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圳25年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
26号。8月25日,深度惠州特区成立25周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深圳2004年GDP达到3422.8亿元,包括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人,分别是25年前的1700多倍和30多倍。8月17日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自豪地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深圳25年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他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从1980年~2004年,全市GDP年均增长2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3.7%。尤其是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2004年分别以7162美元和3337美元高居全国第一,外贸出口778.5亿美元,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在李鸿忠看来,深圳特区25年的改革发展历史功绩甚伟:一是“杀出一条血路”,解决了如何办经济特区的问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大胆改革和探索,对后来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三是创造了“深圳速度”,对全国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带动、激励和促进作用;四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全国各地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特殊政策逐步成为普惠政策。为此,1995年深圳提出“二次创业”,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式转变;特区发展从主要依靠特殊政策向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转变。随后,深圳率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在经济总量连续突破千亿元级大关的同时,在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现代金融上建立了领先的产业优势,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到2004年,每平方公里土地上产生1.75亿元的GDP和6000万元的税收,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34.6%,累计向中央财政上交3663亿元,万元GDP能耗0.43吨标准煤,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进入新世纪后,深圳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李鸿忠不无担忧地说,“深圳现在面对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土地、能源资源、人口、生态环境等问题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凸显的严峻现实和兄弟城市的紧追急赶,已经对我们形成了倒逼之势。”因此,深圳如何在改革创新方面继续发挥“试验田”和“示范区”,在提升开放水平上发挥“窗口”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担当“排头兵”,已经成了深圳面对未来不负“特区”二字、不负中国改革大业期望和重托的重大课题和挑战。深圳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2005年是深圳特区成立25周年,当前一年的国民经济发展数据出来后,一个新现实震动了深圳人:1998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首次超过苏州,短短6年,苏州以3450亿元再次超过3422亿元的深圳。这件事再次加深了李鸿忠的忧患意识,他感慨地告诉记者,“过去我们是一马当先,现在是万马奔腾;过去我们是一花独放,现在是百花满园。全国各地的竞争已成百舸争流之势,不进则退,我们不仅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而且标兵与我们拉开了差距,追兵已经‘兵临城下’,与我们并驾齐驱,并且大有赶超之势。”过去深圳把地一平,就可以招商引资的相对简单的发展模式,已经很难有竞争优势;过去办实业,只要征了地、盖上厂房、通了电、机器一转就可以有产出,现在发展不得不更多考虑城市规划、人口容量、环境污染、能源资源消耗等等问题。这种危机感深深触动着深圳的下一步改革选择。深圳发展改革局一位官员告诉《瞭望新闻周刊》,现阶段深圳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重要关口。在市场需求成为经济增长主导因素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在由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机制障碍将在一定时期内制约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而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这些中长期深层次矛盾与短期局部性问题相交织,成为影响深圳改革创新工作的难点。在经济建设方面,土地、资源、人口和环境等瓶颈制约程度上升,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难度加大;在社会发展方面,二元结构仍未完全打破,城市化转型后的持续发展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改革创新方面,改革攻坚面临相对固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许多重点改革领域亟待突破。他具体解释说,按照目前发展的资源消耗水平简单推算,要实现到2010年深圳经济总量翻一番,人均GDP达到12000美元左右,需要占用的土地是全市可建设用地面积的2倍,耗用的水电和环境资源也是目前的2倍。这样的代价远远超出了深圳的供给极限和承载极限。在他看来,所有这些因素构成的挑战正在形成对深圳的“包围”,突破“围城”,走出深圳发展的新模式,成了深圳能否继续担负中国改革“探路先锋”并保持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深圳的发展定位:改革创新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建文,作为上海市政府的决策研究顾问,一直关注深圳的改革发展。他以旁观者的身份冷静指出了深圳特区在发展中面对的新形势,“对于深圳来说,现在与早期不同,早期可以将香港、国外的做法嫁接过来,就是改革,就是领先于全国。但是现在仅仅如此是不行的。”他认为“现在,谁也无法人为规定深圳的作用和角色。因为在对于市场体制和机制的新探索中,深圳同其他地区一样,谁率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谁就在中国新一轮的发展中抢到了先机和制高点。”因此,关键是找准深圳作为特区在中国下一步改革大业中的发展定位。也就是说,“要弄明白,目前中央需要深圳在改革方面继续探索什么?”杨建文指出,深圳现在要做的肯定不再是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样对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总结,“对深圳来说,进一步地探索,恐怕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方面。这与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他的观点是,“在中国这一轮改革发展中,谁有多少资金和技术,谁有多少外资等等,都无关大局。只有在适合新时期的市场新机制和体制的探索中先行一步,才能获得比别人更大的竞争力,才能发展得比别人更快更好。这不仅符合本地的利益,也符合国家的利益。”对此,李鸿忠有深刻的理解,他把这种发展中的领先一步解释为改革创新,“深圳是靠改革创新起家,靠改革开放开埠立市的,没有改革创新,就没有深圳这个城市。”