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保护规划_第1页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_第2页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_第3页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_第4页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地利用规

划的中

务就是要

土地

利用

划,切

地。第

农田保护规

划一、

划〇基

:指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或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〇一级基本农田:

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〇二级基本农田:

生产条件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

得占用的耕地。基

的任

容第

节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律程序划定的区域称为基本农田保护

区。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又称划定基本农田

保护区)指按一定程序和方法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

它是贯彻土地基本国策,

保护耕地的有效办法,是增

强农业后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战基

区略

。基

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重要内容,

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核

。〇1、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方针和耕地指标控制下,确定保护的基本农田

的数量指标,

编制分行政区域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〇2、划定保护区范围,

确定保护级别,

并落实到地

块。〇3、建立保护制度和

制定

应的保护

。三、基

容搞清规划区耕地利用现状、特

、耕地

的生产

力状况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基本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确定保护的数量指

标,分类分级保护和布局安排;○保护面积指标逐级分解下达;〇

;〇

立保

志,

农田

案;

〇整理成果资料,

请上级政府组织验收。一、基

针O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

合、严格

管理;〇坚持贯

和合

,切实保

地”

的基

本国策

;〇坚持

要吃

饭,

二要建设”的方针。第二节

基本农田保护的方针和原则

原则按国家土地管理局文件,

基本农田规划必

列6

条原

:〇合

;○统

;○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地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强

化有关原则);○讲

;○

部门与公众参与的原则;○注

。第三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程序、方法

及编制规划方案的操作步骤一

序基

:即:

准备

查研

划方

批方

法编

:(1)“综合平衡法”如农田供给和需求平衡;

生产规模与用地结构

平衡;

建设基本农田与劳力和其他资源(如水、能

源),

以及资金的平衡等。(2)“自上而下地控制、

自下而上地综合、上下左右协调平衡的方法

骤以县级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为例:(一)调查研究,

预测分析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基本依据(资料):辖区土地资源,

特别是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后备潜力;人口现状和增长预测;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农业生产特点;●

|国家法规、政策和有关文件(如基本农田保

)

。●●(

)

案(1)

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由保护的粮作,经作蔬菜及其他农田(如科研地)组成:①

应保护的粮田面积,

由下列公式计算:S

=

(M₁+M₂)/F式中:

S

粮:应保护的粮田面积(hm²)M₁:

规划末期本县粮食需求量

(kg)M₂:

国家商品粮任务

(kg)F:规划期内平均单位面积产量(kg/hm²)②应保护棉、麻、油及其他用地(如科研地等):根据国家或上级下达

。③

常年蔬菜地面积(hm²):

按下式计算:S菜=P.N±A/M式中:

S

菜:

常年蔬菜地面积

(hm²)P:城

(

)N:

人均菜地占有标准A:

区外调剂量

(kg,

调入“-”,调出“+”)M:

(kg/hm²)(2)分配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按确定的农田保护面积,采用逐级下达的方法,按基期年(1996

年),规划年1期(1997~2000

),

规划年2期(2001~2010)

或展望年(2011~2020)分别分解到辖区内的乡(镇)及各村。并编制基本农田保

护区规划表。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常有的表有:表1

×x

县(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面积汇总表(

一)单

hm2规划年度基本农田其

中基

年(1996)总面积占耕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

田旱

地一级保护二级保护1997

——20002001

-20102011

——2020乡镇名称土地总面积耕地面积保

别保护总量一级二级合计田地小计田地小计田地表

3xx县

(

)

(

)(2001~2010)表

2表

x

(

)

田(1997~2000)保护

区规划面

总单位:hm2表

(

)表4

xx

县(市)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面积汇总表(一)x

x

(

)

(1997-2000年)

hm²村

名保

量保

别一

级二

级合计田地小计田地小计田地表

5

(

)

(

)(2001~2010)

hm²(表格形式同表4)(3)撰

告土

分析

;基

、原

;基

护目

局基

;实

。(4)

布图

图○以乡(镇)为单位,采用1:1万土地利用现状

正式图

。○县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在乡(镇)基本

1

:

5

1

:

1

0

。(5)

表。由

,分

(

乡)装

。范

:某县基本农田保护责任通知书(参考格式)责

:现将

?

?

?

?

亩。其

?

