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资料_第1页
《性别差异》资料_第2页
《性别差异》资料_第3页
《性别差异》资料_第4页
《性别差异》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性别差异?资料?性别差异心理学?讲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AGE16PAGE8?性别差异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一〕性别差异客观的存在1、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2、男女两性互为根底,互为前提〔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二、学习课程的意义〔一〕理论意义——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开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二〕实践意义——〔1〕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2〕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3〕因性施教三、学习课程的根本要求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现实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形成原因2、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3、运用相关知识优化自身性别角色,和谐相处4、培养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第二节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那么和方法一、研究原那么1、客观性原那么2、开展性原那么3、教育性原那么二、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第三节关于性别的根本概念一、性征认识性别,首先要了解性征的概念。性征是指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综合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性别特征,可以分为:〔一〕第一性征指男女生殖器官可以分辨出外形和构造的差异。男子:睾丸、阴茎等女子:阴道、子宫等这是由遗传物质—染色体的不同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性别特征。通常据此分为男女,第一性征确立了人们要经历的性别社会化过程,是建立社会性别的根底。〔二〕第二性征指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特征,男女性激素的差异—决定第二性征具体表现是青春发育后:男性开始变得高大、肌肉结实、厚街突出、变声、长胡须、汗毛加重….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脂肪增加、月经来潮…随着生理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社会诸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也更加明显。〔三〕第三性征指男女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又称性别程度,简称性度,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明朗化。是以第一、第二性征为根底的,强调一套稳定的、固定化的、两性对立的行为举止及其行为的社会意义。二、性别的双性化贝姆认为,具备双性化人格的人至少有三方面优点:允许表达异性特征虽然具有某些异性的特征,但他们的独立性却没有受到影响。在独立性方面,双性化人格与男性化人格的表现是一致的,均比女性化人格更具有独立性。富有同情心,有教养具有很强的自尊心有更强的归隐模式〔成功归于内部,失败归于不稳定外部因素〕,这意味着成功的永恒性和失败的暂时性。三、跨性别涉及各种与性别角色局部或全部逆转有关的个体、行为以及相关群体。对于跨性别的界定有很多争议。〔一〕说法1:〔最广泛的定义〕指那些在出生时根据其性别器官而被指定了某个性别,但是却感觉那个性别是对他们一种错误或不完整的描述的人。〔二〕说法2:指那些对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感到无法认同的人。〔三〕说法3:指认为自己有不同于男性和女性的另一种性别的人。〔四〕说法4:跨性别——是一个概括性的词汇,包括以下几种:1、跨性别者:指做异性〔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会觉得较为为自在的人。