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洛宁县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五年级语文试卷基础知识。1.读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1)因为新冠疫情的缘故,无数白衣天使从kùshǔ()奋战到寒冬,脸上经常留下kǒuzhào()的勒痕。尤其是夏天,采集核酸时,他们往往从límíng()就已经开始做准备了,一套fánsuǒ()的程序下来,他们的jǐbèi()早已被汗水浸湿了,每次看到这情形,我都会鼻子一酸,热泪盈眶。(2)四年前的一个星期天,我们全家人一起去神灵寨游玩,走过一条xiázhǎi()的小路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景多得令人yìngjiēbùxiá()。(3)骨折住院时,是爸爸和妈妈lúnhuàn()着照顾我,妈妈买来了我最喜欢吃的tángguǒ(),爸爸却说这是因为我的任性、不听话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我记住了这次的jiàoxùn(),决定以后一定注意安全,不在马路上乱跑了。【答案】①.酷暑②.口罩③.黎明④.烦琐⑤.脊背⑥.狭窄⑦.应接不暇⑧.轮换⑨.糖果⑩.教训【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酷、罩、黎、脊、狭、暇、糖”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津津有味难以置信索然无味一知半解B.千变万化美中不足决口不提流光溢采C.不可计数浮想联翩心旷神怡恍恍惚惚D.哀鸿遍野政通人和鬼计多端举世闻明【答案】C【解析】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或俗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孙老师正在为选谁去参加夏令营而处心积虑。B.你这种前怕狼后怕虎的做法会使你一事无成的。C.联欢会就要开始了,同学们得意忘形地谈笑着。D.李明是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到他那里都能迎刃而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成语与俗语的理解与运用。A.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用来形容选谁去夏令营的孙老师,不恰当。B.前怕狼后怕虎:形容人在面临危险或不安定的情况下,既怕前面的困难,也怕后面的障碍,不敢有所行动的心理状态。用来形容一事无成的你,恰当。C.得意忘形:指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用来形容联欢会上高兴的同学们,不恰当。D.诡计多端:欺诈的计谋层出不穷。是贬义词,用来形容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的李明,不恰当。故选B。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长相思》这首诗中描绘了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油然而生。B.欧阳询是初唐著名的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C.“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D.朱熹认为的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课内知识的理解。A.《长相思》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这是错误的,在这里作者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家乡无风无雪”,这是望文生义,也是不对的,文中没说家乡无风雪。故选A。5.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九州岛生气恃风雷。(恃:依靠)B.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讨厌)D.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厌:满足。故选C。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答题卡上写完整的词语)()()如生()()吞枣美中()()生灵()()处心()()迫不()()()衣()食足()多()寸()()生一如()()(1)今天有足球赛,我一进屋就()地打开了电视。(2)虽然取得了好成绩,但她还是()地刻苦努力。【答案】①.栩②.栩③.囫④.囵⑤.不⑥.足⑦.涂⑧.炭⑨.积⑩.虑⑪.及⑫.待⑬.丰⑭.足⑮.智⑯.谋⑰.草⑱.不⑲.既⑳.往㉑.迫不及待㉒.一如既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及选词填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囫囵吞枣:原指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美中不足:总的方面虽然很好;但局部不够完善、理想的地方。生灵涂炭:指百姓生活在极大的痛苦当中。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迫不及待:情况急迫,不能再等。丰衣足食:穿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足智多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寸草不生:形容土地贫瘠,环境恶劣,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1)结合词义,可知,形容我一进屋就打开了电视的样子,应选:迫不及待。(2)结合词义,可知,形容取得了好成绩的她还是刻苦学习的词应选:一如既往。句子训练营。7.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把画面写具体。)________8.图书馆里那丰富的图书吸引着我。(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9.几年后,当我再次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成肯定句)____________10.妈妈对我说:“我明天出差,你自己做饭。”(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11.试着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例: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_____________【答案】7.眼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河,清澈见底的河水中,一条条鱼儿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8.图书馆里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9.几年后,当我再次拿起那首诗,承认父亲是对的。10.妈妈对我说,她明天出差,让我自己做饭。11.那一天,我举手回答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我第一次发觉在课堂上举手发言也不是那么困难,我第一次发现,我其实是个有勇气的孩子。【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扩句。扩句时,可以局部添加在句子中加上修饰性的词语或短句,也可以整体来扩句,让句子更加具体、生动。如:绕过那座山,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清澈的小河,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缓缓地向东南方向流去。【8题详解】本题考查改为比喻句。结合所给句子,想象图书馆里的书像什么,改写成比喻句,可把“图书”比喻为蜜汁”,如:图书馆里那丰富的图书像蜜汁一样吸引着我。【9题详解】本题考查改成肯定句。