?

?

?

特此通知)X×

xx(

XXX月

xx

日一

界○由乡

(镇)政府组织国土、农、林、水利等有

关部门,

以村为单元,

划区分片,

落实到地段,明确到田块。○对每个片区的位置、地类、面积、权属、用途登

片。〇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工作,

以乡(镇)为单

。第四节

度、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制度(1)不准擅

自建房;(2

)不准毁地取土;(3)不准擅自栽植果木和挖鱼池;(4)不准埋坟;(5)

荒;(6

)

行买卖。凡违

者,

给予相应

处罚

。第

究参

料●

国土

.《

[M].

2

0

0

1●高

.

践[M].

.

2

0

0

3《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国土资源部土地

2

0

0

0第

述第

畴第

价第

划本章主要内容国外土地整理的发展简史1、土地整理概念及法律最早源于德国,

整理的任务是农村地产的重新调整;俄国在17世纪建立第一所土地整理大学,

主要任务是调整士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和土地资源管理,通过土地整理解决生态、

社会、经济问题;德国、荷兰、法国、俄国、加拿大等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土地整理体系,他们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关系,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目标的过程称为土地整理。日本:土地整治和整备台湾:土地重划名称虽不同,

但土地整理的内容基本相同,

其中以德国、

兰的土地整理最具代表性。第

述节

王韩国:土地调整●

90年代至今土地整理的目标: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

,提

态环

。●

2000年全国启动编制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2001年首批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正式启动。●

行政推动为主,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低。●

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我

势一

、土

涵在

用的要求,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调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增加可利用土地数

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确保经济、社会、

环境三大效率的良性循环。广义土地整理

指农地整理和

市地整理。狭义土地整理

指农地整理实质:合理组

织土地利用。途径:外延扩

展和内涵挖潜土地整理地

垦土土地开发是指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

将未

用和

对已

地集

。土

。联

度二

、土

垦※区别:●

土地开发:

侧重于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

土地复垦:

侧重于使因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

破坏的土地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

合性的利用和技术过

。●

土地整理:

它是一项对土地权属和土地的用途、

布局、结构等进行全面调整的综合措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细化与完

善,实现手段土地整理遵循的依据与可持续发展土地整理集中了社会、经济、

自然、人文在内的可持续动态因素,是土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动力机制。三

、土

展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市

理农地整理O当前我国土地

整理所涉及的主要是农地整理第

畴一

、土

畴土

畴市

的利用方式、结构和土地使用权属进行调整,

消除对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制约和限制作用的因素,盘活

存量土地,

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综合效益,达到控制建

设占用土地,尤其是控制占用耕地的目的。土地储备中心或土地储备公司改造旧城;归并企业用地;

闲置地的开发;

优化用地结构;………在

交通用地部门规划中予以讨论农

理指对田

乡镇企业及其他零

星土地采取综合治理和调整措施,

以增加耕地和其他农业用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率(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居住环境及生态环

境为中心的活动。广度整理(外延扩展)

:

以调整农村土地用途和结构,增加农村用地和耕地有效利用面积为

目的。深度整理(内涵挖潜)

:

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目的。农村居民点整理:

挖掘现有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潜力,

过建

设中心

村、

退

积,

,将节约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复耕为耕地、

园地等投入农

。(

1)宅基地整理(3)村庄中的闲散土地整理(

2

)

并(

4

)

率二、农地整理的范畴(

)

理二

、农

畴(

)

(

)

造(

)

(五)耕地后备资源开发8一

、土地整理的条件分析(

)

析(

)

析(

)

析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生物

等GDP、

、人

讯网络建设等第三节土地整理的条件分析及潜力评价土

构排

同题令二

价(一)土地整理潜力指在一定时期、地域范围和生产力水平下,通过治理措施,使待整理土地增加可利用空间、

的程

。例:

2000

年四川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04.26万hm²农村人

为6842万

为152m2/

。《村镇规划标准》控制在100

m2/人2030

人口高峰年农村人口4537.30

万人农村居民点

求量

为45.37

万hm²,可

出104.26-45.37

=58.89万hm²全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比例为

2.36%—3.36%(二)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内容1、

力第三节现

平(

/

人)允许采用的规划指标允许调整幅度(m

²/人)指标

级别规划人均建

设用地指

(

m

2

/人

.