通常全部或局部的时间是以异性的角色生活。〔贝姆称其为:只具有异性的人格属性〕2、变性欲者:指寻求通过变性手术永久改变自己的身体,以符合其个人对自身性别的定义的人。3、易装恋者:指穿着异性〔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服装以到达情绪或性方面的目的的人。〔变态心理学—易性癖或异性症〕4、双重灵魂者:指具有男性与女性灵魂者。通常这种人因为其躯壳同时包容两个灵魂而受到尊敬。5、双性或雌雄同体者:指出生时同时具有雄性与雌性的器官的罕见医学状况。〔往往会通过施以手术来指定性别〕四、性别的界定〔一〕最新研究结果:性别的光谱化存在〔图〕性别的存在并不是很绝对的,就像一个光谱一样,两端有很纯粹的黑或白,但人数很少,中间还有很多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性别模式。性别可能是一种生态化或类生态化的存在,世界中的植物动物可以多样,性别也是一种自然的存在,也可以多样。〔二〕人类性别的分类:1、基因性别〔由XX、XY决定〕、2、生物性别〔由性激素决定〕每人都有雄雌激素,比例不同五种原生态的生物性别——假女真男:外表是女,内在器官是男的。纯男人:内外都是男半男半女:上边女下边男,或上男下女纯女人:假男真女:外表是男,内在器官是女的。3、生理性别又称自然性别,指按照性器官的不同将有机体分雄性和雌性。〔解剖学意义上的性别,如第一、第二性征〕4、心理性别〔我认为我是什么性别〕5、社会性别——指带有心理学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概念,是一种社会的标签,用来说明文化赋予每一性别的特征和个体给自己安排的与性有关的特质。表示社会基于男女两性生理差异而赋予他们的不同的期望、要求、限制,是由社会文化形成的有关男女角色分工、社会期望和行为标准等综合表达,是通过社会学习得到的与男女两性生物相关的一套标准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即gender。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女权主义的开展而提出的一个概念。五、性别认同有两种情况:〔一〕同一性与明确性:社会中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是同一的、明确的。但有少数人对自身性别的认同不同一,属于性少数,表达了性别的多样性。多样性、混杂性:1、典型案例:同性恋现象〔主要是心理性别出现了问题〕2、混杂性——基因性别、生物性别、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不统一。第四节性别的对待如何看待性别这种社会现象。一、性别是一种社会存在。1、性别存在一定的划分标准〔社会存在性别的划分标准,且是刚性的〕2、存在一定的性别标准社会有一套性别标准,且是刚性标准,会要求男女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男孩子要坚强,有泪不轻弹。男刚女柔、男主外女主内等。3、存在一定的性别角色分工〔角色分工存在一定性别化〕劳动强度的安排会考虑到性别。与关心有关的工作女性多与高端技术相关的工作男性多4、存在一定的性别地位之分男高于女。纯粹性别的人地位高于非纯粹的人。5、存在一定的性别资源的配置资源的配置存在一定性别化:受教育时机、接受培训的时机男多于女6、存在一定的公认的性别关系性别之间应建立何种关系,何种关系是被看做是正常?这标准着我们每个人。夫妻中男强女弱、男高女低等往往被认为是比拟好的搭配。如两人反差大的会觉得不牢固。7、存在一定的性别观念何种性别的社会地位比拟高、更有价值?哪些被无视。8、存在一定的性别价值以及评判体系价值以及评判体系也是刚性的。性别是如何存在的——1、性别存在的多样化孰强孰弱多样化,汉族家庭中男强女弱正常;其他家庭女强也正常。2、性别存在的多元化包括性倾向的多元、家庭制度、婚姻制度的多元。3、性别存在的光谱化一端是一夫一妻制、另一端是完全杂婚制,中间还会有多个过度模式。4、性别存在的阶段性在不同的社会开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性别存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生殖力社会:这个时期因为人口多多益善,在不了解孩子从哪里来的前提下认为女人很神秘很伟大,是地位相当于女神。〔2〕体力社会:铁器的创造不再刻意需求大量人口,并且发现了男人在生殖中的地位,女性就从女神慢慢掉到了女奴的地位。男人地位上升,成为男神。〔3〕智能社会〔或工业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性别不再是判断某一个性别是否有用有价值的唯一标准。5、性别存在的变迁性性别是不断变化的,流动的,带有过程的。这些变迁使得有关性别的常识和主流理论受到质疑和挑战。二、性别是一种社会制度,表现在:1、性别的价值定位与角色标准和期待指社会、他人、自我对不同性别的认同和价值定位、对不同的性别类型在行为、姿势、语言、情绪、生理、心理等方面标准与期待,以及个体的自我实践、实现。