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与辛亥革命_第1页
《国图》与辛亥革命_第2页
《国图》与辛亥革命_第3页
《国图》与辛亥革命_第4页
《国图》与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图》与辛亥革命

一推动了中国学术的学术之学刘世培(1884-1919),字“申”,姓“左庙”。他的化名包括光汉、光汉代、史培、魏氏、无畏、金少福和激烈学派的第一位成员。江苏仪征人,在《春秋左传》中代代相传,并得到了繁荣。1903年科考不第,辗转上海。章太炎因其年少却“内典道藏旁及东西洋哲学,无不涉猎及之”1而折节与之订交,遂更名为刘光汉,续黄梨洲《明夷待访录》作《中国民约精义》,续王夫之《黄书》作《攘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反对清王朝的种族专制统治。刘师培还为蔡元培主办的《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时报》)撰写文章,反对沙俄对我国东北的侵略,抨击清政府的卖国外交政策。1904年参加光复会并参与刺杀清廷大吏的活动,时人称之为“东亚卢骚”2。1905年春,《警钟日报》遭查封,他被迫避难在芜湖皖江中学和安徽公学教书,化名金少甫,发行《安徽白话报》。同年与邓实等共同创办《国粹学报》。1907春,他应章炳麟邀请赴日,担任《民报》编辑,参加同盟会。他和张继等人在东京举办所谓社会主义讲习会,并主编《天义》、《衡报》等刊物,宣传无政府主义。1908年,投靠清廷。辛亥革命后,他还参与了袁世凯的帝制活动,成为臭名昭著“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国粹学报》是清末民初“国粹学派”组织“国学保存会”的喉舌。1905年2月创刊,邓实任主编,编辑发行所设在上海四马路老巡捕房东面的惠福里。其办刊宗旨是:“发明国学,保存国粹”,反对东瀛文体粗陋恶习,用西学证明中学。“不存门户之见,不涉党派之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3。1911年,《国粹学报》社开始在北京琉璃厂土地祠内设立分社,并在全国24个地方的几十个书店办了代售书报处。阴历每月20日发行一期,闰月照出。连续刊行7年,从未间断。从创刊到1912年初停刊,共出82期。之后,改名为《古学汇刊》。《国粹学报》初为有光纸,后用连史纸,铅印、竖排、线装本。所有图版用道林纸印刷,刊在每期卷首。刊物版心上端署报名,中署栏目名称及该栏页码,下端书四处署期数,每期只有分栏页码,没有总的页码。所发该刊前4年为大32开本,后3年为25开本。刊物有两种版本行世,一为分期原刊本,一为分类汇编会订本。办报伊始,经费全部由“国学保存会”会员捐资,刘师培因家境贫寒,无银可缴,遂分批将家中所藏部分珍、善本古籍捐出,以充“国学保存会”藏书楼之空。《国粹学报》撰稿人员十分庞大,除主笔刘师培外,主要有章太炎、王国维、邓实、黄节、马叙伦、罗振玉、王恺运、廖平、黄侃、郑孝胥、柳亚子等五十多名国内知名国学大师。正因如此,使得《国粹学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以及学术界的赞颂。这一方面说明它在国内知识分子中有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刊虽然以学术研究、保存国学的面目出现,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而这种政治色彩正是那些热衷于重新整理和研究传统学术、推动其现代化的国学大家——《国粹学报》主办者们追求中国社会民主化,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命运,复兴中国文化的结果,是中国民族主义革命思想在学术领域的延伸罢了。正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的那样:在东西文化的冲突中,东方因无法阻止西方文化对自己的辐射和渗透,那么,“他惟一的出路便是来一个心理革命”4,所谓“心理革命”就是国人对外来文化的挑战,不能不做出积极的回应。刘师培作为一位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和年轻的国学巨子,他的政论与学术研究始终与《国粹学报》紧密联系在一起。