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痛觉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_第1页
外周痛觉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_第2页
外周痛觉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_第3页
外周痛觉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周痛觉过敏反应的研究进展

组织损伤后可能会出现疼痛和疼痛。疼痛是指身体对疼痛的感觉阈值降低,对疼痛的感觉类型容易引起疼痛。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aminoacids,EAAs)的释放及受体激活所引起的细胞内信使,特别是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等生成是此种外周损伤或伤害性刺激所引发的痛觉过敏现象的原因。现对EAAs及其受体、PKC和NO在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在此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述。1热痛觉异常反应皮肤或周围组织损伤可引起各种感觉敏感性增强的疼痛称痛觉过敏。初级痛觉过敏产生于受损部位,二级痛觉过敏产生于邻近未受损部位的组织、皮肤或远距离及深部组织。通过进一步研究痛觉过敏的产生机制表明,初级痛觉过敏主要是由于外周受损部位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不断受到刺激产生的,而二级痛觉过敏为神经中枢尤其是脊髓神经元兴奋性发生的改变所致。两种痛觉过敏均是由于化学物质刺激的结果,这些化学物质由受损组织合成,在受损部位积聚并释放。它们能刺激Aδ(传导快痛的有髓纤维)和C纤维(传导慢痛的无髓纤维)上的伤害性刺激感受器而产生痛觉过敏。持续不断的伤害性信息传入可增加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二级痛觉过敏。根据测试方法及组织对不同刺激的感受,痛觉过敏分为热痛觉过敏和机械性痛觉过敏。前者指皮肤损伤后产生持续性疼痛和痛觉过敏,原发性痛觉过敏发生在组织损伤部位,表现为热刺激的反应增强;后者指继发性痛觉过敏发生在损伤周围的正常组织,表现为对机械刺激的反应增强,如轻触刺激诱发疼痛。在实验室里对热刺激痛觉过敏观测,热板法是研究动物对伤害性刺激反应的常用方法,但不太适用于神经损伤后的动物。目前较常用的是Hargreaves发明的热辐射刺激的方法。采用一定功率的辐射热,从下向上照射动物脚底,测试回缩潜伏期(热刺激回缩潜伏期),或采用后脚浸泡方法测试一定温度下后脚回缩潜伏期。也有采用不同温度的热探头刺激以观测后脚回缩阈值。对机械性痛觉过敏的观测,一般可应用软毛刷或铅笔头轻触动物的皮毛以测试动物对轻触觉刺激的反应。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是应用系列的VonFrey针丝压迫皮肤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几毫克到几百克)。可用这种针丝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刺激动物脚底记录缩腿的阈值(机械刺激回缩阈值)或以一定压力的VonFrey针丝以一定频率的反复刺激测试后腿回缩频率。动物对这些刺激常表现为缩脚、逃跑、嘶叫或攻击性行为。2dea和受体在疼痛和过敏形成中的作用2.1大脑皮质中氨基酸的含量谷氨酸和天冬氨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两种内源性EAAs,其中谷氨酸水平最高,尤其在大脑皮质。脊髓中谷氨酸水平虽明显低于脑内,但有特异性分布。Jeftinija等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接受伤害性信息传入的脊髓后角Ⅰ~Ⅲ板层内有大量的EAAs存在,位于脊髓后根神节中的初级传入纤维胞体内均有EAAs的分布,背根内的EAAs浓度为腹根的12~19倍。2.3激动性nmda受体热痛觉过敏主要是NMDA受体兴奋产生的。Meller等研究表明,在EAAs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大鼠甩尾热敏实验中,鞘内应用NMDA受体激动剂能剂量依赖性地缩短大鼠甩尾实验的潜伏期。激动其他离子型受体AMPA、使君子氨酸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对大鼠甩尾实验潜伏期无影响。激动NMDA受体可在最大程度上使热敏刺激导致大鼠出现甩尾动作的潜伏期缩短30%,且NMDA激动剂的浓度低到10~15mol时仍有效。