2、性别化的资源配置社会和家庭在进行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时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对待,以及这一差异性对待被社会、他人、个人的合理化和合法化。上学、就业、疾病等等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资源配置都存在性别化的倾向。3、性别化的劳动分工指的是在社会生产、家庭劳动、家务劳动、社区工作等方面基于性别的差异性安排。这一差异性安排反过来也强化了不同性别的社会或家庭角色、地位的评价,形成一条回馈路线。行业角度看:存在行业的性别隔离。推荐阅读:〔1〕?妇女也是国民吗?〔2〕?效劳于家人的家务现在:1、对于生物和生理性别确实认个体存在一个了解和认识自身性别的阶段和触发点。2、对社会性别身份的认同认同或不认同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3、婚姻和生育对婚姻定位不同,对生育的看法不同。所以婚姻失败对女人的打击大,无孩子对男人是致命打击。4、性取向自己的性取向是什么,如何看待他人的性取向5、情感表达表达方式不同:如对待哭泣父爱母爱的表达方式不同6、性别化的社会化过程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程也是一个生物人到性别人的过程。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性别化的区别教育7、关于社会性别的个人理念认同或不认同、肯定或否认,由此形成自己的理念8、社会性别的自我呈现作为性别人如何表现自己。第二章学科的产生与开展历程一、性别差异心理学诞生的条件〔一〕从思想开展史的线索看须形成男女平等的观念,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把相互的差异理解为一个合理的历史过程,而非孰优孰劣。〔二〕从方法论的线索看要确定人在心理上存在差异的科学依据,以及验证这些证据的科学方法。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开展历程〔一〕高尔顿〔F.Galton1822-1911〕——差异心理学的先驱19世纪后半期高尔顿开创了个体差异的研究〔1882创立“人类学测量实验室〞〕〔二〕施太伦创立“差异心理学〞〔个别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独立分支70年代后长足开展。〔三〕麦考比(Maccoby,E.E)和杰克林(Jacklin,C.N)1966麦考比?性别差异的开展?1974麦考比和杰克林合作出版?性别差异心理学?——被公认为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经典之作,是性别差异心理学开展的里程碑。来自布洛克〔Block,J.H〕批评之声最严厉——她认为有三个弱点:1、资料根据的弱点2、已有研究进行考察的框架具有的弱点3、收集资料、计算结果和进行推论方面的误差导致的弱点。尽管如此,但人们还是公认:麦考比和杰克林的?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对男女差异心理研究的最为杰出的奉献,是这一领域进一步开展的巨大推动力,是一座里程碑。三、确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麦考比和杰克林的研究〕〔一〕确证的结论:1、女孩比男孩有较强的语言能力2、男子有较强的视觉-空间能力3、男子数学能力稍优4、男子更有攻击性〔二〕有待进一步确证的结论:1、女孩不比男孩更有“社会性〞2、女孩不比男孩更易受暗示3、两性有同样的自我尊重要求4、女孩的机械学习和简单重复学习并不更好,男孩在抽象的学习和新内容的学习中也不更强5、男孩并非更擅长于分析6、男女在受遗传和环境影响上是一样的7、女孩并不缺少成就动机8、认为女孩靠听觉,男孩靠视觉是没有根据的第三章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两性观〔一〕弗洛伊德:〔尚男抑女论〕弗洛伊德用“去势恐惧〞、“阳具羡慕〞、“俄狄普斯情结〞等概念说明男女性别角色的获得机制。1、根本假说:包含幼儿性欲在内的“力必多〞阶段性开展的理论。2、性心理开展的阶段性理论认为每一阶段由于快感集中于人体某一性感带,个体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个体从出生到五六岁,要经过三个固定的连续开展阶段:口腔阶段——吮吸和吞咽获得快感男女相同肛门阶段——排泄生殖器阶段————男孩—“去势恐惧〞女孩—“阳具羡慕〞〔二〕多伊奇:〔女性类型说〕1944年海伦·多伊奇?女性心理学?,相信妒忌男性和恋父情结冲突的解决对女孩人格开展的巨大作用。观点:〔1〕女孩对男孩的妒忌是由儿童的一般嫉妒倾向而产生。〔2〕恋父情结根本不存在,女性更具有自恋倾向、被动性和受虐性。三者以相对平衡的形式构成了正常女性的人格心理。〔3〕把女性分为两种类型:女性型——被动、自恋和受虐男性型——主动、竞争和攻击性〔三〕埃里克森:〔内部空间观〕内部空间概念是他对两性研究的一大奉献男女的内部的空间决定了人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还决定了人类的生物行为特征和社会角色。