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江诺河水岩溶地貌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评价_第1页
陕西通江诺河水岩溶地貌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评价_第2页
陕西通江诺河水岩溶地貌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评价_第3页
陕西通江诺河水岩溶地貌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评价_第4页
陕西通江诺河水岩溶地貌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通江诺河水岩溶地貌地质公园地质景观资源评价

诺河岩质公园是通江诺河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诺河岩质公园位于通江县北部,占地面积约260k(b)。北邻陕西省汉中,东有秦川钥匙,西有蜀剑门。该地区的秀水长河,险峰叠嶂,奇石众多。峡谷、瀑布和黑河异常发育,反映了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许多革命遗迹和数百年的历史遗迹。它可以被称为秦巴山地区的第一个目的地。诺水河岩溶地质公园区可分“诺水河溶洞群”、“临江岩溶峡谷”、“空山岩溶盆地”三大独立景区,总体呈弧形分布,是一处以岩溶地貌风光观赏、休闲度假、地质科考为旅游目的地的新兴旅游胜地。诺水河溶洞群溶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暗河、次生化学沉积物的发育特点及洞穴形态特征,具有典型南方岩溶区溶洞的基本特征,但溶洞发育规模普遍较小,受构造控制明显,岩溶管道的发育程度与同纬度低海拔南方岩溶区相比较差,岩溶发育沿相同岩性层较均一,沿层面、裂隙面发育的方向性也较明显,故区内岩溶发育又表现出北方岩溶区溶洞的特征。总之,诺水河溶洞群兼有典型南北岩溶区溶洞的基本特征,是综合研究南北岩溶溶洞成因、性质、演化过程、形成环境及古岩溶水的重要基地。1学校旅游资源的特点1.1洞内及南方岩溶通江县素有“溶洞之乡”的美誉。全县约有300多个可供旅游参观的地下溶洞,集中分布于“诺水河溶洞群”、“空山岩溶盆地”景区中,其中“诺水河溶洞群”有123个,主要分布在牛角嵌至潮水桥地段,洞内可游面积在2万(b)以上的溶洞有牛角嵌、老龙洞、仙人洞、仙女洞、狮子洞、宋家洞、楼房洞、中峰洞、高峰洞、闭眼洞、锉子洞、乾隆洞、千丘田洞、和尚洞、连环洞、乌龙洞、花子洞、黑木洞、美猴洞等40余个,可以说山山有洞,洞中有洞,洞洞毗邻,各具特色。这些洞,或临清溪,或处绝壁,有的需匍匐而进,有的需潜水而入,洞中石乳、石笙等,或象人,象动物,千奇百态,大都保持原始风貌。其中地质景观资源最丰富、最具特色的地下溶洞主要有以下几个。狮子洞:该洞形成于100~200万a以前,已探测深度约长340m,洞口高程为680m,洞穴支洞极其发育,各支洞整体发育方向近东西向,主洞道方位292°,洞道发育规模变化较大,洞道宽度一般为5~15m,洞内最宽达30m,最窄仅2m,洞宽一般为10~20m,旱洞纵向高差达25m,洞穴末端有一较窄洞穴,据访问深度在500m以上。狮子洞内岩溶以管道岩溶为主,表现为岩溶管道极其发育,各管道的发育方向和规模相差较大,但沿东西向发育的管道规模普遍比沿南北向发育的管道规模大。在支洞与主洞交汇处常形成较大的大厅,宽可达40m,高可达25m,大厅内次生化学沉积物丰富,石笋、石柱、石钟乳发育,石笋最高达7~8m。洞道之间狭小管道发育,相互连通呈树枝状。该洞岩溶发育特征主要表现为南方岩溶的基本特征。洞内石钟乳、石柱、石笋遍布,石幕、石幔、石瀑布众多,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楼房洞:该洞已探测洞穴全长639.5m,洞道弯曲,走向变化大,宽窄极不均一,最宽达40m,最窄仅2m。洞内支洞较少发育,仅在600m深处发育两条支洞,支洞洞道狭小,一般宽3~5m,高2~4m。主洞口高程为560m,主洞体走向大体为149°,洞道宽度一般7.0~15.0m,高度一般2.0~15.0m,旱洞洞口与地下河出口高差9.6m,旱洞纵向高差23.3m,旱洞长609.5m,水洞长30m,旱洞与水洞只有水力上的联系,无人行道沟通。楼房洞主洞发育受上码头向斜构造控制,主洞基本在同一高程上,洞穴内岩溶管道发育相对较差,总体上看,岩溶形迹表现出较多的北方岩溶特征,但在洞内岩溶化程度及岩溶发育特征上看,楼房洞内的溶蚀形态类型呈现多样化,局部岩溶区域表现出南方岩溶发育的形成特征,故该洞内可见南北岩溶综合发育的基本特征。楼房洞内水母石、马芽石、发光的方解石、凸出的隧石、水晶花、边石坝及正在生长的石笋等观赏价值极高,洞内的水帘瀑布与水帘下边洁白的石钟乳,是地质公园的“拳头产品”。宋家洞:该洞进洞口海拔高度687m,出洞口海拔度680m,两洞口水平距离约35m,海拔高差约7m。宋家洞实测探明长度254m,洞道弯曲,走向变化大,洞道规模变化也较大,洞道最高达13m,最低仅1.3m,一般3~5m;洞道最宽达23m,最窄仅1.5m,一般3~5m。宋家洞洞穴形态在平面上总体呈现U形,主要两条近东西向的洞道被近南北向的洞道联通而形成,支洞较发育,但规模一般较小。