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尺绒茧蜂信息化合物的诱集及其诱集剂的制备_第1页
茶尺绒茧蜂信息化合物的诱集及其诱集剂的制备_第2页
茶尺绒茧蜂信息化合物的诱集及其诱集剂的制备_第3页
茶尺绒茧蜂信息化合物的诱集及其诱集剂的制备_第4页
茶尺绒茧蜂信息化合物的诱集及其诱集剂的制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尺绒茧蜂信息化合物的诱集及其诱集剂的制备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浙苏安徽茶区普遍生长着茶杯和ecorp(prout),并在不同的年份重发。例如,2008年6月至9月的第三次和第五代灾难发生。浙江省武义县有1500公顷的茶园被视为光杆,植被良好的高山茶园也受到害虫的影响。一组茶杯的病虫害在茶园之间移动。大量被遗弃的茶园幼虫从少数领导人的指导下爬上街道和山脊,并搬到可食的茶园。而该县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数千公顷茶园基本上未受害。其有机茶园分布于植物较丰富的山林间,禁用化学防治;5月下旬春茶结束后实施重修剪以更新复壮茶树树势,因为剪除了茶丛的2/3,也就抑制了茶尺蠖等害虫种群;茶尺蠖等虫害偶发生严重时,则施用植物源农药或矿物源农药。调查发现其茶园中天敌种类较丰富、个体数量也较大,尤其是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sp.1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sp.2。这两种寄生蜂是茶尺蠖幼虫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在茶园中混合发生(洪北边和殷坤山,1978;胡萃等,1979,1994;候建文和赵烨峰,1988),在大片茶园中,或在茶丛上、中、下层的小生境中,两种绒茧蜂对茶尺蠖的跟随效应都很显著,但在自然条件下不足以控制茶尺蠖种群(韩宝瑜等,2006b,2007)。若能提前使用信息物质诱集、指引绒茧蜂于茶尺蠖幼虫种群中搜寻产卵,则将缩短绒茧蜂种群与茶尺蠖种群的时滞,并提高搜寻效率、增大寄生率。源于害虫的气味、分泌物、体表、卵表、鳞片和附腺提取物含有的利它素对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不同程度的引诱效应(PadmavathiandPaul,1998;韩宝瑜和周成松,2007;练永国等,2007)。通常认为,害虫在其活动过程中虽然不时地释放利它素,实时标明害虫位置,但量微,可探测性小;虫害之后,植物释放的挥发性化合物中含有的互利素引诱天敌,量大,可探测性强(Turlingsetal.,1998;程丽坤等,2007;李继泉等,2007)。本研究将以茶尺蠖、茶蚜ToxopteraaurantiiBoyer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为害茶梢挥发物(许宁等,1999;HanandChen,2002;赵冬香等,2002)、正常茶梢挥发物(李名君,2000)中典型的27种单组分、以及从正常茶梢和虫害茶梢挥发物中选出的含量较大的3种组分的混合物和8种常见绿叶气味的混合物为味源,先以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测出活性强的组分,再选其中代表性组分进行行为测定,接着挑选活性更强的组分或将其混合后于茶园中诱集茶尺蠖绒茧蜂,为研制高效绒茧蜂诱集剂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1.1茶尺绒蝶蜂的饲养和饲养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本研究室以新鲜茶叶逐代饲养茶尺蠖供试验用,不时采集野外茶尺蠖与饲养茶尺蠖交配以复壮种群。生长季节分批将3日龄的1龄茶尺蠖幼虫置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试验茶园茶树上饲养5d,期间一些幼虫被茶尺蠖绒茧蜂寄生,取回幼虫于室内饲养,3龄期间比较整齐地羽化出茶尺蠖绒茧蜂,收集于若干个500mL罐头瓶中让其自由交尾,施以10%蜂蜜水以补充营养。罐头瓶置于25℃、光周期L∶D=14∶10的光照培养箱中。挑选1~2日龄雌蜂供EAG试验和行为测定。茶尺蠖绒茧蜂Apantelessp.凭证标本(voucherspecimens)保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植保研究室。1.2角态剖面试验1.2.1液体石蜡改性的h选择茶尺蠖、茶蚜和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前、后茶梢挥发物(许宁等,1999;李名君,2000;HanandChen,2002;赵冬香等,2002)中27种典型组分,购自Sigma公司(Sigma-Aldrich)或东京化成公司(TokyoChemicalIndustryCo.,LTD),纯度均为色谱纯(≥98%)(表1)。以液体石蜡为溶剂,将27种单组分分别配成10-2g/mL溶液,配制过程中使用陀螺仪充分振荡均匀。