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中复习课件观察物体

例1摆出下面的物体,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一看。你能根据看到的图形连一连吗?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思路分析:图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成的,根据摆放情况仔细观察、想象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例2

下面是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请你试用小正方体摆出这个物体。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思路分析:从左面看物体最高是3层;从上面看物体是4列1行;从前面看物体,从左数,第2列是3层。

例3

下面的物体都是由5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思路分析:从左面看上面4个物体,第①个和第④个物体都是由3个小正方体摆成一纵列,它们的图形相同;第②个和第③个物体都是由2个小正方体摆成一纵列,它们的图形也相同。(1)从左面看,()和(),()和()的图形都相同。①④②③思路分析:从上面看这4个物体,图形相同,都是由3个小正方体拼成一横排。从前面看,上面4个物体的图形各不相同。(2)从()面看,它们的图形都是一样的。

从()面看,它们的图形都不一样。上前上1.观察,从()面看到的图形是,从()面看到的图形是

,从()面看到的图形是

。左前2.下面各图形分别是从前面、上面、左面哪个面观察左边的物体得到的?填一填。()面()面()面上左前3.连一连。(1)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2)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4.画一画。(1)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2)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5.下面的物体各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个()个()个612126.我会填。(先摆一摆,再填一填)第1、3、6题答案不唯一

7.我会选。

8.我会看。(用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木块分别摆成下面的物体)1.从(前)面和(左)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完全相同。2.从(上)面看,这三个物体的形状不同。期中复习课件数与计算

例1(1)某景点一天上午接待游客1572人,下午接待游客817人,当天该景点总共接待游客多少人?(忽略离开的)加、减法的意义思路分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如下图所示:

例1(1)某景点一天上午接待游客1572人,下午接待游客817人,当天该景点总共接待游客多少人?(忽略离开的)

1572+817=2389(人)答:当天该景点总共接待游客2389人。

(2)某景点一天共接待游客2389人,其中上午接待游客1572人。下午接待游客多少人?思路分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如下图所示:

2389-1572=817(人)答:下午接待游客817人。

(3)某景点一天共接待游客2389人,其中下午接待游客817人,上午接待游客多少人?思路分析:用线段图分析题意,如下图所示:

2389-817=1572(人)答:上午接待游客1572人。

例2

计算712-147,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思路分析:减法的验算,可以用减法来验算,即被减数-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加法来验算,即减数+差,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例2

计算712-147,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712-147=565验算:方法一712-565=147=减数,所以计算正确。方法二147+565=712=被减数,所以计算正确。

例3

啄木鸟每天吃360只害虫,青蛙3天吃270只害虫。(1)啄木鸟3天一共吃多少只害虫?乘、除法的意义思路分析:求啄木鸟一共吃多少只害虫,就是求3个360是多少。

例3

啄木鸟每天吃360只害虫,青蛙3天吃270只害虫。(1)啄木鸟3天一共吃多少只害虫?方法一用加法计算。360+360+360=1080(只)方法二用乘法计算。360×3=1080(只)答:啄木鸟3天一共吃1080只害虫。(2)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思路分析:求青蛙平均每天吃多少只害虫,就是将27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270÷3=90(只)答:青蛙平均每天吃90只害虫。(3)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是青蛙平均每天吃害虫的只数的几倍?思路分析:求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是青蛙平均每天吃害虫的只数的几倍,就是求360里面有几个90。

360÷90=4答:啄木鸟每天吃害虫的只数是青蛙平均每天吃害虫的只数的4倍。

例4

你能根据32×20=640写出几道除法算式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思路分析:在32×20=640中,32和20都是因数,640是积。

640÷20=32640÷32=20例5

先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1)96÷6×12-4(2)96÷6×(12-4)(3)96÷[6×(12-4)]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思路分析:在一道算式中,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若既有中括号又有小括号,则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1)96÷6×12-4先算除法再算乘法,最后算减法。=16×12-4=192-4=188(2)96÷6×(12-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96÷6×8=16×8=128(3)96÷[6×(12-4)]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乘法,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除法。=96÷[6×8]=96÷48=21.已知两个数的()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2.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再算(),最后算()。3.美术小组34人去公园游玩。6人座大船租金30元,4人座小船租金24元,租()条大船和()条小船最便宜,租金是()元。和加法小括号里面的中括号里面的括号外面的511744.脱式计算。2400÷80-14×2108-(83+360÷60)=30-28=2=108-(83+6)=108-89=191450÷[2×(16+9)]420÷[(205-198)×4]=1450÷[2×25]=1450÷50=29=420÷[7×4]=420÷28=155.列式计算。(1)620与563的差乘11,积是多少?(620-563)×11=627(2)4800与60的商加上12与50的积,和是多少?4800÷60+12×50=6806.奶奶养了21只鸭,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6倍,奶奶养了鸡和鸭一共多少只?21×6+21=147(只)答:奶奶养了鸡和鸭一共147只。7.四年级440人一起去春游。如果租车去,每辆大巴车坐50人,租金1000元,每辆中巴车坐30人,租金750元。怎样租车最省钱?答:租9辆大巴车最省钱。第二课时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6+67+74=+(+)思路分析: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再运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672674