)120.1—1501V100.

1—120可

0

2

0V120.

1—150>150V120.

1—150应

至15

0

以内《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县

(

)名称待整理农

村居民点面积可增

积增加耕地系数潜力等级小计其

加耕地成都市200090050040

%锦江区水水合计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汇总表单位

%第三节中低

、过多田坎、零星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全国各地的土地整理实践表明,增加有效耕地面

积比例2.60%—3.60%。典型调查

实况修正

2、

(

)

力县

(

、区

)

名称待

片区总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增加耕地

系数潜力

等级备注成都市5000010002

%锦江区水水合计四川省耕地整理潜力汇总表单位:公顷基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评价

果,获得宜

耕荒地和复

地的数量、类型

等级

、规模、权属、

分布

面的数

。可

即指质量较

好、

础设

施比较完

、随市场变

地的其

地,

业性园

地、

人工和改良草地以及人工坑塘。3

析第三节县

(

)名称待开发土地面积可

积增加耕地系数潜力等级备注小计其

:增

加耕地成都市243.0243.0196.080.7O锦江区**合计第三节单位:公顷、%

土地开发潜力汇总表120000.00100000.0080000.0060000.0040000.0020000.000.00四川省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区分布图[公顷]复垦土地开发土地105609.0095664.3430521.0013397.5720011.40第三节经济、社

会、

。因地

宜原

。在多方案比较。政府

。规划依据“

十五”

计划及2010年远景

目标纲要各乡镇经济指标县及乡镇

状部门用地需求量和规划用地分布预测上级规

划下

达的

发、复

垦、整

1、

依据

有关

。第

划2

、3、

4、

5、二、1、2、3、4、5、1、

准备工作3、

拟订规划供选方案5、确定规划方案第四节三、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的程序2、调查分析4

、协调论证6、

规划

评审四、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内容(

)

定(

)

定土地整理区

土地复垦区土地开发区

区(

三)

定(

)

析投资

道(

)

议行政、

经济

段重点项目很好的示范效应和

社会经济生态效应,

建设期限一般不超

过3年规模较大,对

规划目标实现

起支撑作用,

预期投资效益

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不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限重点工程,重点区域文

(

)

明图

(

)

件1、前

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2

况3、

土地开发整理

力4、

规划

目标与方针5、

总体安排、划区与项目落实6、

预期投资与效益评价7

实施规

划的保障措施8

表五、土地整理规划成果(

)

划(

)

划规划文本1、

编制

程2、

规划基

源3、

规划编制的原则和指导思想4、

土地开发整理目标、总体安排的确定依据,

土地开发整理区划分和项目选择的原则、方法5、

规划目标与方案的论证、

比较6、

规划

理1、

土地开发

(

点、土地复垦、

土地开

发整

理潜

力分布

)2、

土地开

图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图集规

规划图件

第八章

划第

节居民点概念、

分类及作用一、居民点的概念、类型居民点—-人们定居的场所,是配置各类建筑群、街道网、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绿化系统等的

综合地类,也是工商企业、文化教育事业单位集中的地方劳动

集中

。程规课居民点体系城市——城镇——乡村城镇居民点农

点类型1什么是城市化?2城市化的动因是什么?3中国的城市化经曆了哪些阶段?4

下?5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6

中国今后的城市化道路应该怎样走?7

个城市的宏观规划重点和精华在哪里?

8具体的居民点用地怎样规划?第

劃国家领导丨市长

局长职员头键问题二、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率:城市人

城市

。误区——城市化就是放开让农民涌进城。城市化:随着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出现农村居民向

城镇集聚并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过程。第

划第

节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实[

结果是生产、

生活方式、观念向城市

文明的转变城市化

的含义E地规城市化发展动因二元经济结构——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并存、

城乡分割的经

力第

第一爷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吸

止工

业劳

同增长的现

代部门落后的传

统部门ξ地规

划农

业2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50年间,4个阶段——

起步、波动、停滞、稳步发展起步:1951—58年,特点是发展速度相当快。波动:1959—66年,

特点是大起大落。停滞:1967—77年,

特点是异常稳定的低速度。稳

展:1978—86年,

特点是明显的加速度发展。

1987—95年,城市化速度放缓。1996-

城市化稳定高速发展。第

划第一节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二、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续)ξ地