他的文章“率皆随作随登”3。据不完全统计,共出82期的《同粹学报》,除两期外,每期都有他的文章,共连载有33种。值得注意的是,刘师培1905—1907年在《国粹学报》的论著,皆署名刘光汉,大多都宣传排满复汉思想;从1908年至1912年停刊,所发文章多是纯学术著作,不谈政治,署名也改为申叔或师培。而《国粹学报》的办刊思想和办刊方向也耐人寻味地经历了相同的变化过程。二《民族解放运动学》的专题思想是人们重清思想的表现之一刘师培学识渊源深厚,倡导学术经世。在他担任《国粹学报》主笔后,便将“发明国学,保存国粹”作为该刊的办刊宗旨,认为在用暴力推翻清朝统治,使汉文化获得独立发展之同时,需要重新探索中华民族的立国精神,因此,他将《国粹学报》的办刊方向集中在秦汉专制政体产生以前的经史百家之学和秦汉以后带有反抗民族压迫、反抗专制色彩的异端之学,并以此来弥补国粹,鼓吹民族主义。《国粹学报》创办初期,刘师培一改前一时期直接针砭时政的做法,而采用以史鉴今的隐晦手段来宣传“排满反清”的主张。刘师培称之为“微文见志”,是开辟“精神革命之先河”,为“清朝退位,汉德中华”做出贡献。凡文章中出现“满”、“胡”二字,皆加边框,“以示非我同类”5。他在《国粹学报》上连续发表了《读左札记》、《群经大义相通论》、《国学发微》、《两汉学术发微论》等文章,阐述了“区析华戎”的思想,指出:两汉国势强盛,儒生“辨别内外”,目的在于鼓吹对四周少数民族居住地大肆征伐,开拓疆土,“振大汉之大声,伸攘狄之大义……奋发兴起,扫荡胡尘,以立开边之功”6。南宋灭于蒙古,理学家“倡内夏外夷说,汉族守其遗训者,卒成明太祖光复之勋。流风余韵,至今未泯。盖民族思想者,国民独立之性质也,得之则存,失之则忘”7。同时,刘师培为《国粹学报》撰写的《清儒得失论》、《六儒传》以及大量的人物传记,通过对历史人物在民族斗争中的表现,来宣传他“攘夷”的民族主义思想。当“蛮夷猾夏,宗社丘墟”之际,“烈士殉名,匹夫抗愤”,“上者损身湛族,百折不回,其次亦笃守苦节,洁身远行”。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始而起兵抗击,兵败后犹“抱坚贞之大节”8,死不臣清;张奇逢、张履祥、梅文鼎等人“以学自隐”,“耻事二姓”;江声、余萧客“终身未尝应童子试,亦不通姓名于显宦之门”;戴震、孔光森、王念孙等虽如仕,但“无仕宦情念”,“淡于荣利”。而魏象枢、李光地等人则“道于虏,炫宠弋荣”;胡渭、毛奇龄等人虽以“博学命”,但投靠清廷,“行尤卑”;段玉裁、洪亮吉、孙星衍等人入仕,“以贪黩名”,“嗜利若渴”9,正是通过对人物气节的褒贬,来激励人们的反清气节。刘师培还认为,“西人东渐”,中国“悉为欧洲势力范围”,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因此,要“保土”、“爱国”,就必须保存、光大“国学”。在他看来,满族是“异族”、欧人也是异族,将之比喻为春秋时期的“四夷交逼”,东晋时期的“五胡肇乱”,都在攘除之列。“今太西哲学大家创为天择物竞之说。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种族即殊,竞争自起,其争而独存者,必种之最宜者也。中国当夷族入主之时,夷族劣而汉种优,故有亡国而无亡种。当西人东渐之后,亚种劣而欧种优,故忧亡国,更忧亡种”。他指出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华民族更为严重的忧患和中国民族危机产生的根源,唤起人们“保土”、“爱国”的意识。但是,他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反对满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等同起来,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民族矛盾,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来看待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认为:“无满洲入侵之因,即无白种内侵之果。”这一时期的《国粹学报》,在刘师培、章太炎等人的主持下,客观上成为国粹学派以学术研究为武器,向清王朝宣战的主要阵地。《国粹学报》的另一个办刊宗旨是:“不存门户之见,不涉党派之私。”从其作者群来看,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各个学派,即使在今、古文经学激烈论争之际,作为对立面的今经学代表人物廖平的文章时有发表,颇为活跃。