上述效应可被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2-氨基-5-膦酰基戊酸减弱,但不能被事先给予的AMPA或代谢型受体拮抗剂所阻断。激动NMDA受体后热痛觉过敏出现的潜伏期缩短(最短提前1~2min,动物忍耐时间缩短5~10min)。并且在鞘内重复应用激动剂后,上述现象重复出现。2.4aaas受体激动剂机械性痛觉过敏需要AMPA与代谢型受体的共同激活。使君子氨酸既可激活AMPA受体,又可激活代谢型受体,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甩尾实验的机械刺激的阈值。鞘内单独应用AMPA或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不能改变机械性刺激大鼠抬高脚掌实验的阈值,但AMPA与代谢性谷氨酸受体以1∶1混合应用可模拟出使君子氨酸一样的作用。最大可减小机械性刺激阈值的75%,且联合应用AMPA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的浓度低于10~12mol时仍有效。Meller等研究表明,激动使君子氨酸或共同激动AMPA和代谢型受体产生的机械性痛觉过敏,可被选择性的AMPA受体拮抗剂二硝基喹酮和代谢型受体拮抗剂2-氨基-3-膦酰丙酸剂量依赖性地减弱。Guan等研究表明,炎性痛觉过敏大鼠延髓吻段腹内侧区的EAAs神经传递是按时间依赖性增加的。EAAs受体激动剂超过一定剂量痛觉过敏反而下降。Fujita等研究表明,在疏松结扎大鼠下牙槽神经的痛觉过敏模型上,三叉神经核尾侧EAAs水平升高,牙齿触痛敏感性增加。Schmidt等研究表明,NMDA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可降低痛觉过敏,但可增加大鼠脑脊液里EAAs的含量,后者可被鸟嘌呤核苷所反转。Yan等研究表明,维持脊髓水平的EAAs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平衡是防止慢性持续性疼痛的一个新线索。Wong等研究表明,抑制NMDA受体可抑制EAAs的兴奋作用,降低鞘内注射百日咳毒素大鼠吗啡诱导的抗伤害作用。3药代动力学作用PKC广泛存在于组织细胞,为一单体蛋白多肽链,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目前发现哺乳类动物至少有7种亚型,在脑及脊髓中以γ亚型最多。PKC具有同工酶及分布广泛的特性,使不同的第一信使都可启动该信号转导途径。因此,这条信号转导途径在各种生命活动中发挥广泛而重要的作用。Martin等研究表明,大鼠足底注射弗氏佐剂可引起脊神经元PKC上调并促进伤害性反应。Wajima等研究表明,鞘内注射PKC抑制剂双吲哚亚醯铵,可减少足底注射甲醛溶液引起的搔抓反应。Dina等研究表明,慢性乙醇饮食喂养大鼠引起的痛觉过敏可被鞘内注射PKC抑制剂所减弱。Miletic等研究表明,结扎坐骨神经引起热痛觉过敏PKC水平明显增高。Li等研究表明,鞘内注射灯盏花素乙、1-(5-异喹啉磺酰基)-2-甲基哌嗪等PKC抑制剂可以减弱足底注射蜂毒引起的搔抓反应及对侧热痛觉过敏。Palecek等研究表明,PKC兴奋剂对酞酸、佛波醇脂可增强机械性痛觉过敏。鞘内应用神经节苷脂(一种PKC抑制剂)可降低伤害性痛觉行为。以上事实表明,PKC参与了痛觉过敏的形成。然而,Wu等研究表明,灯盏花素乙可降低鞘内注射百日咳毒素大鼠吗啡诱导的抗伤害作用及EAAs的水平。Oe等研究表明,激动慢性疼痛或痛觉过敏大鼠脊髓里PKC可减弱该动物模型吗啡诱导的奖赏效应(亦称“正强化效应”,指在反应后出现的能够增强那一反应的效应)。Sweitzer等研究表明,PKCε、γ(PKC亚型)的抗伤害作用在大鼠脊髓里有明显的调节作用,类似疼痛患者停用吗啡后表现出对刺激敏感性增强或夸大痛觉反应的现象。Lee等研究表明,选择性地阻断神经末梢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PKCε、γ受体,可以为慢性肌肉疼痛如颞颌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Chiu等研究表明,大鼠脊髓在NMDA调控下由可卡因和安非他明调节转录肽产生的伤害性反应增强是通过PKC和蛋白激酶A信号通道完成的。4no的热痛觉机理NO在神经组织中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信使分子。近来研究表明,NO在热痛觉过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甲醛溶液足底注射、外周结扎坐骨神经法所致的疼痛模型上,经腹腔注射、侧脑室或口服给小鼠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抑制剂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均表现出明显而持久的抗伤害作用。此外,Lam等研究表明,NO供体亚硝基化合物鞘内注射后,可明显地缩短结扎坐骨神经后痛觉过敏产生的时间,此种对热痛觉过敏发展的加速效应可被血红蛋白完全抑制,但亚甲蓝对这种加速无影响。