划3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1)对中国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整

型隐

型严

型片面倾斜重工业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城市化的进程。第

第一节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二、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续)长期形成的城乡户籍制度城乡隔离政策限制人口向城市转移。ξ地

划3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2)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大

龙头

”中

等城市重点论

“中间凸起战略”小城

论“

战田

》小

镇—

3

和镇

。第

划第

节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二、

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续)ξ地

划第

第一节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二、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续)3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2)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小城镇的作用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一人居社会环境广大外来人口吸收

业劳动力小城镇发展模式连

城乡两

市场实

农业产业化ξ地

第一爷居民点概念、分类及作用二、居民点体系的发展及中国的城市化(续)3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2)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立体发展划规地ξ中国城市化道路优化布局全面推进改善质量城市核心:城本还是人本?城

?城

?城

?第

划第二节我国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点及问

策一、城市理念土

规1234第

划第二节我国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点及

策二、居民点用地现状特点(1

)

均(2)

加(3)小城

量ξ地规问

策三、居民点用地问题及对策1

题(1)缺乏整体规划和计划,

未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城镇居民点用地

农村居民点用地

(2)

用地报批管理问题大第

划第二节我国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点及日城

区新城

区农村道路乡镇企业农民个人建房用地上

地规第

划第二节我国居民点用地的现状特点及

策三、居民点用地问题及对策(续)旧城改造注重内部挖潜,规划新区注重集约化土地利用。因发展需要新建一些小城镇,以带动周围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中心村建设,同时应避开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2

施土物规划一

、居民点布局经典理论1

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概念:把大城市对人口的吸引称为磁力吸引,而把为

摆脱这种磁力吸引所采取的措施称反磁力吸引。主张:每个城市都有与之相应的地域吸引范围,但城市不能孤立存在,不能负荷过大,而应有机联系,共同组

成一个统一整体。第

划第三节

居氏点布局土地规划嘉

划规

第三爷

居民点布局一、居民点布局经典理论(续)2

论原理:居民点发展中有三种限制条件即门槛,地理环境

条件、基础建设设施、居民点结构改建上的限制。应用效果:太小城市的居民不可能享受齐全的服务设施

而太大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和条件恶化,继续发展所需造价

越来越高。门槛一——居民点形成(小城市)门槛二——居民点扩大(大城市)门槛三——居民点改善(新型城市)二、布局原则1

以经济联系半径为主要依据2

从经济建设出发,达到全区居民点布局的整体性3

便

4

创造最佳生态环境5

,节

地三、布局形式及方案择优(见书)第

划第三爷

居民点布局一

、居民点布局经典理论(续)3

环状带形城市理论理论基础:

交通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因素。基本主张:使城镇分布在一条带形区域内。可构成封闭

环式,以利公共交通的运转。上地规第四节居民点用地选择居民点用地选择的一般要求:1、

便于生产2、

便于运

输3、

宜于建筑4、环境卫生与安全条件第

划000……………00000…………0士地规划第

及第

划一、工业用地现状及评述1工业用地现状综述(概兄)2

工业用地现状评述3工业用地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二、工业发展的目标1工业发展总趋势及工业布局2基础产业如何发展3规划区的主导产业是什么用

划士地规三、工业用地规划1

规划依据2

规划原则3

用地规

划(1)工矿用地需求量预测和整体规划(2)区域工矿用地规划(3)工业用地的基本格局及工业点用地规划

(4)工矿企业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第

划第

划土地规划●农

划是

属于部门规划

。●

业用

业、

业、

畜牧业

。第

农业用地规

划第

划一

、种

价(

)

析用

构和

例过,列找表出分用析地农特用点地。中并耕

用面地积类型中二、三级

类的占地情

。●生产结构

(列表分析)

(1)粮

化(2)

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变化(3)

经济作

化(4)

构出地别、分地的业比通●(2

)、种植业

成(3

)、

平按一定标准统计分析规划区中高、中、低耕地的比例。各地标准:

各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关标准。如长宁县:高产≥450kg/亩;

中产301~400kg/亩;低产≤300kg/亩。(4)、

析●

值占

。生

析(1)、粮

况全国标准:

