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开 题 报 告_第1页
《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开 题 报 告_第2页
《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开 题 报 告_第3页
《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开 题 报 告_第4页
《教学反思有效性研究》开 题 报 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反思性教学浅析》开题报告高一数学备课组陈明波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教师的素质从不同程度上反映出滞后于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在职教师的培训模式、内容和方法显得较落后老套,没有生机,教师培训的着眼点也是一般知识的获得,客观地讲,我们不得不去弥补现任的在职教师在教学知识与技能掌握上不足的“先天缺陷”。然而,在教师培训的理念上却不知不觉地陷入了这样的误区:认为教师获得了知识会自然导致教学行为的改变,相应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会随之提高和改善。而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是公共知识和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在方式的选择上是“上课”,培训会,目的是注重教师学历的获得。教师获得知识和学历并不意味着有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更为重要的实践性知识——“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而这种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只靠课堂上的给予似乎是不可能的。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单就教师的知识结构而言,教师反思的意义在于它着眼于教师知识结构中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拥有和改善,考尔德希所言:“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们认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与提高必须以“反思”为切入点。

2、教师校本培训是教师教育的应用模式之一,教师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主体和载体,全体教师卷入,在上级培训机构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校内培训资源,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是以反思性教学实践作为教师培训的内容,以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目标,会产生更为直接的实用价值和发展价值。

3、我校拥有一支以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师队伍,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求知欲强,勤学好问,但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加强师培工作的力度就成了首要任务。于是学校立足于“校”,以“反思性教学”为研究课题,培养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反思性教学”是把反思作为实现教学调控的有效手段,采用多渠道、多层次,及时传送与反思性教学的新的教学方式。反思型教师就是会经常回顾、重建、重现并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和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批判的分析,教师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反思型教师并不是被动的考察自己,相反,他们总是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一系列关系到学生成长的活动当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比如,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要准确地、批判地、有组织地思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改进教法与学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完善的能力。

(二)课题的创新性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探求适应探究、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

2、课题研究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3、本课题的研究是新课程教育改革切入点与突破口,它有利于深化我校的素质教育。

4、本课题是以“校”为主体,为中心,以“反思”为切入点,是全员卷入“校本师培”的良好途径,是教育改革中师培工作的有效方法。

5、课题研究构建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体系将更全面、具体和科学、实用。

(三)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课题探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革新了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了学生科学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素质和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向专业化、风格化、专家型发展,探求了基础教育中校本师培的策略,提高办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反思性教学校本培训实践策略的研究,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思,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为教学实践而反思,为教师注入新的教学理念而反思,让教师体会到反思意识的重要价值和反思能力对自身成长的意义。通过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善。通过研究,培养教师在教学中的反思能力,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研究,教师有效地影响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建立主动探究,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探求适应时代精神,有助于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的适合我校校情的师培途径与策略,抢占教育制高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形象,打造巴蜀名校。简言之:反思性教学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为科学、有效,更富有创新精神,让学生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课题假设

如果教师坚持以反思性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增强反思意识,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审视、回顾,运用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最终解决问题,就能不断提高反思能力,培养勤于反思的习惯和科学反思的品质,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如果教师还重视以教学反思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反思,并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指导,就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四、课题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反思策略为手段,让教师学习教学、反思教学、总结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反思学习、总结学习,从而提高师生素质和能力为目的。

(二)理论基础

1、反思理论

1933年杜威提出的主张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反思”(Reflection)理论,提出了“反思”设想:“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来分析自己做出的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结果的过程,是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所以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会经常对自己的教学目的、行为和成就进行质疑,并就教学对学生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进行思考。教学中的反思依赖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的自我反省。

由此可见,反思就是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多角度观察、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行为,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的过程。我们期盼着:教师们能用反思的习惯去面对我们的教育,面对我们的行为和面对我们的学生,让教师敢于反思、习惯反思、学习反思、学会反思,并有效地影响我们的学生。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和学习行为,提高教育效率。

2、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识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安排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运用该理论,让教师对原有的认识进行再认识,通过对原有知识与行为的体验与感受,及时进行调控,改变原有的认识,不断革新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

3、创新教育理论

心理学和创造学的研究表明,创新始于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沿着知识再发现的过程,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发现的体验,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创新性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来构建。这就要求教师要教得得法,要有较高的教学素养和能力,是否得法它需要教师反思其教育教学行为,极时调控自己的行为,而反思性教学实验的策略研究就是培养教师重新学习教学的良好途径之一。

4、主体教育理论

主体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为本。一旦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其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是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欲,就有待我们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探求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同时,教师应该建立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5、新课程改革为指导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一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通过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3、通过研究,总结教师反思品质及培养方式,教师反思行为的一般特征,探索改善教师反思行为的方法和途径,促使教师反思品质行为的形成,从实践纬度丰富反思性教学理论。

(二)反思目标

1、反思以主体参与研讨的方式探究教师教学行为的合理性,不断思考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2、反思研究的是处于教学策略和技术,以及操作层面的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

3、反思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人格、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等方面长久乃至终生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采用三种反思实践校本师培策略

