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史复习下学期资料_第1页
外国音乐史复习下学期资料_第2页
外国音乐史复习下学期资料_第3页
外国音乐史复习下学期资料_第4页
外国音乐史复习下学期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音乐史(二)复习资料选择判断题1、勃艮第乐派出现在文艺复兴的法国。2、早期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涉及韦伯、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等。3、法国大歌剧产生于19世纪代末期。4、柴可夫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剧作品是《睡美人》、《天鹅湖》、《胡桃夹子》5、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因风格酷似贝多芬的交响曲被称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6、罗西尼的作品有《湖上夫人》、《奥瑟罗》、《塞维利亚剪发师》7、威尼斯乐派的创始人是维拉尔特。8、佛兰德乐派最大的作曲家是奥兰多.迪.拉索。9、歌剧产生的时间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10、18世纪法国的喜歌剧作品有卢梭《乡村仆者》。11、那不勒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是亚历山大.斯卡拉蒂。12、德国第一部浪漫主义歌剧:《自由射手》。13、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前奏曲》是根据一首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的。14、早期浪漫主义乐派的时间是1820—1850年。15、出名的法国歌剧《卡门》的作曲家是比捷。16、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是韦伯。17、斯美塔那的作品有《被出卖的新嫁娘》。18、法国作曲家埃克托.柏辽兹在爱情的痛苦和失望中写的一部自传性作品是《幻想交响曲》19、舒伯特的音乐创作中心是艺术歌曲,《鳟鱼》、《菩提树》、《野玫瑰》等都是舒伯特的出名艺术歌曲。20、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里卡。名词解释题1、颂歌:颂歌是为重大典礼写作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2、强力集团:俄国民族乐派的核心组织“强力集团”,又名“巴拉基列夫小组”,“新俄罗斯乐派”或“五人团”。重要作曲家有: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鲍罗丁、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3、十二音技法:使用半音阶的十二个音自由构成一种序列,在十二个音出现之前,不重复其中任何一种音,以原形、逆行、倒影等形式进行创作,旋律含有跳跃性特点,多用增、减音程,七度、九度音程。4、法国“六人团”:米约、迪雷、奥里克、奥涅格、普朗克、塔耶弗尔5、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欧洲文学界、戏剧界和音乐界掀起了一股真实主义思潮,强调写下层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真实主义歌剧就是同一种思潮下的产物。6、法国大歌剧:法国大歌剧产生于19世纪代末期,盛行于30和40年代。剧情大多采用历史题材,分四幕或五幕,讲究富丽堂皇的布景和场面,剧中不用说白,包含独唱、重唱、合唱和管弦乐,合唱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7、法国抒情歌剧:抒情歌剧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规模在喜歌剧和大歌剧之间。它像喜歌剧同样,重要以优美的旋律引人入胜,但没有喜歌剧的说白,规模则不不大于喜歌剧而不大于大歌剧,也不像大歌剧那样以豪华的布景、雄浑的合唱、隆重的舞蹈和壮观的场面吸引观众。它把法国浪漫文学的抒情气质、意大利的美声唱法、瓦格纳的半音和声与丰富的配器手法结合起来,在整体上保持一种明朗、淳朴、文雅的风致。8、德国爱情歌手:12至14世纪,德国在法国特罗巴杜尔的影响下兴起了游吟诗人,成为中世纪德国世俗音乐的代表,所唱的歌大多是爱情歌曲,因此被称为“爱情歌手”。9、民族主义音乐:采用民族题材和民族形式,反映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的创作,称为民族主义音乐。10、体现主义音乐: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体现主义音乐是体现主义绘画的同时艺术。11、民族乐派:采用民族题材和民族形式,反映民族风情和民族精神的创作,称为民族主义音乐流派。12、流浪艺人:浪迹四方的音乐和杂技表演者。在封建社会中被视作贱民,不受法律保护,受到统治者的压迫和教会的排斥。13、新古典主义音乐:又称“新巴洛克时期音乐”,是20世纪代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当代音乐流派之一。简答叙述题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和创作风格。音乐特点:强调个人的自我体现,个性化、抱负化,富于诗意、感情重于理智。创作风格:(1)浪漫主义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体现,打破传统的古典主义格局。(2)曲式构造得到更大的扩展,变得更加自由。(3)伴音化或不协和音的使用增多,更大规模地引入了远关系的调性。(4)认为器乐是体现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的抱负手段。(5)强调音乐和文学等姐妹艺术的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在艺术歌曲和标题音乐中得到重要的体现。(6)重视音乐的民族性,增进了民族乐派的产生。柴可夫斯基的的音乐创作及重要作品。浪漫主义作曲家,他的作品遍及于歌剧、舞剧、交响剧、交响诗、协奏曲、室内乐、钢琴和艺术歌曲等体裁。俄罗斯岁伟大的交响音乐和戏剧作曲家。