近南北向洞道在第四厅高10~15m,宽约15~25m;在剖面形成上第五厅至第八厅洞道呈阶梯状,坡高达38°,阶梯之间以狭窄的管道相连,管道状溶洞高约1.3~1.6m,宽约1~2m。宋家洞内管道岩溶较发育,且溶蚀现象表现为物质上的不均一性,具有较显著的南方岩溶特征。宋家洞的石盾群,是我国至今发现景观最好、观赏价值高、盾群组合形成最美的石盾群,堪称“天下第一洞”。龙湖洞:该洞已深测长度约400m,洞口高程为550m,主洞方位270°,洞穴规模较大,洞内宽度一般15~25m,最宽60m,最窄仅5m,洞高一般15~20m,最高处达30m。洞穴支洞较发育,有两支洞逐渐缩小,深度不清。洞内有一条暗河,全长约200m,暗河在洞内源头为一深水潭,深约25m,水位不定,时有暴涨,与洞外诺水河水力关系不明确。该暗河的出口以前是直接向诺水河,近几年出于修建公路而将其覆盖,仅在公路坎边缘可见暗河出口。龙湖洞内以管道岩溶为主,管道发育方向和规模也相差较大,沿东西向发育的管道规模普遍比沿南北向发育的管道规模大,各支沿总体发育分布在三个层面上,层与层之间均有狭窄管道相连通。洞内有两处侵蚀呈大厅状,与地下暗河分别位于三个不同的高程上。该洞内溶蚀现象表现为在物质上的不均一性,具有较显著的南方岩溶特征。从剖面形态上看,龙湖洞侵蚀形态表现为水平状、层状。中峰洞:该洞洞体宽大,洞顶保存有完好的波痕、天涡、涡穴、天沟、天井,是研究早期洞穴形成时的水流活动、流向、流速等水文地质条件的绝好证据,适合于科普旅游开发,洞内平坦,适宜建立“洞穴医疗”场所。中峰洞分上、中、下三层,洞道纵横,是难得的地下迷宫,适合于开展探险。1.2转变后的土地层和暗河层理线为—临江岩溶峡谷“临江岩溶峡谷”区位于“诺水河溶洞群”东部,由临江、白山、黑木沟三个片区组成,主要分布在临江乡,幅员面积约120k(b),是联结“诺水河溶洞群”与“空山岩溶盆地”的纽带和走廊。主峡谷长5km,宽5~25m,谷底海拔620~750m,两岸山峰海拔1400~1500m,峡谷相对深度700~750m,其余两条支峡分别长3.5、1.5km。临江峡谷是由于地壳急剧抬升,河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两岸绝壁上一道道层次分明的层理线犹如五线谱,正是水流侵蚀的表现。临江峡谷之美在瀑,这里的瀑布皆源于峡谷壁上的溶洞,由于两岸地下暗河为了适应下切了的排水基准面,在不同高程上留下溶洞层,有些暗河的下切速度滞后于地表河流下切,常形成岸溶瀑布,临江峡谷里的瀑布就是这形成的。其中,常年可见50~100m以上落差的瀑布有五处。最著名的瀑布有:珍珠瀑、鱼跳瀑、问歇瀑、凌云瀑等。1.3“空山天盆”的提出和特点空山景区属高原盆地景观,海拔1450~2108m,幅员面积60k(b),地势开阔,空间博大,有80多个著名景点,主要分布在空山乡。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在这海拔1400m余的高山上,造就了13k(b)的中山盆地,长约8.5km,宽约1.5km,整体形态呈椭圆状,长轴与短轴的发育方向受空山坝向斜构造控制,底部地势平坦,宛如巨大天盆。“天盆”中央,有四座孤峰,卓然玉立,遥相呼应。中峰高约120m,方圆面积约5000(b),四壁如削,峰顶古松苍劲,野花遍地,内有溶洞,刻有古人题词:“第一洞天”。另一峰高约140m,方圆面积约6000(b),四壁陡峭,荆棘丛生,整座山体是一个峰窠状溶洞,东西南北均可进出,人们戏称“蜂窠公园”,内有古人题词:“第二洞天”。其余两个山峰,一名“茨竹包”,山下有一农家小院是红四方面军“空山军事会议”的遗址;另一名“扑地莲花”,由六个陇帘构成,面积约30000(b),远观如一朵青莲,盛开盆中。这四座孤峰,交错排列,构成盆中的主景,盆底四周则长满了石芽,其中以东北面的“万佛朝天”最为壮观。该景点长2000m余,宽300m余,大片石牙沿坡排列,高者5~6m,矮者1~2m。远眺如万佛列队,朝天拜地;近观一石一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空山天盆”的地表深处有许多深不可测的漏斗和落水洞,即使山洪暴发,洪水也会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空山天盆”的四周,万山环列,137个山峰,峰峰是景,各具特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挂宝岩、五佛观榜、绣旗山、七星灯、一灶三锅等。1.4石景、黑景诺水河岩溶地质公园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以上三大主要景点外,还有奇特的山景、水景、石景等自然景观。其中主要山景有金童山、画屏山、太极图、龙虎斗、五台山;主要水景有黑白泉、红鱼泉、三潮水;主要石景有翻天印、石蛇坎、鱼鳞石。2森林植被类型及稀土动物原始森林:地质公园区现有原始森林约4669h(b)。其中“诺水河溶洞群”景区约667h(b),“临江岩溶峡谷”景区约1334h(b),“空山岩溶盆地”景区约2668h(b)。林中藤树攀缠,遮天蔽日,飞禽走兽,虫蛇、蚂蚁繁多。植物以亚热带类为主,兼有暖温带种类成分。森林植被有15个群系,12个群系组,4个群系纲,分别属常绿阔叶和常绿针叶两个植被类型。其中不乏珍稀树种,杜仲、银杏、鹅掌楸、岩柏、篦子三尖杉,厚朴、红豆树、大王北鹃、红椿、八角莲、天麻等。此外,还有数十种兰草,100多种杜鹃,在国内花卉界享有盛名。除众多的植物种类外,原始森林内亦有丰富的动物类群。