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发展心理学概述_第1页
01发展心理学概述_第2页
01发展心理学概述_第3页
01发展心理学概述_第4页
01发展心理学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主讲:刘霞

2014年09月25日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是一个过程吗?如果是一个过程,它由哪些阶段组成?我又处于哪个阶段?到底是什么在影响着这个过程?发展心理学:为我们勾画出了千千万万个与自己年龄相当的人已经走过和将要走过的生命历程。研究核心:人的一生如何成长和变化关键词举例:毕生发展观、依恋、自我意识、认知……走进发展心理学经典研究:点红测验

6个月,伸手摸镜子中的像;

18个月,多数会摸自己鼻子上。了解孩子们了解青年人了解老年人做好子女做好自己做好父母、老师为什么学习发展心理学?概述与基本问题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孕期胎儿的发展婴儿心理的发展幼儿心理的发展小学生心理的发展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成年期心理发展老年心理基本理论具体理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参考书目发展心理学.林崇德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第6版).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捷邹丹等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发展心理学(第八版).DavidR.Shaffer&KatherineKipp著,邹泓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4版).劳拉.E.伯克(LauraE.Berk)著,陈会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第一章发展心理学概述发展心理学的界说发展的主要领域发展的基本问题毕生发展观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界说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什么是发展?

发展是指从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的过程中,连续性和系统性的变化。

●量变,更重要的是质变;

●既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由于疾病、疲劳、药物等原因导致的心理变化就不属于发展的范畴,因为这一类的变化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变化,可以通过休息或治疗得到恢复。

三种不同的变化种类常规年龄阶段变化普遍的对任何个体都一样对应具体的某个年龄阶段例如:婴儿从爬行到行走社会钟(日常活动的先后顺序)三种不同的变化种类非常规变化由特殊、个体事件造成的变化例如:家庭重大事件,如父母离异、去世生命的孕育,基因不同影响孩子的生理特征三种不同的变化种类异常发展偏离典型性和一般性发展轨道的发展往往对个体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智力延迟自闭症对发展特点的一些基本观点1.一种持续和渐变的过程序号阶段年龄主要特征1产前期受孕到出生身体发展2婴儿期出生到18个月动作技巧,基本语言,社会依附关系3儿童前期18个月到6岁语言建立,性别认同,团体游戏,准备上学4儿童后期6-13岁认知发展,动作技能与社会技能的发展5青年期13-20岁高层次认知发展,人格独立,两性关系分化6成年早期20-45岁职业和家庭发展7中年期45-65岁事业发展高峰,对自我重新评价,退休8老年期65岁到死亡享受家庭生活,依赖,失去配偶,健康不良,死亡对发展特点的一些基本观点2.生长和衰退的对立统一既指向前推进的过程,也指衰退消亡的变化。3.一种整体过程每个成分的发展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变化

在同伴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性格:开朗、大方等社交技巧:善于合作、友好认知能力:聪明,学业表现好生理发展:早熟的男孩晚熟的女孩4.可塑性为适应积极或消极生活经历而改变的能力

例如:婴儿大脑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一女婴,因病变,切除了脑右半球。30岁时表现:复杂图形的知觉、空间关系理解、图形识别、音乐绘画等均正常。说明:脑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这种可塑性贯穿一生,但年龄小,可塑性越大。5.历史和文化背景每种文化、亚文化和每个社会阶层都会向自己的下一代传递特定的信仰、价值观、风俗和技能,从而对个体的特性和能力产生影响。每一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发展,并为下一代改变着世界。

祖父母特质(如反社会行为、水平低下的家庭管理模式)家庭特征(如家庭收入、父母教育程度、社区质量)家庭应急源(如失业、婚姻冲突、离婚)父母特质(如反社会行为、易紧张性)水平低下的父母教养和管理儿童品行问题学业失败被正常同伴群体拒绝融入不良同伴群体犯罪反社会发展模型

Pattersonetal.,1991,1989关于发展的同辈效应:在社会中与他人共同成长同辈效应: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发展产生的影响。

例如:经历战争、地震、流行病等对同辈群体会产生相似的影响再如:“超女现象”与“同辈群体效应”兴趣、爱好相似平等基础上自由组合形成群体内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影响甚至超过父母请回想发生在你的童年时代,影响并改变了你的一件重大文化事件?二、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广义上,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1.种系心理的发展: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和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

2002年8月《科学》杂志报道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乌鸦会做鱼钩取得高颈试管中的食物。

属于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的内容,它说明从低级动物到类人猿的心理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思维的萌芽)发展的。

科勒的实验二、什么是发展心理学?