〔四〕阿德勒:〔男女平等观〕强调社会文化决定女性心理,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自卑、低贱是社会赋予的,必须加强青春期的性教育〔是女权运动的先驱〕二、两性角色的社会学习理论〔一〕性别定型的根底重视性别差异的表现。不否认遗传在两性角色定型中的作用,更强调两性角色的社会化学习,即通过观察、强化和模仿获得。1、观察学习一般由四局部组成: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强化过程2、班杜拉运用“直接强化〞的概念解释对儿童性别行为的塑造。“直接强化〞是指为了实现性别的定型化行为对男孩和女孩的奖励和惩罚必须予以区别。3、模仿即儿童从观察成人行为到表现成人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直接强化、模仿是性别定型过程的根底。〔二〕两性角色的获得男女两性角色的获得是观察、强化、模仿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持续很长时间。〔三〕班杜拉的经典实验三、认知开展的两性观着重研究成长中的儿童如何知觉其周围的事物,如何了解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世界。〔一〕认知开展两性观的理论根底1、皮亚杰的认知开展论:认知结构心理图式〔心理建构〕人的智力依据同化、调整而到达平衡和开展提出智能开展阶段理论〔二〕认知开展两性观的根本内容柯尔伯格继承皮亚杰的研究成果,并将他的认知原那么推广到性别角色领域。1、根本内容:〔1〕性别认同即儿童将男性和女性进行性别归类性别角色态度的根底。〔2〕性别认同是通过对自己发育初期表现出的身体状况和判断而形成,此时儿童接受同性行为,排斥异性行为。〔3〕这种认知判断虽是2-7岁儿童形成性别认同的结果,但儿童的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往往受环境的某些变化的影响。〔4〕根本的自我类型决定根本的价值取向,“男子气〞“女子气〞的表现在于把自身性别相符合的事物作为追求的目标。〔5〕根本的普遍的性别角色开展于幼年期,从男孩女孩意识到彼此的生理差异开始。〔6〕这种习惯性概念使儿童产生“男子气〞、“女子气〞的表现,即与同性人物确立性别同一性。〔7〕双亲适当的行为可促进和稳固性别同一性和性别角色价值的形成,这一过程在各种养育条件下都会产生。2、性别认同及其开展柯尔伯格认为:性别认同是认知开展的结果,需经历三个阶段:性别认同、性别分化和亲长认同〔1〕性别认同2岁认知自己的性别标记3岁根据外观特征把性别标记类化到别人身上4-5岁明白性别基于身体的构造,认为性别可变6-7岁知道性别与解剖结构组织不可变,“性别常性〞、“物体常性〞〔2〕性别分化性别认同行为与性别一致柯氏认为身体意象的意义男性意象权力尊严侵略性女性意象–-抚养照顾孩子——刻板印象男女都有珍视与其性别相一致事物的自然倾向男孩:自我一致性与权力尊严不矛盾——稳定的性别化偏好女孩:两者相互抵触——偏好较弱〔3〕亲长认同男孩“我是男的〞——珍视模仿依附男性“我们都是男人〞女孩“我是女的〞——想与母亲认同抚养及缺乏权力尊严所有儿童都倾向于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及具有权力尊严的人〔并非同一个人〕。渐增的父亲取向与渐减的女性化偏好并没有减弱女性评价和自我肯定,相反稳固。“互补模仿〞将自我与男性化的刻板印象相比,学习以适当的女性化方式和男孩子们相互作用。四、两性世界中的文化人类学观社会固有的文化传统迥异,这种差异对于性别角色的获得和开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米德对原始部落的考察男女气质和性格是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于社会文化。每一社会都选择了一些奠定在生物性性别差异根底上的男女心理特点加以肯定和强化,选择另一些加以否认和惩罚,从而塑造出因不同性别而具有不同性格的人。〔二〕性别角色的跨文化特征人类学家根据人类觅食与满足需要的不同方式,将文化划分为:1、狩猎与采集2、园艺文化3、农业文化4、游牧文化5、工业化社会〔三〕跨文化变异的普遍原那么:每个社会都确认性别差异并使之日趋复杂。男性性别角色总是受到更高的评价。利用男女间体力的明显差异作为劳动分工的根底最简洁、最经济的方法五、社会性别理论〔当前流行最广泛〕〔一〕当代最有用的社会性别理论。〔二〕理论核心:建立在人的基因、生物、生理性别根底上的,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的界定标准、行为标准、关系、价值地位等的建构,以及不同性别的被建构。〔三〕理论的起源和开展:1、七十年代盖尔·卢宾1975年的文章?走向妇女的人类学?中提出了Gender的概念,重新定义为性和社会性别是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事物。不仅仅是一种现象和存在,还是一种制度。