教师掌握一定的反思策略,并形成职业活动中的反思习惯,是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构建反思线索,掌握反思策略,以培养教师发展性的反思能力。①自我提问策略与问题单。通过一系列供教师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促进反思能力提高。问题单主要设计三个内容。第一,有充实实践主体方面内容。关于个体内在差异的问题,如有自身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关于个体间差异问题,如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与他人的差异。第二,有关实践材料,实践任务方面的内容,主要指导对活动的性质与活动要求的认知。第三,有关实践方面的内容。如,进行某种实践活动总共可以有哪些方面策略,这策略的优良与不足是什么。②行为记录反思策略与反思教案。行为记录反思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重在对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效果的反思。反思教案就是记录反思策略的重要线索。反思教案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教学设计反思表(对象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顺序,教学组织,总体构成)。二是教学设计的详细案例,也是平时的教案。③交流反思策略与反思札记。在充分交流,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和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把自己的体会诉诸笔端,撰写成反思札记或学科课题论文。由教师自述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组讨论、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教师写课后反思随笔,把在教学实践中,点滴所得及时记下;或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思考与困惑,或记录课堂的“败笔之处”,或记录改进设想、再教学环节设计,或记录学生学习中的闪光之点和学生的独特见解。总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2、教师可根据以下“类型”进行反思研究分

类时

间内

容性

质反

思类

型课前反思教育情景反思判断性反思即时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分析性反思课后反思理论反思合作性反思阶段性反思综合反思对比性反思

3、加强理论学习

①加强对反思性教学理论及相关的理论的学习。组织教师了解反思性教学的来源、兴起、定义、特点、目标、意义等,使他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既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更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倡课后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前反思。

②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新课程各学科、各学段的不同培养目标,从不同的培养目标来体会教学理念、教学角色、教学行为的要求,明确教师的教学理念、角色、行为的变化势在必行,学校的发展就有赖于教师观念与行为的变化。

③课题组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学者到校给教师做专题报告,对实验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课题研究指导。为此,学校成立了有关专家、学者为成员的课题研究顾问小组,确何课题研究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技术支撑。

④课题领导小组要求主研教师每期要读1—2本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专著,并撰写理论笔记。因为教师缺少的不是理论,而是对理论的学习与感悟。同时,课题组要每月对主研教师的“作业”进行评价、检查。让“理论学习”落到实处。

4、加强课题管理

①课题领导小组每月要检查各学科研究小组拟定的研究计划,讨论实施的策略与手段,各学科研究组每月给主研教师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给主研教师布置“作业”,(分解各科研组小组的研究任务),并每月检查主研教师的研究工作情况,评价主研教师的研究工作,并提出新的要求或建议。

②进行教学录像反思,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自己的的教学录像,达到“旁观者清”,进行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③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教研组内教师间相互听课观摩后,给执教人必须提出一点(或某一教学细节)肯定和一点建议,即“1+1”

④鼓励教师每周选取自己教学中最精彩的片段写在“精彩回眸”中;鼓励教师选出本周最好的一个课堂教学流程简单地填写在“教学流程设计”中。

⑤观摩与分析教师要抓住教研活动的学习良机,观摩学习其他教师课堂教学,分析他们的教学思想、设计路线,弄清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特点?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⑥参与活动研究。教师要充分运用观察、说话、测验、调查、问卷、查找文献等多种方法以及通过课内、课外、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逐步减少教学工作认知上的偏差,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⑦承担课题研究的教师必须按期拟定好阶段计划,实施方案和做好实施记载,每期向教科室研究计划、论文、个案、教案、总结等资料。

5、反思与总结

①专题教学。即课题组组织各学科研究小组教师以实践中普遍反映上来的某一问题为中心内容,围绕它进行专题研讨,解决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使教师对该问题有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把握。

②案例教学。即课题组组织各学科研究小组教师以具有感染力的问题为基础,以案例教学为载体,引导教师通过案便中借助于情境去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促使教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积累反思的素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6、校本培训中开展有特色的教研流程。

①集体备课。以学科研究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每星期进行一次有主题的集体备课。学科研究小组每星期收齐交课题组评比并组织主研教师进行交流研讨。

②开展“动态型”说课。即由学科研究小组根据某一内容向说课教师提出问题,再让说课教师围绕教师们的提问进行说课,其他教师加以建议和补充。

③“分层次”上课。课题组有计划的安排新手或新调入教师上“技能比武课”,同时与师徒结队活动联系起来;骨干教师上优质课、研讨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有效地开展“老带新”的师培活动,促使青年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的成长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向学科专家发展,推进学校的名师工程。

④开展评课活动。学科研究小组要认真组织组内教师对课题研讨课和汇报课进行观摩与研讨,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评述、讨论,并做好评课记录。

七、课题研究的基础

课题的主研人员均是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研究能力。该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研究工作将分为六个阶段进行。

目前,研究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主要措施:

①实施研究前期,进行调查摸底;

②确定研究主题,拟定研究方案;

③安排研究力量,制定管理制度;

④收集相关资料,借鉴他人成果;

⑤进行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⑥专家引路,初步展开实验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是我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又一项新的尝试和重大探索,是我校课程改革新的举措,是我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又一次锤炼,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增加经费投入,以求真、求实的精神投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