广义上,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2.个体心理的发展:人的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过程。学习受精卵成年人发展成熟环境遗传种系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动物心理学的内容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心理学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个体心理发展与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

霍尔(G.S.Hall,1844-1924)的复演说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重复。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而出生后个体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是由种系发展决定的。例如,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三、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中世纪及以前:妇女和儿童没有地位文艺复兴:17世纪开始,天赋人权,宣扬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进入19实际: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能力守恒与转化、物种进化观)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1904年《青少年心理学》,确定年龄范围1922年《衰落:人的后半生》,最早研究老年心理近代西方教育的要求: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福禄贝尔)(一)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政策研究发展心理学的问世1930年,何林渥斯出版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概论》1935年,古德伊洛弗出版《发展心理学》一书。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20世纪20-30年代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发展率先作了研究。荣格:前半生与后半生的分期;重视“中年危机”;论述老年心理。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教育观念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关注生命全程发展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描述:提供发展事实解释:发展背后原因预测:预测后期行为矫正:优化发展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来自民主型家庭的幼儿,其延迟满足能力好于放任型家庭的幼儿幼儿延迟满足或自我控制能力差: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第二节发展的主要领域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生理发展(physicaldevelopment)考察生理变化与个体行为的关系身体和脑的发育感觉能力运动技能健康状态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家哈森(UriHasson)与其同事发现,不同的观众在观看经典西部片《黄金三镖客》片段时,有几个脑区出现同步升降活动。包括初级听觉和视觉皮层,以及更加专门的梭状回面孔区(负责识别面孔)。——2004年《自然》期刊一个著名的颅骨“盖奇再也不是原来的盖奇了!”19世纪的一个病历,有个叫菲尼亚斯·盖奇的人,他的大脑额叶受损,这使他不能感觉到任何情感,有启发意义的是,他也因此而不能再做出任何决定。

爆炸时,铁棒穿透颅骨直到前脑,损伤了前额叶皮层。惊奇的是,经过短时期的昏迷后,盖奇似乎并未受到这样一次严重伤害的明显影响。当他的炎症消除后,他的感觉和运动安然无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注意到了差异。以前,盖奇是个愿意合作而友善的人,而现在他却变得专横、优柔寡断、傲慢、顽固、对旁人漠不关心。最终,他离开了在铁路上的工作,到处游荡,最终成为集市上一个行为怪诞的人而了却了他的余生。盖奇事件反思:前额叶皮层的作用这个事件后,更多触目惊心的脑损伤病例出现在报道里,基本上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前额叶皮层与呼吸、体温调节等基本生存功能并无任何关系但是,与我们头脑中最复杂的方面,即我们个性的本质和我们如何作为个体对外部世界作出反应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认知发展(cognitivedevelopment)智力的发展变化与个体行为的关系注意、记忆、语言、思维、推理、创造力等例如:早期创伤性经验如何影响后期对其回忆?提前说话会对儿童后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提升自尊和自信。儿童是如何学会阅读的?其记忆有什么特点?儿童认知能力是如何发展的?圖2-1敲击是婴儿在探索世界时比较喜欢使用的一种图式。当儿童把新事物整合到图式中时,就产生了同化。当一个新事物不适合已有的图式时,就产生了顺应。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personalityandsocialdevelopment)考察个体在生命历程中与他人的互动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变化和保持的方式。情绪人格社会关系等

一位老教授昔日培养的三个得意门生都是事业有成,其中一个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一个在商场上捷报频传,一个埋头做学问如今也苦尽甘来,成了学术明星。有人问老教授:你以为三人中哪个会更有出息?

老教授说:现在还看不出来。人生的较量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技巧的较量,其次是智慧的较量,他们现在正处于这一层次,而最高层次的较量则是人格的较量。

第三节发展的基本问题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遗传与环境(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一、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连续论者: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只是行为的数量和复杂性的差异。儿童是成人的一个缩影。阶段论者: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质的变化。婴儿和儿童有与成人不同的、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方式,必须以不同的方式了解他们。关于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几种模型连续发展模型发展的阶段模型分化-层次模型发展的汇聚模型人本主义模型连续发展模型(growthmodel):发展被视为是由遗传程序所设定的,并受制于成熟的过程。发展变化是感知、运动、认知技能与操作上的平稳的、连续的量的增加。

发展的阶段模型(stagemodel):将发展看成是非连续的,在前后不同的发展阶段,发展具有质的差异。

分化—层次模型:发展是对早先简单、弥散、整体的心理状态的一种分化,并且建立起更高水平上的整合与层级组织。如语言获得的发展模式。汇聚模型:在发展初始非常宽广且具有很大的可变性,但随着发展的展开,其范围与形式逐渐受到限制,并形成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如早期学习。人本主义模型:个体是自身发展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年龄与阶段的俘虏”。个体从出生开始就逐渐指向并控制信息加工过程、指向并组织自身活动可能性、反思自身思维的有机体。