由于虫害前、后茶梢挥发物中芳樟醇、反-2-己烯醛和顺-3-己烯-1-醇的含量都较大,且虫害之后反-2-己烯醛的含量显著增加,遂以3者的石蜡溶液等量混合物为味源,记为混合物1。还因新鲜茶梢散发浓烈的绿叶气味,遂以8种常见绿叶组分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2-戊烯-1-醇、反-2-戊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正戊醇、正己醇和1-戊烯-3-醇石蜡溶液的等量混合物模拟“绿叶气味”,记为混合物2(表1)。1.2.2触角测试cs-05b昆虫触角电位仪购自Syntech公司,采用常规测试方法(Parketal.,2000)。每头绒茧蜂只用其左侧触角,用虹膜剪刀从触角基剪下触角,从基部插入参考电极,再把触角端部减去少许,套入记录电极内,注入触角电生理盐水。先用液体石蜡测试,测试时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每次的味源刺激时间是0.5s,两次味源刺激之间的间隔为2min,以便空气刺激控制器(ModelCS-05b,Syntech)提供的洁净湿润空气带走供试触角周围的气味及触角恢复常态。实验室装有换气扇,以排除室内气味。每只触角用于测定两种味源的10-2g/mL溶液,每种味源检测10根触角。得到的EAG信号经放大器(SyntechCS-05)放大,展示于示波器上,经Syntech软件转换后贮存于计算机中供数学分析。1.2.3按液体石蜡-顺-3-己烯-1-醇的反应值将其作为对照的反应值,其三损害描述,将石蜡-7-氧-2-醇作为对照的条件,其符合以下情况EAG反应值参照付晓伟等(2008),EAG反应相对值=(样品的反应值-对照的反应值)/(参照物的反应值-对照的反应值)×100%。以液体石蜡为对照,以同浓度的顺-3-己烯-1-醇为参照物。28种味源10-2g/mL剂量的EAG值之间的差异用Duncan氏方法分析。1.3测试味源的选择Y形嗅觉仪及其测定程序同韩宝瑜和周成松(2004),以引起较大EAG值的水杨酸甲酯、反-2-己烯醛、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α-萜品醇、芳樟醇和混合物1等8种代表性味源作为测试味源(表2)。其中水杨酸甲酯供试剂量为10,10-1,10-3和10-5g/mL,其余7种味源供试剂量为10-3g/mL,以液体石蜡为溶剂,分别以洁净空气为CK。若味源对天敌无引诱力,则天敌趋向味源和CK的百分率都是50%,便有假设测验H0∶50∶50,选用χ2测验分析趋向性的差异。1.4春茉莉的皮茧试验1.4.1反-2-己烯醛诱芯生物测定条件:温度21~24℃,湿度75%~83%,时间9:00-14:00,光照3200~3400lux,茶树品种为群体种。以行为测定结果显示引诱力较强的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为引诱试验成分,正己烷为溶剂,配制10-3,10-2和10-1g/mL水杨酸甲酯以及10-2g/mL反-2-己烯醛溶液,再取等量10-2g/mL水杨酸甲酯和10-2g/mL反-2-己烯醛溶液均匀混合。分别将未吸附信息素的干净橡皮头浸于3个剂量的水杨酸甲酯、10-2g/mL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混合液中24h,充分吸收,制成信息素诱芯。每个诱芯附于一块20cm×40cm芽绿粘板上,组成诱集器;同时,以浸于正己烷24h的干净橡皮头附于芽绿粘板上,作为对照(CK)。另一种茶尺蠖幼虫期重要寄生蜂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sp.常与茶尺蠖绒茧蜂在茶园中混合发生,2008年9月5日在更香公司有机茶园、2008年8月20日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茶场、2008年8月25日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2007年10月12日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2007年10月20日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诱集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和其他茧蜂。每次诱集时间均为24h,每种处理含有10个诱集器,诱集器间距为7m×7m。1.4.2不同诱集蜂的数量差异由于2008年9月5日在更香公司有机茶园每种处理的诱集器上均捕获了较多的茶尺蠖绒茧蜂、单白绵绒茧蜂及其他茧蜂,且各处理间诱集的蜂数差异明显,遂分别对每种处理的诱集器上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以及其他茧蜂的数量差异作Duncan氏分析。分别列出其他4次诱集试验的每种处理的10个诱集器上诱集的茶尺蠖绒茧蜂和其他茧蜂数之和,以作比较。再列出每次试验的每种处理的10个诱集器上诱集的茶尺蠖绒茧蜂和其他茧蜂种类数,比较差异性。2结果与分析2.1单组分味源eag反应从化合物类群来看,脂肪酸衍生物引起的EAG反应较强,其次为芳香化合物和异硫氰酸酯,再次为倍半萜类,单萜类化合物的EAG反应最弱。醛类化合物引起的EAG反应强于醇类化合物引起的EAG反应。