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二章问题研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问题探究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一、教学目标

以河流地貌——崇明岛为案例,从自然规律和人类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理解分析、推测某地区地表形态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综合思维)。

二、研究方法

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也是推测未来的一把钥匙。我们可以用崇明岛的过去、今天的发展变化,推测崇明岛的未来。

三、教学方法

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文献研究法。四、教学过程

【问题提出】

崇明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问题探究】一.崇明岛

视频:航拍中国—崇明岛观看视频,观察:

1.崇明岛在哪里?

2.视频中展现了崇明岛地表形态怎样?

→结合地图,崇明岛的区域认知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崇明岛形成的主要外力二.崇明岛的成因

【问题探究】

1.河口地区受河流流水作用和海洋潮汐作用,为什么会产生泥沙堆积,从而形成河口冲积岛?

观察河口地区盐水、淡水交汇形成盐水楔的示意图,分析:

(1)盐水和淡水交汇时,为何会形成楔子状的分布特点?

(2)泥沙沉积的地带水文上有何特点

(3)沉积的泥沙可能来自哪里?

→结论:

河口地区,盐水、淡水在此交汇时,由于盐水密度大而位于水体底部,淡水密度小而位于水体上部,二者的接触带上发生化学絮凝作用,下部盐水呈楔状(盐水楔)。

当河流和潮汐(海浪)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净流速为0时,河口区的堆积加强。

视频:河海交界沉积原因探究

2.根据河流地貌的发育特点和河口的独特位置,推测崇明岛的形成原理是怎样

→结论:长江携带泥沙到达河口附近,一方面因为地势平坦,另一方面受海浪和潮汐的顶托,河水流速减慢,水流携带泥沙能力下降造成泥沙沉积;成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渐形成高出水面的河口冲积岛。

3.根据河口地貌的沉积规律,推测图中崇明岛等岛屿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理由。

→形成的先后顺序:崇明岛、长兴岛或横沙

岛、九段沙

长江到达河口地带,流速逐渐减弱,泥沙逐渐沉积,长江三角洲逐渐由海洋变成陆地,海岸线往东推进,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不断向海洋推进。

→涨落潮优势转换界以东的地带为什么没有河口沉积岛屿形成?三.崇明岛的变迁

【问题探究】由今推古

文献研究崇明岛的变迁据《上海地志》

618~626年,水中涨出两个沙洲,两洲隔水70余里,时名东沙、西沙,这就是

崇明岛的前身。

1025年,于东沙西北续涨姚刘沙(因姚、刘两姓先居而得名),并与东沙接壤。

1101年,姚刘沙西北隔水50里处涨出三沙。

1271~1368年,先后涨出营前沙、马驮沙、张蒲沙等10余沙。

元末明初,东沙坍没,西沙坍存无几,三沙北涨,姚刘沙南坍北涨,渐与三沙连壤。

1399~1644年,先后涨出马鞍沙、陈恩沙、高明沙、小阴沙、长沙、响沙、高头沙等30余沙。

1522~1722年,诸沙涨坍频繁。姚刘沙与三沙坍没,西沙、陈恩沙、樊濂沙等先后陷于水,平洋沙先大涨而后大坍,而长沙却与坍存之平洋沙和周围的袁家沙

、吴家沙、响沙、南沙诸沙涨连成片。

1644年左右,崇明岛在涨中连成东起高头沙、西至平洋沙,长200里、宽40里的一个大岛。

据《崇明县志》

1954年,崇明岛面积为600多平方公里。

1994年,崇明岛面积为1100平方公里。据“崇明区网站”

2023年,崇明岛面积记录为1270平方千米。

4.据长江河口冲积岛的变迁示意图,观察并思考:

(1)长江河口冲积岛为什么有时候成岛,有时候又看不见了?

→体现的是冲淤的变化--长江流量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很大,泥沙冲淤变化大

,加上海浪、潮汐的影响,这些沙岛有时候沉积作用显著,有时候会以侵蚀作用为主,面积和位置不断发生变化。

(2)描述一千多年来崇明岛沙洲的变化发展特点。

(3)根据之前所学知识,分析冲积岛位置方向变化的原因。

→从形成时间来看,崇明岛的雏形应该由东沙和西沙两个沙洲构成,根据河口冲积岛生消时间,可知东沙和西沙逐渐向北、向东推进扩展。随长江口东移,沙洲不断东移(沿江下迁);随长江干流主水道不断摆动,沙洲(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南坍(是否坍塌的塌)北淤;古沙洲与长江北岸相连成为陆地;沙洲面积逐渐扩大。

5.长江河口涨、落潮流主通道不一致,分析其涨潮通道偏向长江北岸的原因。

→东海涨潮潮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主流偏北

→侵蚀和堆积是相互作用的,共同影响着河口地貌

【小结】

在河流入海口地带,河口冲积岛的形成、变化受流水堆积和海浪、尤其是潮汐侵蚀的相互作用影响。

→影响河口冲积岛形成和变化的主导自然因素是什么?--流量和含沙量

四.崇明岛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

【问题探究】

6.河口地貌的变迁对两岸开发利用有什么影响?

21世纪初,崇明岛四周已建成高8米,顶宽5米,长达200余千米的环岛大堤,并筑有200余道丁字坝,以阻止南岸坍蚀,而东、北方滩地仍在继续淤涨

,其中东滩每年以100余米的速度向东海推进,为上海市提供丰富的土地资源。

7.人为因素也在不断影响崇明岛的发展变化。

随着全球变暖和长江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预测长江河口未来的变化趋势

,并说明依据。

→变化趋势:长江口的泥沙淤积减弱;岛屿面积缩小;海岸线后退;海浪侵蚀加剧。

依据: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潮流势力增强;长江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来沙(或来水)减少。

【小结】

在河流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