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五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北京市五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北京市五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北京市五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北京市五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五一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1.根据拼音写汉字。大mǔ指身体矮胖。其他四指给人sāoyǎng,食指可以打算盘、nǐngluó丝、解niǔkòu等。五指中地位最优、xiàngmào最堂皇的,无如中指。小指的用处则更miǎo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bítì而已。可以说他是别的手指的fùyōng。2.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燕(yān)园

倭(wěi)瓜 B.徘徊(huí)

擂(léi)鼓C.踉(niàng)跄

手绢(juàn) D.桅(wéi)杆

发怔(zhèng)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勇往直前。B.经过小华的认真整理,整个房间面目全非。C.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周瑜自叹不如。D.同学们听到下周开展研学活动,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4.李琪真诚地安慰比赛失利的同学,老师称赞他“__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适合填写的内容是(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B.吾善养浩然之气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天的作业全都做完了,只剩下一道数学题还没有算出答案。B.记者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D.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是一种遗憾。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鲁滨逊漂流记》无疑是一部值得逐字逐行重读的小说。B.“咯咯里咕,”公鸡叫道,“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C.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D.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7.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用序号表示。(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②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③潮来了,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④潮头奔腾西去,过了很久,江面才恢复了平静。⑤白线更近了,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A.④②①⑤③ B.②④①③⑤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⑤①④8.按要求改写句子。(1)我猜想明天的春游活动一定取消了。(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的话语像春天的雨露一样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没有长期的勤学苦练,就不会有“入木三分”的出众书艺。(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积累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牧童》唐·吕岩)(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3)《舟过安仁》中表现孩子充满童稚之心和奇思妙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我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年龄”有许多简洁优美的别称,我们可以用“_________”来表示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用“_________”来表示男子二十岁的年纪,用“不惑”来表示人________岁,用“古稀”来表示人______岁。(3)读《孟子》,我们知道“恻隐之心,______________”;读《论语》,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读《左传》,我们知道“_____________,必自毙”。(4)从古诗中感受人间真情:诗中有对母爱的歌颂,如“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诗中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如“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诗中还有报效国家的壮志雄心,如“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语段一】: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语段二】: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冬季要高0.5~2℃,雨量可增加15%~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20%~25%。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11、根据下面的图我们可以知道说明文主要有八种说明方法,至少写出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读语段,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语段一运用了两种说明方法:分类别和作诠释。B.语段二主要运用的是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语段一主要介绍了雾凇的形状及分类,让读者对雾凇的认识更加明晰。D.有树林的地方夏天温度要比无林区低,冬季温度要比无林区高一些,这说明有树林的地方相对来说冬暖夏凉。13、根据语段内容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晶状雾凇就像冰晶,结构比较紧密,硬度大,所以也叫硬凇。()(2)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3)一片小树林就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系统,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4)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可见植树造林对于改善环境有着巨大的作用。()14、阅读语段二,说说树林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疑邻窃斧有人亡其斧者,疑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15、根据文意,给下面语句中的带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1)有人亡其斧者,疑其邻之子。()A.遗忘

B.丢失

C.逃亡

D.损坏(2)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A.不久

B.突然

C.而且

D.果然16、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语句的意思。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_____________________17、亡其斧者,疑邻窃斧后,对邻居的态度发生了很多变化。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的,请用横线划出有关的语句来。18、和这则文言短文的文体属于同一类的是(

)A.大闹天宫 B.拔苗助长 C.女娲补天 D.大禹治水19、这则短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邻居之间要友好相处,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和气。B.丢了东西不能乱怀疑人,要及时报案。C.丢东西事小,冤枉人事大,没有真凭实据,不能随便怀疑人。D.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看待别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后生可畏“哦!爸爸认输喽!”随着弟弟的叫减声,响起爸爸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弟弟受了教训,很委屈,张张嘴却不知道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了。”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利的理由:“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谁知道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给“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啊!疏于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20、“后生”原意是晚辈,年轻人的统称,文中指(

)A.美国智力超常儿童 B.泛指晚辈(包括我) C.王勃21、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

)A.“我”观点大胆,认识深刻,说理透彻,使爸爸口服心服。B.“我”能言善辩,驳得爸爸无言以对。C.少年王勃才华横溢,名人都不是他的对手。22、爸爸原来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我对此有不同观点,先后举出两个事例进行反驳。这两个例子概括地说,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如果“我”再举第三个事例,你认为选哪个事例合适(

)A.华盛顿小时候砍了父亲的樱桃树,勇敢地向父亲承认错误。B.曹操得巨象,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一筹莫展,七岁的曹冲用石头巧妙称象。C.九岁的黄香体谅父亲的辛苦,夏天帮爸爸赶走蚊虫,扇凉父亲的席子。24、找出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首尾呼应的句子,用“”画下来。25.习作请以《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参考答案】1.拇

搔痒

拧螺

纽扣

相貌

鼻涕

附庸【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痒、螺、貌、鼻、庸”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D解析:D【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字音。A错误。倭瓜(wěi)应为wō。B错误。徘徊(huí)应为huái。C错误。踉跄(niàng)应为liàng。D正确。3.B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A恰当。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B不恰当。面目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用来形容认真整理后的房间不恰当。C恰当。自叹不如: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己感叹自己不如此人。D恰当。喜不自胜:欢喜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形容非常高兴。4.C解析:C本题考查名言警句。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B吾善养浩然之气的意思是:善于培养我拥有的浩然之气。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是: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义的开始D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根据句意符合题意的是C项。5.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语病,仔细阅读每个选项,找出没有语病的应该选择D项。A项:前后矛盾,“全都”改为“差不多”B项:语义颠倒,“许多”和“张老师”调换位置。C项:否定适当,“避免”和“不再”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即表示肯定,去掉一个否定词即可。6.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C项,“大陆漂移学说”是魏格纳提出的理论,应该用双引号,改为“大陆漂移学说”,表示特定称谓。《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故选C。7.D解析:D【详解】略8.