高产田

稻谷产量>400

kg/亩,

玉米产量>350

kg/亩;中产田稻谷产量200~400kg/亩,玉米产量150~

350kg/亩;低产田稻谷产量<200

kg/亩,玉米产量<150

kg/亩;四川省标准:

高产耕地≥601kg/亩,401~600kg/亩为中产,

≤400kg/亩为低产。○现

题从耕地面积变化,

人均耕地,

人地矛盾是

否突出,耕地质量好坏,生产水平,生产潜

力和用地结构及耕地生产结构、商品生产率、

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二

种植业用地规划

(

)

法1、

则●(1)保护耕地的原则●(2)统筹兼顾的原则(3)因地制宜,追求最佳综合效益的原则种植业用地规划可采用土宜法、模型法和综合平衡法。也可

将几种方法综合应用,筛选最佳的种植业用地结构。〇

(

1

)

法依据土地质量评价结果为基础,

并结合国民经济

发展对主要农作物和园艺植物产品的需要和土地特点,

对适宜不同农作物和园艺植物土地等加以合理的归并,

借以确定种植业用地结构的方法

。(考虑有关因素)〇

程序:土地宜农性评价

一确定种植业用地结构

。(2)

模型法

线

法○程序:

确定目标

(总产值最大,总产最高,

生物产量最高,

成本最低,

纯收入最高,土壤侵蚀量最小等)

—建立目标函数——规定变量(主要农作播面,

园艺植物种植面积等决策变量)——建立约束条件(土地资源约束、基本农田约束、粮食生产约束、水资源约束、资金约束和人口约束、肥料约束等)——通过计算机解有约束条件的方程——可供选择的决策

变量值。综合法

法,指以国家、地区和个人对农产

的需要为依据,

再结合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自然条件和农作物单产指标,

在单

用逐

近的

的方法。综合法(3)●长

县种

程(

合平

)①

通过人

口预测

,粮食

需求预

(

粮、饲料粮食品加工用粮、

留种用粮、

新增

和损

)

,

单产预测

、粮经

比变化

预测

种指数变化预测、确定耕

,②

进行种植业供需平衡分析

如耕地减少预测,种植业用

;③

。具

:〇①留钟用粮到2000

年,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54

万亩左右。在精量播种与耕作技术得以推广的基础上,每亩留种按11.5kg计算(包括备用种子),

约需种子粮6210吨。○②新增库存粮1992年全县总人口40.17万人,2000年增加为44万人,

净增人

口3.83万人。按人均年耗口粮200kg

,人均两个月的口粮计算,应新增库粮1277吨。③复种指数变化预测1985年以来复种指数最大数以每年2%速度递增;未来10年再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和进行中低土壤改造,

每年改造1.5万亩中低产田,变一熟为二熟;

据此可计算未来(九

.五期间),

年均递增2.4%,以95年复种指数188%计,

2000年可达200%,以后年平均递增1%,

到2020

年复种指数可达220%。④耕

测a、全县详查资料,

>25°的陡坡地共5800亩,

预计1995年前退耕3033亩,

1995~2000年退耕1738亩。b、

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中指出:

建设好以柑橘为

主的国家级水果基地和省级蚕桑基地是其发展农业的两大重点。

因此,

园地面积将大大增加。所需土地资源有两方面来源:一是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

二是将部分耕地改为园地。经过反复

权衡,在保证吃饭的前提下,

计划从坡耕地的低产土中和质地低劣、瘠薄耕地中调出24671

亩改为园地。年度安排为1992~1995年调

18822亩,

1995-2000年调5749亩,2000-2020年调100亩。⑤种植业用地后备资源预测全县未利用土地中,

田坎占了一半以上,真正未利用,又能开

发为耕地和园地的很少。宜耕地共5430

亩,宜园地共37150亩。

计划1995年前开发宜耕地2720亩,

宜园地1695

亩,1995-2000

年开发宜耕地1990

亩,宜园地14900亩,2000-2020年开发宜

耕地810亩,

宜园地5300

亩。⑥

种植业用地供需平衡分析●分耕地和园地进行,根据多项预测结果,

即该保护的耕地、园地和需作调整的耕、

园地,列表进行平衡分析。⑦

提出种植业用地规划●分别按全县、各乡、镇以表格形式列出不同规划时段(1996,1

9

9

7

-

2

0

0

0

,

2

0

0

1

-

2

0

1

0

,

2

0

1

1

-

2

0

2

0

)

