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且末_第1页
丝绸之路上的且末_第2页
丝绸之路上的且末_第3页
丝绸之路上的且末_第4页
丝绸之路上的且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绸之路上的且末且末历史悠久,它南倚昆仑、北临大漠、东入阳关、西去葱岭,全县总面积14.0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2万人,为全国面积第二大县。且末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的且末国和小宛国所在地。奔涌的车尔臣河水养育了羌人、土著人、匈奴人、维吾尔和汉族等众多民族,各民族在这里相融共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汉为且末国地,1914年设县,以古国名命名。维吾尔语称为“恰尔羌”,有车尔臣、卡墙等译名。且末最早出现在《汉书》里,为沮末国。《三国志》写作“且志”。西汉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且末情况带回内地。从此,且末与内地的联系不断加强。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因避战乱,鄯善王率4000余户西奔且末。隋大业五年(609年),隋朝在且末设郡,统肃宁、伏戎二县,并嫡天下罪人,配为戍卒,大开屯田。唐贞观十八年(644年),玄奘自印度取经回国经且末,并在《大唐西域记》中对且末有记载。唐上元三年(676年),且末郡改为“播仙镇”,属陇右道沙州。唐贞元年间至大中四年(785-850年),吐藩占据且末。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87年),称“者里辉”。元朝从内地迁1000余人与元军新附军杂居,在且末屯田。明代称“扯力昌”。清光绪十年(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省后称“卡墙”,并再次设稽查所,设且末县治。民国三年改为且末二等县,归阿克苏管辖且末地主庄园也称托乎拉克庄园位于且末县城以西约2.5公里处的托格拉克勒克乡,初建于1911年,建筑面积780平方米,呈正方形,现存有11间房和两间回廊,庄园房屋为土木结构建筑,1998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庄园于1953年由当地乡政府收回后至1964年给县学校使用,1966年至1985年改为乡政府办公室,1985年至1987年用于石油物探的库房,于1989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1987年自治区文物局立项维修,1998年7月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修缮工作,并于当年经县委、县人民政府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庄园房屋是封闭式的居室建筑,是正方形布置,房屋结构由生砖墙体和木梁柱屋顶筑成,由居室、库房等11间房屋和两间回廊组成,部分房屋顶、墙体、梁架保存着精细的雕刻和石膏壁龛装饰,别具一格,装饰古朴典雅,给人以花而不乱,恰到好处之感,具有浓厚的地方和典型民族传统居室建筑特色。托乎拉克庄园是当时且末县最大的地主尼牙孜的住宅,当时建房历时4年,仍未竣工,工程浩大。所建房木料为砍伐以后要浸泡在水中一年,然后干上一年,最后进行挑选雕刻,工匠大部分为喀什地区的大工匠,手艺十分精湛、精美、细致。石膏壁龛、石膏墙壁等部分石膏装饰用蛋清、冰糖、石膏混合物建成,其庄园建筑工艺十分考究,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结合,使房屋能历经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仍能完整保存,气宇轩昂。“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室”展出民族、民俗文物120余件,展品以木器、铁器、铜器、丝织物等具有当地浓厚的维吾尔族民族特色的农业用品、生活用品等民间遗物为主,展品中的榨油机、泡盐臼、摇篮、切莱盆、废食品袋、铜壶等展品,做工精细,工艺精良,具有浓厚的维吾尔族民族特色和民族气息,展现了且末维吾尔族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历史文物陈列室”展出历史文物150余年,展品大部分出土于我县扎滚鲁克古墓群,(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品以春秋、战国、西周时代为主,东晋、西汉、宋朝等各历史时期也有,出土历史文物以木器、陶器最多,其余有石质器,骨、角质器,铜、铁器,贝饰等。从出土历史文物来看,当时的纺织、染织工艺有相当高的水平,有许多棉毛织物极为罕见,十分珍贵。最古老的拔弦乐器—一箜篌也出于我县扎滚鲁克古墓群,为春秋时期,距今约有2600年,极为罕见,于2001年以“最古老的拔弦乐器—一箜篌”而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阿以旺式建筑

从2000年7月,一块产自且末县和阗玉石申报“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成功,开启了且末县申报“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之门。随后“最古老的拨弦乐器——“箜篌”、“最大的新创黄道经纬仪”、“最大的干尸合葬群”、“面积最大的古陶片散布遗址”、“世界最大的库麦其”、“万人金蛋宴”相继申报成功后,且末县已有7项纪录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成为荣膺新疆“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最多的县世界最大的库麦其”pk万人金蛋宴万人万人LOREMIPSUMDOLOR一是最大的黄道经纬仪,青铜雕塑,高3.9米、重3.8吨,比古代黄道经纬仪超出1.1吨,现安置在县昆仑广场喷泉中心;二是最古老的弹拨乐器——竖管篌,制作于公元前500年且末是古代丝稠之路的南道重镇,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将箜篌带回中原。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深感箜篌之美,便令宫廷乐师进行仿制,用于宫廷和郊庙雅乐。箜篌在唐朝备受帝王推崇,从而被禁锢于宫廷,到明末清初,箜篌失传。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我国音乐界、乐器界的老前辈,开始了箜篌的研发仿制,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成功。中国现代箜篌演奏艺术创始人崔君芝创新了一整套中国现代箜篌的演奏技巧,使箜篌获得新生。箜篌之美三是面积最大的陶片散布遗址,分布在来利勒克沿车尔臣河古河道,为古代春秋至中唐时期(公元前770年至8世纪)遗址,陶片密度达每平方米116块;LOREMIPSUMDOLORLOREM四是最多家族丛葬干尸的陈列室,14具干尸出土于扎滚鲁克古墓群。位于县城西托格拉克勒克乡,是目前新疆一座面积较大,保存较完好的独具风格的维吾尔族古代民居建筑。初建1911年,整个庄园占780多平方米,计大小房间17间,有正厅、廊房、前庭、天井、院落等,正厅及客房周围墙面有石制作的精美壁龛,上有花边图案,浮雕式图案,天井及廊柱上刻有美丽雅致的木雕花纹,所有房间的梁柱,椽整齐划一,选料讲究,墙面用石膏、蛋清和冰糖混合后抹制光滑如镜。据说房主是一位开金矿和拥有广大耕地的巴依,发财后开始建造这座庄园,由于工程浩如大,20多年尚未竣工。尼牙孜庄园气宇轩昂,气派浩如烟海大,有“小故宫”之相,自治区主管部门已拨专款修缮,199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尼牙孜庄园已成为民族、民俗文物陈列馆,展出珍贵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百余件,那一件件文物仿佛向游客诉说且末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修远和璀璨。“万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