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的现实主义写作与小说创作_第1页
果戈里的现实主义写作与小说创作_第2页
果戈里的现实主义写作与小说创作_第3页
果戈里的现实主义写作与小说创作_第4页
果戈里的现实主义写作与小说创作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果戈里的现实主义写作与小说创作

(一)批判形式主义的创作倾向和写作环境的局限性格林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继承并发展了由普希金奠定了基础的俄国文学,对推动俄国文学沿着揭露批判沙皇俄国黑暗现实的方向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在俄国美文学中持久地贯彻讽刺——或者说得更公允一点,所谓批判倾向的功勋,却应当特别归给果戈里。”尼古拉·华西里耶维奇·果戈里(1809——1852)出身于乌克兰一个地主家庭。他熟悉乌克兰的农村生活和民间文学;中学时代受到十二月党人所宣传的进步思想的影响;中学毕业后,到了彼得堡,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他又经历了几年小职员的辛酸困苦的生活。这一切使年轻的果戈里厌恶贵族官僚的庸俗无聊,憎恨社会上那种巴结权贵、追逐金钱等恶浊风气,不满于现实生活。这正是果戈里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思想基础。他那主要取材于乌克兰民间传说、民间歌谣的第一部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发表于1831年和1832年),基本倾向还是浪漫主义的,但也显露出嘲弄丑恶事物的讽刺倾向。1835年,他出版了《密尔格拉得》和《小品集》。在这两个集子中,对封建地主的刻画也好,对彼得堡生活的描写也好,果戈里创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确立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倾向。写作较晚的《外套》(1842年),是果戈里描写处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的名篇。这些作品以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材料,反映了封建农奴制的腐朽没落和广泛而尖锐的社会矛盾。别林斯基热烈地赞扬了这些小说的“朴素、平凡、自然和真实”。写成于1835年12月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是果戈里的代表作品之一。他说,在《钦差大臣》中,他“决定要把俄国一切不好的东西……在顶需要秉持正义的地方和场合所发生的一切非正义现象,集成一堆,在一次中对一切嘲笑个痛快。”作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无情地揭露了官场的败行,官员们的贪赃枉法、卑鄙无耻,给封建专制的俄国官僚机构以沉重的打击。喜剧讽刺的锐利,揭露的有力,招来了反动阶层的围攻,迫使果戈里于1936年出国。从此,果戈里除几次短暂的回国逗留之外,长期住在国外,大部分时间是在罗马。出国后,他积极严肃地从事1835年已经动笔的长篇《死魂灵》的写作。1841年写成第一部,1842年在别林斯基等人的帮助下出版。这一部在更广阔的背景上真实深刻地揭露了贵族地主和政府官吏的作品,在文艺界,在社会上又引起了轩然大波。别林斯基驳斥了攻击和歪曲这部杰作的种种谬论,阐明了作品的深刻意义。《死魂灵》第一部问世以后,果戈里的创作就走下坡路了。他那思想和创作危机的形成并最终酿成悲剧,是有其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的。在《密尔格拉得》这个集子中,他揭露地主的同时也带着同情;在《肖像》这个中篇里,神秘主义和宗教赎罪的观念就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现实主义原则;就是在《死魂灵》第一部中,与总的批判倾向不谐和的调子也是有所表现的。他企图依靠人们道德上的觉醒和对宗教的皈依,来协调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增强封建农奴制的活力,消弭贫困和丑恶,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他这种政治见解集中地反映在1847年出版的《与友人书信选集》中。书信集出版后受到进步思想界的猛烈批判,尤其是别林斯基在国外写成的观点鲜明、感情激烈的《给果戈里的一封信》,更具有强大的力量。这种情况使果戈里受到很大震动,但已不可能解开他那思想上的纠葛。还应当指出,果戈里长年在国外,脱离俄国的社会斗争,脱离进步的思想界,被一帮保守的或反动的知识分子包围着,这也是他不能摆脱反动思想的一个原因。在这种思想状况下,果戈里执拗地要在《死魂灵》续篇中写出贵族地主的富有朝气和创造性的正面形象,体现他那反动的乌托邦思想。很显然,这除了臆造是别无他法的。但是,果戈里仍然想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创作的根据。这就形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他费力地写作、毁稿、改写,直到1850年底,总算完成了第二部并准备出版。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残稿,他所创造的地主阶级的正面形象是苍白虚幻的;他那关于复兴旧制度的说教是空洞无力的。