双重否定改为肯定句,去掉句中的双重否定词“不得不”,再整理成通顺的句子,如:几年后,当我再次拿起那首诗,承认父亲是对的。【10题详解】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改写时,掌握“两改一查”的方法,即改标点、改人称,查句子表述是否合理。做题时,把引号里的“我”改为“她”,“你”改为“让我”,再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前、后引号即可。如:妈妈对我说,她明天出差,让我自己做饭。【11题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照例句写一写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例句的格式为“那一天我第一次怎么样”。如:那一天,我第一次感到父母很辛苦,母亲头上长出了那么多自发!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对不住母亲,让她操那么多心!12.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写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1)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量将近85克。()(2)在大脑中,负责和指挥手的部位,要比负责和指挥脚及其他器官的部位大得多。()(3)鲸的种类有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答案】①.列数字②.作比较③.分类别【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1)从“23.68厘米”和“85克”可知是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2)本题把“大脑中负责和指挥手的部位”和“负责和指挥脚及其他器官的部位”作比较,所以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3)本题把“鲸”分成两类加以说明,所以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积累与运用13.根据积累,完成以下题。(1)在读书过程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_______,是知也。”告诉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_______”告诉我们要勤奋学习,而且要有上进心;“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告诫我们只思不学是没有用的。(2)朱用纯在《朱子家训》中写道: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这句名言时刻提醒人们要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3)现在有些同学沉迷于游戏,不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陶渊明的“_____,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______。”来劝诫他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答案】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③.当思来处不易④.恒念物力维艰⑤.盛年不重来⑥.岁月不待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识记。(1)“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注意“知、犹、恐”的正确书写。(2)注意“易”“恒”“维”“艰”的正确书写。(3)注意“盛”“重”“待”的正确书写。14.口语交际。亲爱同学,在即将过去的五年小学生活中,你一定读过许多文学作品吧?在这些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出你喜欢他(她)的理由。并简要介绍一件有关他(她)的事情(至少两点)。(1)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_______(2)我喜欢他(她)的理由是:_______(3)有关他(她)的事情。_______【答案】①.《西游记》中的孙悟空②.他神通广大,一路保护大家西天取经;他还尽职尽责,对唐僧忠心耿耿。

③.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他与师傅历经磨难终成正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答时,先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再陈述理由及有关他(她)的事情。陈述理由时,要抓住重点,文字简练。如:我喜欢的人物:诸葛亮。喜欢的理由:他善计谋,精通兵法,神机妙算。有关他的事情:在商议军事时,周瑜故意为难诸葛亮,让他十天造十万支箭,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事后诸葛亮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机智的诸葛亮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在三天内用几条草船借到了十万余支箭,立下奇功。阅读与赏析课内阅读①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武松、鲁智深,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凑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②……③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15.这个片段选自_________写的《_____》16.认真读短文第一自然段,梳理信息:(1)书目1:______,感受或评价:______(2)书自2:________,感受或评价:______(3)书目3:________,感受或评价:______17.作者为什么喜欢读书?_________【答案】15.①.冰心②.忆读书16.①.《三国演义》②.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③.《水浒传》④.尤其欣赏⑤.《荡寇志》⑥.没有人物个性17.读书是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他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通过读语段可知,这个片段选自课文《忆读书》,这是冰心(原名谢婉莹)所著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学生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1)结合第①自然段中“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可知,书目是:《三国演义》,感受或评价:引起了对章回小说的兴趣。(2)结合第①自然段中“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可知,书目是:《水浒传》,感受或评价:尤其欣赏。(3)结合第①自然段中“但我觉得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要强多了”可知,书目是:《荡寇志》,感受或评价:没有人物个性。【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可知,作者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作者感到读书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诗词赏析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8.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19.