所以,在他看来,深圳25年来对中国改革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就是改革创新的贡献,是体制机制性的贡献,是发展模式的贡献,“如果抽掉了这一点,深圳就和一般的城市一样,没有特色和优势,根和魂就没有了。”“中央已经明确,特区还要继续办下去,还要继续‘特’下去,但怎么‘特’,中央只赋予了总体要求和大的原则,就是要做排头兵、试验田、窗口和示范,而‘特’的具体内容就要我们自己去填写了。”李鸿忠告诉记者,如果还是瞄准特殊的优惠政策,瞄准特区创始之初那些课题、项目、领域,就很难再“特”下去。因此,新一届深圳市政府领导和全市人民把深圳的发展定位为“改革创新”,并赋予了特区新的内涵:特区就是特别能改革、特别能创新和特别能开放的地区。李鸿忠更把这总结为10个字——“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深圳行政管理体制的转型李鸿忠认为,当前的深圳已经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年初,深圳提出了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按照李鸿忠的阐述,建设“和谐深圳”,就是要按照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建设充满活力、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民主法治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深圳;“效益深圳”,就是要在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克服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积累和自然资源的过分依赖,更多地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使用效率及技术进步来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发展思路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中国下一步改革探索创造出新的体制优势。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法制局法制研究所副所长钟晓渝说,“两年前,中央将深圳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惟一试点城市,给了深圳进一步体制创新的机会,中央希望深圳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有所作为,希望深圳的改革能给国家改革带来新的经验。”“这是历史再一次厚爱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是深圳进一步发展的一次绝好历史机遇。”他认为,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时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上层建筑也必须相应改革和创新。钟晓渝解释说,“阻碍我们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就是,上层建筑领域内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种体制弊端。我们通常所说的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公平竞争的机制、提高政府效率、提高城市的竞争力,都必须从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入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认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已成为社会转型的关键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这个背景下,深圳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分离,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撤并和调整。对此,钟晓渝的评价是,“这个试点方案以权力分立为主,提倡分权与制约,抓住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照此方案改革必将对我国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同时,三种权力相对分离的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模式,将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他看来,实行三种权力相对分离的改革的意义,不仅在于革除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对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样的改革也只能解决权力结构和权力的运行机制问题,并不能完全克服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所有弊端,还需要进行配套改革。因此,深圳以此为突破口,把重点放到了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的改革上。对此,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颇为赞赏,“深圳要‘先’在政府改革上。由于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历史包袱比较小,政府的效率也相对高于内地其他城市。所以改革也容易先于其他城市,改革成本也较低。”正是循着这一思路,在深圳市委领导下,各级政府和部门正在淡化经济职能,突出其行政管辖和服务职能,争做服务型政府。参与深圳改革试点方案设计的深圳市委党校卞苏徽教授指出,“深圳的改革,事实上就是致力于建设‘现代公共型政府’。在这一管理体系下,政府职能将重新定位,主要表现在从全能型转为有限型,从权威行政转向服务行政,从人治行政转向依法行政,从‘部门性’转向‘公共性’。”采访最后,李鸿忠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调整了发展思路,不再简单地比经济规模和总量了,不再以GDP论英雄,这样很有可能会觉得深圳‘辉煌不再’,声誉不如以往。对此我们要为转变发展模式表现出大无畏的勇气,用足够的时间来实践和印证深圳仍然是中国体制创新的先行者。他把这总结为“四个难以为继”,“一是土地空间有限,剩余可开发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按照传统速度模式难以为继;二是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抽干东江水也无法满足速度模式下的增长需要;三是按照速度模式,实现GDP翻一番所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临沧市沧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聘真题
- 2024年湖北省自然资源厅下属事业单位真题
- 网络治理和风险控制试题及答案
- 风险管理在创新型企业战略中的关键作用试题及答案
- 秋季数学思维训练计划
- 2024年河北保定中国古动物馆招聘笔试真题
- 掌握云服务模型(IaaSPaaSSaaS)试题及答案
- 网络管理员考试整体复习试题及答案
- 海南省三亚市妙联学校2025届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公司战略与企业文化试题及答案
- 时间序列分类与聚类方法-深度研究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带答案能力提升)
- 细胞培养技术考试试题资料
- 《小王子》讲解+知识点+教案+课件
- 妊娠期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查房
- 幼儿园大班游戏中“一对一倾听”的策略
- 医院信息安全管理课件
- 2024年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真题
- 变电站设备危险源辨识清单及预控措施
- GB/T 45083-2024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设和管理规范
- 艾灸疗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