这是由于刘师培在确立了古文经学的历史地位之同时,提出了“今、古文经学相通论”,打破了经学研究的门户之见。他认为,无论是今文经学还是古文经学,尽管它们传承的学派不同,其本源却是相同的,因此有许多相通之处。由于古代典籍的阙失和散佚,使经学上的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或合理的解决,如果坚守门派家法,不进行比较,不吸收别家异派的长处,就不可能对古代社会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然而,此举却遭到以国学保存会精神领袖自居的章太炎的强烈反对。他寄书刘师培,在斥责廖平“荒谬诬妄”、“全未读书”之同时,批评刘师培“今乃录其学说,不已过乎?”10刘师培虽与章太炎在经学研究上被学人称为“二叔”(刘师培字申叔,章太炎字枚叔),但在学术研究和重大问题上仍以章太炎是瞻。自此之后,今经文学派的文章绝无刊载。可见,《国粹学报》所谓的“不存门户之见”,只不过是刘师培、邓实等人的初衷罢了,其实在国粹派内部也是各有不同看法的。三刘师培的学术思想对《民学学术志刊的影响一般地说,《国粹学报》在清末民初曾起过革命的作用,对批判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人们往往把他视为是一种政治刊物,在肯定其革命作用的同时,指责它“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封建性和复古倾向”,“它抱残守缺,怀疑西学”,“一味反对所谓‘醉心欧化’”。“从古纸堆里和古圣先贤那里除了找到一点种族革命的思想武器外,再也找不到也不可能找到什么解决显示问题的灵丹妙药”。“它不是引导人们向前看,面对现实,展望未来,而是拉着人们向后看,面向过去,陶醉以往”。并且将其与刘师培在政治上的“激烈”、“迷茫”、“叛变”、“沉沦”结合起来,勾勒出《国粹学报》从兴盛到没落的过程。因而,对其办刊主旨持批判的态度。其实,《国粹学报》从一开始,它就是一个以学术为主的刊物。从办刊宗旨来看,它正是在西方文化的剧烈冲击下,面对“国学沦亡”的危机时刻,为“保存国粹”、“发扬国光”、“拯救国学于水火之中”而应运而生的。若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这个主旨也是无可非议的。就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今天,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对待外国文化思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的考验,也存在着“保存国粹”、“发扬国光”的问题。从它开设的栏目看,头两年设七门:即社说,用以言志;政篇,为执政者提供参考;史篇,匡古志今,作为针砭;学篇,是为不分门户,实事求是治学;文篇,用以论文章源流;丛谈,是为博采异闻,知旧求新;撰录,是为搜罗遗籍,阐发幽光。第三年增设博物篇、美术篇,第四年第一期又设成书志,为国学保存全藏书楼所藏书籍编写提要;第二期开地理篇;第五期设绍介遗书。第六年起,栏目有较大更动,分通论、经籍、史篇(包括政治、地理学、目录学)、子篇(附理学)、文篇(附小学)、博物篇、美术篇(附金石学)、丛谈、撰录等。并且每篇分为内、外,内将刊社内自撰稿及其他生存人著述,外篇专录前人遗著。综观全刊,栏目的变化,不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是反映了该刊学术思想倾向的变化。一个刊物的社说是最能直接表现它的思想动向的。该刊的社说一开始就比较薄弱,排满革命的调子更是隐陶而低沉。到了后来,专门的学术研究,也被搬上了社说。曾有人做过统计,作为当时“大革命派”的章太炎,他在1906—1911年期间的《国粹学报》上所发表的著述共计29篇,基本上都属于学术著作,只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些排满复汉的革命情绪。可见,章太炎并没有给《国粹学报》带来多少革命生气,反而更增加了该刊的学术价值。这也说明《国粹学报》完全是一个学术刊物,而不是政治刊物。