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_第1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_第2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_第3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_第4页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题号一二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选择题1、你可知道在植物类群中,不同类群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征。请问下列哪一项是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A.水生,有茎、叶的分化B.水生、有根、茎、叶的分化C.水生,个体都很矮小D.水生,无根、茎、叶的分化,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 2、铁线蕨的结构比葫芦藓复杂之处是()A.具有根、茎、叶和果实 B.具有根、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C.具有叶、机械组织和假根 D.能够产生种子 3、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是()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4、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措施是()A.禁止捕猎 B.杂交育种 C.人工繁殖 D.建立自然保护区 5、下列最适于霉菌生长的环境是()A.干燥的衣物 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 C.潮湿的粮食堆 D.煮沸的开水 6、下列哪一项不是病毒的特征()A.寄生在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 B.没有细胞结构C.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能通过普通显微镜进行观察 7、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结构、生理功能 B.花、果实、种子 C.行为特征 D.有无种子 8、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不包括()A.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B.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C.了解生物之间是进化关系 D.了解生物的有害和有益物种 9、对两栖动物中的“两栖”含义的理解最正确的是()A.主要生活在水中,也可以在陆地生活B.有时生活在水中,有时生活在陆地C.幼体生活在水中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可上陆地也可生活在水中 10、在自然界中,多数动植物的遗体都不会长期保留着,主要原因是()A.动植物的遗体能自身分解 B.细菌分布十分广泛C.腐生细菌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D.绿色植物分解遗体 11、生物多样性不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下列实例中,能反映我们的家乡一一百色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是()A.淡水鱼种类丰富B.有矮马、桫椤、苏铁、兰花等珍稀动植物C.种植有香米、黑糯等优质水稻品种D.有河流、湖泊、森林、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12、科研工作者利用各具特色的寿光大鸡品种,经过杂交培育出了适应现代需求的新品种,这是运用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遗传的多样性 D.染色体的多样性 13、三峡大坝建成并蓄水后,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下列哪项措施?()A.建立自然保护区B.将受到威胁的生物易地保护C.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D.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14、下列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的是()A.防止超载放牧 B.营造草场防护林 C.兴修草原水利 D.大量开垦草原 15、原始地球上形成简单有机物的场所是()A.火山附近 B.原始海洋 C.原始大气 D.原始陆地 16、生物化学分析得知,人体体液中的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镁离子。氯离子等无机盐离子的比例跟海水中相应无机盐离子的比例接近。这个事实证明()A.人类也适应海洋生活 B.人类起源于海洋C.原始人类靠饮海水生活 D.原始海洋是生命起源的场所 17、如果恐龙与始祖鸟的化石在同一岩层中被发现,可推测()A.两者的血缘关系很近 B.两者的生存的年代很近C.两者的生活习惯很相近 D.两者的个体的结构很相近 18、关于课本中“生物进化树”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的进化规律 B.生物遵循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规律C.生物遵循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 D.生物遵循从植物到动物的进化规律 19、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A.生存环境变化 B.自然选择 C.生物变异 D.弱肉强食 20、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A.自然选择学说 B.中性学说 C.自然发生说 D.用进废退学说 二、简答题1、如图是水绵及其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填写图一中①③⑤所指结构名称:①______,③______,⑤______。(2)从图示可以看出水绵属于______(填单或多)细胞藻类植物。(3)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结构是【______】(填标号)______(填名称)。______2、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水螅和涡虫分别属于______(填动物类群).(2)蜘蛛、蚂蚁和蜻蜓等属于同一类群,该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是:体表有坚韧的______;身体和附肢都分节.(3)写出一种与蛔虫同一类群的其他动物:______;写出一种与蚯蚓同一类群的其他动物:______.(4)鲍鱼的壳可以入药:螺壳和珍珠可做装饰品.你还能说出软体动物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其他用途吗?______(说出一种即可).______3、目前,我国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据20世纪90年代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29条江河的不完全统计,有25000km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的标准,2800km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的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0000000条。请你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资料上看,造成鱼类数量减少,种类灭绝的主要原因是______;由此可见,保护渔业资源不仅要禁止乱捕滥捞,而且还要保护它们的______。(2)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保护水资源,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做?(至少答出四条)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3)请你为水域污染严重的地段写一块警示牌(一句话即可)______。______4、水葫芦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生长的植物,原产南美洲,在原产地有200多种天敌。它被引入我国用于净化污水,后来漂入自然水域。近几年,疯长的水葫芦已经成为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杀手”。以云南昆明滇池为例,水葫芦几乎覆盖了整个湖面,使很多滇池当地水生生物绝迹。(1)水葫芦在原产地有______控制其数量,不会造成危害。(2)水葫芦覆盖滇池整个湖面,滇池当地很多水生植物会因为缺乏______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水生动物随之因为______而死亡。这种外来生物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______。(3)请提供1种治理滇池水葫芦问题的方法______。______5、生物的多样性正受到越来越人们的重视。下表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的部分数据(表中“百分比”是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已知种数的百分比)。(1)在上表中,我国哪一类生物在世界上占有的百分比最高?(2)除上表所列的类群外,请再举出其它的2个生物类群。