例2

判断并改正。减法的运算性质(1)596-48+52=596-(48+52)=596-100=496()思路分析:此题错在审题不认真,只有连减才能用被减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而这里是一减一加。×改正:596-48+52=596+52-48=596+(52-48)=600(2)1570-(570+120)=1570-570+120=1000+120=1120()思路分析: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应等于这个数连续减去这两个数。×改正:1570-(570+120)=1570-570-120=1000-120=880

例3

计算56×386-286×56。乘法分配律思路分析:此题可改写成两个数的差乘56的形式,灵活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56×386-286×56=56×(386-286)=56×100=5600

例4

计算5200÷(4×52)。除法的运算性质思路分析:可以先运用乘法交换律把4×52写成52×4,再去括号,将算式变为5200÷52÷4,则很容易得出结果。

例4

计算5200÷(4×52)。

5200÷(4×52)=5200÷(52×4)=5200÷52÷4=100÷4=251.计算2700÷4÷25用简便方法可写成()。2700÷(4×25)2.计算71×102-71×2时,可以运用()律使计算简便,结果是()。乘法分配7100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上填上适当的数。243573536125196254812545551453427-195-3054.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3427-(195+305)=3427-500=292768+348+132+252=68+132+348+252=(68+132)+(348+252)=200+600=800845+845×99=845×1+845×99=845×(1+99)=845×100=845001240÷31÷4=1240÷(31×4)=1240÷124=1040×34×25=40×25×34=1000×34=34000125×72=125×8×9=1000×9=90005.服装店进了200套服装,上衣每件280元,裤子每件110元,上衣比裤子多用了多少元钱?200×(280-110)=34000(元)答:上衣比裤子多用了34000元。6.李大爷有一块菜地,如下图,求这块菜地的面积。17×8+23×8=320(平方米)答:这块菜地的面积是320平方米。7.学校要庆祝儿童节,准备做3600面彩旗布置会场。学校把这个任务平均分给25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要做多少面彩旗?3600÷25÷4=36(面)答:平均每个小组要做36面彩旗。第三课时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思路分析:分母是1000的分数转化成的小数一定是三位小数。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分子前添“0”补足。

例1判断:m化成小数是0.39m。×

例2

有一个数,百位上是2,十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是最小的自然数,个位和千分位上都是6。请你写出这个数并读出来。小数的读写法思路分析:最大的一位数是9,因此十位上写9;最小的自然数是0,因此十分位和百分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296.006,读作二百九十六点零零六。

例3

判断:0.9和0.90大小相等,意义相同。()小数的性质思路分析: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虽然不改变小数的大小,但计数单位却发生了变化。×小数的大小比较6、7、8或9

例4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3、2、1或0

例5

一块长方形空地,长是600分米,宽是50米。把它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画在图纸上。图纸上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思路分析:将长方形的长和宽缩小到原来的,即把600分米和50米的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两位,即可得到图纸上长方形的长和宽。1100

例5

一块长方形空地,长是600分米,宽是50米。把它的长和宽分别缩小到原来的画在图纸上。图纸上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600÷100=6(分米)50÷100=0.5(米)0.5米=5分米6×5=30(平方分米)答:图纸上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

例6

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之后是7.00。这个小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多少?小数的近似数思路分析:近似数是7.00,表明此数精确到百分位,只需考虑千分位上的数字是几即可。这个小数最小是6.995,最大是7.004。1.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2.10.548精确到百分位是(),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整数是()。10.551110.53.一个三位小数四舍五入后是6.36,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6.3646.3554.在里填上“>”“<”或“=”。0.408

4.083.5

3.452.12

2.2118.91

1940角

4元6.1米

61厘米<><<=>5.20平方分米=()平方米6千米250米=()米4250克=()千克()克2吨60千克=()吨0.2625042502.066.填表格。3.96520.743540.541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41414.00.740.53.970.7440.547.森林运动会,小白兔、小狗、小猴、小鹿进行200米赛跑。已知它们跑步的时间分别为19.05秒、16.04秒、16.24秒、14.02秒。排一排名次。第一名:小鹿第二名:小狗第三名:小猴第四名:小白兔8.小亮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弄丢了,结果读成了六万二千零五,如果原小数一个零都不读出来,这个小数是多少?提示:6200.5期中复习课件三角形三角形的定义思路分析:观察图中每个三角形的构成规律,发现大三角形底边上的每条线段与顶点都可以构成三角形,也就是底边上有多少条线段,就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1右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1右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4+3+2+1=10(个)答:图中共有10个三角形。

例2

判断: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不影响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三角形的特性思路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3条边的长度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发生改变。×

例3

判断:两点间的线段就是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思路分析:两点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不是两点间的线段。距离是长度,而不是一条线段。×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例4

判断:用3根分别长3cm、3cm、6cm的小棒能摆出一个三角形。()思路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