毋庸置疑,作为主笔,刘师培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向确实给《国粹学报》的办刊思想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在1908年以前,刘师培主张做一些实事求是的学术研究工作,其《国粹学报三周年祝词》正是对学术研究进一步发展的积极思考,对《国粹学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1908年,刘师培赴日本投靠端方后,实际上脱离了该报的编辑工作,花大量精力校勘诸子。辛亥革命后,刘师培意志消沉,为维护“扬州学派”殿军的宝座,他呕心沥血于《周礼》等古文经典的古注集疏。这种研究方向的转变与《国粹学报》办刊思想的变化不谋而合,也是当时国粹派思想变化的集中表现。1908年,国粹学派进行了文化理论的调整,其结果是章太炎和刘师培放弃了用无政府主义理论来发展国粹派文化理论的企图,并在所谓力避浮华,琢精求实,探索历史文化典籍的客观面貌上达到了默契。1909年《国粹学报》第13号(总第62期)刊有编辑社所谓“明年之特色”,其中归纳出《国粹学报》历年的撰述大旨就是:“力避浮华而趋于朴学,务使文有其质,博而富要,非关于学术源流,有资考古者不录。庶几韩子所云惟陈章之务去者。至于保存古物,不遇故闻,训释周秦诸子之书,使尽可读,引申乾嘉指儒之学,不绝其结,经明小学,以为求学之门径,谨守主谊,以毋越先民之训,五年于兹。”这虽然是对《国粹学报》前五年办刊宗旨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指明了《国粹学报》今后的办刊方向。1909年前后,章太炎以音韵训诂为基,以周秦诸子为极,亦讲经释典;而刘师培则致力于十典籍的校释,他们都好像不愿引西证中,不愿再去讨论玄言妙理。《国粹学报》办刊方向的变化,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1908年后的中国,西方列强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肆入侵,清王朝的黑暗统治,民族革命运动的低落,使得革命党人以及知识界意气颓废、思想混乱,就连黄兴也说:“同盟会无事可为矣,以后再不问党事,惟尽个人天职,报死者于地下耳。”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面对纷至沓来的种种现实问题,章太炎也不可能做“使魏晋情贤尚在,可与对谈”的纯粹学术研究,刘师培孤心苦诣,以经师自居的同时,也要用宗教来化解内心的幽愤。而国粹派阵营也就因丧失一个统一的奋斗目标和宗旨渐形消散。流散的国粹派成员,在政治主张上渐归于消极。曾经一时“念亡国之无日,惧栋榱之同压”,“以血泪之语唤醒国人”的邓实在上海以金石书画自娱。作为邓实得力助手的黄节是除邓实之外为《国粹学报》出版发行捐资最多的主编之一,此时却醉心于雕辞琢句,后一度出任广东高等学堂监督,但不久即往北大任教。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不满现实,尤其是对民国建立以来的种种社会弊端深恶痛绝,认为民国社会与他们所理想的社会相差甚远。国粹派文化观点的变化充分显示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性。它所期望实现的理想社会与中国传统社会有着巨大的反差。它既要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又要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还必须根治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历史积弊。在社会历史变革面前,国粹论者朦胧地意识到国粹似乎不能为社会变革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朦胧地感受到社会变革酝酿着对传统社会的全面反叛,于是他们重新调整了自己的文化观点。《国粹学报》的办刊方向以及刘师培的思想变化在政治上一直遭到人们的批判,抛开社会原因,仅从学术研究的多样性上来看,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刘师培为《国粹学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国粹学报》也为刘师培提供了一个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