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开题报告范文_第1页
英语专业本科开题报告范文_第2页
英语专业本科开题报告范文_第3页
英语专业本科开题报告范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从《雪堡》中分析黑色幽默学生姓名薛曌专业班级英语08--4班学号0816504008选题的目的和意义:黑色幽默出现于六十年代,是当代美国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约瑟夫·海勒(1923—1999)美国黑色幽默派及荒诞派代表作家。这一流派的作家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他们用放大镜和哈哈镜把这种荒谬和压迫加以放大、扭曲、变形,变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更加反常无理,丑恶可憎,其中也寄托了他们无可奈何的悲观和痛苦心情。因此有人把黑色幽默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黑色幽默”文学作为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风行一时的主要文学流派,无论其思想意义与艺术特征等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中重要的一脉。它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西方文学特别是传统的幽默文化与存在主义思潮的美国社会背景下的结合体。这一派作家大都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用嘲讽调侃的方式来表现现实世界对人的压迫,状写现代人在疯狂世界中的境遇问题。本文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看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国内外研究综述:早在20年代,一位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曾编过一本名为《黑色幽默文集》的书,1965年,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

Bruce

Jay

Friedman)将60年代以来的美国报刊上发表的具有黑色幽默风格的12名作家的作品编成一本小书出版,取名为《黑色幽默》。同年,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明确的将这类作家称为“黑色幽默”派,于是以“黑色幽默”命名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美国诞生。根据黑色幽默小说评论家马科斯·舒尔茨的论断,黑色幽默小说发端并发展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这一论断强调了黑色幽默小说产生所植根的独特社会背景,从而使它超越了普通幽默的范畴。作为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当之无愧为杰出的幽默大师之一。正如舒尔茨所断言,海勒幽默的独特性也在于其特殊的黑色内涵,本论文即着眼于阐释海勒小说的黑色内涵以及它的幽默媒介。而对于像《出事了》中的斯洛克姆以及《上帝知道》里的大卫王一样的人物角色,坦白自己的性动机和性行为,则是他们重新确立自我身份的重要途径之一。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运用了黑色幽默这一写作手法,有些“黑色幽默”小说则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经纪人》和珀迪的《凯柏特·赖特开始了》。受阿里斯托芬的影响,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伏尔泰的《老实人》等等都带有“黑色幽默”的痕迹。二十世纪,随着文学的发展,卡夫卡的《审判》、《变形记》等,美国作家韦斯特的《整整一百万》更多地体现了“黑色幽默”的精神。这些作品为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打下深厚的基础。然而,同一般人们的印象并不一致的是:“黑色幽默”文学最早产生于法国。法国作家塞利纳和鲍里斯•维昂是“黑色幽默”文学的先驱。1932年,塞利纳出版了轰动法国文坛的小说《长夜漫漫的旅程》,是最早的一部“黑色幽默”小说,对后来美国“黑色幽默”派作家影响很大。维昂的长篇小说《生命浪花》则直接影响了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发展。五十年代法国兴起了荒诞派戏剧,在美国引起很大反响,而法国的存在主义哲学也被美国作家们所接受。这样,“黑色幽默”文学的产生以及在美国的兴盛便是必然的了。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本文写作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是利用网络与图书馆大量阅读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为海勒写作艺术风格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研究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在文本细读研究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理论,应用于小说的情节﹑人物和语言的具体分析中,研究荒诞艺术在这篇小说中的体现和运用。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1]DavidSeed.TheFictionofJosephHeller:AgainsttheGrain[M].MacmillanPressLTD,1989.7[2]Heller,Joseph.Catch-22:withanIntroductionbyMalc-olmBradbury[M].NewYork:AlfredA.Knopf,1995.[3]NagelJ.CriticalEssaysonJosephHeller[M].Boston:G.K.Hall,1984.5[4]成梅.小说与非小说———美国20世纪重要作家海勒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5]陈世丹,孟昭富.荒谬的社会现实与怪诞的小说世界———论海勒小《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最后一幕》[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2[6]程锡麟.零散、荒诞、幽默———《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叙事艺术[J].外国文学,2006.4[7]陈永国.海勒[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8[8]冯霞.《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的萨特式自由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1[9]李杰.后现代手法阐释的黑色幽默———评约瑟夫·海勒的《出事了》[J].山西师大学报,2007.2[10]李杰.海勒小说中戏仿的后现代性[J].山西师大学报,2009.1[11]李宝嘉.文学史上第一个“反英雄”形象[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2]王士红.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2[13]吴绍辉.荒诞的世界,自由的选择———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思想[J].宜宾学院学报,2006.3[14]王岩,陈振华.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陌生化表现手法[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15]王约西.模糊的文学———从海勒新作《最后一幕》看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个特征[J].外国文学,19975.[16]王祖友.颠覆《圣经》之作———海勒《上帝知道》中的非原则化[J].名作欣赏,2009.4[17]王祖友.论海勒的后现代狂欢———以《终了时刻》为例[J].暨南学报,2008.2[18]约瑟夫·海勒.《得过且过》.郭国良赵婕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19]赵莉华,石坚.反种族主义立场与种族主义无意识———从《军规》看约瑟夫·海勒的种族困境[J].当代外国文学,2006.3[20]张莉.生存的困惑———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对于人类生存困境的反思[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21]褚蓓娟.解构的文本———海勒和余华长篇小说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11[22]褚蓓娟.后现代与经典解构———以《上帝知道》为个案[J].山西师大学报,2006.3[23]张姗姗.唱响黑色主题———评《第二十二条军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5[24]张宇光.《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诡辩式反逻辑语言[J].名作欣赏,2003.12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寒假开始前学生与论文指导导师见面,初步确定论文题目。1、2012年12、2011年4月10日3、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