类群

我国已知种数

世界已知种数

百分比(%)

哺乳动物

581

4342

13.39

鸟类

1244

8730

14.25

鱼类

3862

19056

20.3

蕨类

约2200

约10000

22

裸子植物

约240

约850

26.7

被子植物

30000

260000

10

………(3)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什么?(4)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你知道目前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哪些?(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何意义?______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八年级(上)期中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第1题参考答案:D解: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故D正确。故选:D。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有单细胞和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从环境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细胞中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藻类植物的特征。---------------------------------------------------------------------第2题参考答案:B解:A、铁线蕨没有果实,A错误;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无输导组织,B正确;C、铁线蕨有了真正的根,C错误;D、铁线蕨和葫芦藓都不能够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D错误;故选:B。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等复杂一些,因为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熟练掌握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比较其在结构上的异同,结合题意答题。---------------------------------------------------------------------第3题参考答案:D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掌握.---------------------------------------------------------------------第4题参考答案:D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故选: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主要措施。---------------------------------------------------------------------第5题参考答案:C解: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干燥的衣物,缺少水分;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高温把霉菌杀死了,缺少氧气;煮沸的开水,温度高,缺少有机物,因此选项A、B、D不适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潮湿的粮食堆,含有一定的水分、有机物、温度适宜因此适于霉菌的生长繁殖。故选:C。此题考查霉菌的分布,解答时可以从霉菌的生活条件、分布范围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霉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第6题参考答案:D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由于病毒非常微小,多数病毒直径在100nm(20~200nm),较大的病毒直径为300~450纳米(nm),较小的病毒直径仅为18-22纳米,(1纳米=10-6毫米)不能用普通显微镜观察,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病毒的结构。解答时可以从病毒的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病毒的结构特点。---------------------------------------------------------------------第7题参考答案:A解: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故选:A。对生物进行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该题要从生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方面考虑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生物分类的依据。---------------------------------------------------------------------第8题参考答案:D解:生物分类的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统发育及其进化历史,揭示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亲缘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层次的、能反映生物界亲缘关系和进化发展的“自然分类系统”。这样就有利于人们认识生物,了解各个生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规律,为更广泛、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自然界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方便。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分类的主要目的。可以从生物分类的目的方面来切入。解答的关键是知道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主要目的。---------------------------------------------------------------------第9题参考答案:D解:两栖动物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成体与幼体在内部结构、生活习性和外部形态上,用明显变化,属于变态发育,可见,两栖”的含义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可上陆地也可生活在水中,D正确。故选:D。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注意区分水陆两栖生活与两栖动物的不同。---------------------------------------------------------------------第10题参考答案:C解: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一直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等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可见C正确。故选:C。腐生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已经与人类的关系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并能结合题意,灵活答题。---------------------------------------------------------------------第11题参考答案:D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能反映我们的家乡一一百色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是选项D。故选:D。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第12题参考答案:C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水稻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普通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科研工作者利用各具特色的寿光大鸡品种,经过杂交培育出了适应现代需求的新品种,这是运用了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故选:C。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方面来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明确杂交育种是利用了基因的多样性。---------------------------------------------------------------------第13题参考答案:B解: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易地保护是指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它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三峡大坝修建后,原有的生态系统就不存在了.已经不再适合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就地保护了,这时迁地保护,即易地保护是最好的补充办法.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据此答题.掌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注意理解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明确易地保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第14题参考答案:D解:A、防止超载放牧,是为了保护牧草被过度利用和破坏,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B、营造草场防护林,是为了防风固沙,防止草原沙漠化,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B不符合题意;C、兴修草原水利,发展草原事业,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C不符合题意;D、开垦草原是毁林开荒,会使草原面积减少,不是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D符合题意。故选:D。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在尊重草原生态规律的前提下,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牧草和其他生物和发展草原事业。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的措施要认真领会并记忆牢固。---------------------------------------------------------------------第15题参考答案:C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原始地球上形成简单有机物的场所是原始大气。故选:C。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关键点: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第16题参考答案:D解:人体体液的无机盐离子的比例跟海水中相应无机盐离子的比例接近,说明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说明和人一样,生命是起源于原始海洋。这是生物进化的证据之一。故选:D。本题考查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证据,可以通过比较确定生命的起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题目中叙述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第17题参考答案:B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而在同一地层中出现的化石,只能证明形成这两种化石的生物生存的年代较近,因为只有年代相近才有可能在同一地层出现。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据此解答。这部分内容在中考中时常出现,注意理解和掌握。---------------------------------------------------------------------第18题参考答案:D解: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可以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从植物到动物不是进化的规律。故选:D。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其次生物在形成的最初,多是单细胞的,后来慢慢进化出多细胞的生物。关键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第19题参考答案:B解:达尔文认为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引起变异的根本原因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生存环境变化是自然选择的根本原因(外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弱肉强食即生存竞争是自然选择的方式,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物种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故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故选:B。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的概念、基础、原因、方式、过程、结果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自然选择的概念过程。---------------------------------------------------------------------第20题参考答案:A解:A、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是自然选择说,符合题意。B、中性学说由日本遗传学家木村资生于1968年提出一种学说,认为由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对于物种生存既无利也无害,这些突变在自然选择上是中性的,因此,在分子水平进化中自然选择几乎不起作用,不符合题意。C、自然发生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总之,生物可以从他们所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而没有上代,不符合题意。D、用进废退学说是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最早提出来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个学说的中心论点是:环境变化是物种变化的原因。环境变化了使得生活在这个环境的生物,有的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有的器官则由于不用而退化。这些变化了的性状能够遗传下去,也就是说,获得性能够遗传,不符合题意。故选:A。此题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据此答题。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二、简答题---------------------------------------------------------------------第1题参考答案:细胞壁