(1)创作早期及代表作品(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代表作:第一交响曲《冬日的梦幻》、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提琴与乐队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舞剧《天鹅湖》、《第一弦乐四重奏》(2)创作中期(70年代后期——80年代中期)代表作:《第四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狂想曲》、钢琴三重奏《悼念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歌剧《奥尔良的少女》、《马捷帕》、《女巫》。(3)创作晚期(80年代末——90年代早期)代表作:《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3.舒伯特的生平、音乐创作与代表作品。1.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用,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某些出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代表作品:交响曲9部、弦乐四重奏15首、钢琴奏鸣曲22首、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舒伯特的创作中心是歌曲,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艺术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等。斯特拉文斯基在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创作以及艺术成就。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美籍俄罗斯作曲家。他在舞剧方面的音乐尤为突出,音乐创作时期及代表作品:(1)早期:俄罗斯风格时期。作品反映了岁俄罗斯古老民俗和宗教礼仪的爱好,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音乐的影响。代表作品:舞剧《火鸟》、《春之祭》、《彼得鲁什卡》。(2)中期:新古典主义风格时期。深处瑞士和法国时期,反对浪漫主义音乐宣泄的情感音乐,开始复古,作品开始形成新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作品:《浦契涅拉》、《众神领袖阿波罗》(3)晚期:序列主义音乐时期。开始写十二音音乐,序列主义音乐开始。代表作品:《哀歌》、《安魂赞美诗》艺术成就:作为20世纪的音乐领袖,斯特拉文斯基在创作中不停开拓新的领域,在影响同时代作曲家的同时也使他们不可抗拒地追随其后。新古典主义风格和序列音乐写作是他引领的两个重要的音乐潮流,作为新古典主义的倡导者,他主张对古典时期的美学原则进行反思和重新运用,并作有该音乐风格的标志性作品《浦契涅拉》。斯特拉文斯基为俄罗斯音乐做出了重大奉献。他与佳吉列夫合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舞剧作品,体现了俄罗斯古老民俗特色和宗教精神,以《火鸟》、《春之祭》为代表。他的作品含有独特的音乐语言:节奏作为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突破了强弱规则交替的限制,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状态;旋律建立在一种音域狭窄的短小片断上,没有起伏,服从音乐整体需要,和声含糊,不采用弦乐的使用。勃拉姆斯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种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勃拉姆斯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另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出名。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的三个时期特点与作品。19世纪意大利歌剧在威尔第的手里达成了顶峰。他的歌剧创作能够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作品以《纳布科》为代表,反映当时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愿望,对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和独立斗争起了鼓舞作用,歌剧中合唱是体现爱国情绪的有力手段。该歌剧第三幕犹太人在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合唱在1849年革命时期称为广泛传唱的爱国歌曲,歌剧的创作含有进步意义,但从艺术性来说,音乐比较粗糙,对人物性格和戏剧情节缺少鲜明生动的刻画。(2)中期歌剧着重心理刻画的性格悲剧,写了三大浪漫主义歌剧——《利哥莱托》、《游吟诗人》和《茶花女》,比起早期历史题材英雄歌剧,不仅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刻细致的刻画,从类型化的形象提炼成个性化、典型化的形象,并把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紧密联系起来,以富于动力的音乐不停地推动着戏剧性的发展,因此,音乐的布局和构造也有明显变化,打破了“分曲”的局限,变得灵活、有机,管弦乐也逐步起到主导作用。另外,尚有出名歌剧作品《阿依达》,把大歌剧和抒情歌剧融为一体,剧中有宏大的场面,也有深刻的人物性格刻画,增强了音乐的体现力。(3)晚期歌剧《奥瑟罗》中,把宣叙调和咏叹调融合为现有歌唱旋律性又有语言体现力的“独白”。贯彻着戏剧性发展的写法,每一幕的音乐都是不间断发展,完全不存在独立的分曲。最后的作品《法尔斯塔夫》也有同样的特点,所不同的是用喜剧性的音乐语言作为体现手段。20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以及各个音乐流派的音乐特性和代表人物。印象主义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重要流行在法国流行的一种音乐形式。受“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文学”的影响而出现的一种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和声、调式、旋律、节奏和音色等都是为音乐而发明氛围,是音乐进入当代主义的开端。代表人物:德彪西擅长用简短的音乐主题,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器。(2)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生活风俗和神话意境的标题小品,突出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音乐含有朦胧、飘逸、空幻和幽静的氛围。