就单组分味源而言,引起较强EAG反应的为顺-3-己烯乙酸酯、反-2-己烯醛、水杨酸甲酯、反-2-戊烯醛、苯乙酮、苯乙醇、苯甲醇、苯甲醛和茉莉酸甲酯;绿叶气味中的1-戊烯-3-醇、2-戊烯-1-醇和顺-3-己烯-1-醇,单萜类的香叶醇和罗勒烯,倍半萜类α-萜品烯、(+)-雪松醇、(+)-3-蒈烯和α-忽布烯,以及芳香化合物中的Z-茉莉酮和β-紫罗酮引起的EAG反应较弱。而引起最强EAG反应的是混合物1,Z-茉莉酮引起的EAG反应最弱。Duncan氏多重比较的结果表明28种味源引起的EAG反应差异显著(表1)。2.2茶尺绒蝶蜂的趋同反应测定结果表明,用于行为反应的8种代表性味源中水杨酸甲酯、反-2-己烯醛、反-2-戊烯醛、苯乙酮和混合物1显著地引起茶尺蠖绒茧蜂趋向反应(表2),与EAG反应的结果基本一致。在Y形嗅觉仪中,就水杨酸甲酯而言,中等剂量10-3g/mL的引诱力最强,低剂量的引诱力稍弱,高剂量则产生了抑制效应,引诱力也减弱。2.3水杨酸甲酯与反-2-己烯醛组合后诱效作用的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诱集茶尺蠖绒茧蜂以及其他茧蜂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水杨酸甲酯对茶尺蠖绒茧蜂和其他茧蜂都有诱集效应,诱集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水杨酸甲酯与反-2-己烯醛组合之后诱效增强。3个剂量的水杨酸甲酯以及水杨酸甲酯与反-2-己烯醛组合,于2008年9月5日在更香公司有机茶园均诱集了较多的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这4种处理诱得的蜂数与CK诱得的蜂数之间的差异显著(表3)。3茶嗪对茶树国土诱变的诱变效果虫害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互利素、或改变挥发物各组分的相对比例而引诱天敌,这些植物挥发物的释放量大、传播距离远,易被天敌觉察,在天敌对寄主的定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urlingsetal.,1998;程丽坤等,2007;李继泉等,2007)。因此,就人为使用信息素诱集寄生蜂趋向于高密度害虫种群而言,植物挥发物可着重考虑。桑天牛Aprionagermari(Hopp)为害之后,桑枝气味对长尾啮小蜂AprostocetusprolixusLaSalleetHuang的引诱作用增强,桑天牛产卵枝的挥发物引诱作用更强(李继泉等,2007),因此桑天牛的为害诱导桑树释放了特异性的气味。重度产卵危害马尾松树干与取食危害树枝萜烯中,α-烯、β-蒎烯、柠檬烯和β-水芹烯相对含量差异显著(宁眺等,2006)。受茶尺蠖的为害诱导,茶树释放较多的C5、C6醛类,如本研究中的反-2-己烯醛和反-2-戊烯醛,引起单白绵绒茧蜂较强的EAG反应(许宁等,1999)。假眼小绿叶蝉为害之后,茶树释放较多的反-2-己烯醛和吲哚等,在行为测定中显著地引诱白斑猎蛛Evarchaalbaria(L.Koch)(赵冬香等,2002)。茶蚜为害可诱导茶树释放较多的苯甲醛、反-2-己烯醛和吲哚(HanandChen,2002),强烈地引起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L.、中华草蛉ChrysopasinicaTjeder和蚜茧蜂Aphidiussp.的EAG和行为反应。本课题组还发现假眼小绿叶蝉或茶尺蠖为害福鼎大白茶品种之后,茶树释放较多的水杨酸甲酯和反-2-己烯醛,引起七星瓢虫、中华草蛉、蚜茧蜂和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Wesmael强烈的行为反应(韩宝瑜等,2006a)。用Y形嗅觉仪进行的行为测定结果(Shimodaetal.,2002)和田间诱集天敌试验(JamesandPrice,2004)皆证明水杨酸甲酯对天敌昆虫的诱集活性较强。七星瓢虫以水杨酸甲酯作为互利素定位大豆蚜AphisglycinesMatsumura(ZhuandPark,2005)。茶尺蠖、叶蝉和茶蚜的为害诱导茶树释放反-2-己烯醛、反-2-戊烯醛、吲哚、苯甲醛和水杨酸甲酯作为互利素,引诱天敌,也可引起茶尺蠖绒茧蜂较强烈的EAG和行为反应。所以,本研究也证实了虫害可诱导植株释放特异性化合物(即互利素)而引起寄生蜂强烈的趋向反应。健康植株挥发物中的正辛醇和香叶醇显著地引诱门氏食蚜蝇SphaerophoriamenthastriL.和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Wesmael(韩宝瑜和周成松,2004),顺-3-己烯-1-醇、顺-3-己烯乙酸酯、1-辛烯-3-醇和辛醇引起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zebina(Walker)雌蝇较强的EAG反应(徐延熙等,2007)。正常桑枝气味对长尾啮小蜂也有引诱作用,可指引该小蜂找到桑树群落(李继泉等,2007)。顺-3-己烯乙酸酯、苯乙醇和苯甲醇是新鲜茶梢香气的主要组分(李名君,2000);苯乙酮是茶花香气的主要组分,在每个茶树品种的茶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