这位还不能完全扔掉现实主义原则的作家不能不感到这种艺术品的不可相信。终于,他在重病中焚烧了渗透着他十年心血的《死魂灵》第二部手稿。不久,他也痛苦地离开了人世。鲁迅说,“果戈里是老实的,所以他会发狂。”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艺术家,果戈里不满于当时的黑暗,同情底层人们的悲惨,从而创造了优秀的作品,给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以沉重打击,推动了进步文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俄国的解放运动。这是他的伟大处。而他“力不从心地想扮演思想家的角色”,妄图设计一个在保持旧制度的前提下改良社会的方案,对抗革命运动的发展,则是拙劣的。这种反动思想使果戈里不能继续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最终演出了焚稿的惨剧,这永远是文学史上令人深思的一页。(二)《死魂灵》中地主形象的表现手法《死魂灵》(第一部)是果戈里最重要的作品。《死魂灵》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揭露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前后俄国的黑暗现实。赫尔岑说,从《死魂灵》中“看到这个贵族和官僚所组成的野兽圈,看到他们徘徊在层层黑暗中,买进和卖出农民‘死魂灵’,真是会发疯的”。《死魂灵》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是通过它所着力塑造的一系列典型性格完成的。作者用他“鉴视人物所练就的眼光”,将那些“严冷灭裂的平凡性格的深处,全都显现出来,用了不倦的雕刀,加以有力的刻划”,从而在真实自然的描绘中,塑造出一系列分明的、突出的、概括性极大的典型人物。鲁迅称赞说,“那创造出来的脚色,可真是生动极了,……单说那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用平常事,平常话,深刻的显出当时地主的无聊生活。”在作品的人物画廊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首先是那五个既有共同特征又有明显区别的农奴主。玛尼洛夫精神空虚,耽于幻想,又自以为最是优雅和高尚;科罗皤契加这个女地主愚蠢顽固,只是苦心管理她的田产,一个一个积累金钱,罗士特来夫是“地主恶少式”的人物,寻欢作乐,放荡不羁,尤其热衷于吹嘘撒谎;梭巴开维支是一个有经营能力的狡猾的地主,他反对谈论什么“文明”,他不相信任何人,全副精力集中在攫取金钱和满足口腹之欲上;泼留希金则是一个老吝啬鬼。这些地主形象是个性鲜明的,而在他们各具特色的生活和性格中,又表现出这个阶级的某些共同的本质特征。在小说的基本情节中,即与乞乞科夫做死魂灵交易的过程中,不论他们的表现是多么不同,却都一样地把农奴看做是他们的财产的一部分:活着,是他们借以维持地主生活与积累财富的工具;死了,还可以送人、买卖。正是这些农奴的主人们扼住了生活的发展。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精神空虚、道德卑劣、愚蠢猥琐、贪婪吝啬等特点,合在一起,深刻地表现出农奴主阶级的腐朽和没落。为巩固农奴制服务的官吏们在作品中也受到有力的揭露。各种官员无所事事,挥霍着从老百姓身上巧取豪夺的财富,在富丽堂皇的舞会上,在丰盛的宴席上,在牌桌上,在其他无聊的勾当上打发着日子。当乞乞科夫被看作“百万富翁”的时候,官员们、闺秀们捧若掌珠,恭维、亲热、讨好,到了十足下作的程度;而对平民百姓,他们则作威作福,横行霸道。“戈贝金大尉的故事”扩展了这方面的内容,揭露了彼得堡高级官员的冷酷和凶残。关于官场和官吏的描写向读者表明,这些国家的管理者和那些农奴的主人们一样的堕落、卑鄙、庸俗、僵化,反映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官僚机构的腐败。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乞乞科夫是另一种典型。他出身贵族,但失去了依靠庄园恣意享乐的条件;他囊中无物,但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一心一意“积钱”的欲望。因而,他成了一个为了“安乐富足的生活”,执着地不择手段地追逐金钱的贪污犯、骗子手、投机家。在攫取金钱的过程中,经历了几起几落以后,他又找到了一条新的发财之路:收罗一千个已经死了但还未注销的农奴名单,再在南部草原买上一片荒地,向政府登记殖民,然后拿这些死农奴的名单向银行抵押贷款,从而在几乎不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捞取二十万卢布。在死魂灵(即死农奴,帝俄时代称农奴为“魂灵”)上搞投机,这就突出地表明了乞乞科夫为了金钱无耻钻营到了何种地步!为了达到攫取金钱的目的,他除了具有坚持、忍耐的特点以外,还练就了圆滑、见机行事、适应各种环境的性格。在这个人物身上,作者揭示出已经在俄国活动着的资产阶级的特点。他的活动带着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特征。对他的描写,表现了果戈里对资本主义的厌恶,对资产阶级的抨击。《死魂灵》深刻地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黑暗落后,地主官僚的腐朽没落,这就在客观上以巨大的艺术力量否定了农奴制。