细胞核

液泡

叶绿体

解:(1)由图可知: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叶绿体、⑤液泡。(2)从图中看出,水绵是多细胞藻类。(3)细胞内的④叶绿体呈带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营养方式为自养。故答案为:(1)细胞壁;细胞核;液泡;(2)多;(3)④叶绿体。图中水绵细胞的基本结构: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细胞核、④叶绿体、⑤液泡。关键是掌握水绵的结构和功能。---------------------------------------------------------------------第2题参考答案:腔肠动物、扁形动物

外骨骼

丝虫

水蛭

食用

解:(1)水螅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涡虫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无体腔,有口无肛门,属于扁形动物.(2)蜘蛛、蜜蜂、苍蝇、蜻蜓、蚂蚁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3)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与蛔虫同一类群的其他动物还有丝虫、蛲虫等;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与蚯蚓同一类群的其他动物还有水蛭、沙蚕等.(4)鲍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螺壳和珍珠可做装饰品,有的能食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如鲍鱼.故答案为:(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2)外骨骼;(3)丝虫;水蛭;(4)食用.分析图形,蜘蛛、蜜蜂、苍蝇、蜻蜓、蚂蚁属于节肢动物,蛔虫属于线形动物,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鲍鱼属于软体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分析解答.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题中几种动物的主要特征,结合题意灵活答题.---------------------------------------------------------------------第3题参考答案: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

栖息环境

节约用水

不向河流中乱扔垃圾

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洗涤剂

做好环保方面的宣传

“珍惜水资源”

解:(1)我国水域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式十分严峻,有25000km河段的水质达不到渔业水质的标准,2800km长的河段鱼类基本绝迹。全国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死鱼的现象严重,死鱼最多的年份甚至达到50000000条。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等流入江河,使江河的水质恶化、含有有毒物质、水体缺氧等,不在适宜鱼虾生活,严重的致使大量鱼虾死亡,几乎成为“死河”,因此属于工业污染及生活污染等水域环境污染威胁了鱼类的生存。由此可见,保护渔业资源不仅要禁止乱捕滥捞,而且还要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2)作为一名中学生,为了保护水资源,可以从自己做起,如①节约用水;②不向河流中乱扔垃圾;③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洗涤剂;④做好环保方面的宣传;(3)如:“请爱惜水环境”,“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水是水是生命之源”等。故答案为:(1)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污染;栖息环境;(2)①节约用水;②不向河流中乱扔垃圾;③不使用含磷的洗衣粉、洗涤剂;④做好环保方面的宣传;(3)如:“请爱惜水环境”,“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人人有责”“水是水是生命之源”等。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威胁鱼类生存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威胁鱼类生存的原因、保护方面来切入。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威胁鱼类生存的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