我猜想明天的春游活动可能取消了。

话语滋润着心田。

没有长期的勤学苦练,怎么会有“入木三分”的出众书艺呢?【详解】(1)这道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把“一定”改成“可能”。(2)本题考查缩句。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可以理解为总结句子意思的意思。无论多么复杂的单句,只要层层压缩,就会越来越简单,最后剩下的就是这个句子的“主干”,主干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换句话说,“主干”就是把所有的定语、状语、补语都压缩了之后余下的部分。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本句中主语是“话语”,谓语是“滋润着”,宾语是“心田”。(3)这道题考查学生陈述句和反问句互换。陈述句变反问句方法如下:首先,加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加语气词;最后,句号变问号。把“就不会”改成“怎么会”,结尾加上“呢”,句号变问号,即:没有长期的勤学苦练,怎么会有“入木三分”的出众书艺呢?9.

(1)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2)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3)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详解】略10.

《红楼梦》

《西游记》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豆蔻年华

弱冠

四十

七十

仁之端也

君子喻于义

多行不义

报得三春晖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破楼兰终不还【详解】(1)本题考查对中国四大名著的掌握。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先后顺序)这四部巨著。(2)本题考查对日积月累的掌握。根据园地六的日积月累来回答,内容: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而立:指人三十岁;不惑:指人四十岁;花甲:指人六十岁;古稀:指人七十岁;期颐:指人一百岁。(3)本题考查对名人名句的识记与默写。“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出自于《孟子》,意思是:有一颗同情之心,是仁爱和正义之人的最高境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出自于《论语》,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于《左传》,意思是: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识记与默写。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全诗内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内容: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内容: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A解析:11、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画图表。12、A13、

×

√14、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分析】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识记。题目提供的图片已经列出说明文常用的八种方法:打比方、下定义、作比较、作诠释、列数字、分类别、举例子、画图表。同学们根据图表内容填空即可。1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识记和判断。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作诠释:指文章中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是具体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注意事项列举时间年代不属于列数字。作比较: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A.从语段一的“雾凇形状主要有两种”可以知道语段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语段一在说明雾凇形状运用了“过冷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这些科学严谨的词语来说明雾凇形状,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选项A说法错误。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下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作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往往侧重于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或者解说它的构造、成因、功用等非本质的因素。B.从语段二的“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2000公升水”、“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等内容可知语段二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选项B说法正确。C.语段一介绍雾凇形状的分类以及雾凇的形成和结构特点,让读者更加了解雾凇这一自然现象。选项C说法正确。D.从语段二的“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7℃,冬季要高0.5~2℃”可以知道有林区与无林区相比,夏天的温度稍低,冬天温度稍高。选项D说法正确。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从语段一的“一种是过冷雾滴碰到冷的地面物体后迅速冻结成粒状的小冰块,叫粒状雾凇(或硬凇),它的结构较紧密”和“另一种是由雾滴蒸发时产生的水汽凝华而形成的晶状雾凇(或软凇),结构较松散,稍有震动就会脱落。”可知硬凇是粒状雾凇,不是晶状雾凇。题目说法错误。(2)从语段二的“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可知题目说法正确。(3)从语段二的“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气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降水。”可知题目说法正确。(4)从语段二的“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20%。”可知题目说法正确。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同学们可以找语段二具有概括性的语句来概括树林的作用。示例:树林能遮阴、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B解析:15、

B

A16、后来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感觉他的动作、神态等,都不像偷斧头的人。17、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18、B19、D【分析】译文参考: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观察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人;看那人的脸色神色,也像是偷斧子的人;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人。突然,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再留心察看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走路的样子,不像是偷斧子的;他的脸色表情,也不像是偷斧子的人。15、考查对字词的解释。(1)有人亡其斧者,疑其邻之子:从前有个丢了一把斧子的人。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亡指丢。(2)俄而,掘其谷而得其斧:突然,丢斧子的人在山谷里挖水沟时,掘出了那把斧子。俄而指突然。16、考查对句子的翻译能力,这类题要注意结合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进行翻译,如果语句不通顺还要适当注意调整。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后来再见到邻居家的儿子,感觉他的动作、神态等,都不像偷斧头的人。1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结合“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可以看出。18、考查对文章的理解。“疑邻窃斧”属于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看待别人的道理。A项,属于神话故事。B项,属于寓言故事。C项,属于神话故事。D项,属于神话故事。19、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结合“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可以看出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要带着自己的成见看待别人。B解析:20、B21、A22、

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

旧金山公立学校,推行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

王勃写《滕王阁序》23、B24、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注意结合课文,①结合句子“是啊!疏于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可知是我和弟弟这样的晚辈,故选B。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句子“是啊!疏于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了,真是后生可畏啊!”,可知“后生可畏”是因为我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故选“A”。22、本题考查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注意结合相关句子“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哑巴?”、“您知道美国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要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我国唐朝时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可知答案。2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短文写了爸爸刚送走客人,批评我们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举了旧金山公立学校,推行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王勃写《滕王阁序》的例子来说明后生可畏的道理。本文的观点主要体现的是“后生可畏”就是小时候很有才能,结合分析,故选B。24、本题考查关键句。短文写了爸爸刚送走客人,批评我们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我举了旧金山公立学校,推行在大人说话时经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