你是如何看待发展的?举一个发展模式的例子。连续发展模型发展的阶段模型分化-层次模型发展的汇聚模型人本主义模型第三节发展的基本问题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遗传与环境(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二、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有机体最容易学习某种行为反应?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最早源于动物心理学家劳伦兹(Lorenz,K)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行为的研究。印刻反应:劳伦兹研究发现,鹅、鸭等动物在刚刚孵化出来后,让它们接触其他种类的鸟或会活动的东西(如人、木马、足球),它们就会把这些东西当作自己的母亲紧紧追随。这种印刻现象只发生在极其短暂的特定时刻,一旦错过这个时机,就无法再学会。劳伦兹的印刻学习研究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3-7周。过去认为,动物出生后不久就会认识母亲是出于亲子本能,后来的发现并非如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人们把动物研究的结果应用到早期个体心理发展身上,就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关键期问题,认为个体行为的发展有阶段性,有些行为是在发育的某一个时期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永远不会产生。这个时期就称为该种行为发展的关键期。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0-2岁亲子依恋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抓住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事半功倍!面孔学习关键期积极的观点——敏感期特定能力出现的最佳时期,此时儿童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敏感期承认成长中个体的可塑性。例如,亲子依恋建立第三节发展的基本问题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发展的关键期和敏感期遗传与环境(天性与教养)的作用三、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宏观理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经典性相互作用、整体性相互作用)微观理论人类发展的生态学理论心理韧性理论(一)遗传决定论1.基本观点①片面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是这些先天遗传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②外界影响和教育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F.Golton):《遗传的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霍尔(G.S.Hall):“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高尔顿(F.Galton)名人家谱调查:从英国的名人(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等)中选出977人(名人组),又选出977名普通人(对照组),调查他们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中有多少人是名人。结果发现,977位名人的父子兄弟中有332人也同样有名,而977名普通人的亲戚中,只有一个名人。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

格达特的家族调查

K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K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K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500人的调查,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评: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相同的环境。由家族内的相似性得出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屈赖恩(R.C.Tryon)依据走迷津能力的高低将一群最初未加挑选的白鼠分类,选择其中聪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繁殖,迟钝的公鼠与迟钝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白鼠走迷津的能力进行考察。(二)环境决定论

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者华生斯金纳

华生:“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中,我随便拿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领袖,或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S-R公式)斯金钠: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鸽子-乒乓球(三)二因素论

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绝对性,于是人们提出各种折中的观点,被称为“二因素论”。

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双生子爬梯实验

让同卵双生子T和C在不同的年龄开始学习爬楼梯。T从出生后的48周起接受爬梯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C则从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训练,每天的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双生子爬梯实验

每天训练10分钟TC

格塞尔“成熟优势论”: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更强调成熟的作用。单向因果模式遗传心理环境心理遗传心理环境72(四)相互作用论

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经典性相互作用

整体性相互作用遗传环境生理环境心理行为西红柿种植实验每个花盆内的差异完全归因于遗传,两个花盆间的平均差异仍可能是环境导致的。这个一般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的个体和组间差异组内比较:好种子的发展优于差种子,遗传的作用组间比较:好环境下的发展优于差环境,环境的作用交互比较:好环境好种子>好环境差种子>差环境好种子

>差环境差种子输在起点?后天环境(包括努力等内部环境)的补偿作用非常重要74(四)相互作用论1.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2.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3.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正常的遗传,使个体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发展水平较高的人。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1.遗传与生理成熟是必要物质前提和基础A:生来智力就有缺陷的儿童,不能达到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B:生来全色盲的儿童,不可能成为画家。C:黑猩猩即使有良好的人类生活条件和精心训练,其智力发展的最高水平也不能与人类相比。

一般认为,特殊能力的发展受遗传的影响大些。比如音乐家、运动员、画家等所以取得成就,不能否认遗传在其中的作用。可以说,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儿童,其最优发展方向是不同的。

英国心理学家西里尔·波特(CyrilBurt)的研究

1:在一起长大的无血缘关系的儿童智力相关很小,而有血缘关系的儿童之间的智力相关依家族谱系的亲近程度而逐渐增高。环境与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主导作用。2.在遗传和生理成熟提供的可能范围内,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1920年,印度“狼孩”卡玛拉(约2岁)和阿玛拉(约8岁),具有人类的遗传素质,但不具备正常儿童的心理。在辛格夫妇的精心训练下,阿玛拉2年后能直立,6年后能直立行走,7年后学会40多个词,智力相当于4岁儿童的水平。

教育条件是儿童社会生活条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有目的、有方向、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发展的环境,因而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