这一结果提示,NO也可通过一氧化氮-环磷酸鸟苷以外的通路来发挥效应。Chacur等研究表明,在选择切断大鼠坐骨神经的疼痛模型上,伤害性刺激导致的脊髓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增加可使NO在病变的神经末梢内增多。Chen等研究表明,在弗氏佐剂所致热痛觉过敏的大鼠上,NOS升高使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子α)表达上调。Hervera等研究表明,末梢应用NO供体亚硝基化合物可能会在阿片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大鼠慢性疼痛中起到局部抗伤害作用。这为局部抗炎性疼痛治疗提供了可能性。Kolesnikov等研究表明,在甲醛溶液致痛的大鼠的脊髓内,nNOS的亚型(nNOS-2)作用相反,能减轻痛觉。这说明nNOS的复杂性可能与nNOS的剪接变异体有关。GarridoSuárez等研究表明,在角叉菜胶致炎性痛的大鼠模型上,电刺激所致痛觉过敏可以被左旋精氨酸环鸟苷酸通路所拮抗。5nos神经元与nmda受体间的相互作用Price等研究表明,NMDA所产生的热痛觉过敏,可被鞘内注射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所抑制。鞘内注射左旋精氨酸可产生快速短暂的剂量依赖性的热痛觉过敏状态,此种热痛觉过敏出现的时程、幅度都与NMDA所诱发的热痛觉过敏相似。这种现象提示,NO在NMDA受体活动引起的痛觉过敏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ohrn等研究表明,NMDA受体与NOS可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大鼠前脑神经核团中,nNOS神经元所表达的NMDA受体信使核mRNA要比非nNOS神经元多。外周神经核团与大鼠三叉神经核团中,NOS阳性神经元也比非NOS神经元表达的mRNA要多。原位杂交结合光镜证实NOS可以和NMDA受体共存于同一神经元中,进一步免疫电镜双标志法证实NMDA受体与NOS之间的微神经联系,证实功能型NMDA受体亚型可以和nNOS共存于成年大鼠视觉皮层的树突和轴突末梢。这些结果为NMDA受体与NOS乃至NO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提供了结构基础。Collingridge等研究表明,在致痛觉过敏因素的作用下,NMDA或其他EAAs受体被激活,表达上调,引起钙离子内流,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细胞内钙升高可激活NOS,使其表达增多,活性增高,进而使NO的生成增多。NO作为细胞内信使通过环磷酸鸟苷等途径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变化而导致痛觉过敏。同时NO生成也可影响NMDA等EAAs受体的功能。在培养的大鼠脑神经元中,NO可调节NMDA受体,激活并引发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至于PKC与NOS之间,郭新华等研究表明,PKC激动剂佛波醇脂和抑制剂灯盏花素乙分别能促进或抑制NOS的生成。Jung等研究表明,NOS抑制剂NG-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NO敏感的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1H-二唑[4,3-a]喹唑啉-1-酮和PKC抑制剂GF109203X可明显降低甲醛溶液所致的炎性疼痛。6热痛觉药物的机械性痛觉异常组织损伤或伤害性刺激可导致持续性疼痛和痛觉过敏。EAAs的释放和EAAs受体的激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细胞内变化,在痛觉过敏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热痛觉过敏的形成主要是NMDA受体的激活和PKC、NO、环磷酸鸟苷级联反应的形成;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形成主要是AMPA与代谢性受体激活和随之的磷脂酶A2和环氧合酶的激活。NMDA、PKC与NO可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在痛觉过敏中发挥重要作用。2.2nmda受体激活EAAs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受体和代谢型受体。前者包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NMDA)、α氨基羟甲基异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