从经济学角度谈经济资源的配置、经济地位、经济的关系〔如在西方丈夫负责赚面包,妇女负责操持家务〕整个七十年代,观念很大进步2、八十年代与其他主流学术理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一样,他被强调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成为女性主义学术理论和实践、运动的核心。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析范畴。说它可以深入到社会行动、社会实践、学术研究的各个层面,所谓女性社会学不是冠以女性的名称的社会学,不是只研究女性,而是用女性的眼睛去看社会,从女性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社会议题进行研究。3、九十年代及以后它被强调与阶级、阶层、民族、种族、年龄、性倾向、文化类型、文明开展阶段等差异性的互动与交叉作用。学习社会性别理论的意义〔一〕学习一种新的学术理念和工作理念,建树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拥有这个视角会发现更多新研究领域,研究会有大突破。〔二〕提升社会性别敏感度,建树一种新的性别价值观1、提升社会性别敏感度,可以减少社会问题出现。建立性别参谋委员会。2、提升社会性别敏感度,在所有的性别之间建立一个共生、共存、互助合作的关系。任何性别都有存在的价值,任何性别的经验都是有意义的。3、建树新的人际关系。九五世界妇女大会口号:用妇女的眼睛看世界可以扩展为用性别的眼睛看世界,这样就不会紧张、焦虑、正确对待自己、建立新关系。思考题1、男女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试述性别差异心理学的产生与开展3、麦考比和杰克林的研究中得出确实证的和有待确证的结论有哪些?4、性别差异理论的主要流派的根本观点。第四章性别差异心理的起源第一节差异心理的生物根源生物学差异——是两性差异心理开展和展示的前提和最初的开端一、两性生理差异的生物学根底〔一〕两性差异的生物学开展过程经历三个步骤:1、受孕时的基因决定性;2、胚胎发育过程中性腺的作用;3、经由血液性激素使男女内生殖系统、外生殖系统和大脑产生分化。(二)遗传基因遗传是心理形成和开展的物质根底和生物前提,为心理开展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染色体—46条,23对—22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XXXY性染色体携带着生命所必需的影响性决定和男女分化的基因〔三〕性腺、性激素1、性腺:下丘脑、肾上腺、睾丸、卵巢、染色体〔=性腺〕……下丘脑影响激素分泌下丘脑是内脏、内分泌和情绪活动之间维持平衡的中枢,进而影响到垂体激素的分泌,并借此调节其它内分泌腺的活动。两性分泌激素的不同:不同男性女性来源睾丸卵巢分泌模式持续分泌周期性对特定激素的敏感度不同2、性激素——两性进一步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1〕男性睾丸--睾丸酮女性--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睾丸酮、雌激素和孕激素男女都有,只是量上不同。〔2〕性激素与行为两性分化过程中,染色体形成两性不同的性腺,此后所有的两性生理、解剖学的分化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完成,而且性激素还对有机体的性行为和其他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两性不同的性激素可能是男女某些行为差异的根底,但这种生物因素只是当环境为之提供条件时才能对人的行为造成影响,性激素和社会环境是在相互作用中决定人的行为的。〔四〕大脑两半球的分化胚胎后期,性激素通过血液作用于脑,对大脑两半球分化产生影响,因而雄性激素在发育的关键期是否存在同样可能影响两半球的组织发育。左半球在还没有雄性激素分泌时就开始发育了。右半球发育晚,在它的发育关键期内已经具有雄性激素,由此它的组织发育较多地受到雄性激素的影响。女性胚胎中的雄性激素的含量不多,受其影响也小。这也许是女性言语开展早和功能单侧化程度较差的原因之一。二、两性心理差异的生物根源〔一〕两性心理差异与遗传基因1、生物性别由一对性染色体决定2、有研究者认为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只占全部染色体的不到2%,其中多于98%的遗传特性都是相同的3、男女的相似远多于差异〔二〕两性心理差异与性激素性激素对两性的心理行为有重要作用1、攻击性行为直接受到雄性激素含量的影响2、对抚养行为的了解3、女性性激素呈周期性波动〔三〕两性差异心理与解剖构造1、最根本的解剖学差异:第一性征差异〔生殖器差异〕2、两性解剖学差异另一表现:两性脑组织的差异现代脑科学的开展肯定了两性脑组织上的差异主要在下丘脑和大脑两半球。在下丘脑—脑垂体—性腺调节体内性激素水平的反应环路中,下丘脑的性别差异表达在决定垂体分泌是周期性的还是非周期性的。这对人类的行为有某些作用〔性行为和侵犯行为〕。男性大脑两半球的专化性比女性显著。