体现主义音乐——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体现主义音乐是体现主义绘画的同时艺术。音乐特性:(1)音乐含有反传统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锋利不协和,构造不明确,运用了十二音体系。体现主义音乐中毫无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印象主义的色彩美感,显得更加离奇怪异。(2)体现主义音乐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反义词,从它们的对比中,能够看出两个音乐流派中的不同特性: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外部的瞬间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氛围,是对自然的模仿与再现;体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边事物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世界体现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体现人们的思想品质和内在灵魂。代表人物: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新古典主义音乐——又称“新巴洛克时期音乐”,是20世纪代流行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当代音乐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斯特拉文斯基音乐特性:(1)从音乐美学上看,新古典主义追求均衡、稳定、理性的音乐,反对后浪漫主义音乐中膨胀的主观意识和浓烈的个人情感体现;提出“返回巴赫”的主张,采用音乐就是音乐的主观音乐形式,关注音乐中的形式和技术,而不是内容,以艺术的音乐形式替代情感体现。(2)从具体形式上看,音乐反对自由散漫的构造,倡导规范的曲式构造,倡导纯音乐,复兴浪漫主义时期前的多个音乐形式,反对标题音乐,倡导小型的、室内化的音乐编制。与此同时,与20世纪的新音乐形式结合,倾向于采用扩张调性、甚至无调性的手法,和声复杂,并没有真正回到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8.马勒的音乐创作及重要代表作品。早期(1880——1900)作品涉及《旅人之歌》、《少年魔角》和第一至第四交响曲。中期(1900——1908)作品涉及《亡儿之歌》和第五至第八交响曲。这一时期的和声与配器的体现力大大提高,音乐语言更加个性化,复调的因素在音乐构造中起更大的作用。后期(1908——1911)作品涉及《大地之歌》、第九交响曲和未完毕的第十交响曲中一种规模宏大的柔版乐章。这一时期作品意境悠远,表情深沉,技术已经达成炉火纯青之境。9.挪威民族乐派格里格的音乐风格。格里格的作品在题材上和音乐语言上都是民族的,音乐风格的形成重要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即德国浪漫主义风格、北欧风格和挪威民族风格。格里格的美学观是浪漫主义的,音乐对他来说只但是是情感的体现。他的情感重要涉及对挪威大自然与挪威民间艺术的热爱,对美妙将来的憧憬,个人性格的忧郁、孤单等。格里格1865年夏在哥本哈根附近的伦斯特德(Rungsted)创作的《幽默曲》(op.6)、《e小调钢琴奏鸣曲》(op.7)、《F大调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8)之中,无一例外地都大量运用了挪威民间音乐的素材。在《幽默曲》中尤为突出,无论是它的旋律还是节奏都含有挪威农民舞曲(Slatter)的根基。1867年整顿出版了第一集《抒情曲》(op.12),一生共创作出版了十集,在浪漫主义小品创作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年,创作了《G大调第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op.13),一年后创作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op.16)。这两部大型作品首先展示了作曲家在把握奏鸣曲套曲体裁方面的实力,另首先证明了作曲家已开始把挪威民间音乐的素材比较系统地镶入到含有曲式构造意义的器乐作品动机之中。两部作品都含有较强的民族风格,深受挪威人爱慕,特别是《a小调钢琴协奏曲》,与1874至1875年创作的《培尔•金特》(op.23)一道,为格里格赢得了世界名誉。肖邦的生平、音乐创作与代表作品。肖邦生于华沙,自幼爱慕波兰民间音乐,7岁即可写乐谱,8岁时开始公开演奏,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渡过,创作了诸多含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肖邦一生不离钢琴,全部创作几乎都是钢琴曲,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的创作可分为4个时期:华沙时期、华沙起义时期、巴黎的全盛时期、晚期。(1)华沙时期(早年~1830)肖邦一生创作的起点,闪耀着民族感情和民族风格的光辉。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1830年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两部钢琴协奏曲。这两部作品富于浪漫主义气质,对爱情生活的体验,对幸福的热烈向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明朗欢快情绪贯穿全曲。(2)华沙起义时期(1830年末~1831年)《c小调练习曲》(又称《革命练习曲》起义激起的爱国热情同对祖国亲人的怀念交错在一起。《d小调前奏曲》激愤悲哀之情,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3)巴黎全盛时期(1832~1845)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娴熟的音乐风格使他的艺术达成了顶峰。他的创作涉及到钢琴音乐的多个体裁,从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舞曲、波洛奈兹舞曲、夜曲、圆舞曲、即兴曲,直到构造更为复杂的叙事曲、谐谑曲、奏鸣曲,都获得了丰硕的艺术成果。(4)晚期(1846~1849)这一时期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