在诗中作者写了月落、乌鸦、_______、江枫、渔船、______等景物,作者情感聚焦在这首诗的_____字上。20.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其中一、二句是“______”描写,第四句是“_______”描写。2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有层次地表明夜泊的时间及感受。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答案】18.D19.①.霜②.寒山寺③.愁20.①.静态②.动态21.B【解析】【18题详解】考查诗句的停顿。“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是: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到客船”是动宾短语,中间不用停顿。应划为:夜半/钟声/到客船。故选D。【19题详解】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解读诗歌可知,诗人用霜天月落、乌鹊凄啼、江边枫叶、渔船灯火、城外寺庙、半夜钟声等景色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幽静美丽的秋夜江景图。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点点忧愁,故作者的情感聚焦在这首诗的“愁”字上。【20题详解】考查了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将夜景与愁思交织在一起,是静态描写。第四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是动态描写。【21题详解】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B.“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作者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而不是江村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故选B。课外阅读母亲的味道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米饭煮至半熟,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本地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团,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膛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嫂子娶进门后,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和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⑤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母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凡是能想到的好吃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⑥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了母亲的爱与付出!22.根据意思写词语(从短文中找)。A.比喻什么都不懂。()B.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任务。()23.“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这处属于_______描写,写出了母亲________24.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惯事的女儿”?_______25.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母亲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_____________【答案】22.①.一窍不通②.自告奋勇23.①.动作②.动作的娴熟、厨艺的高超和对子女的爱。24.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用一辈子的付出,关爱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所以说是“天下最好的母亲。”母亲为了家,长年累月付出,而我,却不知道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我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所以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25.“母亲的味道”是厨房的味道,因为这是生活所需;母亲的味道也是爱的味道,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了母亲的爱与付出!【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A.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本地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可知,“一窍不通”的意思:在文中指母亲对本地的小吃的做法一点都不懂。故与意思“比喻什么都不懂”差不多的词语是:一窍不通。B.结合第③自然段中“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可知,“自告奋勇”的意思:在文中指母亲主动去别人家打下手。故与意思“主动地要求承担某项艰难的工作、任务。”相近的词语是:自告奋勇。【2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②自然段中“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中“眼疾手快,盛一碗”“左三圈右三圈”等可知,这是对母亲的动作进行描写,表现出母亲在做饭团时的动作娴熟,也体现了母亲的厨艺高超。这也饱含了母亲对子女那深深的爱。【24题详解】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读短文可知,短文主要写了母亲为家人精心做饭菜的事情,从而体现出母亲对家人的关爱,所以说是“天下最好的母亲”;结合第⑥自然段中“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可知,作者对母亲关心的不够而感到愧疚,从而觉得自己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25题详解】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中“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可知,“母亲的味道”在表面上指的是母亲为家庭成员所做的各种美食的味道;结合第⑥自然段中“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了母亲的爱与付出”可知,“母亲的味道”也指的是她为家人的付出,对家人的关爱,这是一种爱的味道。26.笔下生辉。题目:__________我想对您说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心声想对别人倾诉:告诉爸爸妈妈对某个问题的不同看法,跟朋友诉说自己成长中的点滴烦恼,向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表达敬佩之情……此刻,你想对谁倾诉,想要说些什么呢?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里话,让他们了解你的想法,体会到你的感情。3.写成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400字左右。【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