耕地

(

)

园地(果园、桑园、菜园以及其他)的面积。第

一、林业用地的现状和评价从土地利用

查中,林地面积

其组成着手,

分析概括规划区森林资源现状的特点和

问题。(

)

想以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

提高林业生产力,实

。以营林为基础,

以绿化为目标,工程造林和“四旁”绿化为重

好林业用地结构与布局的合理调整。二

、林

划(

)

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理、

展、

用的

则●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原则●

全民

绿

化,

造管

重、

。(

)

划根据以上历史、现状和潜力分析,结合生产发展需要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按上述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进行规划。如:(1)成片林地规划(分乡/镇进行)(2)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规划(3)造林面积分期分批落实(以表格形式)XXX林业用地规划平衡表(单位:hm²)乡镇名1996年林地面积1997~2000年2

0

0

0

年2001~2020年2

0

2

0

年林地面积退耕毛面积宜林地开发面积非林建设

用林地面积退耕毛面积宜林开发面积非林建设用地全县乡第

畜牧业用地规划

(略)●

析以

,需

面的

:〇①

(

)

:牛羊牲畜占比例较大,

注意现有牧草地的规划利用

。〇②平坝丘陵区:生猪占牲畜的比例较大,

丘陵区羊有一定的比例。当前形势下,

单靠保证一定的青贮饲料养猪的情况比较少,青贮饲料主要靠与粮食作物复种轮作来完成

。第

划第

构〇交通运输分客货运输和信息传递,包括邮电和通讯。〇运输的基本方式有铁路、水运、公路、航空和管道

运输等几种,不同运输方式有不同的优缺点。见P156〇各种运输方式采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对建设工程的布局有着不同的要求。一

级目前郊外公路(即城市以外的公路)分为六级。1、

高速公路●一般能适应年昼夜交通量在2.5万辆以上(每分钟通过

17辆以上),

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专供

汽车分道高速行驶,

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我省建成或将要建成的高速公路有:

成渝、成绵、成

雅、成南、成灌、

内宜、

隆泸、成彭、成攀等。●计算行车速度200

km/h。第

识2、

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专供汽车分道

行驶并部分控制出入的高级公路。●一般能适应年昼夜平均交通量在1-2.5万辆以上,即每

7

-

1

7

。●计

车速

度120

km/h

。3、

二级公路●联结重要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主要交通干线公路

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

一般能适应的年昼夜交通量在

0.5-1万辆或2000-5000辆之间,依汽车专用取高限。●德

广

(大

件路

)。●计算行车速度80-100

km/h。4、

三级公路●沟通县以上城市,运输任务较大的一般干线公路,

能适应的

年昼夜平均交通量在2000辆以下。●雅安——草坝

洪雅

夹江。●计算行车速度60

km/h

。5、

四级公路●沟通县、乡、村,直接为农业运输服务的支线公路。

一般能

适应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辆以下。●雅安——南郊乡——孔坪乡——沙坪镇——两河乡。●计算行车速度大致为40

km

/h。6、

等外级公路:●指沟通农村经济组织内部各级生产单位之间及其企业经营中

心之间联系的道路,

以及生产单位的经营中心到田间的道路。●大小宽度不等的各种机耕道。第

公路

置公路用地配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O

现有道路网调查O公路走向的确定O

公路选

线O公

定现

查〇

状有哪几条公路,其位置、长度、密度;各条公路

的等级、技术指标、现状、存在的问题。并绘出道路布

状图

。〇公

造需新建、改建哪些公路,

克服哪些困难,

改造的

路有哪些段落,

设施是否可再用,

以达到节省投资的

目的。并收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以便计算运输量。〇建

查当地有哪些建筑材料(砂、石、石灰、粘土等)

,

量有多大,获取的难易程度。项目道路编号综合情况1

2

3

4

5……n起讫点长

(K

m

)公

级路

况交

量(

/

)年

(吨

)沿

点道

况现

的问

题当

况●

有关资料列于下表:表X

现有公路网调查表区

:●1

.

;●2.各级居民点与物资集散地(港口、码头、

)

;●3

.

;●4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