薄焮红灼热,轻按则痛且应指
深部脓疡:肿块散漫坚硬,按之隐隐软陷,皮肤不热或微热,不红或微红,重按方痛■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形质:稠厚无臭-气血充盛稀薄晦臭-气血不足或衰竭
☆色泽:稠而色泽鲜明-气血充足稠而色泽不净-气火有余稀而色泽洁净-气血亏虚绿黑稀薄-蓄毒日久脓中夹瘀血-血络损伤
☆气味:略带腥味,质稠-顺证腥晦恶臭,质薄-逆证脓如蟹漠-内膜已透七、辨溃疡
■色泽:
☆阳证:红活鲜润,脓液稠厚黄白,腐肉易脱,新肉易生,疮口易敛,知觉正常☆阴证:
疮面色泽灰暗,脓液清稀,或流血水,腐肉不脱,或新肉不生,疮口经久难敛,疮面不知痛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团开学活动方案
- 社区幸福餐厅活动方案
- 社团微机活动方案
- 童心圆梦活动方案
- xx市综合管廊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水库工程建筑工程方案
- 调节阀生产现场管理方案
- 绿电制加氢一体化示范项目技术方案
- 蓄水调节池技术支持与保障方案
-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建设工程方案
- 患者沟通与心理护理
- 胃肠穿孔护理常规
- 夯实数字基础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中核集团数字化转型实践 2025
- 颅骨缺损护理查房
- 胎膜早破的护理查房胎膜早破护理查房课件
- 电气平行检验计划表格部分模板
- JG/T 421-2013土木工程用光纤光栅温度传感器
- (高清版)DG∕TJ 08-2302-2019 埋地钢质燃气管道杂散电流干扰评定与防护标准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化学检测试卷(附答案)
- 卒中后认知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2025
- 2025年军队文职人员(中医学)历年考试真题(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