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1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2页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文学》一、大作业题目(内容):(一)名词解释(20分)1、《创业史》答:《创业史》——柳青创作的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出版于1960年。作品形象地展示了农村社会主义初创期的社会历史风貌,广阔地浓缩了农业合作化运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塑造了梁生保、梁三老汉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艺术表现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伤痕文学答:伤痕文学——文革后,以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为代表的一批旨在批判、揭露“文革”以及极左路线的罪恶性,揭示文革给人们带来巨大身心创伤的作品被称为伤痕文学。这些作品的共同主题体现在对文革的批判及揭露文革给人们造成的精神戕害,在艺术上都采用了能明确剖析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手法。如《神圣的使命》(王亚平)、《我该怎么办》(陈国凯)、《大墙下的红玉兰》(从维熙)、《天云山传奇》(鲁彦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周克芹)、《血色黄昏》(老鬼)等。“双百”方针答:“双百”方针——在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4、山药蛋派答:山药蛋派——又称“火花派”、“山西派”。50年代中期以后,在山西省汇集了一批较成熟的短篇小说作家。他们有共同的文学主张和相近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流派色彩最鲜明的一个作家群。他们的创作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风味和乡土气息,人们习惯称之为“山药蛋”派。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文艺大众化,将文学还给人民;二是建立了一种清新、朴实、自然、俭省的民间语言;三是坚持走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该派作家以赵树理为核心,主要成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等。(二)简答题(20分)1、简述反思与改革小说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1)、反思与改革小说之间内在联系表现在:“反思”、“改革”等小说虽然称谓不同,但总体而言,它们在创作观念、题材取舍、话语构型等方面和17年小说大体一致。其共同特点就是切合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变动,凸现当代文学与当代政治的关系。(1)、反思与改革小说之间区别表现在:“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改革文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2、简述60年代与8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不同艺术特点。(1)、60年代当代政治抒情诗一是被规定了思想内容上的强烈的政治性,以及对诗的政治功能的强调;二是艺术结构上表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诗人观察、感受、思考现实政治与社会问题所获得的观念,成为诗歌贯穿感情连接形象的线索。并且情感内容和生活现象都被限定在为阐发理性逻辑的轨道中;三是重视诗歌的情感效应,强调它在社会生活和群众中的战斗性和鼓动宣传作用,与之相应的是对所表现的感情的激越、豪壮的追求,以及感情表达上的明快、直接和彻底。(2)、80年代政治抒情诗一是带有忧患意识。总体上带着一种悲剧色彩和凝重的笔调,在忧伤中充满热望,真诚中倾注着急切,对过去的谴责中带着对个体的反省;二是注重“大我”于“小我”的融合;三是突破单一的表现手法;四是有强烈的思辨色彩;(三)论述题(60分)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说说十七年长篇小说的成就与局限?(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十七年文学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1966年)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那时的文学史上最浓重的一笔就是政治性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政治运动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面对那时的作品,我们几乎能真切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作品被强行要求放进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当高昂的革命热情替代了文学的现实创造和诗意境界,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与这些要求相适应的文学规范。有句诗曾含“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句话放到这个时期也是比较合适的,这一时期的文学有很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当代文坛上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较为纪实,真实反映革命斗争和生活。例如“干预生活”小说,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尤其在贯彻落实“双百方针”的氛围里,政治和文化形式逐渐趋于宽松,这种创作潮流也被发扬了起来。这一时期的文章,塑造了较为真实和新鲜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真实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生活关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广阔而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历史命运、革命道路和建设历程。还有,例如革命历史小说,承担了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冯雪峰在评价《保卫延安》时说:“它描写出了幅真正动人的人民革命战争的图画……它的鼓舞力量就完全可以说明作品的实质、精神和成就。”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题材,它们在表现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时,就会比其他题材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和崇高感。然而,时代的特性总能或多或少地影响创作者的主体意识,让这些文学的创作都标上了时代的痕迹。所以,这个时期文学的局限性就体现在政治性有意无意地凌驾在文学性之上,有人说,这个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充当了意识形态的传声简。为了巩固新生政权,模式化写作的痕迹较重,过多受政治的影响和束缚,导致蚁为缺乏艺术性,很难凸显崇高的艺术价值,同样例如“干预生活”小说,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存在着概念化、公式化和回避生活中重大矛盾的问题,由于作家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入一个更深刻、更丰富的层面。艺术形式较为单一和狭险,也有过于理想化的人物形象出现,超越了社会现实。在题材方面,也是畸形发展的,只有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现实题材较为繁荣,其它题材则较为萧条。并且在60年代,“左”倾思湖的急剧膨胀给文学的创作带来了严重的干扰,批判了一些不该批判的作家和作品。再比如,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既具强烈的现实性,也有较高的艺术性,作为当年曾经感动一代人的著名小说《创业史》更是如此,它反映了“农村合作化运动”开展后农村的激烈动荡和变蒸,塑造了以梁生宝为首的不同以往的农民形象,展现了真实的农村生活和复杂的农村社会关系,反映了在互大社会变革中的各类农民思想和生活的变化或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建国后农民对新农村,新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当然,十七年“农村题材不说局限性也是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