它不但对俄国进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有力的影响,而且对促进俄国的解放运动也有重大的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谈到果戈里时说,“他在我们的心里唤起我们对本身的自觉——这就是他的真正功绩”。这就是《死魂灵》的主要成就和意义。洋溢在作品字里行间的讽刺幽默,加强了作品暴露和批判的力量。“‘讽刺’的生命是真实”。果戈里讽刺的力量首先就是来自对生活的真实而自然的描写之中。他把那些所谓上流人物的龌龊不堪鲜明而突出地展现出来,在尖锐的对照中形成了巨大的讽刺力量,暴露了这些人物的可笑。这种讽刺和幽默是果戈里的艺术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应当指出,果戈里的揭露和讽刺,尤其是对地主的揭露和讽刺并不是彻底的,如前文已指出的,他对他们是怀有同情的。他所说的“分明的笑”、“不分明的泪”,或者说“带泪的笑”,自然包含着看到整个社会的没落而起的忧愁,但其中也不无对地主阶级如此堕落、如此无能的喟叹。在《死魂灵》中,作者还描写了农奴的生活和俄国的形象。毫无疑问,在这些描写以及插叙中,他反映了农奴生活的贫困和落后,表现了对农奴们的同情;抒发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光荣强大的未来的信念。但是,作品中没有展示人民的力量;作者对祖国未来的议论是蒙眬的。另外,《死魂灵》中关于“理想人物”的那些表白也是有其思想根源的。作品中的这种议论曾引起别林斯基的重视,使他“屡次三番地重复不安的思考”。别林斯基预见到果戈里的思想和创作可能发生危机,结果不出所料言中了。果戈里的思想观点以及其中的矛盾在《死魂灵》第一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是,构成作品主流的是对沙皇俄国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而且,就其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和批判讽刺的力量而言是空前的。因而,《死魂灵》是在俄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重要地位的优秀作品。(三)农奴制的产物——自利他人泼留希金是作者依次描写的地主形象的最末一个。果戈里自己说,“我的主人公们一个更比一个庸俗”。的确如此,泼留希金的贪婪和吝啬,特别深刻地表现了农奴主阶级的没落和农奴制的腐朽。泼留希金的贪婪和吝啬已经到了病态的无以复加的程度。农奴们的日子他不管,只是毫不放松地照旧征收;他的眼光愈来愈狭窄,一块碎瓦片,在他看来也是宝贝。攫取、搜罗、积蓄各种东西就是目的。已经积累起来的东西,按照他的希望最好是一点也不破费,因而,他断绝了与一切人的来往,残酷地克扣仆人们的衣食,并且把自己也弄得如同一个乞丐。自然,和商人们也做不成任何交易了。这样,在他这里就形成了如下的矛盾:一方面,这个占有一千以上农奴的地主占有着大量的财富,他那无数的东西“就是田地再大两倍,时候再过几代,也是使用不完的”。另一方面,这巨大的财富又被最无意义的毁掉了,他的干草和谷子腐烂了,面粉硬得象石头一样,麻布、呢绒等碰一下就会变成飞灰。贪婪和吝啬占据了他的心灵,在他身上留下的只能是与贪婪吝啬相联系的东西,别的思想感情就无存身之地了。他不需要朋友,他舍不得给子女一点钱。于是只剩了他自己“算是他的一切财产的保护者”。他猜忌多疑,从所有人身上他都看到了对他的财富的威胁,因而谨慎小心,对各种人都不相信,甚至怀有敌意。对突然来访的乞乞科夫,对仆人们,对农奴们,都是如此。贪婪、吝啬已经把他变成了一个冰冷、庸俗的“人的灰堆”了。他如此悭吝而且敌视为他劳动的农奴,所以,他的农奴们尤其困苦不堪。房舍破烂,生活得不象个人样子,死亡率很高,也有人逃亡。乞乞科夫在他手里一下子就买到尚未注销的死魂灵和逃走的魂灵二百个!他攫取并且毁灭了农奴们用血汗创造的财富,把农奴们逼到了贫穷、破产、死亡和逃走的境地。所以,对他的贪婪吝啬的揭露有力地表现出农奴主的冷酷残忍,反映了农奴制度下广大农奴的悲惨处境。关于泼留希金这一章是《死魂灵》中写道农奴生活最多的一章,也是全书揭露农奴制的重要一章。泼留希金是怎样变成这样一个畸形人物的呢?作者叙述了他的性格形成的过程。他本来就是一个“节省和持家”的地主,就是一个瞪着他那“主人的锋利的眼睛”,极力榨取农奴的地主。剥削和搜刮农奴,这是作为剥削阶级的农奴主的根本特征。不过,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有些人将搜刮的东西享乐挥霍,有的人则注意积蓄他的财富。泼留希金是属于后一种类型的地主。在没落的农奴制度下,在闭塞的状态中,死了妻子以后,吝啬、猜忌这些他本来就有的东西就加倍地发展起来了;这些东西的发展使他处于更孤独的地位,而“孤独的生活,又给贪婪新添了许多油”。逐渐地,他自己也被贪婪吝啬所吞食,成了一个畸形的老吝啬鬼。归根到底,他是农奴制的产物;他的贪婪吝啬是剥削阶级固有的特性在他那特殊环境中极端发展的结果。果戈里作了一些比较合理的说明,但其中关于“一切鳏夫”、“可怕而残酷”的“老年”的议论,则是抽象的,不恰当的。在塑造这个人物的过程中,果戈里注意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状况。他的住宅残破、荒芜、寂灭、悽凉。他的屋子里凌乱至极,处处都蒙着厚厚的灰尘。破旧的写字桌上乱放着一堆纸片、一个干柠檬、一段椅子的破靠手……屋子的一角还有一个真正的垃圾堆,能看清的有破木铲、旧鞋后跟。作家从村落写到住宅,从住宅写到室内,有条不紊地精细地描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