经考察,该区内有哺乳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鱼纲等各类动物331种,隶属32目、87科、239属。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29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2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金雕;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髫羚、斑羚、大灵猫、藏原羚、林麝、猕猴、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红隼等。3川革命根据地建筑通江县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它“依三巴之目域,控全蜀之左隅”,“北通兴汉,据巴梁冲要,东下渝夔,扼秦蜀咽喉”,自古就是川陕边境的战略重镇。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通江是川陕苏区的首府,也是全国两个模范县之一(瑞金、通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该旧址系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几经续建,后为通江天主教堂。自1933年12月29日至红军撤离川陕苏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一直在此办公。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旧址。该旧址系明代建筑,占地2460(b),原系通江文庙。1932年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都设在这里。“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为1982年所建,馆内收藏着2000多件红军留下的珍贵文物。1992年更名“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军石刻标语:石刻标语是红四方面军宣传思想工作的一大创举。在通江,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1300多幅红军时代的石刻标语,其中“赤化全川”和“平分土地”最著名。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坪烈士陵园。该陵园是全国规模最大,最集中的红军烈士陵园。园内安葬着5200多名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烈士墓碑题词和图案是当年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亲自书画的。正面题词是“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边的对联写着“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碑顶刻有镰刀斧头图案,碑座则有长枪、短枪浮雕。198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景观评估4.1?地台型碳酸盐岩地层成岩模式?1)?诺水河岩溶地貌发育历史长,类型齐全,对于考察和研究岩溶地貌特征、钟乳石的同心结构及色彩变化、沉积周期变化、洞穴发育年代及环境变化、多层溶洞及多层级阶地的成因、四川盆地北缘新构造运动特征,以及岩溶水文地质及岩溶水开发利用价值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2)?通江诺水河岩溶地质公园区经历了从地槽到地台,从海相到陆相的发展,地台型碳酸盐岩厚度大,分布广,是我国进行碳酸盐岩岩石学、岩类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研究,建立碳酸盐岩模式的理想资料库。3)中峰洞保存有5亿a前标准的古海岸遗迹。薄层石英砂层,层面上有不对称浪成波痕,波峰较尖锐,脊线延续较长,并出现分叉及会合现象;薄层砾岩面上,出现两组相垂直的变形浪痕;粉砂岩中平行层理夹冲洗交错层理,平行层纹的层系以低角度相交。这些遗迹说明地质公园区古地理环境为前滨带与后滨带相接壤的海滩边缘,具有研究地台发展的重要价值。4)?楼房洞内奇特的洞穴形态、狮子洞内保存完好的等水位线、宋家河内世界罕见的石盾及龙湖洞地下暗河等,均是洞穴科学家研究洞穴成因、性质、演化过程、形成环境以及古岩溶水文的重要依据,在洞穴研究上具有极高的价值。4.2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意义该区位于川陕两省旅游热线的过渡地段,建立地质公园,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产业,对于促进川陕两省旅游网络建设,使旅游业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