〔四〕两性心理差异与生理机能1、两性生物特性的差异,也在生理机能上表达出来,主要表现为体能、生理成熟。这都与两性心理差异有不同的关联。性别体征体能男体格高大肌肉兴旺力量、肺活量、爆发力、运动速度、活动强度女体格矮小脂肪饱满耐力、柔韧性两性的生物特性与两性的心理行为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三、生物学差异与性别同一性〔一〕性别同一性:1、定义:是指人们对自己性别的意识和体验,是人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确实认,反映着人们对自己性别的归类。2、性别同一性某种意义上讲是性别形成的核心和关键。性别同一性不是遗传和生理结构自然决定的,而是后天父母对性别确实认及抚养方式决定的,取决于后天的教养。3、社会环境和抚养方式对性别同一性的决定性必须符合一定条件:〔1〕性别必须在儿童生活早期〔18个月至3岁〕得到确认〔2〕父母对儿童性别确认迟疑模糊会导致性别分化的不完善。〔二〕性别同一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女性似乎更容易顺利的形成性别同一性。性别同一性的不同——决定两性行为、人格等方面的差异,生物学的两性差异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但不是决定男女性别行为的主要原因。四、生物学上的优势——在女性1、世界各国,不管其文化背景方面有多大的差异,女性都比男性有更强的生命力,这不能不说是生物学的先天倾向与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2、然而两性差异生理过程方面的表现是很有限的,有时甚至不如个体差异明显。第二节差异心理的社会根源一、性别角色的含义1、什么是性别角色指属于特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的适当位置,及其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2、性别角色化从个体来说,就是内化性别观念,学习性别态度,了解性别关系,形成性别行为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自己的性别。二、社会文化变异不同文化间性别角色差异显著。觅食与满足需要的不同方式,文化分为:〔1〕狩猎与采集〔2〕园艺文化〔3〕农业文化〔4〕游牧文化〔5〕工业化社会米德对原始部落的考察:男女虽然有生物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但有极大的可塑性〔社会文化的作用〕三、父母等人的直接社会化作用父母儿童的抚养者心理行为的塑造者〔一〕区别对待男孩和女孩的程度1、父母等人的直接社会化作用的表现:控制调节、执行强化、成为典范楷模2、研究结果不一致:对男孩女孩家长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按生物性别不同而加以区别对待的3、表达爱与关注方式不同:父母与孩子相互作用的量言语相互作用的量情感的相互作用父母对孩子施加的限制〔二〕性别定型的塑造1、两性性别定型化的心理行为,主要是父母和其他代理人按照基于文化背景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模式加以塑造的。他们所具有的性别刻板印象会影响到他们对两性儿童施加的社会压力,使其心理行为适合于各自的生物性别。2、两性性别定型化行为的塑造主要通过强化实施。适合生物性别的心理行为—鼓励肯定强化不适合—惩罚否认强化3、有趣的倾向:女孩适合—鼓励不适合很少惩罚男孩适合很少鼓励不适合更多的惩罚男孩比女孩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现代社会父母往往更注意培养男孩不要有“娘娘腔〞,而不太在意女孩的“假小子〞行为。通常男孩比女孩受到更多的处分,特别是身体的处分父母在养育活动中无意于塑造两性差异,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两性差异心理的形成。〔三〕父母的性别与子女的性别性别交叉影响:父母均对与自己相同性别的子女更为严厉,对与自己不同性别的子女更宽容。四、模仿学习与认知开展〔一〕模仿学习模仿学习:是一种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行为典范的行为和行为结果,而在相似情境中表现出类同行为的过程,是人的社会行为传递的一种心理机制。多数有关性别定型的研究都强调了模仿和认同在获得性别定型行为中的作用。其根本观点为:直接的强化+模仿父母--抚养者--典范楷模更多模仿同性典范模仿学习也可通过群众传媒进行〔二〕认知开展1、麦考比杰克林对“获得〞与“表现〞的区分获得行为可以是没有性别定型的而表现的行为那么可以是有性别定型的2、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关键在于让儿童通过认知的开展,建立性别同一性3、米谢尔:促使儿童对性别定型了解的重要途径是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